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異同探析

2020-01-16 15:28尹海燕
河南社會科學 2020年6期
關鍵詞:利己個人利益功利主義

尹海燕

(山東女子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由于產生與發展的社會環境不同,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已有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我國傳統功利主義思想與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比較研究上,對當代中國功利主義思想與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異同點的研究較少,因而全面比較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之異同非常必要。何況我國有些學者對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異同點認識還不夠清晰。有學者認為,“功利主義道德觀”中的“功利主義”概念直接來源于西方“功利主義”,意為“快樂和幸?!盵1]。在我國文化語境中,如此理解是不能充分闡釋“功利主義道德觀”內涵的,也沒有顯示出褒貶義。那么,在我國文化語境中使用的“功利主義”概念是否直接來源于西方“功利主義”?我國的功利主義思想與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異同點體現在哪些方面?澄清上述問題有助于準確區分、正確理解和恰當使用“功利主義”概念,有助于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義利觀。

一、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不同

(一)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源流與內涵不同

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是在不同社會環境下形成發展的有差異的功利主義思想。西方“功利主義”思想萌芽于古希臘伊壁鳩魯學派的快樂主義學說;中間經培根、霍布斯、洛克、愛爾維修、弗蘭西斯·哈欽森、休謨、斯密、霍爾巴赫等哲學家的研究得到發展;18 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迫切需要一套新的價值標準為其追求財富的行為提供證明”[2],為此,杰尼米·邊沁在前人功利思想的基礎上,建構了系統的功利主義學說;約翰·穆勒在修正邊沁理論的基礎上對功利主義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第一次使用了“功利主義”概念;功利主義后經西季威克、摩爾的批判得以進一步發展;20世紀下半葉又發展出兩種基本理論形態:一是以斯馬特為代表的行動功利主義;二是以布蘭特為代表的規則功利主義。其中,以邊沁與穆勒功利主義學說為主的古典功利主義界定了“功利主義”的概念,之后發展的功利主義學說主要對古典功利主義論證的不足作了彌補。西方“功利主義”作為英國走向現代化的精神支柱,為其他西方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范式,一般不被看作貶義。

我國傳統功利主義思想在春秋時期產生并得以延續發展,形成了墨子、韓非、管仲、李覯、顏元、陳亮、葉適、王夫之、唐甑等的功利主義思想。20世紀初,嚴復等人將西方“功利主義”一詞翻譯介紹到中國,主要介紹了邊沁與穆勒的功利主義思想。五四運動時期,由于受時代需求的影響,西方“功利主義”并未成為中國救亡圖存的主導思潮。此后,“其含義漸漸被舊式‘功利主義’的含義同化與吞噬。到了1937年后,基于西方思想的‘功利主義’基本上退出了中國的報刊,而基于傳統價值觀與義利之辨的‘功利主義’成了主流”[3]。此外,我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后,在革命和治國實踐中進一步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功利觀,逐漸形成了無產階級功利主義。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人們的思想進一步解放,追求個人利益、個人幸福被看作合理合法的事,“人們對利益追求無限擴大,對金錢、名利的追求越來越強烈,致使功利主義日益泛濫”[4],此處“功利主義”是指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把自利(利己)作為一切活動的前提,更加注重追求物質、實惠、利欲、功名利祿等,甚至為獲取名利不擇手段,因此被作為“急功近利、重利輕義、自私自利”的代名詞,常常被用作貶義。在我國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們的思想覺悟極大提高之前,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思想將在我國長期存在。

由上,“功利主義”是具有階級性的以追求實際功效或利益作為行為準則的倫理學說。我國文化語境中使用的“功利主義”概念從時間上可劃分為我國傳統功利主義與當代功利主義。我國傳統功利主義是基于傳統價值觀與義利之辨而形成的,當代功利主義根據對利己與利他的側重點不同又可以區分為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和無產階級功利主義。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是指“只為個人打算,只知為自己之利益而有的種種思想與行為”[5]。我國無產階級功利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功利觀的繼承與發展,維護集體利益和人民利益。因此,在我國文化語境中使用的“功利主義”概念分為我國傳統功利主義、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和無產階級功利主義。

(二)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追求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側重點不同

西方“功利主義”思想“把資產階級的個人利益、利己主義看作是人類行為的普遍的道德準則”[6],追求實現個人幸?;A上的公共幸福,或者滿足個人利益基礎上的利他主義,即實現個人幸福、個人利益是前提。邊沁認為,公共幸福是每個人最大幸福的加總,“是組成共同體的若干成員的利益總和”[7]。也就是說,只有每個人真正獲得了最大幸福,才能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肮髁x理論唯一贊同的自我犧牲就是完全為了他人的幸?;驗榱怂双@得實現幸福的手段而做出的犧牲——這里的‘他人’,既可以是人類這一整體,也可以是符合人類整體利益這一條件限制下的個人”[8]17?!白畲笮腋T怼贝嬖凇皞€人利益最大化和社會利益最大化的矛盾”“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的矛盾”[9],導致在實踐中可操作性不強。

我國傳統功利主義和無產階級功利主義從頂層設計出發,把人民利益、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放在首位,兼顧個人利益,更側重集體利益?!啊畤野傩杖嗣裰?,乃墨子估定一切價值之標準?!盵10]104李覯談到的“利”也是指“公利”,反對那些只為私利的極端利己主義行為。葉適所強調的“利”也是指國家之利、社會之利。我國無產階級功利主義統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如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廣大群眾的目前利益和將來利益的統一為出發點的”[11]864。鄧小平同志指出,“要教育黨員和群眾以大局為重,以黨和國家的整體利益為重”[12]。江澤民同志提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同志強調,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的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雖然西方“功利主義”與我國傳統功利主義、無產階級功利主義都注重利他,都追求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統一,但是“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這種‘集體主義’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個體的長遠利益而主張的集體主義,它是‘強個人’之下的‘弱集體’,個體既是起點,也是指歸;而中國社會的‘集體主義’是以維護集體的長遠利益為指向的,個人從屬于集體,它是‘強集體’之下的‘弱個人’,集體是核心,也是目的”[13],這一觀點同樣適用于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對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看法。

我國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顧名思義以利己為出發點,行為結果可以利己亦可以利他,但是“人行兼愛仍是為我”,“一切利他的行為,都可以作為一種利己的方法”[14]78-79。我國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堅持的最終利己思想與西方“功利主義”個人利益基礎上的利他主義是不同的。

(三)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判斷行為正當性的道德標準不同

西方“功利主義”把行為后果能否促進快樂或幸福作為判斷行為正當性的根本道德標準。凡是有助于增加幸?;蚩鞓?、避免不幸或痛苦的行為,或凡是有助于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行為,都是正當的、符合功利的。邊沁和穆勒把對快樂與幸福的感性體驗作為采取行動或者選擇規則的終極標準,認為趨樂避苦是人的行為準則,“任何行動中導向幸福的趨向性我們稱之為它的功利;而其中的背離的傾向則稱之為禍害”[15]。行為“功利主義”者依據具體規則判斷行為后果能否帶來快樂、是否符合“最大幸福原理”??梢?,西方“功利主義”存在“與道德原則割裂”[16]、最大幸福與基本人權矛盾等缺陷,只有“吸納道義論、契約論、德性論等道德理論中的合理原則和方法”[17],才能維持西方“功利主義”的生命力。

我國傳統功利主義根據行為所遵循的動機或者行為所依據的原則判斷其行為的正當性,凡是符合道義的行為動機或者行為原則就是道德行為,反之則是不道德行為。我國傳統功利主義為了使行為所遵循的動機或者行為所依據的原則符合道義,在實踐操作中提出“以義制利”“以利和義”,把仁義看作利益的最佳調節手段。荀子強調“以義克利”,運用禮義調養人們的利欲,達到“義利兩得”。墨子推崇義利并重、貴義尚利,“義,利也”“兼相愛,交相利”[18]331,把貴義與尚利有機統一起來。李覯的功利主義“主張‘義利雙行’‘以義統利’的原則”[19]。陳亮與葉適主張“以利和義”,道德與功利統一。陳亮指出“有一不具,則人道為有缺”[20],即一旦物質條件匱乏,人性就難以存在。葉適指出“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論,既無功利,則道義乃無用之虛語爾”[21],即沒有一定的物質利益,道義就只能是沒有意義的空話。顏元的功利主義主張“‘以義為利’,義利兼重,道功并收”[22]。章太炎指出“利物足以和義”,“非‘利’亦無所謂‘義’也”[23]。

我國無產階級功利主義根據行為動機或行為準則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國家利益判斷其行為是否正當。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根據行為動機或行為準則是否最終利己判斷行為是否正當。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極易走向極端利己主義,在當代社會還需要通過各項制度、道德規范、社會輿論特別是法治約束其行為。

(四)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所代表的階級立場不同

西方“‘功利主義’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初、中期產生的一種資產階級意識形態”[9],是為資產階級利益辯護的學說。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功利關系實質上是資產階級的剝削關系,“對資產者來說,只有一種關系——剝削關系——才具有獨立自在的意義”[24]。我國無產階級功利主義則是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25]。

毛澤東同志批判了資產階級對“功利主義”抽象、片面、絕對化的理解,堅持馬克思主義功利觀,指出“世界上沒有什么超功利主義,在階級社會里,不是這一階級的功利主義,就是那一階級的功利主義。我們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的功利主義者”[11]864。無產階級“‘功利主義’同追求個人利益、強調個人幸福的資產階級‘功利主義’不同,它宣傳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功利”[26]。

二、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相同點

(一)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都承認追求個人利益、個人幸福是人的本性

西方“功利主義”認為趨樂避苦是人的本性,功利就是快樂或幸福本身,把快樂或幸福作為追求的終極目標,所以“功利主義”又被稱為快樂主義或者幸福主義。其開辟者馬基雅維利認為“人性是自私自利的”,“斯賓諾莎認為趨樂避苦就是人類的本性”[27]。伊壁鳩魯學派的快樂主義認為:善的生活就在于享樂,幸福實際上在于避免一切痛苦、煩惱和憂慮。邊沁指出“一切行為的共同目標……就是幸?!盵15]。穆勒指出:“從伊壁鳩魯到邊沁,每位倡導‘功利主義’的思想家都認為功利并非是用來區別于快樂的某種東西,而就是快樂本身,同樣是為了避免痛苦?!薄啊髁x’的終極目標即其他一切渴望之事的參照點和歸宿(無論是考慮自身的善還是他人的善),就是讓生活盡可能遠離痛苦、盡可能豐富快樂(不論是在量上還是質上)?!盵8]7羅爾斯將古典的功利原則理解為“把善定義為理性欲望的滿足”[28]。

我國傳統功利主義認為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從自然人性出發承認了追求個人利益和個人需求的合理性。管仲指出“凡人之情:得所欲則樂,逢所惡則憂”[29]。荀子指出:“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盵30]韓非通過觀察得出“人皆利己”“好利惡害,夫人之所有也”“喜利畏罪,人莫不然”[31]。李覯得出“利為人欲”的結論,“人非利不生……欲者人之情”[32]。馮友蘭先生認為,“大多數普通人的境界都是功利境界”“在功利境界中底人,所求底利,都是他自己的利”[14]71。我國傳統功利主義所求的名利最終也是追求快樂的?!袄?,所得而喜也?!盵10]259“利是可以使人得快樂者?!比藗儭半m所求不同,而同于求他自己的快樂”[14]72。這一點與西方“功利主義”最終追求快樂是相同的。

我國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把“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追求利益是人之天性、本性”作為立論基礎,“最大特征是把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作為一種自覺意識確定下來,并以此激勵、規定人們的行動”[33],肯定了追求個人利益的正當性,其積極作用是能夠激發個體的積極性和潛能,提升社會建設的活力與效率;消極作用是滋生拜金主義,促使一些人為獲取名利不擇手段。

馬克思說:“共同利益就是自私利益的交換。一般利益就是各種自私利益的一般性?!盵34]即沒有脫離自私利益的共同利益。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無產階級功利主義主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鼓勵個體通過合法手段獲取個人利益,追求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統一。

(二)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都有利他的一面

西方“功利主義”把追求最大多數人的幸?;蚶孀鳛樽罡吣繕?,體現了利他的一面。邊沁認為,達到“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笔堑赖滦袨榈奈ㄒ荒康?。功利主義集大成者穆勒特別注重公共幸?;蛘吖怖?,“功利主義作為人類行為準則所孕育的幸福是全體人類整體的最大幸福,而不是某一個行為的個人的最大幸?!盵35]192?!肮髁x的標準不是指行為者自身的最大幸福,而是指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盵8]12可見“穆勒將邊沁對自我利益的呼吁擴展為羽翼豐滿的利他主義的社會哲學”[36]。在利他方面,穆勒認為功利主義在謀求自己幸福和利益時不能損害他人或全體相關者的利益,甚至可以為了公共幸福、他人幸福犧牲自我幸福?!肮髁x的信條認為,人具有犧牲自身幸福以實現他人幸福的能力?!盵35]199

我國傳統功利主義、無產階級功利主義都強調國家之利、社會之利、人民之利,注重利他。墨子主張“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18]126。嚴復在處理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的關系上,指出“舍己為群”。梁啟超堅持以群體為本位的功利觀,更多地強調了集體主義,把利己主義導向利他主義。毛澤東同志要求:“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盵11]1095而且,我國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雖然主觀上以利己為目標,但是客觀上也可以利他。

三、明確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異同點的影響

(一)澄清了Utilitarianism漢譯為“功利主義”是否恰切的問題

20 世紀初我國近代學者將Utilitarianism 譯為“功利主義”,如嚴復在《天演論》中的譯法。馮友蘭的“影響力使‘功利主義’的提法在中國的文化研究中最終固定下來,成為Utilitarianism 獨一無二的漢語譯詞”[37]。目前Utilitarianism 在我國比較普遍的譯法仍然是“功利主義”。嚴復、馮友蘭等之所以把Utilitarianism 漢譯為“功利主義”,是因為他們認識到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相同之處。

有些學者著眼于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差異,認為Utilitarianism 漢譯為“功利主義”不夠恰切,容易造成中西方“功利主義”概念混淆的問題?!啊髁x’一詞在中國學界似乎并沒有得到肯定,一直有觀點認為‘功利主義’并非適合的譯詞,只是因為使用時間久了,約定俗成,難以糾正?!盵3]“中國傳統儒家文化語境下貶義的‘功利’可能并非一個恰當的漢語譯詞?!盵37]有些學者把Utilitarianism 譯為“樂利主義”(梁啟超、胡適)、“實利主義”(梁啟超1904—1921年)、“功用主義”(唐鉞、牛京輝)、“效益主義”或“效用主義”(一些港臺學者),這些譯法都可以有效避免概念混淆的問題。

(二)明確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異同點的積極意義

明確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異同點,有助于學者根據不同語境選擇恰當準確的詞語,使語義表達更加準確清晰。而且,弘揚我國傳統功利主義和無產階級功利主義,有助于人們從大局出發,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義利觀,把人民利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在保證公平正義的前提下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促進社會秩序良性運轉。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的激勵作用,可以充分調動個體的積極性、創造性,使個體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形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合力,使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充滿生機活力,從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早日實現。

綜上,本文從對我國文化語境中使用的“功利主義”概念分類視角,分別對我國傳統功利主義思想、無產階級功利主義思想、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思想與西方功利主義思想作了全面比較,發現在我國文化語境中使用的“功利主義”概念并不直接來源于西方“功利主義”。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雖然都承認追求個人利益、個人幸福的合理性,都有利他的一面,但還存在一定的差異,表現在二者產生發展的源流不同、追求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側重點不同、判斷行為正當性的道德標準不同、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相較于已有相關研究,本文對“功利主義”概念的闡述更加全面,分別闡釋了西方“功利主義”、我國傳統功利主義、無產階級功利主義、以利己為核心的功利主義概念,并進行了比較分析。本文的研究發現將有助于人們準確區分“功利主義”概念和明確中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異同點。誠然,本文對我國功利主義思想的闡述還不夠充分,日后將另文研究。

猜你喜歡
利己個人利益功利主義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己”二面
概念辨析、條分縷析論述文走向“深刻”的策略路徑
不能將功利主義標簽化
集體主義話語權的重構
淺析西方現代功利主義
功利主義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柔和
社會質量理論視角下鄉村社區治理中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統一
創業觀念:利他主義
漫畫哲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