?

宋文治的山水畫藝術

2019-12-30 01:35孫俊杰
東方收藏 2019年12期
關鍵詞:太湖山水畫江南

孫俊杰

宋文治(1919-1999),筆名宋灝,江蘇太倉縣城廂鎮人。其藝術道路十分豐富:兒時常描摹香煙盒上的《水滸》等古典人物畫,初步萌發了對美術的興趣;1931年初級小學畢業,在學校美術課成績名列第一。初期時學習“四王”,又在蘇州美專學習西洋水彩和透視,之后又受“新金陵畫派”傅抱石、錢松喦等人指導,逐漸形成了清雅、俊秀的畫風。20世紀50年代后期,受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等思想影響,作品表現出時代性和生活氣息,之后他開始以傳統水墨寫意筆法表現時代風采。受張大千潑墨畫風影響,在20世紀80年代初借鑒青綠山水、淺絳山水和西洋水彩等畫法,創立了沒骨潑彩山水畫。因其喜繪江南水鄉清新的風光,又素有“宋太湖”之稱。

●? 蒼沉、雋秀的藝術風格

1955年宋文治應安徽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局之邀,與陸儼少、孔小瑜等人赴合肥參加藝術創作活動。期間他到梅山水庫、黃山等地寫生,創作了《桐江放筏》(圖1)、《黃山松云》并入選全國國畫展覽。此次在安徽雖只有短短兩個多月,卻給了他一次深入生活、進行創作的鍛煉和實踐。1956年他的《桐江放筏》《黃山松云》先后在《人民日報》發表,《桐江放筏》還在《人民畫報》畫刊發表并做了重點介紹。

1957年宋文治調入江蘇省國畫院,從事山水畫創作。受到傅抱石等人的影響和啟發,深入生活進行寫生,畫風產生較大的變化。期間,他赴江蘇省省內各處深入生活,創作了《放鴨》《牛首山》《邵伯水閘》《南京長江大橋在建設中》《錦屏山磷礦》《中山陵》等作品。其中《劈山引水》(與金志遠合作)參加了“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鎮江北固山甘露寺》發表于《中國畫》雜志。尤其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他和傅抱石、錢松喦、亞明、魏紫熙等一起,進行了兩萬三千里的旅行寫生之后,畫風突變,逐漸形成蒼沉、雋秀的藝術風格,成為“新金陵畫派”的砥柱人物。他用色講究清爽,務求體現畫面的筆墨精神,增強韻味。一些現代生產與生活設施場景,在宋文治畫面上的出現也格外引人注目。這在20世紀50至70年代的作品中反映得更為鮮明。

作品《鳳凰山鐵礦工地》(圖2),即宋文治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之一。鳳凰山鐵礦遺址,位于江西新余分宜縣湖澤鎮鬧洲村鐵坑自然村,屬唐代至明清時期、具有千余年歷史的古煉鐵場遺址。宋文治曾到這里采風寫生,并于1959年創作了這幅作品。他將一些畫家認為不可入畫的現代工業設施精心入畫,成為他與古人相區別的標簽。如高壓輸電線鋼架、盤山公路、施工現場的拖拉機、紅旗下的工地建筑等等,它們不僅沒有破壞畫面的和諧完整和畫中山水的情趣,反而使宋文治的山水畫顯示出與古人不同的思想與精神格調,體現了工業時代的浪漫和人文情趣;而在藝術上,他也成功地做到了古與今的完美統一。整體來看,這幅作品以春色為主旋律,色彩輕淡而不失醇厚,色調沉靜、平淡、雅致,把江南春天夢一般的感受有力地傳達了出來。與傳統文人山水畫追求隱逸超脫的思想相反,他的山水畫表現出了畫家對大好河山的熱愛、對祖國美好發展前景的贊嘆。

1960年3月,江蘇省國畫院正式成立,宋文治任副畫師兼院長秘書。9月,作為由傅抱石、亞明率領的江蘇國畫家的一員,他參加在全國六省十幾座城市訪問和寫生活動,擔任后勤總管;并行程二萬三千里,畫出許多優秀的作品,在全國美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品有《華岳參天》《山川巨變》(圖3)、《太湖帆影》(圖4)、《廣州造船廠》等。其中的《太湖帆影》是一幅寫太湖漁翁在太湖弄帆捕魚的場景。他以嚴謹的造型和寫實的筆墨,通過太湖一角表現江南湖光山色之美。房舍、樹木、帆船由近及遠,在透視運用中現浩渺之意,墨色清爽,雅致滋潤,再繪出湖心島和帆船倒影,恰到好處地表現了靈秀清新的意境。同年江蘇油畫展赴京展出,他即興創作的油畫《洞庭春色》(圖5)參展,《光明日報》曾評論“該作是油畫民族化的有益嘗試”,并有單頁畫出版。

1961年,宋文治創作了《山川巨變》(二稿)《韶山》《紅巖》《棗園秋色》《杜甫草堂》等數十幅作品,并參加了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江蘇省國畫院“山河新貌畫展”。其中他的《山川巨變》《棗園秋色》等在《人民日報》發表,甚至還有部分作品入選了江蘇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分別出版的《山河新貌》畫集、畫輯。同年,宋文治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 筆觸詩情畫意的江南景象

20世紀60年代初,宋文治的筆開始伸向了他熟悉而又熱愛的領域——江南、太湖。他所選擇的江南從太湖波影到枕河人家,從杏花桃花到黛瓦白墻,從欸乃小船到湖石坡岸,寫盡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韻味。他這些極具象征意義的物象所組成的江南景象,是中國山水畫中一個永恒的象征。從此,在宋文治的繪畫中,一直有著兩副筆墨。一副是為描繪主題遵命而作,但并不妨礙他創造出一幅幅佳構。他對傳統和創新一直遵循著自己的觀念。他提出的“兩下”——“下生活、下基本功”的理念,成為他創作的不二法門。他骨子里流淌的江南情致、深厚的傳統功力以及對淺絳和小青綠的運用,讓他的筆墨始終收放自如,從容不迫。

“滿坡芳草自離離,花落江南燕南飛”,江南如詩如夢,生于長于太湖地區的宋文治,一生創作了無數以江南水鄉為題材的山水畫。他筆下的江南繪畫,構圖豐滿,層次分明,氣氛和諧,清秀細潤,每幅作品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讓人如癡如醉,充滿了詩情畫意。其中1962年創作的《江南春朝》(圖6),描繪了江南三月里水巷春暖花開的景象,畫面清新秀麗,有一種安居樂業的恬淡意趣。他以江南水巷中常見的小景為素材,以輕松的筆調寫出爛漫桃花,鄉間農屋錯落林立,夾帶著春天的氣息,忙碌的人們劃著小舟穿梭于水巷之中,整個畫面給人以古樸、溫馨之感。畫作乍看頗具有古人傳統山水的神韻,仔細看來其中卻加入了很多現代元素,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宋文治將船上樵夫、橋上行人、洗衣村姑皆納入畫中,白磚青瓦的江南建筑具有鮮活的地域特色。畫面由近及遠,在透視運用中現渺茫之意,墨色清爽,秀潤里見蒼茫,寥寥數筆,然一個“春”字盡顯。

1963年,宋文治四十五歲。這年由中國美協主編、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反映傅抱石、關山月、李可染、吳湖帆等畫家深入生活、創作活動情況的專題片《畫中山水》中,他的作品《山川巨變》也在該影片中被介紹。而由吳湖帆題字、錢松喦作序,由中國美協主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宋文治作品選集》亦發行。是年宋文治初登廬山、二上井岡山,并創作了《廬山人工湖》《井岡山朱砂沖哨口》《瑞金云石山》《茨坪》等作品。1964年,宋文治四十六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還出版了《宋文治山水畫小輯》。同年他創作了《新安江上》(圖7),且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創作了巨幅作品《運河兩岸稻花香》。

●? 洋溢著生活時代氣息的畫風

即使在“文革”中,宋文治被迫擱筆多年、重新恢復創作的20世紀70年代初,他也合作或創作了一批諸如《向陽湖畔》《南京煉油廠》等主題性作品,以及描摹自然風光的《太湖新裝》《太湖清曉》,偶爾還有如《水鄉春暖》這類筆調比較輕松的作品。而黃山的雄奇和秀麗,宋文治也以獨具的“清新而又蒼潤、勁練而無霸悍、文雅而不纖弱”畫風,將其表現得淋漓盡致。如他在上世紀70年代創作的《黃山圖》(圖8)。作品以高遠與深遠相結合,繪峰巒林立、青松傲視、云海翻騰的黃山美景,不愧“丘壑蒼茫、筆勢雄強、氣象萬千”之譽。宋文治一生畫過許多以江南水鄉為題材的山水畫。他筆下的江南水鄉柔美虛靈、清新雋秀。特別是他筆下的太湖,總帶著絲竹的雅韻,充滿著詩情畫意,讓人看了如夢如醉,真有“能不憶江南”之感慨。如他在1973年創作的《太湖之晨》(圖9),那空闊的太湖煙水,遠山如眉,小舟輕泛,近處山巒一片樹木環繞,瀕湖是大片的綠色農田、白墻黃瓦的江南民居,使人感到氣氛的幽靜清麗。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全國大力發展工業生產之時,宋文治為了表現“揚子江畔大慶花”,到長江邊上的煉油廠體驗生活,觀察、訪問、悉心繪畫大費心血,甚至過于疲勞心臟病發作。畫面所要描述的是典型的工業題材和江南山水的合體。這樣的題材,只產生在兩個時期,一是解放初期,改造中國畫,到工廠、農村進行寫生的時期,第二個時期就是文化大革命,強調繪畫要為政治服務,為工人、農民服務。用中國畫直接表現工業題材,如1973年他創作的《揚子江畔》(圖10)就是個典型。作品所繪煉油廠的建筑、機械設備,畫得非常規整逼真,甚至有立體感。在中國畫的技法中,這是有相當難度的,線條都是筆直的,且粗細一致。中國繪畫當中,有一種畫科叫做“界畫”,以前用來描畫很繁復的建筑。此圖的機械部分,應該說是借鑒了傳統的“界畫”手法。補景部分的江南山水,長江和江邊的山和田,也有作者的創意。

此作從總體來講,一是有典型的時代特征?!拔幕蟾锩焙笃趶娬{“抓革命、促生產”“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二也是江蘇繪畫很重要的特點,既能夠將非常復雜的以往傳統繪畫完全沒有表現過的新鮮事物,與清純的傳統技法,較為和諧、協調地結合在一起,結合得天衣無縫。此幅作品布局嚴謹,筆法細膩,富有真實感,洋溢著生活時代氣息,給人一種鮮活的生活感受。畫家以用中國畫的用墨特點,結合西畫的構圖模式,以一種全新的選景方式,將現代的房屋、船只寫入畫中,既有文人墨客所推崇的秀麗典雅,而且還有一種清新質樸的感覺,塑造了新的審美意向。此作既讓人體味到時代的脈搏,也讓人聽到作者的心聲。無論是和畫家一樣經歷過紅色歲月的長者,還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都能從這幅作品中找到共鳴。

宋文治以傳統筆墨切入中國畫系統,經過多年的探索經營,發展出一套深具時代氣息的宋氏繪畫語言。如他的《輕舟已過萬重山》(圖11),構圖恢宏、氣象雄偉,筆墨雄強恣肆,設色清雅亮麗。畫面中山川重疊險峻,行筆頓挫,濃淡相宜。山石皴擦明暗,體量感強烈。江面平靜如鏡,帆船在峽谷中悠悠穿行。在著色上,強化遠近層次,近實遠虛,使之遠近分明,渾然一體。此作布局嚴謹,筆法細膩,富有真實感,洋溢著生活時代氣息,給人一種鮮活的生活感受。畫家以用中國畫的用墨特點,結合西畫的構圖模式,以一種全新的選景方式,既有文人墨客所推崇的秀麗典雅,而且還有一種清新質樸的感覺,塑造了新的審美意向。作者站在高處,截取峽江的一個大畫面,熱情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及對祖國人民富裕安康生活的祈禱之心。

●? 筆墨語言豐富的“宋家山水”

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在對傳統的召喚和西方文化八面來風中,經歷過嚴酷時代的老畫家們大都是在自己熱愛并熟悉的領域展示,他們愈老愈精的藝術理所當然地風行于世,宋文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和熱捧。如果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宋文治可以在熟練的筆墨、熟悉的題材上享受功成名就。但他偏不,他說,要老而思變、老而出新,在老而秀麗中表現時代美感。

1977年江蘇省國畫院恢復成立,宋文治任副院長并創作了《茨坪長青》《韶山朝暉》(與金志遠合作)兩張巨幅山水。其中《茨坪長青》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韶山朝暉》為毛主席紀念堂收藏陳列。同年他隨赴湖南寫生,創作了《雷鋒故居》《韶山灌渠》《愛晚亭》《長沙烈士紀念碑》等作品。1978年應外交部之邀,在北京友誼賓館為文化部創作了大幅作品《飛流圖》,作為國家禮品,由國家領導人出國贈外國元首。1979年應廣東省政府的邀請,赴廣州為小島國賓館創作了《小鳥天堂》《黃山》等大幅作品。1981年4月,北京榮寶齋、日本西武在日本東京舉辦“宋文治新作展”并出版了展覽畫集?;貒笞”本╋埖?,創作了大幅山水《廬山飛瀑》。1982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宋文治畫輯》,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宋文治山水畫集》。

1981年始,宋文治開始了以潑彩法入畫,在嚴謹的法度中融入了許多偶發性的生動效果。畫面從此氤氳彌漫、色彩斑斕,個人風格亦從此發生較大的變化。他的彩墨和小潑彩,明顯受到了張大千、劉海粟等人影響,但這種影響畢竟有限,更多的只是啟示作用。他在“小潑彩”上進行從“寫”到“潑”的過渡,利用潑彩、拓印所產生的偶然的隨機效果,再用傳統筆法加以收拾,讓“筆寫”融入“潑彩”中,使其不僅具有形象的唯一性,且強調了“彩”的洇化與空蒙,從而達到了國畫和西方水彩畫的融合,讓人一看還是中國畫。有如他1986年創作、以廬山為題材的潑彩山水《天都積翠》(圖12)。由此,有論者將這些作品稱之為“新型的意象美”“老而愈篤,老而求變,這是真正成熟的藝術大家才能具備的品格”??梢娝挝闹瓮砟甑膭撟?,使“宋家山水”面貌進一步得到確立。

宋文治創立的沒骨潑彩山水畫,其潑彩并非重彩而是淡彩,因而清新素雅,并且抽象中強調具象。他以自然流淌的色彩肌理為基礎,根據具體情況,勾勒山水樹屋,畫面清新淡雅,筆下的山川樹木無不充滿著欣欣向榮的氣象。如他創作的潑彩山水畫《山高水長圖》(圖13)。畫面采用環形開式構圖,峰巒層疊、蒼崖峭壁、云煙氤氳,三面陡峭絕壁環抱之中,形成了一片溪谷,溪水由遠及近,漸呈平緩之勢,不由使人想到遠處高山之中定有一湍激流,順山勢而下,形成了與題跋相映成的“山高水長圖”。宋文治在此作中,選取了更高的視點,全面地展現了廬山雄奇的一面。畫幅左右兩邊的山峰遙相呼應,云煙與水汽迷漫其間。近處樹木枝葉林立,枝干彎曲多姿,遠處林木略顯蕭疏。作品以平遠構圖,層次分明,空間感強烈,雄奇險峻的山峰與清秀韻致的林木形成鮮明對比。他以石青、石綠為潑彩基調,略加點染,設色淡雅,給人一種清新明快之感。

著名藝術評論家陳履生,在其《宋文治在20世紀山水畫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曾言:“20世紀的山水畫經歷了不同于歷史上任何時期的發展過程。在上世紀50年代,不僅并存了歷經晚清、民國的一代著名山水畫畫家,而且造就了一批成長于50年代、但在20世紀具有歷史地位的山水畫畫家,宋文治就是其中之一”“宋文治山水畫歷經50年的發展,在當代山水畫的格局中,是南方一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從而在20世紀山水畫史上占據了一席之地?!?/p>

猜你喜歡
太湖山水畫江南
論南宋山水畫的藝術審美性
美麗的地方
小編有話說①
小編有話說②
小編有話說①
太湖邊的橘子
贊東太湖
太湖“開漁”迎豐收
程燦山水畫作品
張自啟中國畫——山水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