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身智慧,“語”重心長

2019-12-30 09:38知月
學生天地·初中 2019年12期
關鍵詞:嚴于律己趣談仁德

知月

《論語》本是孔子講學及與弟子對話的只言片語,卻為中國人指出了一條“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清晰路徑。幾千年來,它所建立的一整套處世準則和行為規范一直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即便是在幾千年后的今天,《論語》中的修身智慧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重新品讀《論語》,親近圣賢,仍然可以讓我們穿越時空,受益終身。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p>

——《論語·衛靈公》

今譯:孔子說:“多批評自己,少責怪別人,這樣就不會招人怨恨了?!?/p>

妙解趣談:“躬自厚”是說嚴于律己,“薄責人”是講寬以待人。在生活中,看見別人的過失,往往比發現自己的缺點容易得多,很多矛盾的產生是因為我們對自己要求寬松,對別人卻十分苛刻,功勞盡歸自己,錯誤推給別人。如果凡事能嚴于律己,做到責己厚,責人薄,不僅可使自己更加精進,而且能遠離怨恨,求得智慧,贏得他人的尊重與支持。所以,這句話不僅是孔子對個人修養提出的一個要求,更是在告訴我們一個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p>

——《論語·子路》

今譯:孔子說:“一個統治者本身行為端正,即使不發號施令,人們也會按他的指令行事。若統治者本身行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服從?!?/p>

妙解趣談:《論語·顏淵》中孔子同樣講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作為一個上位者,己身之正或不正直接關系到自己的政令能否被很好地認可和執行,即所謂的“上行下效”。政治管理如此,企業管理、學校、家庭教育也同樣如此,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

自省精進,見賢思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

今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撼兄Z別人的事情是否盡心盡力做了?與朋友交往是否守信了?師長傳授的學問是否時常溫習?”

妙解趣談:《論語》中所講的“反省”不等于懺悔,也并不是跟自己過不去,更多的是一種現實的自我認識,是對自己言行的省察和反思?,F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很多時候讓我們無暇去思考自己所做過的事情。為人做事是否盡心竭力?有沒有失信于人?學業、事業有沒有荒廢?如果我們每天能夠花十分鐘的時間認真反省,找出失誤和不足并加以改善,就會每天成就一個全新的自己。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p>

——《論語·里仁》

今譯: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想跟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p>

妙解趣談:每個人都需要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坐標和參照物,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經歷過的人和事當成一面鏡子??吹絼e人的言行,就反過來對照自己。比自己好的,就不斷砥礪自己,以求趕上對方;不如自己的,就要了解對方身上存在哪些不足并反省自己身上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這個過程的關鍵不在于和別人對比,而是不斷獲得自我提升。如今,社會分工日益精細,人的個體差異越來越明顯,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很難做到樣樣都向賢者看齊,但在品德修養方面“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則是任何領域都可共通的修身法則。

富貴云煙,君子自得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p>

——《論語·里仁》

今譯:孔子說:“有錢有地位是人人所盼望的,但如果不是用正當的方法得來的,君子是不接受的;貧窮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如果不是用正當的方法擺脫,君子是不逃避的。君子一旦離開了仁德,還怎么成就好名聲呢?所以,君子任何時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頓飯的短暫時間里也不離開仁德,匆忙的時候是這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是這樣?!?/p>

妙解趣談:君子從不拒絕富貴,之所以能成為君子是因為其在求取富貴的方式上不以違背仁德為代價。我們今天所說的求取富貴的正道,往往是指不違背法律的約束與管控。而孔子所說的“不以其道”的“道”則更多是一種內在的自我約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若能堅守此種內在的道德準則,自然不會觸及外在的約束與管控?!墩撜Z》所摒棄的是那種背離人格、奸邪詭佞、爾虞我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處世準則。若能遵循求取富貴的正道,于人于己都會自得圓滿。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論語·述而》

今譯:孔子說:“吃粗糧,喝井水,彎著胳膊做枕頭,這樣的生活狀態下也自有樂趣。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富貴,在我看來就像浮云?!?/p>

妙解趣談:《呂氏春秋》中說:“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達亦樂。所樂非窮達也,道得于此,則窮達一也,為寒暑風雨之序矣?!笨鞓泛托腋2皇峭耆Q于財富和地位,更來自于精神上的充盈與逍遙。不擇手段獲取的財富和地位往往成為我們精神的牢籠,幸福和快樂因此被拒之千里。不義之富貴恰似浮云,聚散不定。我們更需要的是踏實耕耘,并由此帶來收獲的喜悅。

(本文摘自《醒獅國學》)

猜你喜歡
嚴于律己趣談仁德
小“魚”兒
古代植樹趣談
為仁由己
夏夜吟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孟子說仁德
“羊”字趣談
把歡樂留給世界——趣談幽默達觀的自挽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