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傣族土陶工藝傳承及其產業化思考

2020-01-02 17:29段思禹
文化產業 2020年14期
關鍵詞:土陶制陶陶器

◎段思禹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土陶在傣語中稱為“板磨”,又稱“土鍋”。傣族民間自古以來就以土陶制品作為炊具和生活用品。據明朝《百夷傳》記載:“民間器皿瓶、盆之類,唯陶治之?!贝鲎逋撂盏闹饕贩N有儲水的土罐,煮菜、燒水的土鍋、作為飲盛器皿的茶壺、茶罐、酒壺、土碗及貯存糧食和茶葉等物品的儲存器,其用途十分廣泛[1]。

傣族土陶工藝世代相傳,不僅在于其工藝本身,更在于其與傣族人民的日常息息相關。對傳統民族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必須認識到其歷史文化淵源,了解其與當地民眾生活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尋找、發掘民族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具有的社會價值,從而保持傳統民族手工藝的活力。

一、德宏傣族土陶工藝

傣族傳統的土陶技藝,采用的是新石器時代手工制陶的慢輪制陶方法,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在云南德宏傣族村寨,至今還少量保留著這一傳統的手工制陶技藝,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土陶技藝能夠在傣族民眾的生活中得以保留和傳承,除了傣族群眾日常生活所需,也與傣族宗教信仰有著緊密聯系。

傣族村民信仰南傳佛教,在佛教節日中往往要進行賧佛活動;賧佛所用的“缽”就是用陶制成的土碗,是賧佛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傳統器皿,用來盛裝供奉佛像的食物、水、錢等[2]。因為傣族土陶除了滿足生活所需,還是傣族民眾參加佛事活動的重要用品,其始終有用武之地,所以得以保存至今。

(一)制陶工具

傣族制陶所用的制陶工具,包括鵝卵石、錘板、木槌、轉輪等。鵝卵石一般是從河邊撿回的天然卵石,直徑在6厘米左右,以方便一只手握住為宜。慢輪是制陶階段的主要裝置。轉輪由上下兩部分制成,上部分是操作用的圓盤,由石頭制成,下部分是用竹筒制成的底座,用來支撐。將立軸固定在木板上,然后將兩部分穿插組合,使其能夠旋轉起來,形成轉輪。在制作過程中,手藝人一只手轉動轉盤,快慢便于掌握。

(二)制陶流程

1.制備陶泥。陶土的好壞是陶器燒制的基礎。不是任何陶土都可以制陶,傣族制陶選用的是一種天然泥土,土質細膩雜質少、黏度好、可塑性高。陶土從山上挖回來之后,需要與沙子混合,土和沙的比例大概為2∶1,保證陶器的耐熱性,防止燒裂,然后用木槌對其進行敲打,將其充分混合均勻后,再進行下一步的制胚。

2.制胚。將捶打完成的陶泥,通過揉捏制作成大小不一的圓柱形陶胚,放在牛皮上等待上轉盤制作。

3.制陶。慢輪制陶最大的特點是陶器由雙手的力度控制操作,不借助任何機械工具。這種方法是新石器時代早期制陶的方法,也叫捏塑法。制作出的陶器,器型簡單、器表較粗糙,但卻有一種自然之美。

一般陶器的制作,要先取一個陶胚,置于轉盤上,用捏塑成型和泥坨挖空相結合的方法塑出陶胚器壁的基本外形。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用手不斷地塑型,一邊轉動轉輪,一邊用一小塊棉布沾水后擦拭陶胚口沿,使其更加光滑,這樣一個半成品泥胚就完成了。

4.敲打。經過晾曬到半干的陶器,便可進行拍打紋飾和規整器型過程了。這一過程是由手藝人用鵝卵石襯在內壁上,拍打陶器泥胚。拍打方式是用左手持卵石墊于器內不斷轉動,右手持錘板在陶器外壁反復拍打。每次敲打后都要晾干,這個過程大概在2到3天左右完成。無論何種拍打,都要掌握好力度大小,才有利于后期燒制。

5.裝飾陶器。用竹刀等工具在半干的陶器上進行刻畫,刻畫的紋樣在陶器表面凹下去;經過燒制,陶器表面形成一種凸凹的肌理效果。

6.晾曬。當陶器半成品完成后,直接進行倒扣晾曬,為的是充分使水分蒸發。陶器必須完全晾干,無水分才能燒制,不然在燒制過程中就容易開裂。通常采取的是自然陰干法,把陶器置于陰涼處晾干,晾干的長短視天氣情況而定。

7.燒陶。傣族土陶燒制方式是無窯燒制,也就是傣族制陶工藝中的平地堆燒的燒陶方式。平地堆燒是最古老也是延續時間最長的燒陶工藝,就是將曬干的土陶堆在開闊干燥的平地上,周圍裹好柴草并點燃,待柴草燃盡熄滅就完成了燒制。目前云南的傣族、彝族,海南的黎族等少數民族還在使用這種古老的方法燒制陶器[3],這種燒制方法,原料易取得,生產成本較低,一次可燒十幾件至幾十件大小陶器。

隨著制陶業的發展,社會上的燒陶方法大部分是電燒、氣燒。隨著傣族特色村寨旅游的興起和發展,傣族制陶藝人的這種古老燒陶方法逐漸受到關注。

二、德宏傣族土陶工藝傳承

(一)傳承現狀

傣族慢輪制陶,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農耕社會,傣族人家都會使用土陶來煮菜、煮飯。制陶還是傣族婦女在農閑時從事的一項家庭副業,以補貼家用。長期以來,制作土陶的目的主要是用于滿足自我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金屬、玻璃、陶瓷等產品以其方便的優勢已經基本取代了陶器。另外,生產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觀念的轉變也使傣族土陶傳承艱難。當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在改變,多去從事收入較高的工作;在現代大機器生產時代,手工慢輪制陶顯然費時費力,勞動強度也相對較高;資源的匱乏也是一個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現在用來制作土陶的陶土已經越來越難找了。

面臨陶土資源短缺、勞動成本高等現狀,僅僅依靠個體傳承形式,傣族土陶難以繼續承擔起傣族傳統文化載體之責。

(二)傳承方式

主要為家庭傳承與師徒傳承。在傣族傳統農耕社會,制陶手工業生產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傳承,代代相傳。比如芒巷村,學習傣族土陶技藝的老人,代代相傳的意識很強,以老手藝人對后輩人的傳、幫、帶等方式進行傳授[4]。通過筆者的實地調查了解到,在政府的資助下,芒棒村建立了傣族傳統制陶技藝傳習點,于2017年5-6月進行了為期10天的傣族傳統制陶技藝傳承培訓,培訓師傅為省級非遺傳承人葉板、岳夢團。

但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土陶的社會功能逐漸被弱化,人們對其使用極少,很難實現活態傳承。

(三)傳承思考

傣族土陶傳承,首先要保護與發展陶藝傳承人。傣族土陶已是瀕臨消失的傳統民間手工藝,強化保護勢在必行。要培養制陶藝人的思想觀念,使其形成自覺的文化保護意識。傳承中要培養一批技藝精良又具有較好創新能力和市場洞察力的陶藝人,打破以往家庭傳承模式,吸收有意愿學習傳統制陶工藝的社會人員。這樣不僅可以打破單一方式傳承的局面,同時可以融入新鮮血液。

同時,要運用數字化信息技術進行保護。收集傣族民間土陶工藝的圖文書資料,形成文字檔案;收集相應的制陶工藝品、制作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形成實物檔案;收集拍攝能反映制陶工藝發展演變的實物圖像,形成圖像檔案;錄制民間工藝流程制作技藝的視頻,形成影像資料。采用數字化保護方法,盡可能地記錄下這些珍貴的檔案資料。

三、德宏傣族土陶工藝產業化發展

傳統的土陶還沒有達到專業化、產業化的階段。進入現代社會,傳統的陶器遇到了市場經濟的猛烈沖擊。

由于慢輪制陶是純手工制作,生產效率和產量比較低。同時挖黏土、制作陶器的勞動強度較大,費時費力,導致人工成本較高,產品不具有價格優勢。筆者了解到,在芒棒村制作的土陶,大概價格小的3-5元不等,大的10-20元左右,土陶的賣價與其所付出的勞動不成正比。手工生產本身受到現代化的沖擊,很難達到產業規模。陶器的器型、紋樣也都相對簡單,難以充分表達傣族文化,不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審美需求。

筆者通過調查和采訪,認為有以下幾點阻礙產業化進程的原因:第一,民眾對保護傳承土陶這種傳統工藝文化的意識不夠,對其產生的經濟效益并不期望。大部分制陶匠人為45歲以上的女性,她們平時照看家里孩子老人,下地干農活,不忙時便在家里做土陶;她們并不以土陶制作作為生活資金的主要來源,只是自己生活的一種消遣。第二,土陶的社會功能減弱,傳承人積極性不高。人們現在都不用土陶來煮菜燒飯了,社會需求變少,土陶的社會功能也隨之改變;以前用來盛水、煮飯、煮酸巴菜的土陶,現在用來做花盆,使其活態傳承面臨困境。第三,受傳統技藝本身特征的影響,純手工技藝相比較機器大生產來說,在產業化發展方面面臨很多限制;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其更具有本真的價值,這也是如何更好地傳承和保護這項手工技藝的關鍵所在。

四、傣族土陶工藝產業化發展路徑

(一)完善傣族土陶工藝檔案

對傣族土陶工藝檔案進行整理,包括歷史、文字、圖片、紀錄片等,出版相關專著、書籍,有助于充分挖掘傣族土陶工藝的歷史文化內涵,提高民眾認知度,提高民眾的文化自覺。應建立傣族土陶手藝人保護檔案,讓這門技藝更好地傳承。

(二)依托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傳承基地作用

近年來,旅游消費、文化消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應充分利用傳承基地的空間進行手工體驗與銷售,探索一體的產業化運營模式,傳播傣族文化、體驗傳統工藝的魅力;還應助于吸引創新人才參與創作,為傣族土陶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利用大眾傳媒,宣傳傣族文化

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危機,應從市場的角度進行推廣,擴大社會對傳統工藝的需要[5];通過大眾傳媒擴大消費者群體,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土陶的工藝與文化;發揮廣告的宣傳引導作用,提升消費者對土陶工藝的興趣,引導大眾從土陶文化出發,感受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要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和了解土陶工藝,從而增加土陶的需求量和購買量,擴大市場的銷售,使生產者受益。要大力促進傳承創新,促進這種模式的良性循環,從而推動土陶市場的發展。

猜你喜歡
土陶制陶陶器
湘西土陶創新發展探究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土陶產品設計與創新
——評《農村藝術性民間工藝》
巧手制陶,玩出文化味——甘肅省秦安縣五營初級中學陶藝社活動側記
遼西土陶發展策略研究
黃河流域燦爛的齊家文化——陶器
淅川縣雙河鎮遺址M19及出土陶器組合
淺談制陶的藝術魅力
新砦期 豬首形陶器蓋
新砦期 陶器蓋
渝東南土陶館建設的構想與旅游開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