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教學中的規范性與得體性分析

2020-01-11 01:11董媛媛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語法交流英語教學

董媛媛

【摘要】語言教學過程中,語言的規范性與得體性雖然表述的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區別。以英語課堂教學為例,分析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的規范性與得體性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針對教師在語言教學的語言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號召廣大語言教學教師隊伍關注教學語言的規范性與得體性,更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高效學好語言。

【關鍵詞】語言教學 規范性 得體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人才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世界各地無論是科技還是教育等領域開展合作交流的步伐越來越快,英語教學的地位也越來越突出,成為打開國門看世界的一個重要工具,并且隨著我國在國際交流合作中的參與程度的加深,英語的重要性也更加凸顯,需要在英語教學中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教學能力,掌握與人交流,合作與共享的技能,要求英語教師與時俱進,把握好教學中的語言規范性與得體性,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一、語言的正確性與得體性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主要涉及到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內容,并且都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在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學習過程就是將詞典中挑選出的詞條按照一定的語句結構法則組織起來,但事實上,語言的學習并不僅僅只是能夠正確的完成語句的聽說讀寫,還需要了解在具體交際中如何強化使用效果,這就關系到語言的準確性與得體性。

正確性與得體性是語言使用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個層面,能夠正確的組詞造句知識語言學習的第一層面,也就是語言的正確性,而如何在具體的情景中選擇合適的語句合理表達個人的思想情感有事語言學習的另一層面,也就是得體性。

語言使用的正確性與得體性之間存在的差別類似于能力與實踐之間的差別,語言的能力實際上與使用者所掌握的語法知識息息相關,使用者所掌握的語言知識只有借助語言的運用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反之,在實踐中使用語言知識時,在每一個具體的例句引述過程中,都能夠驗證抽象的語法規則,通過語言的實踐來得出語法知識的具體例子,有是對抽象的語法知識的一種印證。在英語教師備課過沉重,常常更多的考慮的是哪些部分有利于語言系統底層規則的傳授,因此在具體教學時常常更注重語言使用的正確性,忽略了語言教學在實踐層面語言知識運用的得體性。語言使用者對語言規則的掌握需要在具體的語言知識運用過程中才能得到有效檢測。

正常的語言環境中,語言實踐主要包括原本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水平以及對語言知識的具體運用,二者是完成統一的關系。英語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有針對性的選擇例句來對語法知識進行解釋說明,但是過度側重語法規則的學習常常會忽略了如何有效運用語言知識達到交流的目的,獲得更好的交流效果。比如,當教師講述例句“A pen is in the pencil-box”時,總是對例句的構成規則一遍又一遍的強調,忽略了這句話也可以作為一次富有樂趣的交際活動中的句子,雖然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句子很少被提及。

語言知識的運用主要包括在特定的情境中選擇句式與了解一個句子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中實現自身的功能。比如,在下面的例子中:

Teacher:What is on the desk?

Learner:There is a pen on the desk.

如果教師與學生所進行的交流只是口語練習中的一個環節,每個人都能看到桌上有鋼筆,那么由于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對眾所周知的東西進行提問,所以教師的提問并不能實現正常交流的功能。也就是說,無論是教師的問,還是學生的答,都是一種形式,并沒有獲得信息交流的效果。

有人認為語言運用是一種情景再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具體的事物與環境開展教學,這些具體的事物以及環境就是一種教學情境。比如,在上課時,教師舉著一只鋼筆說,This is a pen.顯然,從語法上來說這句話很正確,但是從語言的得體性來看,這個句子以教師設計的情景中的物體為參照,并不一定要這樣表達出來,因為對于學生來說,他們都知道鋼筆是什么,只是不了解如何用英語來表達鋼筆,因此可以這樣表達:The English word for this ispen.或This iscalleda penin English.現身說法是情景教學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如當教師走向一扇門或者關上一扇門時,可以說:Im walking to the door,或者I am closing the door,如果從語言的使用層面來看,這兩個句子依然不得體,每個學生都能看到教師正在走向那扇門,或者關上門,并不需要當眾宣布,但是如果這句話運用到現場報道,向不在場的人解釋自己在做什么時又是合適的。

二、課堂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語言不規范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會出現知識遷移的現象,尤其是在學習英語這樣的第二語言過程中,學生的母語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學生的英語學習,如借助母語的使用形式來表述外語,如果剛好二者的使用習慣是一樣的,那么就是正向的知識遷移。如果借鑒的母語使用形式不符合第二語言的使用習慣,那就是負向的知識潛移。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常常會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使得課堂教學中出現注入用詞不當,搭配錯誤,語態問題等語言知識不夠規范的問題,比如:

“Canyoutellmewhatdoesitmeans”,“Whereareyoucomefrom”等。

2.教學語言與表達形式單一化

英語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個詞有多種含義的現象,在語境的影響下,人們在面對一詞多義時才不會存在誤解。通常語境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內容:一是由口語的前言后語以及書面語的上下文構成的上下文語境;二是由時間、地點、場合等非語言要素構成的情景語境;三是由所處的歷史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價值觀等民族文化傳統語境。要想正確得體的使用英語,不僅對語言環境存在一定的依賴性,還要掌握基本的語法與一定的詞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避免過度單一的教學手段與表達方式,如在表揚學生時,不能總是說一句Good,還可以將Welldone、Nice going、Excellent等交替使用。

三、課堂教學兼顧語言的規范性與得體性的策略

(一)創造良好的英語教學語言環境

英語教師普遍認為,自身所開展的英語教學一個基本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與語法知識,英語語言的運用需要學生在更高的學習階段才能進行。但事實上,英語教師還有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任務,那就是引導學生在實際的環境中靈活使用語言,而不是簡單的將學生視為語言知識存儲的機器。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要把語言知識運用到其他的科目中去

教師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聯,學校設置的包括歷史、社會、自然等學課,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教師在教學英語時可以從這些學科中選擇教學材料,這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將其翻譯為自己的母語,在翻譯過程中能夠直觀的感受母語與英語之間存在的差異,加深英語學習印象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母語。

2.要從學生的個人生活中選擇教學材料

學生大多對于自身生活相關的學習資料感興趣,而在語言的掌握中也往往會涉及到個人的興趣愛好與習慣等內容,可以說一個人的語言能反映個人的特點?,F在有兩種情景:一個學生作為東道主來招待外國友人,一個學生到外國友人家做客,在這兩種情境中,雙方的交流已經擺脫了傳統課堂交流的彩排,而真正是兩個人的交流,交流的內容與他們日常個人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等息息相關。在交流中,學生一邊提供自己的信息,一邊從對方獲取對方的信息,事實上這些交流都很有教學價值。

(二)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英語教學是圍繞教師開展的,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比較茶,需要轉變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創設良好的學習語境

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常常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語言的實際應用,人為創設的語言環境,機械式地對答,使得英語課堂變得僵硬,缺乏靈活性,與實際的英語世界存在很大的差異。甚至學生會被迫學習一些實際生活并不需要的語言結構,而在現實中遇到特殊的語言情景,又不知道如何有效應對,應變能力比較差。教師通過創設學習語境,讓學生在一個特殊的環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完成教學任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練習英語的機會,還能夠掌握在特定的情境中應當得體的表達,學會在具體的情境中如何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即使遇到意外狀況也能夠靈活應對。

2.靈活運動目標教學法

語法翻譯教學會深刻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當學生將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單個的單詞上時,往往會忽略了單詞所在的句子,段落以及文章整體索要表述的意思,過多的語法分析練習又會影響學生的理性思維的培養與發展,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過度注重細節??梢哉f,錯誤的教學方法不僅影響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的提升,還不利于學生學習潛能的挖掘,一旦出現語言知識運用的機會時,常常會因為能力的缺失而退卻。而采用目標教學法,以教學任務為中心,在引導學生完成語言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教學,讓學生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如何正確合理的使用語言上,而不是對單一的句子或者單詞的使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相應的交際任務,學生甚至會被迫編造語句,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可能會出錯,但是他們最終會掌握真正的語言運用能力,畢竟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只有在不斷的接觸與交流中才能真正學好語言。

語言是一種工具,也是一種交流的紐帶,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使用的規范性與得體性都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言學習效果。教師的語言使用規范性與得體性,不僅僅能夠彰顯教師的個人素質,還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要素,充分展現了語言教學的藝術性所在。教師要從質與量兩個層面來把握語言教學,兼顧語言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堅持教學原則,瞄準教學目的,有的放矢,才能會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得體適用語言的能力,夯實語言功底,在不斷的自我糾正與思考中進步,更好地幫助學生開展語言學習。

參考文獻:

[1]H G Widdowson.Aspects of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u Langgage Education Press,1994.

[2]董曉敏.近三十年來教師語言研究述評[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01).

[3]李海濤.教師語言力度的兩個問題[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05,(04).

猜你喜歡
語法交流英語教學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跟蹤導練(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語法鞏固練習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交流”等5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