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體驗式學習

2019-12-30 09:38王雪琴
知識文庫 2019年24期
關鍵詞:音樂情感教師

王雪琴

該文從農村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一個實際問題——音樂欣賞缺乏體驗為研究切入口,通過詳實的案例總結了音樂欣賞教學中“少體驗、淺體驗、錯體驗、無體驗”的現象。聯系浙江省中小學生藝術素養監測對音樂欣賞能力測試的八大要求,按有心、有形、有情解讀和設計音樂欣賞的體驗式學習。有心體驗主要論述從音樂節奏、節拍和特殊聲音的要素設計學生欣賞時有心的方向、心的語言,心的律動。有形體驗是通過設計學生唱畫奏演等藝術手段來表現音樂內涵,加深音樂的感悟。有情體驗是設計讓學生結合生活感受和人際感情來欣賞音樂,讓音樂升華。這些策略給了學生音樂體驗的自信、動力和源泉,不僅改變了音樂的課堂形式,更是音樂欣賞教學方式的一次深層次的改革。

1 緣起

當前正實施的“浙江省中小學生藝術素養監測”,其中音樂部分的一個重要板塊就是對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測試。學生通過聆聽音樂,感知音樂表現要素、分辨音樂的體裁與形式等等八大點對聆聽音樂的要求。由此可見,欣賞教學中的聆聽音樂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音樂欣賞中聆聽的各類樂曲,看不到,摸不著,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易懂的語言引導學生,用實用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了解音樂作品、深入體驗音樂作品內涵,都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v觀音樂課堂教學,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忽視學生音樂體驗的做法。

1.1 關注知識,忽略聽覺體驗。

一節課中教師往往花較多的時間講解音樂知識、創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相關音樂文化,而留給學生聆聽音樂的時間卻少之又少。試問,沒有充分的音樂聆聽,哪來真正的音樂情緒情感體驗呢?

1.2 對作品的體驗只停留在表面。

在聽賞過程中,教師只讓學生關注“作曲家是誰”、“作品的創作背景”、“音樂好不好聽”這樣的淺層面,沒有深入音樂本質,沒有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沒有從感性體驗到深入理解。如此下去,學生對欣賞教學感覺乏味,對音樂的體驗也變得麻木了。

音樂是體驗的藝術。音樂教學是體驗的過程?!兑魳氛n程標準解讀》一書中指出:“音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在教師啟發和指導下,學生參與體驗音樂的過程,沒有學生主體的參與,就難有真正的音樂教學?!睘榇?,筆者提出在欣賞教學中運用體驗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密切關注音樂本身。通過多種行之有效的手段讓學生對音樂進行賞析與體驗,在多角度的體驗過程中充分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愉悅感受。那么在欣賞教學中如何運用體驗的學習方式,從感性體驗入手,讓學生在“悟”中學,在“樂”中學呢?這是我們每個初中音樂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

2 體驗式學習的策略

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感悟,運用“掌握聆聽技巧,讓學生有心體驗”、“深入音樂要素,讓學生有形體驗”、“激起音樂共鳴,讓學生有情體驗”三個策略進行了實踐。

2.1 有“心”體驗——掌握聆聽技巧

2.1.1 教給聆聽的方法,使學生學會聆聽

有目的方向地聽,入乎其中

一首新的樂曲,學生在聆聽時需要了解的內容很多,這時就需要在教師簡明扼要的問題引導下,有目的方向地聆聽音樂,讓學生做到“耳聽腦想”,專注于音樂表現的情緒情感,真正走進音樂中去。在欣賞過程中一定要有所方向,無論是標題音樂、無標題音樂、絕對音樂,都需要做到“聽之有物”,老師將有關音樂要素的提問滲透于整個音樂欣賞的始終,如此來引導學生有目的方向地體驗樂曲內涵。

【案例】欣賞人音版17冊《夜鶯》第一遍初聽讓學生閉著眼睛聽,“音樂給你什么感受?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第二遍復聽時讓學生說說仿佛聽到了什么聲音,看到了怎樣的情景?第三遍再聽主旋律,讓他們聽著音樂哼唱主旋律并簡單模仿,跟著老師畫圖譜,進一步體驗舒展、自由的節奏,悠揚、清澈、鮮明的竹笛音色,充分感受樂曲旋律和意境的獨特魅力。

2.1.2 閉目用心地聽,靜中有物

閉目聆聽法就是讓學生根據聆聽的要求,集中注意力閉上眼睛聆聽音樂。音樂聆聽能力是一個從聽覺注意——聽覺記憶——聽覺思維——聽覺預感的完整的音樂理解過程。閉目聆聽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耙魳肥切撵`的語言”。心靈語言只能用心去溝通,用心去感受。靜穆中,音樂融及靈魂,在人的精神上空泛化、升騰,我想這應該是音樂賞析中的最高境界。課堂上,師生表面的“靜”而內心深處的感動,這怎能不是主動參與體驗呢?

2.2 有“形”體驗——深入音樂要素

吳斌、金亞文老師在《音樂課程性質與價值》一文中也指出:“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應該是審美教育……為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我們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在教學中,應充分揭示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盵] 因此只有深入地剖析、分解音樂要素,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

2.2.1 唱,唱出旋律之美感

音樂主題是一個音樂作品的靈魂,在每一首作品中都有一個音樂主題貫穿始終。我們只有對音樂主題有了較好的感受、體驗,才能對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在教學中通過對主題的感受、體驗、哼唱、學唱等方式,能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音樂表現形式中,歌唱是學生最喜歡的。為了讓學生能充分聆聽音樂,我們可以唱帶聽,聽唱結合,這樣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在聆聽過程中更關注音樂本身,更深入深刻地理解、體驗音樂作品的內涵。

【案例】欣賞歌舞曲《采茶舞曲》時,首先是聆聽歌曲讓學生感受江南民歌藝術的魅力,以喚起學生熱愛生活的激情;在學生對歌曲有了一定熟知后讓其用方言演繹歌曲,感受方言的魅力及其對民歌風格形成的作用,增強學生對民歌的了解和興趣,從而更深刻地體驗歌曲。

2.2.2 奏,奏出音樂之主題

器樂演奏是學生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在欣賞教學中,鼓勵學生參與樂曲的演奏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深刻體驗音樂的主題內涵。因此在欣賞教學過程中可以選用課堂小樂器(如口琴、葫蘆絲、竹笛、口風琴、豎笛等)來輔助聆聽音樂。如樂曲中多次重復出現的主題旋律可在聆聽后,讓學生用課堂小樂器吹奏體驗主題音樂。學生通過演奏主題音樂獲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理性的滿足。在美的體驗中去鑒賞曲目,能使學生對音樂藝術內涵的理解更加深刻。

【案例】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和越劇《十八相送》,越劇《十八相送》是為介紹小提琴協奏曲音樂創作的“源”,跟著這個“源”來導入《梁?!?。在欣賞的時候為加深對《梁?!芬魳分黝}的印象,我先用電子琴的模擬音色深情地范奏主題音樂,再請學生用人手一份的豎笛慢慢吹奏主題《化蝶》。 主題音樂《化蝶》是欣賞《梁?!返纳罨脱由?,學生因參與了器樂演奏,在欣賞樂曲時自然而然地沉醉其中。

2.2.3 演,演繹作品之特色

欣賞教學時需要學生閉目用心地聽,但不是整首樂曲或整堂課只“聽”不“動”,這樣的課堂學生將毫無生機,學生也會出現昏昏欲睡、無精打采的狀態,整個教學就如“一潭死水”。在聆聽音樂時,學生聽到音樂手舞足蹈是一種天性,一種自然狀態反應,可稱作“聞樂起舞”。在聆聽過程中要讓學生有感而發的“視樂而動”,是在用心專注聆聽的基礎上,為輔助聆聽而配以一些小動作或表情(如抬眉、舉手、捻指、拍手、跺腳等)來表現所聽內容。音樂教材中有一些節奏、節拍較為鮮明的音樂作品,學生聽到音樂自然會有一種想要“動”的沖動,如讓學生用身體去感受亦能加深音樂作品的印象。

如在欣賞13冊第四單元《桑塔.露琪亞》時,教師可先介紹船歌這一體裁,引導學生在聆聽歌曲時找一找3/8拍蕩漾的感覺,讓身體跟隨音樂做小幅度的左右擺動,體會船歌的節拍特點。在這一活動中,學生邊聽邊演,不僅加深了他們的音樂體驗,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作沖動,充分展示了學生的音樂才能。

2.3 以生活感受體驗音樂情感

音樂來源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它與生活密切相關。在欣賞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地從生活中去探尋,去感受體驗音樂的情感內涵。生活中處處有音樂,真誠地感受生活,就能更好地感受音樂,體驗情感。

【案例】欣賞人音版《伏爾加船夫曲》(七年級)時,學生難以體會到歌曲旋律“5 3? 6? 3? 0”所表現出的情感。這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感受。讓學生回憶剛上完體育課長跑后氣喘吁吁的感覺,然后師生一起隨唱旋律“5 3? 6? 3? 0”邁著沉重的步伐緩慢前行。此時,學生體會到纖夫們非常艱難的生活壓力。

以上音樂活動中,運用了學生的本能生活經驗——長跑后負重的經驗,喚起他們自覺運用能量的習慣,從而獲得了“沉重、疲憊”的音樂體驗。

2.4 體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交融

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聽、唱、動、奏、演等策略,循序漸進地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和多種形式的活動中,感受到情緒的愉悅,并獲得充分的成就感,使學生對音樂內心受到觸動;而教師也會被學生的情緒感染,從而促使教學情緒更加積極高漲,師生的情感在音樂中得到交融、產生共鳴,課堂氣氛就在此時達到高潮。此情此景下我們的教學能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嗎?學生對音樂內涵的體驗也就水到渠成了。

3 實踐中的點滴收獲

3.1 來自音樂課堂的變化

音樂課上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能專注的聆聽音樂,樂于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在表達音樂感受時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同時也有一定的音樂表現力與創造力。師生之間和諧默契、平等相處,教學過程張弛有度,課堂動靜結合,活而不亂,呈現出勃勃生機。

3.2 學生音樂能力的提高

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教學中,學生在欣賞作品時發生了從“不愿聆聽——愿意聆聽——深層體驗”的變化,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得到極大地提高,也使音樂課堂教學呈現出勃勃生機。學生在多角度、多方位的音樂學習中提高了學習興趣,對音樂文化的積淀更加深厚。同時還發展了各種能力,對學生課外傾聽音樂也有了很大的幫助,孩子們將終身受益。

4 反思

通過近年來在備課上的不斷改進、上課時的反復打磨和課后的深刻反思中,筆者對于學生在體驗學習、提高欣賞教學的有效性這一方面,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4.1 確定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學生深入體驗的源泉

《音樂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含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盵]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要認真解讀教材,深挖作品中的音樂要素及表達的情感,將自己的審美體驗滲透到教材的解析中去。

4.2 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學生充分體驗的保證

心理教育家陳爾壽說:“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币簿褪钦f,在教學中不能單一的使用同一種方法,即使再有效的方法,用多了,也會效果不好。一位成功的教師,應在充分尊重理解學生的個性前提下,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體驗音樂的熱情,收獲成功的喜悅。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新桐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音樂情感教師
情感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臺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師
音樂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