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鐵軍:鄉村振興,要走自己的路

2020-01-07 06:28顧學文
決策探索 2020年1期
關鍵詞:晏陽初農業

顧學文

近日,“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出版了新書《去依附:中國化解第一次經濟危機的真實經驗》。

用自己的腳去走、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溫鐵軍的研究自始至終堅持“不依附”。而對中國“三農”的未來,他更加堅持“不依附”的觀點:“鄉村振興,要走自己的路?!?/p>

“去依附”就是要走自己的路

問:最近您出版了新書《去依附:中國化解第一次經濟危機的真實經驗》,分析了我國應對第一次通脹危機的成功經驗。為什么用“去依附”這個詞做書名?

溫鐵軍:“去依附”是埃及思想家薩米爾·阿明學術觀點的核心,是這本書的主題,也是我想要表達的重點。

阿明先生是第三世界“依附理論”的提出者,也是西方中心主義的批判者?!耙栏嚼碚摗闭J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是一種依附、被剝削與剝削的關系。在世界經濟領域中,存在著中心—外圍層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構成世界經濟的中心,發展中國家處于世界經濟的外圍,受到發達國家的剝削與控制。發展中國家要實現自己的發展,就應當擺脫對西方發達國家的依賴。

問:但對中國讀者來說,阿明先生的“依附理論”較為陌生。

溫鐵軍: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在加快全球化步伐,我們現有的知識體系、思想體系很難不受西方影響。我們在引進理論的時候,也不自覺地帶有選擇性和傾向性,以致國內了解阿明思想的人不多。

工業化時代的思維方式、價值觀,主要形成自西方,把西方的歷史經驗、思想體系當成全人類普遍適用的價值,好像不符合這一套的,就是落后的。我們特意在書名中引述阿明“去依附”的概念,就是要去除“西方中心主義”對中國的這一重要影響。

問:在此時強調“去依附”,是否也是基于對現實的觀察?

溫鐵軍:2001年美國政治危機、經濟危機同時發生,導致美國產業資本紛紛外流,流向基礎建設較好且要素價格較低的國家——中國。于是,從2003年開始我國超越美國,成了全球外商投資最多的國家,而且成了全球制造業總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現在一些產業是外資控制的,依附性較強。所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外部需求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就遇到了阻礙。

此時我們回過頭來再思考理論、觀察歷史,就會發現,歷史早已經證明了:要走自己的路就要“去依附”。

從本土經驗中找尋機遇

問:回顧中國化解第一次經濟危機的歷史,它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去依附”的經驗?

溫鐵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危機,可上溯至1935年國民政府的依附性幣制改革。依附性幣制改革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工商業96%左右的資本用于投機。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既要處置民國延續下來的長期高通脹,又要應對經濟發展所內生的新矛盾。在沒有黃金和硬通貨儲備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靠回歸傳統農業的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既吸納增發貨幣,又換取增量農產品穩定供給,幫助城市壓低了物價、抑制了投機,最終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

新中國得以向財政和貨幣兩大信用體系賦權并對國計民生必需品采取“折實”方式,其必要前提就是擺脫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依附。當年走出經濟危機的具體過程,對中國此后幾十年的路徑選擇都具有奠定基礎的作用。

問:這對今天的我們有何借鑒和啟發意義?

溫鐵軍:當前世界局勢風云變幻,此時,我們也許可以從中國應對經濟問題的本土經驗中找尋機遇。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經濟危機時,農村不僅像海綿一樣吸納了大量貨幣,也像減壓閥一樣有效降低了全社會的通脹壓力,最終主要靠“三農”使得新中國渡過危機;而改革開放后,由于政府給農村賦予了自主發展權,并且在1979年正式實行了“雙軌制”,很快造就了農村百業興旺、帶動內需拉動增長的局面,緩解了1979—1980年的外債危機。

我國從1999年提出“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到2007年提出生態文明的概念,再到2019年一號文件強調鄉村振興是“應對全球化挑戰的壓艙石”,都是中華民族與時俱進、傳承復興的整體努力。無論世界局勢如何變幻,最重要的就是練好內功,夯實基礎,而這個基礎的重要部分就是鄉村振興。我們要復興生態文明、維持鄉土社會,以應對外部性風險,使中國免于“再依附”帶來的危機。

小農經濟將長期存在

問:然而,當前農村很多地方的現狀不容樂觀,比如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問題。

溫鐵軍:現在的農業已經很大程度被工業改造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恰恰是工業文明走到生產過剩階段引發的。1998年被稱為農業產業化元年,工業領域中過剩的生產能力轉向農業領域。10年后,農業也因“粗放的數量型增長”而“結構性過?!绷?,標志就是2008年的三聚氰氨事件。

中國的人口不到全球的19%,卻蓋了全球80%的大棚,生產了全球51%的豬肉、67%的大宗蔬菜、70%的淡水養殖產品,但是與此同時也造成了污染和地下水超采。目前,根據國務院公布的面源污染普查,農業已經成了全國面源污染最大的行業,超過城市工業污染、生活污染。有人說這是為了農民增加收入。錯!資本深化意味著整個農業的鏈條拉長,第一生產者農民只得到8%的利益,而92%被主導利益集團獲得。

問:如何改變現狀?有何經驗可以借鑒?

溫鐵軍:在全球范圍內,農業有三種發展模式。

一是殖民化條件下把土著基本消滅后形成殖民地大農業,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土著占比都低于2%。

二是以小市民為主的歐洲農業,隨著20世紀70年代歐洲低端產業對外轉移,大量城市下層和失業者紛紛下鄉。新世紀初的歐洲已經有60%以上的農場是市民在經營,追求的不是農業產出最大化,而是多功能綜合型農業。近年來搞“轉型城鎮”,都市里也可以發展農業,把綠地改成菜園,把行道樹改成果樹,然后推進社區共享,農業轉型與城鄉統籌相結合。

三是亞洲大陸如日韓,都是綜合農協對外壟斷、對內保護型的小農經濟。這些國家都實現了工業化、城市化,小農經濟和實現工業化、城市化并不矛盾。

1909年,美國土壤物理學之父富蘭克林·H.金考察中國、日本和朝鮮三國古老的農耕體系,寫成了《四千年農夫》一書。他感慨:中國4000年來用最少的資源,養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并且一直是可持續的。而現在呢,我們恰恰學的是殖民化大農場經驗,試圖靠減少農民人口以推進大規模農業,這樣能行嗎?

問: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國情。

溫鐵軍:所以我們要講“新三農”。習近平總書記說,小農經濟將長期存在,即使我們城鎮化達到了70%的程度,仍然會有4億~5億農民,不可能消滅小農經濟。中國是要加快城鎮化,但如果是以犧牲鄉村、使鄉村衰敗為代價,那就得逆城鎮化。城鎮化和逆城鎮化是相輔相成的。

我一直強調,農村遭遇到的是外部性矛盾,難以被單一農業部門政策所化解,需要我們做細致的制度設計。在2018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放棄過去那種數量型的粗放增長,進入質量效益型增長。過去維持粗放的增長,一定是有粗放的制度、粗放的改革思路配套的;要轉為質量效益型的增長,首先就要轉變制度設計和管理方式,使其符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就是要使農村中大量的資源性資產貨幣化,他還進一步提出“生態資本深化”,只有這樣,才能既保障農民的利益,使農民的財產和收入不斷增加,又使得金融下鄉對集體經濟做批發業務,讓金融成為發展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的配套工具,吸取城市實體經濟被金融資本所左右的教訓。

接續知識分子下鄉的傳統

問:2003年,您和團隊在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開辦了新世紀第一所免費培訓農民的學?!剃柍踵l村建設學院,從而引起了社會關注。1926年,平民教育家晏陽初正是在那里推廣平民教育運動的。

溫鐵軍:梁漱溟、晏陽初、盧作孚等前輩發起的鄉村建設,是中國早期“去依附”的一種努力。但這種努力的發端,要早于1926年晏陽初去定縣。

1895年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大生集團,使用本地資源做綜合性的產業社會化開發,產生的收益全部用于本地的社會文化建設。張謇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還辦了鰥寡孤獨皆有所養的敬老院、殘疾人院、孤兒院,開展殘疾人教育、婦女教育,甚至辦圖書館、博物館、公園、體育館等。大生集團是中國早期的社會企業,其在地化發展,是當時世界上沒有過的典型。

直到21世紀,西方的大企業集團才開始提倡向社會企業轉型,強調企業的目的一是追求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二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三是追求企業所在國的綜合性發展,四是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企業得追求收益。殊不知,百年前的中國民營企業家辦企業的目的就是實業救國,路徑就是在地化綜合發展,他們創辦的就是社會企業。這是非常好的“中國故事”,但長期以來我們沒有講好,以至于許多今天研究社會企業的論文,開篇就講社會企業的雛形是西方空想社會主義的試驗。

問:由張謇始,“去依附”的鄉村建設實踐是如何一路延續下來的?

溫鐵軍:張謇以農村的在地化發展為目的,最后形成的是一個帶動地方綜合性發展的經驗。這個經驗從1895年一直延續到1926年。在這期間,四川的盧作孚兩次到南通參觀學習。1926年,張謇去世,盧作孚創辦的民生公司開業,同樣是一個在地化綜合發展的社會企業。還有晏陽初、梁漱溟等,都接續了張謇的事業。

過去一百年,我們只知向西方學習工業現代化,但其實我們也有不同于西方中心主義的思想家,他們的思想成果和實踐成果都非常豐碩,有待挖掘。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鄉村振興的時候,就提到了要借鑒晏陽初、梁漱溟等前輩的經驗。

問:這些前輩的經驗也同時形成了知識分子下鄉的傳統。

溫鐵軍:是的。今天我們這些教授、博士下鄉搞建設,這些做法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晏陽初和陶行知當時是從美國回來的“海歸”,梁漱溟也是國內知名教授。我們得接續知識分子下鄉的傳統,這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傳統。

一個人提問題的能力,受一個人思考能力的限制;只有用自己的腳去走世界、用自己的眼去看世界,才能有自己的思考。還有就是保持理性的批判精神。我們應該相信,人對客觀世界的解釋可以是多樣化的。我希望年輕人不要迷信教科書,人之所以為人,就是要用一生保持自覺思考的能力。我希望年輕人有思想自覺,推動理論創新,把當代中國的問題說清楚。

猜你喜歡
晏陽初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晏陽初拒絕加入英國國籍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構造等比數列,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華工教育了教育者
晏陽初為辦教育賣張學良贈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