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地域文化資源創新傳承的高校藝術教育改革與實踐

2020-01-16 01:28王平
湖南包裝 2020年1期
關鍵詞:教學資源資源藝術

王平

Wang Ping

(湖南理工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6)

2019 年4 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高校美育要以藝術教育的改革發展為重點,大力加強和改進美育教育教學,深化美育教學改革、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增強服務社會的能力水平,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文件還指出,“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是高等教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1]”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主要途徑和內容。自改革開放以來,通過40 年探索中國高校藝術教育的育人導向、課程建設取得了可喜的發展,藝術教育也彰顯出對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反作用力。然而,由于中國地區經濟以及高校的發展不均衡,再加上對藝術教育本質的認識不足等原因,造成了高校藝術教育在人才培養、課程內容設置、師資隊伍結構、教學評價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促使中國高校藝術教育工作與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與適應于現代經濟、文化發展的創新人才需求,與滿足廣大青年學生對優質豐富美育資源的期盼不相適應,嚴重制約了中國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由此,如何進一步完善中國高等藝術教育體系建設,凸顯辦學特色,滿足服務于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人才培養需求,肩負起活態保護、弘揚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是新時代地方高校藝術教育改革中極其重要的命題。

1 地域文化資源創新傳承與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特色發展的對接性

地域文化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文化與地域環境相互融合的一種獨特文化形態,其主要包括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具有相對獨特性[2]。文章所涉及的地域文化主要限定于國家級美術類、音樂舞蹈類、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域文化資源創新傳承與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特色發展的對接性,主要體現在兩者既緊密相連又相互促進。

1.1 地域文化為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特色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教學材料與教學信息的來源,是為開展有效教學所提供的素材或各種可被利用的條件,如教材、案例、教師資源與教學基礎設施等。由于受人力、財力和物力缺乏的影響,中國大多數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材基本依賴于重點高校,直接造成了高校藝術教育發展的同質化,以及對本土優秀文化教育資源的浪費。2006 年8 月,教育部、文化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2006 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通知》中提出“以社會各種文化藝術資源豐富高校藝術教育資源的思路”。2017 年5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強調“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個領域,促使其普及性推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相關政策闡述了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教育資源的重要意義,指明了中國高校藝術教育傳承地域文化及特色發展的方向。生長于農耕文化土壤中的傳統文化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與審美判斷的結晶,是千百年的文化歷史積淀,其蘊含著的文化基因已成為維系中華民族生命的精神因素,已成為承載“鄉愁”的文化符號,具有豐厚的文化與藝術課程開發價值。同時,受不同地域文化差異性的影響,各個地域的傳統文化形成了個性鮮明的地域化特征,這為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特色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個性化教學手段的探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源與動力。

1.2 高校藝術教育為地域文化傳播與創新傳承提供了新載體

自2004 年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無論是各級政府對傳統文化的行政保護和財政支持,還是學術界對傳統文化概念、價值的闡述均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文化賴以生存的文化環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傳承面臨著全民普及、推廣難的困境?!叭瞬排囵B、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是中國新時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近10 年來,伴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策略的調整,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日益重視,高校藝術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發展,基本形成了學科門類齊全、學科體系科學具有相當規模的藝術教育體系[3]。目前,中國高等藝術教育分為公共藝術教育和專業藝術教育兩大類,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審美能力,形成樂觀、向上、健全的人格和培養具備發現美、創造美、傳播美專業從事藝術服務的人才為目的。據2017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發布《中國本科教育質量報告》[4]提供的數據,截至2016 年,中國普通高校達到2 596所,在校生規模突破2 625 萬人,10 年來累計畢業生達到5 200 萬人。高校教育已經成為中國新增人力資源的最重要發動機,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了持續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資源保障。依托高校人才、科研和教學平臺的優勢,對地域文化進行教學資源的價值評判、篩選與合理開發,并融入到高校藝術教學課程中,已然成為新時期地域文化普及、推廣、創造性轉化與創新發展的重要渠道。

2 基于地域文化傳承的高校藝術教育改革與實踐

基于地域文化傳承的高校藝術教育改革應本著以弘揚、傳播、創新與發展地域文化為目標,以探索地方高校藝術教育多元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主旨,以校本課程、精品課程、實踐課程等系列特色課程為載體,通過有效性、針對性的課程實施、監督和評價體系,形成一套科學的、系統的、具有實踐指導意義和一定推廣價值的高校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為地方高校藝術教育課程改革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2.1 樹立地域文化傳承與多元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

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針對中國當前高校藝術教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單一與同質化,對地域文化資源的教學價值認識、挖掘與開發不夠,對地方經濟、文化發展急需的多元化人才培養不足等問題,高校尤其是地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但地域文化資源豐厚的地方高校,應積極對藝術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調整。首先,各院校應結合自身藝術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與目標,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藝術資源特色優勢,不斷優化調整專業結構與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樹立起文化傳播、文化創意、基層文化服務等多元化、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模式[5]。其次,明確藝術教育多元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區別對待不同專業接受對象藝術知識普及、人文素養、藝術專業技能和藝術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如針對非藝術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旨在通過藝術教育課程(選修課)的開展陶冶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思維和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針對藝術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依托藝術專業教育體系,積極推進民族文化研究與服務、民間技藝等相關專業的建設,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藝術設計類、文化創意類、文化管理類、表演藝術類、藝術教育類、民族文化類、文化旅游類、文化服務類等特色專業,提升高校服務于地方優勢文化產業、基本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的能力。

2.2 堅持多層次、多元化與特色化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

多層次、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是凸顯教育特色的基礎。地方高校應堅持科學篩選、因地制宜、實效性和特色性等教學資源的開發原則,依據各自藝術教育課程開設的實踐情況(授課專業、師資、教學環境等)和地方優勢傳統文化(在全國范內具有文化、藝術影響力的傳統文化資源),對地域文化資源進行高校藝術教育課程資源的提煉與開發。其一,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作為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特色課程的資源價值。首先,積極組建由教學骨干、科研骨干與教學管理等人員組成的課程開發團隊,通過網絡、田野調研的方式對地域文化資源的相關信息,如種類、概念、發展歷程、文化藝術特征、傳承人等進行廣泛收集與整理。其次,深入挖掘與闡釋地域文化作為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特色課程資源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鮮明的地方文化特征和藝術形式美感,建立課程資源數據庫。其二,以校本課程為切入點,構建三位一體的藝術教育新模式。依據高校藝術教育授課學生的專業特點、個人喜好、就業需求等實踐情況,把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與有聲、有色、有形的校本活動融為一體,構建“校本化、活動化和人本化”三位一體的藝術教育新模式。擬分為理論講授課程資源、鑒賞評析課程資源、技術實踐課程資源、綜合教學資源等。

2.3 構建有效性、針對性的課程實施、監督和評價體系

有效性、針對性的課程實施、監管與評價體系是地域文化教育資源能行之有效在高校藝術教育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的保障,更是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的核心。首先,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多樣性。多層次、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必然要求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與之協調。提升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是搞好藝術教育的前提,長期以來“灌輸式”的藝術理論教學方法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藝術的積極性,這與藝術教育的目的是背離的。以理論講授與專業實踐、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專題報告與學術研討、藝術實踐與產學結合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教師知識傳授的引導性,地方文化市場的導向性,營造出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次,師資隊伍建設的特殊性。擬采用多渠道內引與外聯并重的方式優化師資結構,形成以校內藝術理論專職教師為主體,校外非遺傳承人、民間藝術理論研究學者、民間文化企業運營者三位一體的師資隊伍[6]。再次,評價體系的開放性。建立一個以“知識、能力和素養”相結合的開放性評價體系?!伴_放性”體現在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主體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多元化體現在:對不同專業學生對傳統藝術的概念、種類、生發淵源、文化藝術與技藝特征、傳承創新的思維與手段等多元化內容理解與掌握的綜合評價;評價主體的多樣化體現在:改變以往任課教師單一的成績評價主體現狀,形成以任課教師為主,以實習指導教師、校外專家等為輔的多樣化評價主體。

3 結語

國家和民族的繁榮是建立在文化興盛的基礎之上,而中國地域文化則是民族的根、民族的基石和安身立命之本,毋庸置疑,傳承、弘揚與創新地域文化意義非凡[7]。2018 年10 月24 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暨南大學時,勉勵大學生要“好好學習、早日成才,為社會作出貢獻,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高校作為文化傳承的主要陣地對社會文化具有導向作用,積極推進地域文化在高校藝術教育中傳承,是民族文化發展與提升中國文化國際競爭力的需求,也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責任。各具鮮明特征、不同個性特質的地域文化,為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特色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育資源,借助高校的科研與教學平臺將地域文化資源融入到高校藝術教育課堂中,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參與感和獲得感,既彰顯了地方高校立足于本土文化資源,服務于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特色辦學理念,又激發了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保護、傳播和創新發展的意識,更是地方優秀文化保護與高校藝術教育創新發展的雙贏之道。

猜你喜歡
教學資源資源藝術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豐富歷史教學資源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民用飛機航電系統虛擬教學資源建設
資源回收
做好綠色資源保護和開發
紙的藝術
高校冰上教學資源社會開放的意義及管理模式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資源網建設的探討
因藝術而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