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邊界研究

2020-01-07 06:28徐寧
決策探索 2020年1期
關鍵詞:智庫邊界專家

徐寧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已逐步成為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智庫仍然存在著難以及時響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研究理論性強而實用性不夠、總結闡釋型的“馬后炮”式成果多而前瞻性和預測性成果少等問題,未能有效承擔為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提供支撐并助力經濟社會發展這一重要使命。

深入地看,智庫研究成果質量與智庫研究模式有很大的關系。過去我國的智庫基本上以單一學科、單一團隊、單一組織、單一地域、單一界別為主,存在明顯的研究邊界。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逐步推向深入,我們所面臨的問題越來越紛繁復雜,僅靠單一化模式不能很好地解決,需要探索新型的、更加有效的智庫研究模式。其中無邊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一種。

無邊界的概念最早運用于物理學,后來逐步被運用到管理學、教育學范疇,順應產生了“無邊界組織”“無邊界教育”等概念。一言以蔽之,無邊界的要義就是運用現代化手段突破以往的各種條件性限制,以達到效率更高、效果更優的目的。對智庫而言,無邊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單一化研究模式存在的問題,更加滿足智庫研究的時效性、務實性、全面性、前瞻性等要求。

無邊界研究的內涵

筆者認為,智庫的無邊界研究指的是在研究過程中結合信息化、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突破時間、組織、團隊、地域、界別等限制,將與研究相關的各種智力資源和主體匯聚起來,通過專業的團隊運營和有效的機制設計,構建智庫研究的有機整體并優化研究流程,以最終實現研究成果的高質量和務實有效。無邊界研究的內涵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組織無邊界。傳統的研究機構都是以特定的研究組織形式存在,比如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社會非營利組織、企業化研究公司等,它們都有既定的組織形態和邊界,跨組織的行為需要以組織間合作的形式完成。組織無邊界要突破這個界限,模糊組織主體而更加強調研究的內容和形式。這種形式有點類似于企業管理中的項目組概念,即企業為了更好地完成某個既定項目,根據需要打通部門壁壘搭建臨時項目組,成員雖來自不同部門,卻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按分工各司其職,項目完成后團隊即解散,重新回歸各部門。

二是時間無邊界。這里的時間無邊界并非不強調研究的時間性和時效性,而是針對以往研究需要在同一時間點上協同進行的研究形態而言。比如在研究中需要召開各領域專家研討會,過去會在同一時間組織專家針對某一問題進行集中討論或集中調研,需要實現時間的同一性,經常出現時間沖突難以協調等問題。當突破時間邊界后,專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參與討論,可將自身時間最充裕、注意力最集中、思考最深入的時段貢獻于研究,從而提高專家的參與度和貢獻率。

三是地域無邊界?;ヂ摼W和信息化手段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能突破地域限制,提升交流效率。在智庫研究中,采取現代技術手段就可以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整合智力資源,這個范圍甚至可以超越國界和文化界限,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整合。例如,探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新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如何進行的議題,倘若按照傳統的研究模式,由于地域的限制,只能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實現無邊界研究之后,地域的限制將不復存在,我們可以邀請全球各地了解中國經濟的專家站在各自地域角度來研究和探討該問題,視角更豐富,觀點更多元,啟示也更大。

四是專家無邊界。過去我們做政策研究通常是政府部門邀請大學或研究機構的相關學者參與,專家范圍被界定得很窄。在當今形勢下,這種狹義定義的“專家”顯然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從決策研究來講,需要來自政府的、熟悉政策的專家參與;從理論研究來講,需要來自高校的、有理論功底的學者參與;從社會研究來看,需要來自業界一線的、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參與;從輿論引導來看,需要來自媒體的、具有豐富傳播經驗的專家參與;從公共外交來看,還需要熟悉外交事務的專家參與。這種界定和整合可以實現研究的跨界協同效應。

“三基礎兩支撐一平臺”

要實現新型智庫的無邊界研究,除了需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手段,還需要構建一個體系進行全面支持,筆者將其歸納為“三基礎兩支撐一平臺”,具體如下。

智力資源的數據庫基礎。智力資源是智庫研究的核心資源,智庫研究的過程就是將各種智力資源有效組織起來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研判,形成研究成果的知識生產過程。無邊界研究需要整合包括政產學研媒在內的各領域、各界別的專家學者參與其中,形成“智智互動”體系,而整合的前提便是具有智力資源的專家數據庫基礎。這里所說的智力資源數據庫并非專家的簡單信息,如單位、職稱、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而是根據現今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將各種專家資源數據化、標簽化,并動態跟蹤其研究動向和實踐方向,形成智力資源的大數據信息。同時,在此基礎上根據具體研究需要匹配專家,實現專家學者的最優配置,將智力資源分散化、碎片化的知識和信息進行最優整合,組織生產成智庫所需要的研究成果。

社會信息的數據庫基礎。智庫研究的都是十分具體且現實性很強的問題,也就是說智庫的研究對象來自社會。構建“智社互動”體系,形成完整可靠的社會信息數據庫是開展無邊界研究的共性前提條件,也是智庫研究能否扎實開展的重要基礎。在建立此類數據庫時,應注意采集來源的多元化,打造各種跨邊界的數據采集平臺,以獲得多維度、多層次、更全面的社會信息數據,避免在智庫研究中出現“盲人摸象”,產生片面的分析和研判。例如,以產業發展問題為研究對象的智庫,除了要同各地方工信、稅務、工商、科技等政府部門建立數據合作,還應考慮抽樣式自行建立一些產業數據監測點,甚至參考借鑒海外數據資源,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產業發展情況。

應用市場的數據庫基礎。智庫成果的應用市場大致可劃分為三個群體:政府官員、社會大眾及國際受眾,智庫生產出來的知識產品應向這三類群體轉化,以實現咨政建言、輿論引導和公共外交的功能。智庫作為一個專業機構應當清楚地了解其受眾市場的性質、認知、偏好等信息,基于這樣的共識,弄清研究目的才能有效開展無邊界研究。例如,對于受眾是政府官員的研究,智庫應當動態跟蹤和把握政府部門出臺的關于某個領域的政策文件,不僅要了解當下的政策進展情況,還應深入地對已有政策及其執行效果進行掌握,這樣才能明確當下政府決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痛點,開展有針對性的無邊界研究,產出務實有效甚至有一定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專業運營團隊的支撐。智庫同傳統研究機構的重要區別是運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智庫運營團隊的作用是發揮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等功能,嵌入智庫知識生產的各個環節,提升流程效率,提高產出質量。同時還要將知識產品通過不同方式和渠道向政府、社會和國外進行轉化。智庫組織開展新型的無邊界研究更需要高效專業的運營作為支撐,以運營賦能研究,促進高水平研究成果的產生,在向市場轉化過程中提升智庫影響力和美譽度。例如,無邊界研究的其中一個重要模式就是進行“智媒互動”,即將媒體觸達的信息整合到研究體系的同時,通過媒體對成果進行傳播與轉化。比如,運營團隊中應設立類似于“媒體關系”的崗位,其職能是將與媒體互動的有用信息、資源或調研成果整合到智庫研究體系中,另外還應建立傳播矩陣,借助它們的傳播渠道和影響力形成智庫成果傳播的指數效應。

完備制度體系的支撐。制度建設對一個組織規范運行和長足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制度的設計也應當圍繞著如何最有利于組織各路資源、如何最能激發各方力量的積極性、如何引導產出最高質量成果來進行。此外,智庫的無邊界研究還需要探索“智政”“智智”“智社”“智媒”4個互動體系的合作機制,形成有機統一的研究生態系統。例如,智庫的成果認定和獎勵政策,應當考慮到除本單位研究員以外的其他類型專家的實際情況,其貢獻也不能僅看直接貢獻,還應考慮間接貢獻,如調研平臺的提供、數據信息的支持等。再如,4個互動體系的搭建,都要配以相應的合作模式并通過制度體系進行制度化。

柔性靈活的研究平臺。智庫說到底還是以一個具體的實體形態存在于社會之中,有其自身的名稱、標識、品牌、商標,這是一切智庫研究要素的“母體”,也是開展無邊界研究的“主體”。智庫平臺的理念、文化、層級、延展性、專業性等因素都會從根本上影響無邊界研究模式的效果,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智庫平臺的體制機制是否柔性靈活。無邊界研究的本質類似于生產企業的“柔性制造”,開展“柔性制造”的前提是組織平臺需要具有柔性靈活的機制,能夠隨時自主地根據市場需要組織各種資源進行生產調節,精準滿足市場需求。這需要智庫持續進行體制機制的調整和創新,充分發揮新型智庫治理架構作用,如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等。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猜你喜歡
智庫邊界專家
致謝審稿專家
拓展閱讀的邊界
論中立的幫助行為之可罰邊界
微智庫
微智庫
請叫我專家
智庫能為我們做什么?
建智庫,話擔當
“偽翻譯”:“翻譯”之邊界行走者
思考新邊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