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爸媽的創傷、育兒與學習

2020-01-04 03:18張亦弛編輯甄知
科學生活 2019年12期
關鍵詞:全能起跑線小孩

文/張亦弛 編輯/甄知

讀書、學習,包括學心理學的目的不是去死記硬背,不是強求自己去理解,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生長出自己的思考。死記硬背,過于刻苦學習是對不知、不確定感與創新的防御(因為無法很好地與暫時的不確定感共存而用吞噬知識的方式來填充)。自己的思考一定會和書本里知識有所偏差。死記硬背,強迫自己或孩子每天讀8小時的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你只需要機械化自己并在腦海里執行“電腦程序”。放松,跟隨自己的興趣與直覺來讀書并自發性地生長出趣思在我們當代應試教育的體制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不容易歸不容易。但是,我想對父母說的一句真心話是:孩子天生的興趣是非常神圣與可貴的生命力。與其操勞地給孩子制定人生配方,不如用點時間與精力,細心觀察孩子的天性與天賦,并從物質與精神層面盡量支持孩子。天賦不是一個可以被培養出來的東西。孩子天賦的種子在他誕生那天其實已經被自動植入了。父母能做和需要做的只是去看見,并對孩子適當鼓勵、保護與扶持。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管教傳達的是對孩子和自己自發性“不相信”的感覺(心理學稱之為投射)。逼迫一兩歲的小孩去上早教班,四五歲的孩子去上學前班,這可能是爸爸媽媽把自己的“不自信”焦慮往孩子的心里塞;也可能是無法承受照料自己孩子的焦慮,因此把孩子送出去,以此來隔離和孩子的情感互動。

大部分父母認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為了孩子好”。我不這么認為。在我們的文化里,這句話是父母說服自己并對孩子施虐的工具;一個從別人那聽來,無法對其進行自主思考的“執行命令”。這就是我對“洗腦”的定義:情感層面思考能力的缺乏或懶惰導致的無腦、無心、無趣的生搬硬套。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為了孩子好”是一個非常缺乏思考的虐待性話語。里面蘊藏的是一種分裂性的無意識情感過程(所謂分裂就是把無法承受的感覺從人格層面撕裂下來。分裂的目的是去暫時逃避無力解決的痛苦,但同時也造成了人格的不完整性。自己內心的痛苦是自我人格的一部分,對其進行分裂與躲避是在撕裂自己)。對這句話不假思索地執行是父母在向孩子傳達自己的控制,不能承受的焦慮,與對孩子的期望(這種期望是父母對自己和他們的父母失望的變體)。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為了孩子好”背后是一個非常狹義與過于貧乏的人生觀。說這句話的父母只看到了孩子的事業線,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與人格線。只強調事業的發展會導致孩子的情感與人格畸形,不輸在事業起跑線上的孩子很可能會輸在情感的起跑線上。

有些父母可能會反駁:“只要事業成功就行了。有錢萬事通。情感的東西以后再說不遲?!蔽业幕貞牵哼@種想法扼殺了孩子原本可以獨立、愉快的人生。試想,連自己想要的人生與愉悅感、幸福感都沒有了,要事業與錢權還有什么用?如果孩子活都活不下去了,要自虐自殺了,要錢權、事業還有什么用?有的孩子三十幾歲還蹲在家里和父母住,和游戲里的虛擬人物談戀愛等,這些都是“有錢萬事通”掠奪的情感債呀!

孩子的人生不是簡單的事業成功、賺很多錢;孩子不是彌補父母對自己失望的機器。父母自己內心的焦慮或難以承受的情感是需要自己解決的。如果父母感覺自己一時無法解決自己的過度焦慮不安、抑郁、躁狂,那么應該趕快考慮的是去看心理醫生,而不是把這些強烈的憤怒變向轉化成對孩子的控制與施虐。

真正的負責不是去逼迫孩子、強迫孩子與磨滅孩子本身的人性來實現父母心中的夢想,而是父母要想辦法去治療自己當前還無法承受的、需要以施暴施控(向自己或家人施暴)來發泄的強烈情緒。真正的負責是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慢慢探索、理解并最終自己承受一些自己以前只能通過發泄而得到暫時滿足的心理痛苦。無限制地尋找快感、填充、吞噬、發泄是無法解決內心的痛苦的。尋找快速而無痛的辦法(吃藥,希望找到幾個月就能見效的神奇治療方案)是徒勞的,因為尋找這些辦法的背后心理動機是去躲避自己內心的痛苦,而不是去看見、思考并照料它。只要是能感覺到的痛苦(或有時隱隱約約感覺得到)就是你人格的一部分。不去看、逃避其實就是在隔離與拋棄你心中那個遍體鱗傷的小孩(你自己)——這樣做的背后是一個非常痛苦但需要被看見的精神現實:小時候在情感層面被虐、被拋棄;長大后拋棄、虐待自己、伴侶和自己的小孩。

還有一種痛苦是自己一時感覺不到的痛苦。這種痛苦被比昂(著名精神分析學者)稱為“無名之痛”。這種痛苦的起源是嬰兒期沒有被照料者成功消化與反饋的強烈情緒。這種痛苦在有些成年人的心里一時不能被感知,但會以“無名之痛”“隱隱作痛”“就是難受,但不知道為什么”“因為天氣不好,我才抑郁”這些話語所表達出來。

真正的負責不是去控制孩子學習、去出人頭地,而是在探索自己情感創傷的道路上,不再或少一些地把這些代際的施虐被虐性創傷傳遞給孩子。

“內省力”是這類施虐父母可能暫時缺乏的心理能力。所謂“內省”不是去自我檢討、批判與懲罰。如果這么做,你只不過是在自我攻擊罷了。真正的“內省”是在行動前,與行為發生之前的那個念頭的鏈接與思考。不能被感知、思考的沖動會進一步演變成暴力的行動與行為。

缺乏內省力的人的一個特點是擁有一種充滿全能感的自戀情結。這樣的父母覺得自己的育兒秘方非常好、非常完美,覺得自己的孩子只要努力就能征服世界。

絕對的全能自戀在成年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東西。全能自戀本身是每個嬰兒都經歷過的情感。嬰兒期的全能自戀并不是一種疾病。嬰兒的這種情感在人格相對健全的父母陪伴下,會自然地被嬰兒思考(情感層面的體會),并與其達成相對的共識:從想怎么控制、攻擊媽媽的乳房就怎么攻擊、控制成長到意識到自己的控制有時不管用,有時控制與攻擊會傷害到自己深愛的媽媽。感覺到自己的攻擊會傷害到媽媽并對自己的攻擊性感到焦慮是嬰兒人格成長的表現之一。如果這種攻擊焦慮沒有相對好地在與照料者(一般是媽媽)的互動中被消化、理解、容納并被反饋,那么孩子長大很有可能會缺乏處理自己攻擊性的能力。

“全能自戀”的表象是想把自己表現得非?!按蟆?,以此來逃避、防御內心的那個不能被正視的“小”的感覺。嬰兒期沒有處理好的強烈情緒不會從人格層面消失。父母可能不記得他們自己兒時的創傷,但創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人格以及與他人(包括孩子)的情感互動。家長因自己的創傷所導致的對孩子的施虐施暴(打罵孩子)、情感隔離(把小孩托付給別人養,把小孩長時間放在寄宿學校)都是在向孩子傳遞沒有被容納的代際創傷。如果父母真的負責,一定要去看心理醫師(做好長期治療的準備,創傷不是一天兩天所導致的,也不可能一天兩天就被治好)。但是要知道的是:如果多一天拒絕探索自己的創傷,就會多一天虐自己與自己愛的人。

猜你喜歡
全能起跑線小孩
全能小達人
全能小達人
全能小達人
全能小達人
云小孩(上)
懶小孩
寧征:“起跑線”到底是什么?
絕對小孩
絕對小孩
重歸起跑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