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產免疫機制與孕激素保胎機制新進展

2020-01-08 01:10田秦杰
生殖醫學雜志 2020年9期
關鍵詞:蛻膜孕激素孕酮

田秦杰

(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院婦科內分泌與生殖中心,北京 100730)

流產(abortion或miscarriage)是婦產科的常見疾病,也是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的最常見因素。據報道臨床上約有70%的妊娠在分娩前流產[1],且流產可能導致孕婦出血、疼痛及心理問題,極大威脅著孕婦的身心健康。流產的發生機制復雜且有諸多問題尚未闡明,一直是婦產科領域的研究熱點。本文將首先簡述流產的定義及相關概念,其次將重點闡述免疫功能紊亂相關的流產發生機制,及以地屈孕酮為代表的孕激素的保胎作用機制及相關進展。

一、流產的定義、分類及流行病學

目前,國際上對于流產還缺乏統一的定義,不同國家和地區可能使用不同的術語及命名規則對流產的類型進行命名,因而其定義和分類較為復雜?,F在廣泛采用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流產的定義,即流產指的是胎兒體重不足500 g,或胎兒在孕20~24周之前產出或死亡而導致的妊娠丟失[2]。

按照不同的分類依據,流產可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妊娠期時間,流產可以分為兩大類:“早期流產”,指妊娠前3個月內(孕12周以下)的妊娠丟失;“晚期流產”,指妊娠中期(孕12~24周)期間的流產。此外,臨床上還有一些術語用于描述特定的流產狀態,如:

生化妊娠(biochemical pregnancy loss):指未經超聲或組織學證實的、僅通過血或尿β-HCG進行診斷的妊娠,隨后血或尿β-HCG結果降為陰性范圍的流產。

復發性流產(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指的是一對夫妻多次發生的自然流產,各國對其定義各有不同。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師協會(RCOG)的定義為與同一性伴侶連續發生3次或3次以上妊娠24周前的胎兒丟失;美國生殖醫學學會(ASRM)的標準是2次或2次以上妊娠失??;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學會(ESHRE)的定義是2次或2次以上妊娠24周之前的胎兒丟失;我國將3次或3次以上妊娠28周之前的胎兒丟失定義為RSA,同時提出應重視連續發生2次的流產并予以評估[3]。

人們普遍認為實際受孕數量遠遠超過臨床懷孕的數量,即妊娠的“冰山理論”,根據該理論[4]推斷,約有70%的受孕最終無法獲得活產胎兒,其中約60%的流產發生在著床前(30%)或著床后錯過月經期的時間(30%),這部分的流產常被稱為“臨床前丟失”。妊娠的前12周流產即早期流產的發生率較高,約有80%的流產為早期流產;如果臨床前丟失不計算在總妊娠數內的話,則早期流產的發生率約占總妊娠的10%~30%。妊娠12周后流產即晚期流產的發生風險會顯著降低,占總妊娠的1%以下[5]。據文獻報道,我國的流產率為7.45%左右(臨床前丟失不計算在內)[6]。

二、流產發生的機制

流產的發生機制相當復雜,尤其在早孕期(妊娠12周前),由于胚胎處于一種不穩定狀態,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流產?,F在普遍認為,在早孕期發生的零星妊娠丟失是一種“生理性”現象,可阻止存在嚴重結構畸形或染色體畸變的胚胎進一步發育。這一概念在一些臨床研究中得到證實,如采用胚胎鏡檢查評估清宮術前胎兒的形態,早期臨床流產的病例中85%可觀察到胚胎畸形[1],同時有75%的胎兒核型存在異常。非遺傳性的、染色體未正確分離導致的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屬常見現象,一部分非整倍體胎兒可存活至足月,例如21-三體綜合征患兒,但是大多數有嚴重發育缺陷的非整倍體胎兒會在子宮內死亡[1]。通常情況下,額外多出來的染色體為母源性的,因第1次減數分裂發生錯誤而引發,并且這種非整倍體的風險會隨著產婦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這可能是一種生理現象而并非病理現象,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性染色體著絲粒變弱。除了年齡以外,孕婦肥胖、吸煙、飲酒和攝入咖啡因,以及夜班和心理壓力都是流產的風險因素[6]。

相比于零星的妊娠丟失,RSA常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在臨床診斷和病因尋找方面均具有一定的難度。此外,一項在RSA婦女中開展的研究表明,隨著患者流產次數越多,異常胚胎核型的發生率顯著降低,也就是說對于RSA婦女,流產的原因應更多地考慮遺傳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7]。過去幾十年中,“積木”假說(the ‘Jenga’ hypothesis)常作為RSA診斷和病因尋找的一種策略[8]。該假說認為,引起零星的早孕期妊娠丟失的一些影響因素通常并非來自孕婦自身健康原因,而RSA的發生則與一些孕婦自身母體的因素可能相關,目前公認的因素包括免疫功能紊亂、遺傳因素、血栓形成、子宮畸形、內分泌紊亂、生殖道感染、維生素D缺乏等。

在“積木”假說之外,近年來也有人提出新的假說,即“植入檢查點”假說(the “implantation checkpoint” hypothesis)。相比于“積木”假說,“植入檢查點”假說的優勢在于結合了妊娠生理學基礎,充分考慮孕早期和孕晚期的妊娠狀態和機理變化。該假說認為在妊娠的前3個月,至少存在3個檢查點,以確保胚胎受損或子宮內膜準備不足時妊娠能夠及時終止。這3個檢查點分別是:蛻膜生物傳感(Decidual biosensoring)、胚胎適合信號(embryonic fitness signal)、蛻膜應激測試(the decidual stress test)。第1個檢查點,蛻膜生物傳感,主要強調蛻膜對胚胎的質量控制。人類子宮內膜在內分泌的調控下發生周期性的變化,當孕酮水平下降時分化的間質細胞會發生自毀和脫落,從而引發女性月經周期。當有胚胎植入時,蛻膜基質細胞首先包裹胚胎形成一種緊密粘附的基質,控制滋養層細胞的入侵,同時將子宮內膜轉變為半永久性組織并維持整個妊娠。有證據表明,蛻膜細胞參與植入胚胎的生物感知和選擇,但蛻膜細胞對低質量胚胎的反應性機制尚未明確。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RSA婦女子宮內膜存在無序的、長期的促炎蛻膜反應,可能是導致流產的原因。此外,胚胎植入時如果缺乏上述蛻膜的質量控制則會在臨床上表現受孕時間縮短,這一現象存在于許多RSA患者中。第2個檢查點,胚胎適合信號,是指在妊娠早期孕酮的產生有一定的延遲,目的是防止異?;蛘吒咔忠u性胚胎的妊娠。在孕酮分泌延遲期間,健康胚胎可通過滋養層細胞分泌足夠的HCG保證妊娠的正常進行;反之,如果HCG分泌不足則妊娠可能失敗。第3個檢查點,蛻膜應激測試,是指早期妊娠期順利實現母體對胎盤的積極灌注是妊娠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最開始階段,絨毛間灌注會引起局部氧分壓和自由基產生巨大變化,給胎盤-蛻膜界面帶來巨大壓力。蛻膜細胞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而當壓力水平超過緩沖能力時,母胎界面則可能出現崩潰導致流產??偟膩碚f,該假說的核心觀點是胚胎植入時的子宮內膜必須處在對胚胎既有接受性又具有選擇性的狀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殖成功率。根據該理論,RSA是子宮內膜接受過度而選擇不足的結果,進而早孕丟失的發生率也很高。如果該假說成立,則表示從妊娠期間才開始進行的藥物治療幾乎無法起效,RSA的治療重點應該放在受孕前優化子宮內膜的方向[8]。

RSA對育齡期婦女的身心健康損害更大,給家庭穩定帶來的威脅更為嚴重。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功能紊亂可能是很多不明原因RSA的病因,下文將重點對免疫功能紊亂相關機制研究及進展進行闡述,并簡介其他相關常見的RSA可能原因。

妊娠開始的關鍵在于胚泡成功植入子宮和胎盤的形成,而受精過程、滋養細胞的發育決定著胚胎是否植入成功。此外,植入母體的胚胎和滋養細胞因攜帶父系遺傳基因可編碼同種異體蛋白,可能會引起母體的免疫排斥反應?,F在一些研究認為,母體免疫功能紊亂可能是很多不明原因RSA的發病機制,雖然其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對一些妊娠免疫特征已經形成共識。

(一)母胎界面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免疫系統依靠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來區分自體和異體,人類的MHC產物也被稱為HLA。MHC具有多態性,主要分為Ia類(HLA-A、HLA-B和HLA-C)、Ib類(HLA-E、HLA-F和HLA-G)和Ⅱ類(HLA-DP、HLA-DQ和HLA-DR)。MHC Ia是機體免疫識別的主要分子,表達于所有有核細胞,可向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Tc淋巴細胞)遞呈抗原從而介導自然殺傷(NK)細胞的激活和抑制;外源細胞因表達異源MHC Ia分子可被機體Tc淋巴細胞識別并清除。MHC Ⅱ分子也參與免疫識別過程,但主要表達于B淋巴細胞、抗原遞呈細胞和一些上皮細胞上,將抗原遞呈給輔助性T細胞(Th細胞)。MHC Ib分子的作用還不是十分明確,但發現HLA-G和HLA-E特異表達于一些滋養層細胞表面,表明它們可能是在母胎界面介導妊娠免疫耐受的主要分子[9]。研究表明,胎兒絨毛外滋養層細胞并不表達HLA-A和HLA-B這類MHC Ia分子,從而免受母體淋巴細胞的攻擊[9]。而特異表達于滋養層細胞的HLA-G則可通過多種機制發揮免疫抑制的作用以誘導并維持妊娠免疫耐受。HLA-G具有非常顯著的NK細胞抑制作用,以防止胎兒組織受到NK細胞的攻擊。HLA-G可通過KIR2DL4受體對NK細胞進行直接抑制,此外還可通過可溶性HLA-G經核內體信號傳導過程誘導子宮NK細胞重編程向促炎、促血管生成和細胞因子產生方向分化。最近還發現HLA-G參與調節其他一些免疫細胞活性,如通過與ILT2和ILT4結合誘導蛻膜巨噬細胞分泌母胎界面重塑所需的細胞因子;通過ILT2抑制CD4+/CD8+的T細胞增殖[9]。

(二)不對稱抗體(asymmetric IgG,aIgG)

除上述MHC表達發生變化以外,還發現胎盤滋養層細胞合成大量aIgG。aIgGs可以發揮類似封閉抗體的作用,與膜上和細胞質中的某些白細胞發生反應,從而發揮免疫上隔離胎兒的功能。妊娠期間,胎盤aIgGs的比例平均可達44.4%[10];而在RSA婦女中,aIgGs表達水平顯著下降,這可能是RSA的病因之一。

(三)輔助性T淋巴細胞1型(Th1)/2型(Th2)平衡

Th1和Th2在機體免疫中發揮不同的作用,Th1細胞可分泌白介素-12(IL-12)和干擾素-γ(INF-γ),以對抗細胞內感染;而Th2細胞則分泌IL-4、IL-5和IL-13,減輕炎癥反應。在妊娠期間,可以觀察到Th2活性升高,這有助于妊娠免疫耐受維持。Th1和Th2細胞是相互抑制的,但同時受到調節性T細胞(Treg)的調節。Treg細胞是適應性免疫系統中調節自身免疫反應性的T細胞亞群,也是妊娠早期胎兒組織識別和免疫耐受形成的關鍵。母體Treg細胞可在雌激素和囊胚分泌的β-HCG影響下發生遷移,在著床位置的子宮內膜處聚集,通過調節Th1和Th2細胞水平來影響妊娠免疫耐受過程。有證據表明,在異常妊娠中存在Treg功能改變,RSA患者蛻膜和外周血清Treg細胞水平降低,進而Th1細胞水平升高、通過誘導Th17和NK細胞導致RSA調節失調[11]。

(四)NK細胞

在妊娠婦女中??捎^察到外周血NK細胞活性降低,可能因骨髓中的NK細胞可在雌激素和黃體酮的共同作用下遷移到子宮成為子宮NK細胞導致。子宮NK細胞是子宮內膜淋巴細胞中數目最大的亞群,主要功能是通過檢測MHC-I類蛋白的變化來清除惡性腫瘤和感染細胞,此外它的細胞特性和細胞因子表達會隨著月經周期發生變化,在滋養層的遷移和侵襲中發揮重要作用。按照表面標記不同,NK細胞可以分為CD56bright和CD56dim細胞兩種亞型,外周血NK細胞以CD56dim為主,發揮殺傷作用;而子宮NK細胞則以CD56bright為主,功能與外周血CD56dim有所不同。與CD56dim細胞相比,CD56brightNK細胞對妊娠的毒性較低,具有產生高水平細胞因子的內在特性,其在體內固有免疫應答中可促進積極的細胞因子反饋回路并有效控制感染;此外,CD56brightNK細胞可促進妊娠婦女血管生成、降低血流阻力[12]。相比正常妊娠婦女,在RSA婦女外周血中??捎^察到NK細胞水平升高,并且在子宮蛻膜也可觀察到不受調控的或過多的子宮NK細胞,而CD56bright/CD56dim比例低于正常妊娠孕婦[13]。

NK細胞可能通過與滋養層組織上的HLA-G或HLA-C相互作用,影響母胎界面的增殖和侵襲。另外,新的研究證據顯示,蛻膜NK細胞可通過Galectin-9/Tim-3通路誘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T細胞免疫球蛋白結構域和粘蛋白結構域包含分子-3(T-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3,Tim-3)屬于免疫調節因子,通過Galectin-9(Gal-9)介導的凋亡信號通路下調Th1細胞反應,從而調節Th1/Th2平衡。約60%的蛻膜NK細胞表面表達Tim-3分子,75%的滋養層細胞表達Gal-9;而在RSA患者中Tim-3陽性的蛻膜NK細胞比例下降,且發生Th1/Th2型細胞因子紊亂,提示增加Tim-3陽性蛻膜NK細胞表達可能有助于防止流產[14]。

(五)其他淋巴細胞

除上述子宮NK細胞大量增加以外,蛻膜中淋巴細胞的主要特點還包括:粒細胞和B細胞極少、子宮內膜T細胞減少的同時巨噬細胞數量有所增加。肥大細胞最近被發現對著床過程具有重要作用,它可由雌二醇和孕酮誘導從外周循環向子宮遷移[15],在健康的子宮內膜中呈現周期性變化。在正常妊娠期間,子宮肥大細胞數目增加并且位于母胎界面附近的血管旁。小鼠模型研究證實缺乏肥大細胞可導致轉化生長因子-β表達異常相關的著床障礙,且螺旋動脈重塑也存在缺陷,胎兒生長受限;而重新導入骨髓來源的肥大細胞,動物則可恢復生育能力??梢姺蚀蠹毎赡軈⑴c調節胎盤形成、組織重塑、螺旋動脈發育和血管生成[15]。巨噬細胞是子宮內膜中第二大白細胞群體,主要功能可能是負責清除子宮內膜中的病原體,它可能具有促炎癥和抗炎的雙重功能,可通過分泌促炎和抗炎細胞因子參與妊娠免疫平衡的維持。有研究表明,相比正常妊娠婦女,RSA婦女巨噬細胞數量過多。中性粒細胞(PMN)則可能與促進子宮內膜炎發展相關,而慢性子宮內膜炎是RSA的病因之一,且很難診斷[15]。

(六)自身相關抗體

自身相關抗體包括非組織特異性抗體,如抗磷脂抗體(APA)、抗核抗體(ANA)、抗β2糖蛋白1(抗β2-GP-1Ab)抗體等;及組織特異性抗體,如抗心肌抗體(HRA)、抗平滑肌抗體(SMA)、抗甲狀腺抗體(ATA)等。這些抗體的長期存在可能導致妊娠預后不佳,但是目前并無直接證據表明這些抗體本身對妊娠有害,它們可能僅僅是母體自身免疫耐受和促炎反應易受破壞的標志物[1]。

總體而言,可以認為胚胎植入過程是一種處于微妙平衡的促炎狀態。與未妊娠狀態相比,妊娠期間孕婦的全身炎癥標志物表達增加,而這些炎癥因子受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調節。雌激素被認為是一種促炎介質:對月經、維持妊娠和分娩很重要。相反,孕激素則被認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因此,雌激素的作用(促炎)和孕激素的作用(免疫抑制)之間的平衡對維持正常妊娠狀態至關重要[15]。雌激素通過調節細胞因子的表達,影響幼稚T細胞向成熟T細胞的表型轉換,從而減少T細胞對B細胞的抑制增加抗體的產生。同時,雌激素也能誘導血管生成、中性粒細胞浸潤、水腫和巨噬細胞活化,而孕激素的作用則與之相反[15]。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孕酮誘導的阻斷因子(progesterone-induced blocking factor,PIBF)可抑制對胎兒的炎癥和血栓反應。PIBF是一種由活化的淋巴細胞在孕激素存在情況下合成的蛋白質,它促進Th1向Th2細胞因子的轉變。而Th2型細胞因子介導的阻斷抗體可掩蔽胎兒滋養層抗原,防止母體Th1細胞介導的細胞毒反應對其進行免疫識別。相比正常妊娠婦女,RSA婦女滋養層和蛻膜中PIBF的表達顯著下降,并與流產風險相關[16]。

除去免疫功能紊亂的影響以外,其他因素也可能造成RSA。孕婦血栓前狀態(pre-thrombolic state,PTS)可增加新生胎盤血管中血栓形成的風險,導致子宮螺旋動脈或絨毛血管微血栓形成,甚至導致胎盤梗死從而產生流產。子宮畸形也是RSA公認的病因之一,相應的畸形可針對性的采取手術措施進行矯正,但部分治療策略還存有爭議。此外,維生素D能調節相應受體并參與調節子宮內膜和蛻膜的維生素D代謝相關酶,可能通過影響蛻膜化的子宮內膜而影響胚胎植入。維生素D缺乏還可能造成免疫紊亂,從而引起RSA[17]??偟膩碚f,以上根據“積木”假說對RSA判定的一些影響因素在臨床實踐中還存在一些爭議,部分因素還缺乏足夠的臨床證據。因此新的ESHRE指南不再推薦RSA患者進行常規的父母核型、遺傳性血栓形成、HLA測定或抗HLA抗體、ANA、外周血或子宮內膜組織中的NK細胞等一系列指標的檢測。

三、孕激素的保胎機制

從上述流產的發生機制中可看出,孕激素影響著妊娠的各個環節,對妊娠的正常維持起到關鍵作用。地屈孕酮是一類從薯蕷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孕激素經紫外光照射技術后形成空間結構逆轉的孕酮,常應用于相關婦產科疾病(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等)的治療。相比于黃體酮,地屈孕酮與孕激素受體的結合能力更強,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及更好的孕激素特異性,嗜睡、頭暈等不良反應少,有效性和安全性佳,在臨床上的使用最為廣泛。因此下文將以地屈孕酮為代表介紹孕激素保胎的機制及一些新進展。

(一)免疫調節機制

1.PIBF途徑:在孕激素存在的情況下,活化的淋巴細胞可分泌PIBF,它是胚胎保護性免疫調節和胚胎存活的關鍵。如前所述,PIBF可通過影響Th1/Th2平衡、增加Th2型細胞因子生成、誘導偏向Th2的免疫反應并抑制NK活性、誘導aIgG抗體生成增加,來促進胚胎存活。RSA婦女PIBF和孕激素受體的表達顯著減少[16],孕酮可能通過激活淋巴細胞合成PIBF進行免疫調節,發揮抗流產作用。Wu等[16]的研究表明,先兆流產婦女補充地屈孕酮(治療劑量為30~40 mg/d)后,尿PIBF水平顯著上升;重要的是,先兆流產婦女接受地屈孕酮治療后,其流產率和妊娠結局可實現與健康妊娠婦女相當的水平。Raghupathy等[18]研究表明,在不明原因RSA婦女外周血單核細胞中地屈孕酮可劑量依賴性地誘導PIBF表達。且在小鼠中的研究結果顯示,補充外源性孕激素(無論是天然的黃體酮還是地屈孕酮)可顯著增加PIBF的表達,地屈孕酮較天然黃體酮的誘導表達能力更強,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9]。此外,地屈孕酮的主要代謝產物二氫地屈孕酮(DHD)同樣保留了地屈孕酮的免疫調節作用,DHD可顯著增加外周血單核細胞Th2細胞因子IL-4、IL-10和IL-13的生成,顯著抑制Th1細胞因子IFN-γ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18]。

2.Tim-3途徑:如前所述Tim-3的表達水平與NK細胞功能密切相關,Tim-3+的NK細胞有利于母體接受胚胎,并在懷孕早期保護其免受各種感染。正常妊娠早期,在Th2極化信號IL-4/STAT6和生理濃度的孕酮共同作用下,外周NK細胞上Tim-3的表達顯著上調,表明NK細胞上Tim-3的表達受到母體免疫系統和妊娠相關激素變化的影響,也說明孕酮可能通過Tim-3途徑調節NK細胞的功能,誘導免疫耐受[20]。

3.半乳凝素1(Gal-1)途徑:Gal-1在早期妊娠中表現出免疫抑制特性,可誘導T細胞調亡。用人重組Gal-1處理絨毛外人滋養細胞系(HIPEC65)可使HLA-G基因表達顯著增加,表明Gal-1可能參與妊娠早期免疫調節。Blois等[21]的研究顯示,在小鼠模型中,地屈孕酮可增加子宮肌層和蛻膜中的Gal-1表達水平,進而可能通過調節母胎界面的Gal-1表達發揮保胎作用。

4.Th1/Th2平衡途徑:除了前述通過PIBF途徑調節Th1/Th2平衡以外,對RSA婦女外周血單核細胞的研究表明,孕酮可直接抑制淋巴細胞產生Th1細胞因子IFN-g和TNF-α,上調Th2細胞因子IL-4和IL-6的產生,導致Th1向Th2細胞因子的轉變,從而調節Th1/Th2平衡[18]。

(二)增加子宮血流灌注

妊娠期一氧化氮(NO)系統功能異??梢l胎盤和血管相關疾病,RSA與子宮動脈阻力升高有關,子宮胎盤動脈血流阻力增加可能是流產的一個征兆。NO可以顯著降低子宮動脈阻力指數,增加血流量。有研究比較了不明原因RSA患者和健康育齡對照婦女在黃體期子宮動脈和子宮內膜下血流指數,同時評估了NO供體對RSA女性血流指數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不明原因RSA患者子宮動脈阻力和波動指數顯著較高,子宮內膜下血管、血流和血管血流指數顯著較低(P<0.000 1~0.01);經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后,流產組女性的子宮動脈指數顯著降低,子宮內膜下血流指數顯著提高(P<0.001)[22]。而體外研究表明,在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模型中,地屈孕酮可以顯著增加內皮細胞NO的生成及內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活性,而且其作用呈時間和濃度依賴性[23]。該結果提示,以地屈孕酮為代表的孕激素,可能通過誘導內皮細胞NO生成,增加子宮血流,起到妊娠保護的作用。

(三)加強子宮內膜容受性

子宮內膜容受性是指子宮內膜對胚胎的接受能力。即允許胚胎粘附其上直至植入完成的特定階段,它受嚴格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著床是胚泡植入子宮內膜的過程,子宮內膜植入窗僅限于正常排卵后的第6~9天,形態學上主要表現為胞飲突的出現。胞飲突越豐富,臨床妊娠率和持續妊娠率越高;而胞飲突的形成極其依賴孕酮,其表達量與孕酮水平呈正相關。在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大鼠模型中的研究表明,地屈孕酮可通過雌二醇/孕酮比值,上調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孕酮受體(PR)表達,改善卵巢功能及子宮內膜容受性,提高胚胎著床率[24]。另一項PCOS大鼠模型的研究結果則顯示,地屈孕酮還可通過上調子宮內膜容受因子HOXA10、整合素ανβ3來改善內膜容受性[25]。在PCOS患者中,地屈孕酮改善內膜容受性也得到了驗證。研究表明促排卵前一周期口服地屈孕酮預處理聯合本周期排卵后地屈孕酮黃體支持療法可以增加子宮內膜厚度,改善患者的妊娠結局[26]。除此以外,子宮內膜蛻膜化與PIBF/PR相關,RSA女性合胞體滋養層、細胞滋養層和蛻膜中的kiss蛋白肽(Kisspeptin)和PIBF表達均顯著降低(Kisspeptin及其受體GPR54在滋養細胞侵襲中起主要作用,需要PIBF來維持妊娠)[16]。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地屈孕酮低劑量即可充分轉化內膜(地屈孕酮140~280 mg每周期可充分轉化子宮內膜,天然黃體酮2 800~4 200 mg每周期可轉化子宮內膜)[27]。并且一項關于絕經后婦女的研究結果顯示,月經后半周期口服10~20 mg地屈孕酮6~12 d即可達到更高的孕激素效力,達到子宮內膜最佳形態學,高效轉化子宮內膜。

(四)松弛子宮平滑肌

子宮收縮活動在精子和胚胎運輸、著床、月經、妊娠和分娩等多種生殖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收縮性異??赡苁且恍┏R姷闹匾膊?如不孕、植入失敗、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自然流產或早產)的發生因素之一。孕激素和雌激素共同調控子宮肌層收縮力,妊娠期中孕激素/雌激素功能增加,抑制環氧化酶-2(COX-2)功能以維持低的收縮力水平;而向分娩期過渡時孕激素/雌激素功能下降,通過一系列調控作用進一步降低PR功能,從而誘導COX-2的產生和收縮性前列腺素的產生,共同導致分娩的發生。由此可見孕酮/PR可通過一系列協同機制維持子宮肌層靜止與收縮的平衡[28]。同時體外研究表明,地屈孕酮能夠抑制高鉀和催產素誘導的子宮平滑肌收縮,這種抑制作用可能通過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發揮作用[29]。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項以妊娠20 d大鼠子宮平滑肌為試驗標本的體外研究結果顯示,地屈孕酮對催產素(10~30 μU/ml)引起的子宮平滑肌收縮的抑制作用并不受孕激素受體拮抗劑米非司酮的影響,即地屈孕酮可快速、直接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且該作用并不依賴于孕激素受體[30]。

四、結語

綜上所述,流產是婦產科的常見疾病,病因復雜,其機制研究還有許多未闡明的問題,尤其是RSA,約有50%的RSA原因未明。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免疫紊亂可能是許多不明原因流產的病因。因此,妊娠免疫耐受方向已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梢灶A見,妊娠免疫耐受領域的理論研究突破必將對未來流產的診斷和治療方向給予新的啟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孕激素作為妊娠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激素之一,其發揮促進妊娠的功能與免疫調節過程密不可分,對其具體作用機制的研究有利于妊娠相關的機理闡明及流產的防治。

猜你喜歡
蛻膜孕激素孕酮
早孕期妊娠合并宮頸蛻膜息肉樣病變的超聲診斷及鑒別診斷的價值研究
補腎活血方對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患者蛻膜與外周血中IL-21、IL-27的影響
不同劑量孕激素治療無排卵型月經不調的臨床療效對比
懷孕了你還在頻繁測孕酮嗎
孕酮低可致不孕或流產,它有3 種表現
蛻膜化缺陷在子癇前期發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
孕激素類藥物 什么時候吃 什么時候停
孕酮聯合CA125對異位妊娠藥物保守治療結局的預測價值
保胎藥須小心服
孕激素保胎并非都有必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