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市場機制視域下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2020-01-19 08:09毛振鵬
黑河學院學報 2020年6期
關鍵詞:軍轉民科技產業市場機制

毛振鵬

(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 管理學教研部,山東 青島 266071)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舉措,也是彰顯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一顯著優勢的有力手段。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創新市場機制,加快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著眼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1]。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做法,促進市場機制完善和發育,推進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提高軍民融合資源的配置效率。

一、發展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的理論

軍民融合科技產業是指同時服務于防務現代化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既包括服務防務建設和國民經濟的制造業,也包括服務防務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高技術服務業[2]。加快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需要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促進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3]。推進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技術路徑,分別是“軍轉民”和“民參軍”[4]。

“軍轉民”是指防務工業部門,可憑借其技術和設備優勢,將軍品生產設備和人員向民用生產領域轉移[5],提升民用領域的技術水平?!懊駞④姟笔侵?,有資質、有市場需求的民營企業的高科技產品和服務進入軍隊采購市場,提升軍費效益[6]。

加快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目標是,為實現國防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后勁[7],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技術推動力,提升整個國民經濟資源的配置效率。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軍民融合領域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推進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的有效途徑。

二、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主要特征

近年來,本課題組在對相關文獻政策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對國內主要城市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我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實施面臨著法律法規不完善、市場機制作用發揮不充分、政策紅利落地難等問題。具體來說,當前我國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呈現出以下特征:

(一)市場需求擴張是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新優勢

與過去幾十年間相比,隨著國防事業進一步發展,高端技術裝備對于維修維護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市場需求擴大對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拉動意義越來越凸顯,傳統的飛機、艦船和車輛制造等產業已深度受益[8]。受市場機制不完善的制約,很多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特別是高技術服務業還無法充分利用這一機遇,發展受到制約。

(二)建立健全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市場機制

軍民融合科技產業需要同時服務于國防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物資、器材和保障服務,是關系國家安全的特殊領域。所以,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應當堅持政府主導[9],科學設置產業發展的空間范圍、業務邊界和保密標準等一系列制度安排。通過集聚經濟因素,激發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動力;完善市場機制安排,提升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資源配置效率;構建市場引導的技術研發機制,夯實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物質基礎。其中,依托市場設立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區,通過“先行先試”,為建立健全推進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市場機制 提供經驗借鑒[10]。

(三)推進市場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

近年來,我國軍民融合產業受市場需求影響,發展非常迅速,同時也帶來“軍轉民”動力不足的問題?!懊駞④姟钡氖袌鲂枨蟛粩嘣黾?,但受制于制度壁壘,市場需求優勢遲遲不能轉化為產業優勢[11]。軍民融合的高端大項目建設不斷加速,由需求保障撬動的各類間接需求也在不斷擴展。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應緊緊圍繞市場需求這個基本優勢做文章,發揮設施、技術、人才等優勢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和促進作用,把市場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四)破除“民參軍”壁壘是釋放發展活力的重要途徑

由于法律法規不完善,我國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特別是“民參軍”,面臨制度壁壘。破除制度壁壘,加快“民參軍”進程,可有效釋放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活力,提升整個社會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12]。中央提出,加快破除“民參軍”“軍轉民”壁壘,為“民參軍”,破除了體制和機制上的障礙。軍民融合科技項目、產業項目眾多但科技含量不高且創新不足。迫切需要進行對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做系統性規劃,創新“民參軍”的科技研發方式、產業發展方式,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鼓勵民營企業更多地參與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13]。

三、完善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市場機制的制度安排

當前,軍民融合領域改革的重點在于運用法治化手段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構建推動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市場機制。

(一)運用法治化舉措降低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制度門檻

促進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兩條途徑,即“軍轉民”和“民參軍”。一般而言,由于民用市場,特別是消費市場,開放程度比較高。對于參與“軍轉民”的企業而言,一般不存在制度門檻。防務產品和服務市場相對封閉,大多數地方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對此相對陌生。應積極引導本土企業和重點招商目標企業樹立法治化思維,運用法治化舉措降低軍民融合的市場門檻,擴張市場空間。

1.運用法治化舉措培育軍民融合市場

盡管防務類型的產品和服務采購市場是一個高增長的市場,但對于絕大多數民營企業而言,卻是相對陌生的領域。即使在歐美發達國家,新進入的企業在進入軍民融合市場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面臨很多未知的制度門檻,市場調研和制度分析,是民營企業必須承擔的制度成本和機會成本。所以,降低制度門檻,是促進軍民融合市場發育的基本路徑。根據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降低制度門檻的途徑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成立專門機構,投入人力和財力成本逐項研究有關制度,按照制度要求對企業組織方式和生產方式進行整合和改進,以適應技術要求和市場需求。二是購買軍民融合的專業中介服務,有效降低機會成本。在西方國家,軍民融合領域的中介服務業非常發達。各種類型的企業和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承擔了軍民融合市場的中介服務職能,為新進入企業提供各類咨詢服務,形成了成熟的中介服務市場,其中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2.依托園區建設,運用法治化思維培育軍民融合創新服務市場

與軍民融合的產品市場相比,服務市場顯然要復雜很多。民營企業開拓服務市場,將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根據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培育軍民融合創新服務市場,對于降低制度壁壘尤顯重要。通常,軍民融合服務交易市場在發展初期,服務采購往往會缺乏統一標準。新進入企業需要面對“一事一議”的市場環境?!耙皇乱蛔h”的采購策略,比較妥帖的考慮到服務使用方的個性化需求,但也帶來長期的規模不經濟,運營效率比較低。為培育統一、開放的服務市場,需要在借鑒西方國家成熟經驗的基礎上,推進市場機制創新,以園區建設為先導,打造標準化的服務質量體系,并盡量與民用服務采購標準相通相融,以利于民營企業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進一步創新和完善軍民融合高科技服務產業資源配置的市場機制。

(二)培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平臺,促進政策優勢、市場優勢向科技優勢、產業優勢轉化

平臺經濟是一種基于實體經濟,由數據、支撐平臺、網絡協同機制所構成的新經濟系統。培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平臺有利于集聚政策資源、產業資源、市場資源,有效釋放軍民融合產業的發展紅利。

1. 培育產業發展平臺,促軍民融合產業政策落地

西方發達國家實施軍民融合發展,往往會給予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一系列支持,以促進市場發育。與一般性的產業支持政策相比,西方國家支持軍民融合高科技產業發展政策通常都是通過完善市場機制實現的。這類做法在促進市場發育的同時,也會給新進入企業公平參與競爭帶來困難。針對新進入企業不熟悉競爭規則的特點,一是應針對重點目標企業,詳細梳理政策需求,摸排政策瓶頸,挖掘潛在市場,以利于提升政策落地的效率,消除政策的副外部性。二是依據相關企業的政策需求與政策瓶頸,與政策制定部門深入溝通,爭取直接能用的政策試點。根據政策要求量身打造承接政策落地的企業、中介組織、行業協會、事業單位、交易平臺、園區、社會組織等各類平臺,不斷豐富平臺服務內容,滿足法律法規對于保密、質量、渠道等多方面的微觀要求,構建軍民融合政策落地的市場生態,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

2.以市場化引導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創建

樹立市場化的思維,推進軍民融合協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試點。重點是搭建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科技研發和轉化平臺,推進產品參數標準、大型試驗和檢測設備、應用場景的共商共建共享。通過向民營企業在法律循序范圍內開放軍民融合科技產品的技術參數,突破“民參軍”的技術壁壘,優化軍民融合科技協同創新的研發條件和轉化條件,構建軍隊、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各個參與方高效互動的科技創新協同體系。

3. 培育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生態,構建軍民融合全產業鏈

以市場機制引導產業生態培育,構建軍民融合全產業鏈?!败娹D民”模式依托原有的產業基礎,往往具備完整的產業鏈。而“民參軍”模式依托的是市場需求,產業鏈往往不完整,這就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業鏈招商、專業化招商、社會化招商,圍繞市場需求加快引進一批軍工企業、軍民融合企業,最好是行業龍頭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領軍人才團隊。還要搭建為企業服務的各類公共平臺,做到“政策爭取”與政策需求、政策利用準確對接。在研究和對接市場主體政策需求的前提下,促進涵蓋研發、設計、制造、維護等多平臺的發育和集聚,營造良性互動的產業發展生態,運用市場機制形成加快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提升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三)創新市場機制,加快軍民融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國家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為加快軍民融合科技發展、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我國應充分發揮好市場機制對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盡快將政策優勢、市場優勢轉化為科技優勢、產業優勢。

1.以市場化引導科技軍民融合體制機制構建

一是按照市場化發展的要求,在符合法治化要求的前提下營造促進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市場機制,以市場機制促進優勝劣汰的競爭和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引導人才、技術、資本向軍民融合科技產業園區集聚,構建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二是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經驗,探索建立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的協同創新機制,構建各類市場主體與政府部門、軍民融合企業、相關高校、科研院所、智庫機構等參加的協調會商、信息通報、任務對接、信息溝通等體制機制,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向各類市場主體開放市場空間,特別是要激發民營企業的參與熱情,推進軍民融合科技產品標準軍民共商、機制軍民共建、信息軍民共享程度的提升。

2.分層級構建軍民兩用技術交易市場

運用市場化措施促進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按照有關部門要求,對照先進國家的發展實踐,梳理有利于“軍轉民”“民參軍”的具體舉措,根據政策要求有針對性地選取一批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作為市場競爭主體和技術創新主體,參與軍民融合科技產品研發和生產,進一步促進軍民融合戰略落地、政策紅利釋放。針對軍民融合領域存在制度壁壘較高的現實情況,按照保密標準,劃分技術發布和交易的層級,分層級構建軍民兩用產品和技術的交易市場,推進軍民融合政策紅利落地。

3.運用市場化手段配置軍民融合科技項目資源

科技部門運用市場化手段優化軍民融合科技項目的區域配置。一是集中梳理軍民融合產業鏈的優勢領域,在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急需各領域分別發力,對接企業發展需求,開展軍民科技協同攻關,推進科技“軍轉民”和“民參軍”,以達到切實提升軍民融合企業技術實力和產業規模的目的。二是將設立科技研發項目與軍民融合科技產業優勢、區域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緊密結合起來,產出一批對形成新質戰斗力有重大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成果,提升軍民融合戰略實施的效益。三是重點支持防務科技制造企業和高技術服務企業實施民品產業化工程。經過近幾十年的探索,處于軍民融合產業鏈上游的西安、成都、哈爾濱等地逐步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先進制造業“軍轉民”模式。但高端服務業的“軍轉民”模式還需進一步摸索,特別是處于軍民融合產業鏈下游的地區,應著力在艦艇、飛機等大型設備和基礎設施維護運營等方面加快培育一批軍民融合型高科技服務業,打造產業發展的新優勢。

總之,創新市場機制,完善制度安排,推進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發展,有利于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基礎[14],有利于為國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促進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軍轉民科技產業市場機制
以市場機制推動自愿減排 全國自愿減排交易中心建設有序推進
評《科技產業經濟學》(書評)
互聯網的產生對技術軍轉民的啟示
軍轉民項目運作風險與強化風險管理的策略
科技產業經濟學的系統創新
新媒體時代下體育科技產業發展研究
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政府與市場分工
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軍轉民大賽決賽晉級項目名單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科技產業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國企改革與市場經濟體制下微觀主體建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