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實踐與探索

2020-01-18 18:53曾小瓊
學生學習報 2020年19期
關鍵詞:園本繪本食物

曾小瓊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學前教育的的熱度不斷高漲,選擇符合自己發展的園本課程變的很重要,那么在開發園本課程中,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的需要,開發科學合理符合幼兒年齡段的生活化的園本課程,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幼兒學習與生活的可持續發展。結合我園的園本課程:主題繪本,圍繞著如何選擇合適幼兒年齡段的繪本作為教學活動的載體,詳細闡述一個學期完整的主題課程如何開展。教師如何制定繪本主題課程的計劃,收集主題資源,確定五大領域的教學目標;接著,與幼兒一起展開繪本主題,以及如何做好班級主題繪本環境創設。

【關鍵詞】園本課程;主題繪本

我園的園本課程是主題繪本,在開展課程的過程中,我們依據《指南》:“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組織應注重綜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這一條指導要點,選擇了符合幼兒年齡段的繪本主題,主題教學打破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獨立的界限,它圍繞幼兒的學習經驗開展五大領域的教育教學活動, 結合“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理念,結合幼兒就近發展經驗,從圖畫中的細節入手,緊扣繪本特點,立足于幼兒發展。[2]

《綱要》中指出“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的一生發展打好基礎”,從幼兒園實際情況出發,依托幼兒園辦園理念的引領,學習和借鑒已有優秀經驗,建構幼兒園“主題繪本式”園本課程體系,實現辦園目標,彰顯幼兒園文化,從而形成幼兒園園本課程的特色。[4]

通過研究,我園形成一系列以幼兒興趣為導向、以繪本讀物為核心的園本課程,提高園本課程的開放性和自主性,實現園本課程上的創新。[1]下面我將以小班《愛吃水果的?!分黝}繪本為例,詳細的闡述教師如何開展以及具體的支持策略。

一、選擇合適幼兒年齡段的繪本作為主題教學活動的載體

教師構建適宜兒童發展的園本課程,是實現幼兒園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貫徹落實《指南》的重要途徑??茖W的教育觀、兒童觀,只有落實到課程建設中去,才能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提升教育質量,關鍵在于改革和完善課程,真正以兒童立場、科學態度和專業精神建設幼兒園課程。[5]結合《指南》的精神,在開展本學期的主題繪本時,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幼兒的年齡段,小班的孩子屬于直觀性的思維,對看的見摸得到可以體驗的東西非常感興趣,結合幼兒的年齡段和興趣與經驗,選擇了符合該幼兒年齡段的繪本很重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才能夠保證幼兒樂于探索,樂于學習。

1.幼兒的興趣與經驗

在語言區的繪本《愛吃水果的?!芬鹆撕⒆觽兊淖⒁?,他們一邊翻閱一邊七嘴八地議論:“這頭牛喜歡吃草莓!它還是喜歡吃西瓜呢!”“吃完以后它就會擠出草莓牛奶、西瓜牛奶!”“我喜歡喝香蕉牛奶”另外一個小朋友接著說:“我們喝過草莓味的牛奶,我覺得牛牛和我一樣喜歡吃草莓,所以就它擠出草莓味牛奶啦!”孩子們的討論引起了老師的思考:牛奶是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品,但很多孩子卻沒有見過奶牛,為什么奶牛會產下有營養的牛奶?牛到底吃不吃草莓?吃了草莓會不會產出草莓味牛奶?…順應著孩子們討論的話題,小班第二學期,開展了“愛吃水果的?!边@個主題活動。

2.繪本教育點的發掘

《指南》中提到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我們開展繪本《愛吃水果的?!分黝}活動,也是充分的保護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從孩子感興趣的角度出發,探討飲食與教育相結合的主題活動,引導幼兒養成不挑吃,注重營養均衡的好習慣。

食物一詞蘊藏大量話題:飲食習慣、餐桌禮儀、地理環境等,都與日常生活關聯密切。教師不必刻意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因為幼兒本身就對食物,充滿探索的欲望。在順應時代發展,推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大環境下,讓我們由食物去探索教育的契機,共同實踐教育可持續循環的可行性。

兒童早期食物教育專家納丁·麥卡瑞曾提出強有力的依據,證明食物應該被認為是兒童早期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基礎,并針對兒童進行食物學習和獲取食物體驗的重要性進行了討論。近年來,可持續發展教育已成為全球學前教育關注的重點。在我國,這仍然是一個等待我們深入研究的一個領域。面對疫情常態化的形式,我們不得不再次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可持續發展教育,正是要引導人們正確把握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我們都迫切的希望,為幼兒建設一個可持續循環發展的美好未來。那么,如何能讓可持續發展教育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將帶領孩子們從食物循環框架,開啟生產食物、購買食物、加工食物、準備食物、共享食物、處理食物殘渣的六步法,與幼兒開啟這一場有趣的學習之旅。探究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食物,完成這一場可持續循環探索活動。

二、制定繪本主題課程的計劃,收集主題資源,確定五大領域的教學目標

1.制定完善的主題計劃

教師根據繪本《愛吃水果的?!愤@個繪本定制完善的主題計劃。計劃內容包括了四個大的板塊,分別是:

(1)主題活動緣起;

(2)教師對選擇的主題繪本的適宜性和價值的思考;

(3)收集幼兒園、家長、社區三方的主題資源、主題五大領域活動目標、主題預設網路圖;

(4)主題活動推進表、主題課程實施活動計劃。

2.收集幼兒園、家長、社區主題資源

幼兒園資源:主題繪本《愛吃水果的?!?。收集關于奶牛和牛奶的相關資料。創設和食育有關的各個區域操作材料(奶牛手偶,水果蔬菜模型等)。收集相關的食育繪本:《揭秘食物》、《神秘果先生》、《調皮的豆豆》、《花園里的美食》、《小個子米?!?、《一園青菜成了精》等。

家長社區資源:家委會組織家長們帶孩子去光明農場參觀奶牛的生產過程。在家陪伴幼兒觀看一些有關營養均衡,吃什么對身體好的繪本。家長陪伴幼兒完成一本自制繪本(我喜歡的食物 或者是水果/牛奶的生產過程)。收集幼兒在家的不挑食的照片或者小視頻。家長在家陪伴孩子種植蔬果,或者觀察小區里種植的果樹,又或者去龍潭公園觀察水果樹生長過程。

3.繪本主題背景下各領域的均衡性以及活動目標

繪本教學給大家的第一印象,通常都偏向于語言領域。因此在開展繪本主題活動中要注重五大領域的均衡發展,根據不同的領域目標需求,挖掘非常有價值的生成點,實施開展各領域的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生活活動、小組活動。[3]因此,我們結合《指南》中五大領域的目標與要求,制定《愛吃水果的?!分黝}繪本的各個領域目標。

三、繪本主題課程開展與延伸

(一)第一階段:引發興趣,主題初探索。

1.教師圍繞著幼兒感興趣的繪本主題問題,引導幼兒進行相應的主題談話活動。

開展《愛吃水果的?!返牡谝粋€階段中,我們和孩子一起探討了話題《我喜歡吃、、、、、、》,孩子們紛紛各抒己見,大部分幼兒都喜歡吃雞蛋、牛奶和肉,有部分幼兒不喜歡吃青菜,也有的水果不喜歡吃,后期我們希望通過增加幼兒對不同食物的了解,讓幼兒從開始的討厭到慢慢接受的一個過程。引導幼兒了解多元化不同區域的美食,也可以幫助幼兒喜歡上各種不一樣的食物。

在這個開始初期過程中,教師重在引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通過討論他們喜歡吃的食物,能夠了解到,幼兒最初的興趣點在哪里。這樣老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做出課程的相應調整,后期我們可以根據談論話題適當增加一些幼兒感興趣的活動。

2.教師根據談話內容,開展主題調查表活動。

開展了話題《我喜歡吃、、、、、、》后,我們開始了發動家長陪同幼兒一起完成《我喜歡的食物》調查表,通過調查表,了解幼兒喜歡的食物的品種,家長在家根據幼兒的喜好調整食譜,從而達到營養均衡的搭配。幼兒園也通過這樣的調查,了解到每個班孩子喜歡吃的東西,然后,園醫也和會根據幼兒的喜歡,進行調整食譜。例如:“美味自助餐”,在活動前一周,我們和孩子一起討論喜歡吃的東西,教師統計后發給級長。由級長統籌級部五個小班喜歡的食物的種類發給園醫,接著她根據幼兒的選擇制作食譜清單。最后,教師和孩子一起制作了餐牌,孩子們根據不同的分類在小餐牌上繪畫,并一起共同布置自助餐的擺放位置,完成了一次自主又快樂的美食之旅。為了提高幼兒對各種不同制作方式的美食的了解,我園還在午餐中,增加了:肉夾饃,雞蛋卷、紫菜飯團、燒麥等食物,讓午餐不再一成不變的午飯,而是各種不同的食物,提高了幼兒進餐的樂趣。在主題開始的階段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主題繪本課程結合實際生活的趣味性。

3.教師回收主題調查表,與幼兒一起進行統計和分析。

《我喜歡的食物》調查表是根據膳食金字塔的分類設置的,在收集調查表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班上大部分幼兒都喜歡蛋、奶類、肉類,零食。有部分幼兒不喜歡吃雜糧、豆類和一些青菜。調查結果我們用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一起整理出來,最后一起繪制統計圖,然后把統計結果貼在主題墻上。然后,我園根據幼兒的這些情況,改良了米飯和雜糧比例,例如:在白米飯中加入紅薯、南瓜、粳米等,把以前每天中午的純米飯,改成每周有三天吃雜糧飯。下午的午點也加入了一些豆類的糖水。教師也會在餐前活動中,做一些律動游戲或者是小故事,引導幼兒喜歡吃雜糧飯。通過開展這些活動,讓幼兒的飲食達到均衡,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4.抓住繪本重點,開展相關活動。

《愛吃水果的?!防L本里的牛非常愛吃水果,因此,教師預設的第一階段內容:“水果多多”。但是,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對蔬菜也產生很大的興趣,于是我們同時展開了研究蔬菜的活動。在這樣的過程中,也體現了幼兒對課程活動的自主性,達到根據幼兒好奇的興趣點具體的開展主題活動。

在眾多水果中,我們和孩子一起選擇了火龍果,芒果、草莓、西瓜等這個季節常見的水果。通過觀看水果的外形顏色,聞水果的味道,摸一摸水果的表皮,感受水果外表的觸覺,然后觀察到水果切開來的樣子,最后品嘗水果的味道。通過各種不同的活動,綜合五大領域的目標,開展探究水果的活動,體現了課程活動的綜合性。

有一天,孩子們吃完芒果后,對芒果的核產生了興趣,他們紛紛問我,老師這個芒果芯為什么是白色的?為什么上面還有毛毛,它和芒果肉不一樣呀!我們能種芒果嗎?它會發芽嗎?鑒于孩子們在家里已經有種草莓的經驗,我們就一起洗干凈芒果果核,種到了植物角的大花盆里,可是等了一個星期芒果還是沒有發芽。于是接下來的活動,我們一起去查找讓芒果發芽的辦法,最后發現,需要剪刀把芒果核剪開來,取出它的芯在水里浸泡三天,(要每天換水)催芽后,再把發芽的芯種到泥土里去。除了種芒果,我們還一起種了火龍果,看到發芽后,毛茸茸的火龍果苗,孩子們都很興奮,嘰嘰喳喳的展開了新的討論?;顒拥纳善鯔C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展開的。

在種植蔬菜寶寶的過程中,我們種植之旅從開始的《我們想種、、、、、、》、《投票決定種:》到《我們收集的種子》、《分組種植》、《種植樂趣多》再到《種植記錄表》孩子們從選擇種子到種植到蔬菜發芽,長大,開花,結果。短短的3個月,他們體驗到了收獲的樂趣。

在活動中,為了讓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我們根據班上的人數分了四個小組,分別是種植黃瓜組(藤曼),生菜組(播種),西紅柿組(植苗),土豆組(莖塊)讓幼兒可以觀察到不同的蔬菜生長狀態,然后,每天中午餐后散步的時候,去到種植角觀察自己那一組的蔬菜,用畫筆“畫”出自己的觀察記錄,提高幼兒的繪畫表征能力。結合科學領域的測量,引導幼兒使用工具欄的短尺,孩子們從最初不懂得使用,到后來逐漸懂得對比長度,每天都去量一量生菜是否長高了。在測量的過程中,還懂得了兩個人一起合作,比如一個孩子扶著尺子,一個孩子記錄。而西紅柿組的孩子逐漸發現,比較高大的西紅柿苗不適合用短尺測量,于是,我們開始引導幼兒思考,可以用身體哪些地方對比西紅柿長高呢?有的孩子說用手臂測量,有的說西紅柿和我一樣高了......從科學的角度培養幼兒的觀察和記錄,從而培養的科學探究精神,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第二階段:深入開展,結合家長資源,實現家園共育。

主題繪本第二階段:認識奶牛和牛奶。在這個階段里,家委組織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去到了光明農場,進行了一次親子社會實踐活動。在光明農場里,孩子們第一次喂小牛喝奶,觀看擠奶,品嘗了光明牛奶,觀看了各種不同植物的種植園?;氐接變簣@后,他們還會聚在一起討論觀看的趣事。通過孩子們的討論,引發了后面的《我喜歡的牛奶》、《牛奶包裝盒》、《關于牛奶的美食》等活動。在這個階段中,我們充分的利用了家長資源,讓家長們也能夠參與到主題課程中來,實現家園共育。

(三)第三階段:提升價值,升華主題精髓。

在開展第三階段,活動一《幼兒園里的美食》中,孩子們都很喜歡幼兒園的食物,在進行分類的時候,他們能夠說出,幼兒園有早餐、水果餐、中餐和午點。然后對自己喜歡的食物進行了投票,最后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幼兒園的美食。

按照預定的計劃表,我們這個階段應該開展的是:“我是不挑吃的好寶寶”。但是,5月24那一天發生了一件特別的事情,于是我根據孩子們的關注點改變了這一周的活動計劃。那天早上,我和往常一樣,給孩子們分完早餐后,提醒他們要注意桌面衛生,以及要珍惜糧食。這時候,童童說:“老師我們要光盤行動,珍惜每一顆糧食,為了紀念袁隆平爺爺?!笨】∫步又f:“我媽媽昨天看了手機新聞都哭了,因為袁隆平爺爺是一個很偉大的人?!蔽医又鴨査骸澳阒涝∑綘敔斪隽四切﹤ゴ蟮氖虑閱??”俊俊說:“他發明了水稻?!睒窐穯枺骸八臼鞘鞘裁??”“就是我們每天吃的米飯呀”俊俊馬上回答道。

懷著沉重的心情,這個周一早上的晨談活動,我們談論了這個話題,《紀念袁隆平爺爺》我先把一段關于袁隆平爺爺紀錄片給孩子們觀看,然后進行了提問:

1.為什么袁爺爺年紀那么大了,還堅持不休息繼續工作,繼續研究水稻的增加產量這些問題呢?

2.如果你是袁爺爺,你長大了,要做什么?

3.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可以怎樣珍惜糧食?

4.光盤行動除了在幼兒園要做到,那么我們平時在家里和去外出吃飯的時候,要怎么做呢?

在討論的過程中,孩子們又產生了新的問題,水稻為什么有稻子爸爸和稻子媽媽呢?200斤就是多少呀?水稻是怎樣長大的呀?米飯從哪里來?每個孩子都化身成了好奇寶寶,在他們提出了這些問題中,我們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探索《水稻如何種植》《大米從哪里來》《香噴噴的米飯》等活動,通過探索大米這一系列的活動,孩子們不僅僅獲得了科學知識,還知道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能夠把珍惜糧食,不浪費的概念也帶回家里,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這就是生活化教育的價值?!傲A=孕量唷辈辉偈菚械脑娋?,而是,生活中,他們通過探索,通過學習懂得的道理。生活化的教育就是讓他們去親身體驗,去實踐,去探索,去了解。結合時事新聞,從袁隆平爺爺到水稻的研究。讓幼兒了解社會,懂得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是和自己息息相關的,這就是“活教育”的含義。在開展這個系列的活動中,體現了主題繪本課程活動的生活性。

(四)第四階段:回顧總結,主題延伸探討。

第四階段也是準備結束的階段,在這里我們更多的是帶著孩子一起去回顧前面三個階段的學習,通過觀看一些小視頻和照片,引導幼兒進行經驗回顧。同時給予幼兒自主討論的空間,通過餐后自主活動,觀察幼兒談論在自己在主題墻上的活動的一些表現,發現幼兒新的興趣點。在幼兒新的興趣點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延伸活動的探討。

我園的園本課程主題繪本在開展與實施過程中,體現了課程活動的綜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在每一個階段的活動中,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以兒童的視角去解讀問題,尊重幼兒的興趣發展,當幼兒沒有按照老師預設的主題網絡圖,開展活動的時候,教師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活動計劃,生成新的網絡圖。從而達到讓幼兒成為主題繪本課程的主人,探究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并結合五大領域的知識,提升幼兒的各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晶.繪本教學的價值[J]. 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2期

[2]徐 慧.聚焦主題式繪本閱讀,助力幼兒啟蒙學習. 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幼兒園

[3]江蘇 洪澤.園本繪本主題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基礎教育研究[J]. 2014年3期

[4]張競之.時代教育·行知縱橫[J].2020年11月刊

[5]虞永平.課程在兒童的生活和行動里.? 教師e師通. 2021年2月27日

猜你喜歡
園本繪本食物
實施精準園本培訓 建強培優教師隊伍
繪本
繪本
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現狀及改進方法
繪本
關于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現狀的研究
搞笑:將食物穿身上
食物從哪里來?
起底園本課程實施中的“碎片化”現象
食物也瘋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