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未來,我們應該給孩子什么樣的教育?

2020-01-11 08:44石鴻鵬
陜西教育·綜合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育人生命學校

石鴻鵬

我于11月9日—11月13日在重慶參加了蒲公英教育智庫舉辦的《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的主論壇,聆聽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位校長、專家的教育講座,作為一線教師極大地開闊了視野、提高了教育境界,對教育的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產生了新的想法。

中國教育創新年會更關注教育的創新性、理論性,整個會議的主題設置有前瞻性與思辨性,如同主辦方《新校長》雜志總編輯李斌所言“教育創新年會扎根日常辦學的‘土壤,又追溯遠離日常的‘源頭,也伸展到尚未抵達的未來?!毕鄬τ谔峁┚唧w的教育路線,這里最大的價值是提供思考的方向。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重建生態,價值與系統的力量”。新校長雜志主編李斌指出在這個科學和蒙昧、理性與極端、愛與冷漠、進步及懷疑交織的時代,學校仿佛對很多的事情都失去了準繩,無數的認知、價值都變得模糊不清,很多教育人處在迷途的邊沿。面對無數的課題難題超綱題,有一種源于生命內在的提升認知維度的渴望——在具體的一事一議之外,在教育的策略方法和技巧背后,回到生命的原點,去探究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探討它們的本質和規律。無論家國情懷下的中華文明復興,還是全球視野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定首先發生在“中小學教師的講臺上”;教育向時代提出的要求轉型,成為中央地方、社會各界、全民上下、學校內外正在生成的共同行動。

一、教育的本源是對生命的喚醒,教育的使命是為學生終身的幸福奠基

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人,是生命個體,我想這點不會有人有異議。杭州云谷學校將“視人為人”作為教育的核心價值觀,道出了教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將每個學生當做獨立的個體去看待,珍重生命個體去喚醒他們,讓今天的學習為學生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基。

基于對學生生命個體的尊重,生源全部是“問題學生”的昆明丑小鴨中學的校長詹大年把自己的電話號碼貼在每一間教室,所有學生遇到問題能第一時間找校長幫忙,這給了“問題學生”極大的心理安全感;詹校長說“問題孩子”四個字,有人看到的是“問題”,而我看到的是“孩子”,有了這樣的初心詹大年團隊讓2000多名厭學失學甚至人格解體的孩子,回歸正常的生命狀態,回歸到正常生活、正常學習、正常交往的作為人的狀態。

出于對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使命,北大校友肖詩堅在貴州格林鎮興隆村辦了一所田字格興隆實驗小學,進行一場鄉村教育改革。面對貧困的山村、生源多為留守兒童與破碎家庭兒童,肖詩堅帶領孩子們走進田野、走進大山,觀察植物、參加勞動、戶外學習,天地課堂、萬物為師,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汲取生命的力量。為了讓孩子們打開視野,學校根據鄉土觀、自然觀、人文觀、未來觀,形成了立足鄉土、敬愛自然、回歸人本、走向未來的文化,構建了5+1課程體系:日修課、基礎課、軸心課(生命課、人本課、鄉土課等跨學科綜合探究實踐)、共同生活課、自主修習課、行動與分享,開發了五步教學法。而生命課就是軸心課的其中一門,它以跨學科綜合探究實踐為特點,以課題式研究為主要方式,融合藝術、科學、哲學等等學科。學生們通過自主研究、實驗探究、全校答辯等過程中,探索生命、認識自我。

基于對學生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對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使命,趙群筠老師在做杭州拱墅區教育局局長時,推行兩個政策:“延遲半小時上學”、“晚十點、不作業”,讓小學生每天早上多睡半小時,晚上10點以后不寫作業,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同樣地,青島二中科學調整課間時長、教學時長和課時量,保證學生每天的體育鍛煉時間和課外活動時間,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高考成績并沒有受到影響。

二、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學生創造一切發展的機會

顧明遠先生在本次年會致辭中強調,今天的教育是要為第二個100年奮斗目標培養人才,而未來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學校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如何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興趣,“學生論壇”或可尋到一些蹤跡。

廣東碧桂園學校的高二學生杜宛鴻在教師父母的支持下在農村老家舉辦了個人音樂會,并通過在學校創辦語言優化社團、寒暑假做義工教師,對教育由思考變成熱愛,由熱愛變得敬畏,立志做一名教師。

巴蜀常春藤學校的鄭德欽因為參加學校的擊劍社,從而打開了運動與挑戰之門,體會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在擊劍比賽中體驗到“不留余力,堅持到底”的真正意義。

上海七寶德懷特高級中學的高三學生余鐵琳在學校選修編程課,開發了“剪紙”APP,發起女生編程公益夏令營,幫助更多女生走進編程的世界,并多次赴新疆給少數民族的學生普及編程知識。

北京大學考古系大一學生單佳璐在北京十一學校就讀高中時因為一次模擬聯合國的活動經歷,在心中留下一顆考古學的種子,這顆種子喚醒了她對考古的責任感,促使她在高考志愿選擇時義無反顧地將考古學作為自己的專業。

華盛頓大學大四學生李湉在高中時,一次小課題經歷讓她對腦科學產生強烈的興趣,并在生命科學這條道上一路向前、永葆好奇之心。

可以看出,很多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突出來自于某個點的激發,一次社團經歷、一門選修課、一次模聯活動、一個小課題都可能深刻影響并改變一個學生,這些活動有極大的育人價值。傳統的學校課堂教學,很多程度上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培養面向未來的學生,學校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切發展的機會與平臺,通過社團活動、選修課等將育人的場景從教室延伸出來,為學生創造更多發展的可能性,用學生活動促進學生發展。

三、學校教育走向全域化,“社會+家庭+學?!?、“現實+虛擬”的教育已經形成且不可逆轉

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李政濤教授提出:教育正在突破原來的邊界,走向全域化。宋乃慶教授也提出:“學校形態也將呈現出去中心化、跨邊界化、社區化、虛擬化、共享化、開放化、個性化等特點?!?/p>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更加清楚,一個學生的教育受“社會+家庭+學?!倍喾矫嬗绊懽饔?,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對學生的影響不分伯仲,“社會+家庭+學?!?、“現實+虛擬”的教育已經形成且不可逆轉,這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李政濤教授指出,學校要具備“邊界突破力”、 “協同育人力”和 “融合育人力”,學校需要挖掘外部社會一切有利的教育資源,與社區、家庭、生產、生活形成良性互動,積極地將家長資源、社會資源、網絡資源引入學校的教育教學中來,學校做好協同、融合的工作,發揮多方協作育人。

家長論壇演講中,有家長帶著孩子去了100個博物館,有家長為數學理解慢的女兒設計出版數學書,有家長和孩子一起家庭共建地理圖冊……這些做法對孩子的成長作用是巨大的,但這些個性化、針對性的育人是學校力不能及的。面向未來,突破學校教育的邊界,家校共育、多種資源協同育人將會成為常態,而學校更多的應該是平臺的協同與整合功能。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猜你喜歡
育人生命學校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悅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樂綻放
學校推介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