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歲高齡的尹高蘭老人多年堅持慈善捐款累計超16萬元

2020-01-14 03:36
世紀人物 2020年1期
關鍵詞:捐款捐物房山慈善

每一位做慈善的老人,都極不平凡。

92歲高齡的尹高蘭老人,堅持多年捐款捐物。34年來,他每年通過民政局、慈善基金會、紅十字會以及居委會的捐款累計超過16萬元,捐贈冬衣棉被等150余件。日前,尹高蘭被市慈善基金會評為本屆“上海市慈善之星”。

精神富足的“幸福老人”

尹高蘭老夫婦住在浦東新區惠南鎮,尹高蘭離休前是原南匯縣檢察院副檢察長。記者最近到他家中采訪。走進這個家,記者便感受到這位生活簡樸、衣著甚至可以用“破舊”二字來形容的離休老干部,是一位精神富足的“幸福老人”。

“入黨,73年了;離休,31年了?!崩戏驄D倆對這兩個數字記得很清楚。尹高蘭的夫人伍阿姨說,“老伴常常跟我說,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共產黨員的光榮本色不能改變,為黨和人民服務的思想不能改變?!?/p>

就是因為這個信念,尹老開始接觸慈善。1985年,他開始漫長的慈善公益之路,從救災、濟困、助學到社區公益,一做就是34年,成為浦東慈善代表機構的“老??汀?。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浦東代表處負責人顧明仙記得尹老所做的貢獻:國家哪里有災難,他都積極響應號召,捐款捐物幫助受災群眾。2008年汶川地震、2014年云南魯甸地震、云南普洱地震以及其他災荒,甚至日本大地震、印尼海嘯等國際重大災難,只要他知道,都會第一時間捐款捐物,捐款的金額每次少則1000元,多則5000元。

“他每年參加市慈善基金會‘藍天下的至愛募捐活動,從2004年以來,不管身體情況怎么樣、行走是不是方便,他都會想方設法給我們捐款2000元,幫助本地區的困難家庭……”顧明仙說,除了這些,老人還積極參加社區幫困、結對助學等活動,幫助社區困難家庭,資助困難學生,緩解他們的燃眉之急。

記者看到,尹老在家里的一個老式餅干鐵盒里存放了一沓厚厚的捐贈證書和感謝信,書房墻上還掛著一所學校送來的錦旗。

仔細收藏這些珍貴的紀念,尹老不是為了證實自己的付出,而是為了一份份實實在在的關切?!澳憧?,這是一個學生寫的,他父母都是殘疾人,有了這筆學費他就不擔心了?!薄斑@也是個孩子,他拿到一筆捐款,覺得受到了鼓勵和認可,期末考試成績很好?!崩先俗灶欁缘卣f起來,聲音有些大,也不管旁人是不是聽得清,他要表達的是他內心的歡喜。

日子其實過得很清貧

“要不要聽聽我爸爸常給我們講的故事?”二兒子尹勤很孝順父母親。他告訴記者,父親生于1927年10月,老家在江蘇東??h房山鄉?!鞍职殖Uf,他小時候家里條件非常艱苦,住在矮小的三間草房內。冬天,和兩個哥哥蓋一床被子……”

老人總是泛著淚花和孩子們說那個年代的故事。尹勤用他父親的語氣轉述:“爸爸說,冬天就在床鋪下放些麥草和高粱稈子。不僅住得不好,而且也吃不飽,吃得最多的就是地瓜。等到春天地瓜吃完,就吃野菜拌豆渣。一天吃不上2頓飯,沒有一頓能吃飽?!?/p>

1945年,當時18歲的尹高蘭投身革命,參加當地民兵,并于次年入黨。在山東臨沂,他加入陳毅率領的第三野戰軍,后來又隨部隊進駐上海,在華東軍區軍需部工作。1956年7月,尹高蘭轉業到上海市司法局人事處工作,3年后調往原南匯縣任檢察院副檢察長。

“我是解放戰爭中的幸存者,現在是享福的人?!币嫌执舐曊f。全家人聽到都笑了,都說老人心態特別好,也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享福了”,才那么慷慨地做慈善。

記者發現,這位“享福老人”日子其實過得很清貧。老夫婦這么大年紀都沒有請保姆,伍阿姨每天自己買汏燒,偶爾子女們來幫幫忙,他們寧可把錢省下來捐款。老人愛穿軍綠色的衣褲,身上洗得褪色、打了個布丁的衣褲,是老愛人買了布請裁縫做的,已經穿了很多年。家里的老舊家具被太陽曬得褪了色,浴室毛巾上都是破洞。伍阿姨還說,他從未上過理發店,都是在家自己理發。

老人家里最多、看起來最新的物件,是一張張全家福合影。他們有三個兒子,住得都距離老人不遠,兒子媳婦們都年歲不小,大多退休在家帶兒孫,如今是四世同堂。

“尹老盡做慈善,不補貼孩子家嗎?”記者問伍阿姨。伍阿姨也是苦過來的實誠人,對“身外之物”同樣看淡:“我們三個孩子工作都很普通,兩個技術工人,一個醫生,以前家里還有下崗的,都不是很寬裕,但他們可以養活自己的家庭?!?/p>

多年前,伍阿姨退休后生過一場大病,常年需要用藥,老夫妻倆省吃儉用還要幫助外地老家的親戚。別人都勸他不要再捐了,可他卻堅持拿出一筆筆善款。尹老還總是說,自己做得很不夠。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如今,這對老人倒是越活越健康豁達。85歲的伍阿姨耳聰目明,幾乎包攬所有家務;尹老腿腳雖不太靈便,卻也可以自己走動,他現在的遺憾,就是不能自己走去捐款,不能再參加更多慈善活動。

伍阿姨說,老伴離休后的日子一直很充實,社會活動很多,被政府部門聘為“服務質量查訪員”“檢察機關紀律作風監督員”等等,還在社區中擔任義務消防員、社情民意信息員和市民巡訪團團員?!八偸呛芨卸?,想盡辦法多為別人做點事?!?/p>

近十年里,老人走動少了,他最開心的一件事,是前幾年帶著老伴、三個兒子和兒媳,一家八口人回到東??h的老家。

“我父親離開家鄉60多年了,這是他第六次回鄉,也恐怕是最后一次了?!币谶@樣告訴記者。老人的孩子們都很孝順,特意請假陪父親回家,而三個孩子都出生在上海,他們也很愿意看看自己血脈里的老家。

老人在家鄉走了很多地方。他走進安峰山,祭掃昔日犧牲的戰友;走進曾經住的老房,回憶兒時的時光;長跪在父母的墳前,訴說自己平凡的一生;走進村民家中,看看他們如今的生活;又走進鎮政府,看看房山未來發展的規劃……

離開房山回滬前,尹高蘭不時叮囑隨行的三個兒子:“我在這里出生,我在這里成長,我在這里入黨,我在這里戰斗。希望你們記住房山,記住這片土地,記住鄉愁?!?/p>

而這位老人的故鄉行,還“驚動”了當地媒體,有年輕記者采訪老人,也被他當年的故事感動。蕓蕓眾生中,他或許只是一名平凡的軍人、平凡的百姓,卻做著不平凡的事。他用他熱心樸實的行動展示了一位老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

都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尹老一家雖平淡卻合家美滿平安,這便是行善助人得到的最大福報。

來源:解放日報

猜你喜歡
捐款捐物房山慈善
一款安全性高的捐款捐物箱的設計
「寺」「城」相遇 北京房山云居寺歷史文化展覽設計解析
全國各地商協會和企業持續組織捐款捐物,用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紡織服裝企業捐款捐物一覽表
北京房山云居寺遼金刻經考述
鼠國要上天之火箭做成什么樣
慈善義賣
慈善組織相關知識問答
慈善組織的登記、認定和終止
房山 您身邊的世界地質公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