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

2020-01-11 01:11李紅梅王鴻博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小學教學應用策略信息技術

李紅梅 王鴻博

【摘要】立足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從應用網絡資源,豐富課堂設計;巧用微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利用社交軟件,強化學生交流;運用多媒體手段,聯系其他學科四個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教學 應用策略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小學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地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方法,以學生興趣為引導,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信息技術是近年來與教育教學結合越來越緊密的工具,對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成為每個一線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應用網絡資源,豐富課堂設計

在大數據時代,網絡資源具有多數據、海量資源的特點??梢哉f,教師無論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到什么資料,在網上都能尋找到“答案”。在過去的教學中,課堂資源不足,教師過度依賴課本進行教學,導致素材陳舊、學生興趣不高的弊端也能夠通過網絡得到解決。運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突破傳統課本素材的限制,運用新的素材,豐富課堂設計,提升課堂效率。

如《桂林山水》這一篇課文,教師就可以突破以前只能以語文角度欣賞《桂林山水》語言美的現狀,通過網絡查詢資料,制作高質量的教學課件。如下載桂林山水的美圖和動態小視屏,通過幻燈片和微課視頻等形式將以上文件融入到課件之中,讓學生能更加形象地感受桂林山水的形象美和朦朧美,感悟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境。最后,教師還可以在課件中加入朗讀大師朗讀《桂林山水》的范例視頻,就范例講解桂林山水的朗誦方法,讓學生對朗誦技巧的學習更加深入,還可以尋找一段優美的音樂,在課上為學生的課文朗誦階段伴樂,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更加深刻地感悟桂林山水的意境。這樣,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用音樂、視頻等各種相關桂林山水的資源,豐富了課堂設計,提高了學生接受信息的豐富程度,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巧用微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微課”是運用短小精悍的視頻,將碎片化的內容傳輸給學生的一種教學方式,一般用于課堂的引入階段,具有易于吸收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特點。以往進行教學引入時,多是教師回顧前面所學相關知識,以此引出新的知識,不僅形式刻板,內容也較為無趣,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而應用更加形象的微課進行課程的引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為教師的下一步教學提供便利,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微課視屏,對本節課程進行講解,通過實踐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如在“克和千克”這一節,教師就可以將學生都比較感興趣的《熊出沒》制作成微課視屏,在課程引入階段,播放熊大和熊二吃蘿卜放屁的視屏,通過幾分鐘充滿樂趣的動漫片段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也可以就視屏的內容引入課題內容:“看來大家對《熊出沒》這部動漫都比較熟悉,那同學們,你們都知道熊大、熊二多重嗎?香蕉呢?”學生們的答案各不相同,而教師也能就此引入正確答案,將香蕉和熊大、熊二的重量分別用“克”和“千克”兩種重量單位表示,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即“克和千克”。這樣,在課堂引入階段,教師就巧妙地用微課視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之后的概念講解和合作學習能更順利地進行。而在課程講解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堂上的微課素材進行本節知識的講解,并將學生講課的視屏錄下來,制作成一段小“微課”,發送到學生和家長的交流平臺上,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講課效果,并結合其他學生的微課視屏,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通過講課,學生也進行了二次學習,對“克與千克”這一節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利用社交軟件,強化學生交流

新課改實施以來,合作學習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習手段。教師在小學教學中推廣合作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能鍛煉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存在著種種限制,很難從課堂上推廣到課堂之下,而現代社交軟件的發展打破了交流的時空限制,讓學生放假在家也能通過軟件聯系進行小組合作,在交流時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以“神話故事”為主題的語文園地中,教師就可以將其作為假期作業布置下去。但在傳統的技術手段下,因為個人的能力有限,而假期又沒有小組合作的手段,這個作業只能以如小報這樣簡單的形式展示出來,又因為容易獲知的神話故事大致相同,所以學生制作的小報重復度較高,不利于學生對神話故事的全面了解。隨著社交軟件的不斷發展,學生在假期進行小組合作成為了可能,教師即可以將這一作業布置成為更加新型、有趣的形式,如要求學生制作成圖文結合的故事冊形式。這樣的工作量很明顯不適合一個學生,但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5到6人的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制作小故事冊。在假期,居住相對不遠的學生進行分工合作,每個人負責不同的資料書寫,擅長繪畫的同學負責插畫。學生們平時用通訊軟件進行交流,只有在有需要時才碰面交接材料。這種形式不僅能降低同小組之間材料的重復度,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神話故事,還能將合作的形式擴展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學生交流能力的同時增進其友誼。

四、運用多媒體手段,聯系其他學科

近年來,小學各學科的教學越來越呈現交互性和多維性的特點,學科之間不再孤立地存在,彼此之間聯系越發緊密,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本學科的教學時,還要重視與其他學科間的聯系。在傳統式教學手段中,教師僅憑借口頭語言傳達,很難將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師就可以用圖片、視頻、音頻等更加多樣化的手段,展現其他學科的內容,強化學科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

例如,“三角形”這一節,教師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素材,將自行車、金字塔等圖片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現在屏幕上,通過現實中的例子引入“三角形”這一主題。在帶領學生學習三角形的基本知識和分辨方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生活中三角形的應用。學生們就“三角形的用法”進行討論,但受到知識和經歷的限制,學生們對三角形的用法還停留在基礎階段,有的學生說:“三角板?!庇械膶W生說:“火堆?!贝藭r往往就需要教師進行總結和啟發,教師可以通過幻燈片用圖片的方式展現出三角形在建筑中的用處和在化學器材中的應用等,并介紹三角形穩定性的特性(為什么要在這些地方應用三角形)。教師還可以用動態的函數軟件制作動畫,通過三角形和四邊形承受壓力發生的形變對比,充分說明三角形的穩定性。而在習題練習階段,教師還可以用幻燈片放出三角形帳篷的照片以及剖面圖,讓學生在平面上畫出帳篷的高。這樣,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在數學課上展示出物理學、工程學的內容,而通過解決工程學上的實際問題,學生也鍛煉了自己的跨學科思維,提高了自身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微課、社交軟件、多媒體技術等事物,教師可以豐富課堂設計、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生交流、培養學生跨學科思維,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侯曙霞,馬進福.小學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淺析[J].學周刊,2019,(22) :142.

[2]王壓.信息化條件下小學教學方式變革探究[J].學周刊,2018,(28) :40.

[3]宋有鵬.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對策[J].教書育人,2019,(01) :15.

猜你喜歡
小學教學應用策略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淺論小學課堂激勵性評價遵循的原則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