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宜居帶的移離與回歸

2020-01-18 01:24曹竣云
黑龍江科學 2020年2期
關鍵詞:宜居二氧化碳溫室

曹竣云

(大冶市尹家湖中學,湖北 黃石 435100)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移離與回歸是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地球膨脹必然引起地球移離宜居帶。地球移離宜居帶是部分可逆、可控的。人們應采取可為措施回歸宜居帶。

1 地球宜居帶的移離

1.1 研究假設:地球宜居帶的移離

熱脹冷縮是一個古老的命題,大多數物體都具有這種性質。熱脹冷縮是物體的一種基本性質,物體在一般狀態下,受熱后會膨脹,在受冷的狀態下會縮小。于是,宇宙受熱則膨脹可為宇宙膨脹原因的一種推導,即宇宙、物體(或天體)受熱則膨脹。

下面將推導地球向太陽移動的一個模型。

萬有引力定律適用于宇宙的一切物體之間。萬有引力定律為: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m1和m2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r的二次方成反比。公式即:

牛頓第三定律認為: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牛頓第二定律認為: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牛頓第一定律認為:一切物體總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牛頓第一定律表明,物體具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我們把這個性質叫做慣性。

宇宙、物體(或天體)受熱則膨脹。宇宙、物體(或天體)在受熱的情況下,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必然對另一物體(或天體)產生作用力。2015-2019年是地球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它受熱必然膨脹。當受熱膨脹的宇宙、物體(或天體)替換為行星地球時,膨脹的地球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氣態水必然撲向太陽;太陽是正在發生氫-氦聚變的天體,它必然融化地球撲向它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水汽,引起行星地球受熱情況下對太陽作用力的消失,必然引起地球的失衡撲向太陽,向太陽移動,這在地球公轉至離太陽近的近日時段表現得尤為明顯。這種情況打個比方來說,就好像一個人和另一個打架時,一個人竭盡全力攻擊對方,攻擊方的力被受攻擊方拿掉,必然引起攻擊方失衡,打了個趔趄,撲向被攻擊方。這就解釋了太陽正在吞噬地球的一個影響因子或原理。天體運動是萬有引力作用的結果,它是一種平衡。行星地球受熱膨脹后,打了個趔趄撲向太陽,向太陽移動,這樣就打破了地球原有運動的平衡,引發地球在原有運行軌道的失衡,向太陽移動。

地球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排放,致使地球膨脹,引發地球向太陽移動、靠近,它的不斷排放致使地球不斷向太陽移動并生成慣性。

1.2 結論

本研究假設為地球膨脹引發地球向太陽移動提供了推導過程。地球已經向太陽移動的一個證據是我國湖北的季節延后一個季節,即春季成了夏季、夏季成了秋季、秋季成了冬季、冬季成了春季。這種季節變化現象和升溫表明,地球在圍繞太陽運動的過程中向太陽作了移動,地球由宜居帶向可居帶約移動了1/4。

人類是恒溫動物,相對于人類來說,宜居帶相對于不宜居帶對人類的損害是0,也就是設定宜居帶和不宜居帶的分界線是0。同樣,可設定可居住帶和不可居帶的分界線是1,可居住帶相對于宜居帶來說不宜居,在宜居帶兩側都有可居住帶。當前,相對于人類來說,在暖干氣候或炎熱氣候條件下,這里的可居住帶是接近太陽一側的可居住帶。太陽作為發光體,它的光和熱對于生物尤其是人類具有重大意義。所以,相對于人類來說,可居住帶接近太陽,宜居帶相對于可居帶離太陽遠一些。

具體證據是2019年,千湖之省的中國湖北,高溫月份主要集中在7-9月。中國湖北武漢中心氣象臺2019年09月30日11時04分發布干旱紅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一周,黃岡、咸寧、隨州、鄂州、黃石、武漢、荊州東部、恩施東部、孝感將出現特重氣象干旱,請注意防范。另外,中國湖北武漢中心氣象臺于2019年9月12日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中國湖北省黃石市于2019年09月17日發布干旱橙色預警信號。在我們的記憶中,我國四季分明,1-3月是春季,4-6月是夏季,7-9月是秋季,10-12月是冬季。時至今日,太陽膨脹和地球膨脹后,在我國,7-9月是夏季,秋季成了夏季,夏季成了春季。

夏季的后移表明,地球的最熱時段發生偏移,溫度已經突破干旱紅色預警,地球已經向太陽移動,且太陽移動至前二者的交叉點上。

2 地球宜居帶的回歸

2.1 地球偏離宜居帶的現狀

第一,從太陽氫-氦聚變作用于地球自然和太陽本身氫-氦聚變的歷史考察,太陽的氫-氦聚變是穩定的,很少出現突變現象,太陽膨脹是穩定的。從工業革命之后及近5年的地球溫度上升曲線考察,太陽膨脹導致地球向太陽移動的速率是穩定的;地球膨脹導致地球向太陽移動的速率在增速或加速,且增速的速率很快。

第二,2015-2019年是地球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2019年夏季,有“地球之肺”之稱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增加(84±1)%的著火點。地球的炎熱既有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過量排放的原因,也有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過量排放引起的地球膨脹,生成的地球向太陽移動的原因,二者是近幾年極端天氣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另外,也有太陽膨脹引起地球向太陽移動的原因。

2.2 地球回歸宜居帶構想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提出宇宙膨脹說。假設哈勃提出的宇宙膨脹說以人類為本,那么它首先是地球膨脹說,其次是太陽膨脹說,再次是太陽系膨脹說,然后是銀河系膨脹說,這個角度的宇宙膨脹說是以地球人類為本的。

一個事件的發生一般是由多因子作用的結果,很少是單一因子作用的結果。作為多因子作用發生的事件,有一個起主要作用的因子。假設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地球溫室氣體排放致使地球膨脹,引發地球向太陽移動、靠近和不斷移動??拷且l太陽正在吞噬地球這一科學判斷的地球角度的主要影響因子,那么人類就應該為地球減緩、阻止按軌道運行的地球向太陽移動、靠近做出努力。

地球受熱膨脹是部分可逆、可控的。人可以阻止、延緩和適應地球膨脹,這其中包含人為原因引起的地球膨脹。太陽膨脹和地球膨脹及地球加速受熱膨脹的疊加,只會加速地球向太陽移動、太陽加速吞噬地球。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地球溫室氣體排放,致使地球膨脹,引發地球向太陽移動。不斷移動必然給人類社會帶來大變革和深遠的影響。在現有科技條件下,還沒有阻止太陽膨脹的科學技術。人只有也只能控制地球受熱膨脹,尤其是人為原因引起的地球膨脹,阻止、減緩、適應地球受熱引起的膨脹,適應由太陽膨脹引起的地球向太陽移動,將地球推離太陽,讓地球回歸相對宜居帶,才能迎來更幸福的生活狀態。要有計劃地采取切實行動,讓地球回歸宜居帶。

依據萬有引力定律,太陽膨脹和地球膨脹這二者都會引起地球向太陽移動。地球向太陽移動是一種運動變化,是原有地球運動平衡的一種失衡。地球在近日時段的升溫和一年四季的變化就是這種運動變化。

物質是那樣的物質:太陽的氫-氦聚變決定了太陽必然膨脹。人類還沒有能力阻止太陽膨脹及其所帶來的人類損害。地球物質是這樣的物質:除了地球其他含碳物質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和過量排放之外,地球的部分微生物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地球上所有植物和動物都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地球上只有植物在光合作用條件下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這就決定太陽必然膨脹。自好氧生物產生之后,地球必然加速膨脹。地球必然膨脹,相對于恒溫動物來說,它的膨脹對于地球向太陽移動來說是個速率問題。太陽必然膨脹,太陽的膨脹將增加地球向太陽移動的速率。太陽的膨脹和地球的膨脹必然引起地球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失衡,向太陽移動。

人類是這樣的人類:朝著幸福的路子走是人類的認知能力,是人類的永恒本能。人類只能適應、延緩地球由宜居帶向可居帶移動,或相對于當前因地球膨脹原因引起的地球加速向太陽移動的阻止和回歸原來的宜居帶,延長人類停留在宜居帶和可居帶的時間長度,延長人類的時間長度和人類適宜溫度環境的時間長度。

當前,地球的膨脹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過量排放引起的。人類作為恒溫動物,在碳的過量排放導致不適宜的溫度的情況下,人類的個體生命面臨著自身愿望不一致的兩難選擇問題。人類只有自我約束、自我革命才能獲得新生。要阻止地球膨脹引起的地球向太陽移動,首先第一原則是:低碳、降碳、減碳、減排(也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第二原則是:人類作為地球生物的消費者,要平衡自然界的生產和消費,要實現自然界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平衡,要在第一原則的要求下,實現自然界人類作為消費者和自然界生產者及相對于人類來說次級生產者及除了人類之外的其他有益動物的平衡。第三原則是:要減少自然界消費者,增加自然界的生產者。這樣,才能延長人類停留在宜居帶和可居帶的時間長度,延長人類的時間長度和人類適宜溫度環境的時間長度。當然,這樣做要考慮人類的大多數人的利益,要審時度勢,相勢而為。

猜你喜歡
宜居二氧化碳溫室
揚眉吐氣的二氧化碳
現代溫室羊肚菌栽培技術
“六亂”整治繪就宜居底色
相約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匱”
宜居的海底城市
蒼松溫室 蒼松灌溉
蒼松溫室 蒼松灌溉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可以避免一個溫室化的地球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