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雷暴天氣過程分析

2020-01-08 14:10嚴永鵬
中國電氣工程學報 2020年20期
關鍵詞:青藏高原影響

摘要:本文選取1975~2013年青藏高原范圍內75個氣象站逐日雷暴觀測資料,利用一元線性回歸法對青藏高原雷暴天氣特征進行分析,并探討了雷暴對航空飛行的影響,以提升我國航空飛行安全水平。

關鍵詞:雷暴天氣 航空飛行 影響 青藏高原

引言

雷暴屬于中小尺度天氣系統,是強烈的積雨云不斷發展的結果,主要出現在夏季。若是飛機誤入雷暴活動區,極易受到積冰、降水、冰雹、低空風切變等的影響。青藏高原在夏季就猶如巨大的熱源一般,高原上空存在上升運動,因地形條件復雜,受到熱力和動力的影響,很容易有大氣環流出現,進而引發對流性天氣,這也是青藏高原陣性降水、雷暴和冰雹日數比長江中下游地區要高的原因,年平均雷暴日數在50~70d之間,對航空飛行安全極為不利。因此,分析青藏高原雷暴天氣過程及其對航班影響,可確保高原機場對雷暴天氣發生發展規律進行熟練掌握,進而保證航空飛行安全。

1、研究資料和方法

本文選取1975~2013年青藏高原范圍內75個氣象站逐日雷暴觀測資料,利用一元線性回歸法對青藏高原雷暴天氣特征進行分析。其中一年內將3~5月看做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到次年2月則為冬季。一年內首次(末次)發生雷暴日期與1月1日累計天數即為各站歷年雷暴初日(終日)天數。分別對臺站歷年、月平均雷暴日數進行統計。

2、雷暴時間分布特征

2.1年雷暴日變化特征

如圖1所示為1975~2013年青藏高原雷暴日數逐年變化趨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近39年青藏高原的年雷暴日數在39~59d之間,平均每年出現49d,其中年雷暴日數的最高值為59d,出現在1981年,最小值為39d,出現在2008年,兩者之間相差20d,年雷暴日數變化波動幅度較大。其中單站的西藏江孜(1977年)、索縣(1979年)雷暴日數最多,高達107d,而最少的則只有1d,主要分布在青海大柴旦、格爾木等地。結合年雷暴日數變化趨勢圖,青藏高原雷暴日數呈現出波動下降的趨勢,氣候傾向率為4.5d/10a,雷暴日數減少趨勢較為顯著。青藏高原大部分年份的雷暴日數在平均值上下來回波動,只有極少數年份偏少。

2.2雷暴初終日變化特征

近39年青藏高原各站的平均雷暴初日為4月17日(圖2),其中最早雷暴初日為4月4日,出現在1981年,最晚雷暴初日則為4月28日,出現在2000年,最早雷暴初日和最晚雷暴初日均在4月份分布,兩者之間相差24d,其中單站雷暴初日以囊謙最早,出現在1月2日,單站雷暴初日以格爾木最晚,出現在9月19日。1975~2013年青藏高原的雷暴初日呈現出推遲的趨勢,以平均每年0.18d的速率推遲。近39年青藏高原各站的平均雷暴終日為10月3日,其中最早雷暴終日為9月27日,出現在1987年,最晚雷暴終日則為10月8日,出現在1975年,兩者之間相差11d。單站雷暴終日以青海省格爾木最早,出現在4月30日(2004年),單站雷暴終日以四川九龍最晚,出現在12月28日(1990年)。1975~2013年青藏高原平均雷暴終日以0.11d/a的速率減少,且減少較為明顯。

2.3雷暴日數月季變化

近39年青藏高原月平均雷暴日數呈現出單峰型變化特征(圖3),其中3月份往后雷暴日數呈現出逐月增加的趨勢,尤其是到了7月份達到最高,平均雷暴日數為11.7d,是全年雷暴日數的23.7%;從8月份往后雷暴日數開始逐月下降,尤其是進入到10月份,雷暴日數減少幅度較大,平均雷暴日數為1.6d,相較于7月份,減少了10.1d,直至到了11月份,雷暴日數為0d。青藏高原雷暴日數的季節差異化顯著,其中年內雷暴日數主要分布在夏季,雷暴日數高達32.2d,是全年雷暴日數的65.2%,其次為秋季,雷暴日數則為8.8d,是全年雷暴日數17.8%;春季雷暴日數為8.4d,是全年雷暴日數的17%;冬季幾乎沒有雷暴天氣出現。由此不難看出,青藏高原年內雷暴天氣主要集中在夏季,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出現雷暴天氣的概率較低。

3、雷暴天氣對航空飛行的影響

結合近年來美國民航統計分析氣象原因對飛行事故的影響,結果表明在48起飛行事故中,與雷暴相關的有23起,將近是事故總數的48%;而美國空軍分析統計的氣象原因引發的飛行事故中,雷暴原因則占據了55%~60%。這些統計數字表明了,雷暴仍舊是當前危害航空活動和飛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由于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雷暴對飛行安全的影響不斷加大。根據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機組的反映表明,近些年來,國航航班在美國與歐洲航線上均遭遇過雷電擊中飛機的事件,因機組人員沉著冷靜,處置果斷,并未造成飛行事故。隨著夏季的到來,熱帶氣旋和大范圍雷暴出現頻率增加,對航班運行的影響不斷加重。若是飛機飛行在雷暴活動區域內,受雷暴的危害加大。一直以來,雷暴區就被人們稱之為空中飛行禁區。若是飛行航線上出現雷雨云,此時的飛機起飛時間將會推遲,這也是平時即便飛機場和落地場的天氣條件較好,因航線上有雷暴天氣出現,飛機為何延誤或取消的原因。

若是飛機起降和飛行過程中出現雷雨天氣,空氣中的雷電將會損害飛機機身和設備,甚至是導致飛機解體,進而產生重大的航空安全事故。在出現雷暴天氣時,閃電將會干擾或者破壞飛機以及地面上相關的通信和導航設備;若是云中氣流出現強烈的垂直運動,會出現顛簸或者是云下出現低空風切變;有時還會伴隨著冰雹天氣,通常情況下,冰雹出現在雷暴云體中或下風方向,對于飛行速度較快的飛機來說,冰雹對其的危害較大,很容易損壞擋風玻璃或雷達罩。若冰雹打落到發動機或操作系統上,將會產生嚴重的飛行事故。若是雷暴區附近有下擊暴流或者風切變出現,很難對飛機起降過程進行控制。

低空風切變則是指在近地面不足600m的高度下,在短距離內風向風速發生突變的情況。對于強烈的風切變來說,會造成飛機在短時間內提前或者被迫復飛,還會造成飛機速度驟變或者操縱難度增加,嚴重的情況下會引發航空安全事故。龍卷風、雷暴等強對流天氣極易引發低空風切變;而鋒面,尤其是強冷鋒的大風區域內很容易產生嚴重的低空風切變。

雷暴對飛機威脅的重要因素是閃電,閃電主要包含三種類型,分別是云地閃、云內閃和云間閃。除了主閃道外,雷電還包含有很多分支閃道。若是飛機處在閃道上飛行,雷電很容易擊中大型噴氣式飛機。雷電中潛藏巨大能量,會以放電的形式展現。一旦飛機被雷電擊中,將會造成無線電通訊中斷或者是設備受損,干擾電子設備,使得飛機個別部位磁化,對磁羅盤的精準度產生影響,若是無線電羅盤指向雷暴,會損壞電源,影響航空飛行的開展。若是油箱被閃電擊中極易導致油箱燃燒或者爆炸,進而引發重大的飛行事故。閃電中產生的強光,會使機組人員發生目眩,眼睛短時間內失明,夜里失明時間更久,不利于對飛機穩定性的操作。

結論:綜上所述,雷暴是夏季大自然的產物,不應以人的意志而發生轉移,只有對其進行正確認知,并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應對辦法,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才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航空飛行安全,進而促進民航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石磊,孫曉光,王騰.近30年拉薩貢嘎機場雷暴的氣候統計特征[J].西藏科技,2013(1).

[2]任正理,張紀.日照機場雷暴特征分析及其對航空飛行的影響[J].2016(17).

作者簡介:嚴永鵬(1992.12),男,漢族,甘肅省金昌市人,本科學歷,空中交通氣象(助理)工程師,從事機場氣象預報工作。

猜你喜歡
青藏高原影響
耳釘
the HIGH WAY
近50年來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小頑兒系列
青藏高原筑“天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