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記憶的官能:論貢布里希的人文科學研究思想

2020-01-20 05:33李曉愚
當代文壇 2020年5期

李曉愚

摘要:貢布里希是20世紀西方最重要的藝術史家之一,其探索的范圍幾乎涉及人文科學的整個領域。他還是一位具有強烈使命感的教育者,畢生都為捍衛古典價值奮戰。本文通過梳理貢布里希的著作、論文、講稿等相關文獻,分析闡明他的人文科學理念。貢布里希將人文科學視為“人類文化記憶的官能”,對專業化、時尚競賽、學術工業給人文科學造成的危機進行了反思。他建議人文學者在研究時應采取“受控想象”的方式,避免不負責任的主觀主義和對“數據偶像”的盲目崇拜。貢布里希的人文科學理念中既包含批判性的憂思,亦不乏建設性的方案,對中國人文科學的研究現狀不無警醒和啟發。

關鍵詞:貢布里希;人文科學;學術工業;數據偶像

貢布里希是20世紀西方最重要的藝術史家之一,“他繼承發展了維也納藝術史學派的心理學取徑,批判地改造了沃爾夫林的形式分析和瓦爾堡學派的圖像學方法。他融合德語國家美術史研究的主要成就,借助波普爾的科學哲學,用淺近曉暢的語言把藝術史的研究提升到一個嶄新境界?!雹偃欢?,我們絕不能將貢布里希稱為“專家”。大英博物館館長波普·亨尼西曾這樣評價貢布里希:“他多于也少于一位藝術史家?!睂τ谶@一評價,貢布里希本人深以為然,他坦言:“‘少于,因為我不是一個‘專家,我極少發表鑒定作品的文章,從未在一個博物館里工作過,因為我沒有收藏藝術品的動力?!嘤?,因為我通過我的工作喚起其他領域對美術史的興趣,因為我從美術史出發去尋找一個更廣闊的天地?!雹谪暡祭锵J且晃痪诓恍傅难芯空?,探索的范圍幾乎涉及人文學科的整個領域。他還是一位具有強烈使命感的教育者,畢生都在為捍衛古典價值而奮戰。當他意識到包括藝術史在內的人文學科面臨日漸衰微的困境時,便不斷地以書寫、演講等方式呼喚對古典價值的回歸和對人文教育的振興。本文將通過梳理貢布里希的著作、論文、講稿等相關文獻,分析闡明他的人文科學理念。

一 ?普通知識的傳統

與貢布里希齊名的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在《作為人文學科的藝術史》一文中揭示出對“人文”的深刻理解。在他看來,人之所以為人有兩層判然可分的意義:“一層源于人與低于人者之間的差異,它將智慧高雅的‘人性與粗俗鄙陋的‘蠻性或‘野性區分開來;另一層源于人與高于人者之間的差異,它將有缺陷的、短暫無常的人性與完美的、無限的‘神性區分開來。人文在前者意味著人的價值,在后者意味著人的界限?!雹圬暡祭锵t指出,“那些可以把人與獸區分開來的東西正是建立在古典文化基礎上的‘文明價值,因此人文科學的任務就是要保存古典文化的記憶,讓失去生命的東西獲得新生?!雹?/p>

1985年1月,英國北方教育會議在切斯特舉行。政府希望遏制或縮減文科的教育費用,便于資金向著“技術、科學和工程課程以及其他與職業相關的學習形式轉移”。貢布里希在這次會議發表了題為《嚴陣以待的人文科學——大學處于危機中》的演說。這位已經退休的“古典傳統史”教授必須首先回答一個問題:人文科學若只是關注往昔且沒有實際用處,我們為什么還要研究它?“一個年輕的學生記者曾問他,如果社會根本不需要紙莎草文獻學這種學問會怎樣呢?貢布里希一針見血:‘一部當代政治學著作如果沒有注意到在紙莎草上發現的亞里士多德關于雅典憲法的論文,就是不完整的;同樣,關于歐洲喜劇的描述若是沒有討論最新譯解出的希臘劇作家米南德的斷簡殘篇,也是不完整的?!雹菘此茮]有實際用途的往昔,卻時刻影響著當下?!拔覀円盐宅F實,就得超脫現在”,人文科學雖然盯著“源自時間長河”的靜止不動的人類記錄,但它努力捕捉的是“這些記錄所賴以產生并成為現時狀況的活動過程”。用伊拉斯謨的話說就是——“我們復舊圖新?!雹?/p>

有的時候,古典文化會以“普通知識”的方式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故事中就有這樣一段:女兇手偽裝成被她殺害的尊貴女士,出現在一個上流人士的宴會上,賓客閑聊,有人提到了“帕里斯的裁判”,女兇手插話道:“什么,巴黎的裁判?我看現在巴黎已經做不了主,管事的是倫敦和紐約?!薄芭晾锼沟牟门小笔俏鞣街某烧Z典故,說的是帕里斯王子將金蘋果判給愛神阿弗洛狄特,之后在愛神的幫助下把絕世美人海倫誘拐到特洛伊,從而引發特洛伊戰爭的故事?!芭晾锼埂迸c“巴黎”的英文拼寫完全一樣,無知的女兇手便將它們混為一談。正是這個知識漏洞,使她露了餡——她可以在外形上偽裝成尊貴的女士,卻無法偽裝她的學識。貢布里希在《普通知識的傳統》一文中引用了這則故事,以此為例來說明:普通知識就是不普通的知識,因為它只是對某個階層而言才稱得上是普通。貢布里希提醒我們,所有活的語言都充滿大量典故,這些民族語言留下的線索有助于我們清晰表達和解釋我們自己的經驗世界,“沒有人把某種行為稱作堂·吉訶德式或者把某種場所比作但丁的地獄是為了想暗示他讀過塞萬提斯或者研究過《神曲》,他僅僅是在使用他認為當前流行的一枚通用硬幣?!雹咚形幕家蕾嚹撤N共同的知識庫,即“隱喻之源”。一個社會如果不吸收那種始于語言繼而匯合于隱喻之源的普通知識,就無法成其為社會。

然而,在今天,“普通知識”越來越變成“不普通的知識”了。專業化使得人文科學與其產生的文化傳統之間發生了割裂。人們越來越成了各自領域的“專家”,對少而又少的東西知道得多而又多。貢布里希尖銳地指出,英國的本科教育使得學生“只在一英里見方的知識范圍內達到某種精通的程度”,之后為了讓學生拿到博士學位“在這小塊地皮上再做十平方碼微觀研究”。⑧今天,隨著人們對人文科學整體性的認識,本科教育的“通識模式”正逐步成熟,然而專業化的禍害卻遠未終結。貢布里希的研究者范景中先生認為博學之士日漸稀少正是人文科學衰落的征兆。評職稱和發論文的壓力使得教師們逐漸脫離了那些需要廣闊知識才能馳騁想象的領域,越來越不愿意為了豐富自己的思想而閱讀,他們甘心選擇那些易于求解甚至平庸、虛假的問題,以確保他們的專業沿著阻力最小的途徑發展。結果,學科分散成許多無足輕重的支流,充滿大量孤立瑣碎的細節。范景中提醒我們,知識專業化還可能導致人格單向化的危險,他引用清代學者黃梨洲的名言“學問之事,析之者愈精而逃之者愈巧”,進一步指出:“這種機巧如果只是解決學術問題的小聰明,那也無可厚非。但是,機巧很容易變成‘機心,學者一旦失去老老實實的態度,為害的就不只是學問本身?!雹?/p>

二 ?趕時髦與學術工業

一方面,百科全書式的大學者日漸稀少;另一方面,各種出版物卻急遽增加,這一矛盾現象的背后隱藏著人文學科的另一個威脅:趕時髦。從結構到解構,從巴特到???,從現代到后現代,學術研究像時裝翻新一樣,成了追逐時尚的競賽。在學術的“名利場”中,有兩類著作十分突出:“一是評述各家各派或時新觀念的提要性論著,它們并非一無是處,但真正偉大的觀念要么給淡化,要么給歪曲,要么被淹沒在廢話的汪洋大海里;還有一類著作充滿傲慢或晦澀的語言,卻往往被追捧為獨創和深奧的樣板?!雹獯蠹s二十年前,一個叫索科的人模仿在學術界大行其道的學術文體,胡編亂造了一篇毫無邏輯關系的論文,并起了一個驚悚的題目“超越邊界:通向一種量子力學的變化詮釋學”。他把這篇滿紙荒唐言的東西投給了當時最富盛名的美國文化研究學刊《社會文本》,結果竟然被刊登出來了。索科以惡作劇的方式揭開了皇帝的新裝,他坦言自己的目的就是要公開譴責學術上的“故作姿態”:“我們并非要對哲學、人文科學或是社會科學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棒子打倒;相反,我們倒是認為這些學科都具有極高的重要性,我們只想警告那些從事該領域研究的人(尤其是學生們)一定要識破那些其實并不高明的江湖騙術。尤其是,我們想‘解構那些文本所享有的盛名——即,它們太難懂是因為它們包含了太淵博的學養與太深刻的見解。在許多例子中我們將會證明,如果某一文本過于晦澀,那么最好的解釋就是:它實際上什么都沒說?!?1

貢布里希曾尖銳地指出,“知識時尚的引力會造成日益增多的時髦廢話,它們會從內部威脅人文學科”,12索科的惡作劇為這句話作了生動注解。學術工業很可能變成文化的大敵,因為它極少推動學科發展,反而常常阻礙學術發展。學術工業就像絕大多數工業一樣,面臨著生產過剩的問題,并且具有污染環境的危險——那些滲入語言的自命不凡的“行話”就是學術工業的“副產品”。

受經濟和市場因素的影響,英國大學人文學科教育和科研投入規模都在明顯縮減,貢布里希擔憂大學會被壓縮成職業學校。在歐洲和北美,政府鼓勵學生投身自然科學,特別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大學科領域(STEM)?!霸谟?,除了這四大學科領域之外,其他學科的教育經費全部縮減,大量藝術系尤其是外語和文學系都被取消,倫敦大學的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2015年停止了對該院烏爾都語和印尼語專業的教學資金扶持。美國的情況也類似,2015年因為財政赤字,政府對人文學科的資助項目預算做了調整,僅占1980年的一半。自2014年以來,美國人文社科類學士學位的授予量降低了近9%,其中英語系降低8%,歷史系降低12%,古典文學系降低19%?!?3

與歐美相比,中國的現狀看上去似乎樂觀許多,隨著國家愈來愈認識到人文科學對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性,投入也隨之加大:研究經費逐年增多,各種基金項目、振興方案紛紛出臺,還有一些高校以高薪設立人文講席教授,并對青年人文學者予以獎勵。這些政策旨在促進人文科學的發展,初衷無可厚非,但我們仍然“要當心善意動機引發的不良后果”。學術,說到底是受好奇心和問題意識,而非金錢驅動的。貢布里希以沃爾夫林為例,“很難想象他得到了一筆研究經費,再去研究拉斐爾的構圖設計,或者想象他在研究過程中受到了任何酬謝的想法的影響”。錢是中性的,它能加重生產過剩的弊病,就像它能用來排除這嚴重故障一樣容易。一味追逐課題和經費,只會造成不良的后果:有些研究領域擁擠不堪,“草料被啃食過分”;有些領域冷落無聞,“為喚人開墾而大聲呼叫”。14當學術圈變成誘人的競技場,當學者們整日致力于大大小小的課題探索時,自然無暇安心讀書、深入思考。經典著作被束之高閣,是學術界的悲哀,更是整個讀書界的悲哀。沒有幾個人能夠既寫字又看書,既忙于“知識生產”又抱守經典,難怪貢布里希會發出“每次出了本新書,我就讀一本老書”的感嘆。

對于學者而言,學術工業帶來的最大災難是一種普遍蔓延的焦慮情緒,許多缺乏創造性的思想恰恰由于焦慮而造成。于是,“許許多多的人便在‘保險的題目中尋找庇護所,而另一些人裝出一副挑戰性的‘獵奇者的樣子來掩飾自己的不安?!?5如何清除這種焦慮感,才是當下的人文科學面臨的最大挑戰。做學問不是打仗,不是趕工程,若無從容與耐心,很難有真發現、真突破?!耙粋€真正的學者,其標志是,當他閱讀一部原典或者觀看一幅圖像時,他不能不意識到自己無知的程度,不能不意識到發現更多東西的需要。有時,這種探索會把他帶進一座圖書館,偶爾也會帶進一個檔案館;他或許在尋找一個答案時決定花數年時光艱難地看完某些記錄,或者只把問題藏于心中,希望有朝一日,答案會不期而至??傊?,往昔的學者們就是用這種方法進行我們現在的所謂‘研究?!?6

三 ?避免人文科學的“非人性化”

貢布里希在《理想與偶像》中記載了一段軼事,一個叫弗蘭克·拉特的人回憶他跟印象主義追隨者的圈子里的人打交道。他的朋友們滿腦子都是觀念和理論,一個新的短語就是一種靈感,一個新的詞語就是一種愉悅:

“一天,我認識的一位畫家陪著他的一位理科學生到巴黎大學去聽礦物學講座,他在那個受益匪淺的下午回來時帶回了一個新詞——‘晶體化。這是個有魔力的詞,注定要成為現代繪畫的一個護符。幾天后,我和一些朋友坐在圣·米歇爾大道旁的丁香園,我一不慎,脫口坦白我贊美委拉斯克斯的畫?!箍怂?!我們這伙人中學問最深的一位立刻說道,‘他沒有晶體化呀!”17

一個來自礦物學的術語——“晶體化”,成為藝術家學問高深的標志。在不經過觀念上或經驗上論證的情況下,就貿然把自然科學的概念引入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這樣亂拋學術術語以顯示出自己淵博的情形在學術界并不罕見。如果檢視一下前面提到的索科編造的那篇論文就會發現,文章當中滿是對當代聲名顯赫的法國與美國的知識分子們在自然科學的哲學和社會意義上所發表的若干言論的引述。索科后來專門為此寫了一本書,書名是《時髦的廢話》,他尖銳地指出論文中引述的那些學者滔滔不絕的最多只有些模糊概念的科學理論。對數學和物理概念再三再四的濫用,目的是要唬住那些不具備自然科學素養的讀者,但也反映出人文科學的學者們對自己學科的底氣不足,非要借自然科學的術語裝點門面。受到近代“普遍數理”的影響,諸多原本屬于人文科學的領域被自然科學吞食。人們認為,人文領域的課題是可以通過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加以說明,自然科學被樹立為知識典范。

貢布里希文列舉了四類將人文科學引向邪路的偶像,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數據偶像”。這類偶像是在“歸納主義”的科學信條上建立起來的,這一信條宣稱真理顯現于以積累材料為基礎的概括形式之中,因此必須先記錄下全部可用的資料,再進行人文科學中的其它研究。貢布里希則提醒我們千萬別忘了問問這種游戲是否值得,如果你有能力證明的東西誰也不想知道,這種能力又有什么用呢?“要尋找‘凡人必死的命題的證據,也用不著通過超級電腦把保存在世界各地的活人和死人的名冊收集起來?!薄皩祿枷竦某绨莶粌H本身無益,還可能導致好思想的流產。歸納主義使得學者不敢提出任何有價值的問題,從而將他們引到專家的小小領域之內?!?8

值得注意的是,貢布里希絕不是一位對自然科學心懷敵意的保守學者。他對自然科學取得的巨大進步,特別是其客觀標準的巨大提高充滿敬意。他將知覺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美術史中,開拓了學科的視野。然而他也清楚地意識到科學的引進,或者說尋求客觀發現的做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人文科學工作者的指導思想??茖W能夠也應該縮小純主觀的范圍,但它不能而且不應該消滅主觀性,因為一旦主觀性被消滅,必將導致人文科學的非人性化:

“我相信這種非人性化既不合適也不可能,因為人文科學畢竟是關于人的科學……我們面對的是人[men,指人類、男人]為自己創造的產品——當然也包括女人。這些產品的存在總是為了引起人類的某種反應,如愉快、害怕、教訓、理解、崇拜、敬仰等。我認為,任何一種這類反應不管多么一般,都不是客觀的,而是主觀的,這種經驗我們可以很容易體會到,因為我們也是人?!?9

主觀反應必須也確實是人文科學的研究者工作的中心,用古羅馬演說家的話說就是“這與你有關”。任何腦力勞動都不能使某一首詩動人心弦,如果心無此弦的話。

四 ?“受控想象”

早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些學者就發起了對科學樂觀主義的批判,以及對人文科學意義與尊嚴的捍衛。意大利的維柯率先拋出一個嚴肅的問題:歷史學的人文科學可以用數理方法來研究嗎?維柯主張,與科學的“知性智慧”相比,人文的“詩性智慧”是更原始、更根本的智慧。20貢布里希并不反對探索客觀標準,甚至包括計算機建立的標準,但他建議人文學者應當采取“受控想象”的方式開展研究?!笆芸叵胂蟆卑▋煞矫?,“一是要避免不負責任的主觀主義,二是要運用原始材料充實重造性想象?!芸厥且驗橹饔^性并不代表一切都隨心所欲,不意味著可以按照興致的指使去感覺和夢想。訓練有素的人文學者可以推翻錯誤的解釋或假設,和藹地警告容易上當的人不要滑入唯情主義的深淵?!?1然而,在人文學科的研究中,我們常常要面對殘缺不全的證據,如果不用想象力填補其間的空白,就寸步難行。陳寅恪先生指出研究歷史必須揣摩古人的心思和他們所處的情境:“蓋古人著書立說,皆有所為而發。故其所處之環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則其學說不易評論,而古代哲學家去今數千年,其時代之真相,極難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據之材料,僅為當時所遺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殘余斷片,以窺測其全部結構,必須備藝術家欣賞古代繪畫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說之用意與對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而對于其持論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詣,表一種之同情,始能批評其學說之是非得失,而無隔閡膚廓之論。否則數千年前之陳言舊說,與今日之情勢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22

陳寅恪主張的“了解之同情”,正與貢布里希的“受控想象”相呼應:“了解”故而不會失控地囈語,“同情”故而能產生合理之想象。貢布里希將學者的工作比擬為“拼板游戲”,這也就是陳寅恪所說的“欲借此殘余斷片,以窺測其全部結構”,因此細心地運用假設和推理,或者說用受控想象來填補其中的空白尤為重要。歐陽修曾講述過一個有關缺失和通過猜測而重建的故事:

“陳公(從易)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至《送蔡都尉詩》云‘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客各用一字補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3

各種各樣的猜測,都表明了一點:脫落缺失的文本幾乎是難以修補的。就像陳從易和他的朋友們竭力想把那個脫字找回來一樣,人文學者們也帶著勇氣,懷揣信念,希望借助反復試驗和不斷糾錯,重建往昔的燦爛圖景。然而,勇氣和信心并非成功的保障,陳從易和他的朋友們發現,由于時尚趣味的變化以及其它種種局限,總會有那么一些東西,一旦丟失便再也難以復原。但無論如何,這一嘗試依然具有寶貴價值,因為正是在這種“拼板游戲”的過程中,人們才能意識到過去文本的精妙之處,才能明白當下與歷史的距離,在心折嘆服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品位?!氨M管人文科學者知道自己不可能全部理解,但他仍然會高興地利用這一次能夠突破他的局限,擴展他想象性移情的機會?!?4

貢布里希將人文科學視為“人類文化記憶的官能”——如果我們失去了對往昔的記憶,也就失去了為文化提供深度和實質的維度。他對專業化、時尚競賽、學術工業給人文科學造成的危機進行了反思。為了避免不負責任的主觀主義和對“數據偶像”的盲目崇拜,他建議人文學者應采取“受控想象”的方式開展研究。貢布里希的人文科學理念中既包含批判性的憂思,亦不乏建設性的方案,對中國人文科學的研究現狀不無警醒和啟發。晚年的貢布里?;貞浧鹱约喝昵氨皇谟鑲惗卮髮W教職時的情形,說他最難忘的是教師合同中的一個條款。該條款寫道,教師的職責是“盡其所能地通過研究和其他方法促進其學科的發展”。他堅信大學教師的稱號具有“不可磨滅的特性”,就像得到任命的牧師一樣,永遠不能擺脫自己的角色。25開展一流的人文科學研究需要種種條件的配合,而人文學者的使命感和擔當力永遠是關系學科興衰最重要的一環。

注釋:

①范景中:《貢布里希與中國文化》,載《附庸風雅與藝術欣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頁。

②[英]貢布里希:《貢布里希自傳速寫》,載范景中:《藝術的故事(箋注)》,廣西美術出版社2011年版,第219頁。

③⑥[德]潘諾夫斯基:《作為人文學科的藝術史》,曹意強譯,《新美術》1991年第4期。

④192124[英]貢布里希:《藝術與人文科學的交匯》,載《敬獻集——西方文化傳統的解釋者》,楊思梁、徐一維譯,廣西美術出版社2016年版,第19頁,第23-24頁,第24頁,第31頁。

⑤1225E.H. Gombrich:“The Embattled Humanities:The Universities in Crisis”,Topics of Our Time:Twentieth-century Issues in Learning and in Art,London:Phaidon,1991,pp. 26,pp. 27,pp. 25.

⑦⑧[英]貢布里希:《普通知識的傳統》,載《理想與偶像——價值在歷史和藝術中的地位》,范景中、楊思梁譯,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第19-31頁,第27頁。

⑨⑩范景中:《人文科學的危機與藝術史的前景》,載《附庸風雅與藝術欣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35-36頁,第34頁。

11索科后來專門為此寫了一本名為《時髦的廢話》的書,這段文字出自索科為該書寫的序言。我是在熊逸的“得到”音頻專欄“熊逸書院”中注意到這場學術風波的。這段文字亦由熊逸翻譯,全文可參見https://www.jianshu.com/p/4d2ae0fe705b。

13[比]西奧·德漢、季丹:《大學為何要加大對人文學科的投入》,《探索與爭鳴》2017年第5期。

14151618[英]貢布里希:《人文科學的研究》,載《理想與偶像——價值在歷史和藝術中的地位》,范景中、楊思梁譯,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第107、112頁,第113頁,第107頁,第109-110頁。

17[英]貢布里希:《名利場邏輯:在時尚、風格、趣味的研究中歷史決定論的替代理論》,載《理想與偶像——價值在歷史和藝術中的地位》,范景中、楊思梁譯,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第72頁。

20孫周興:《人文科學如何面對人工智能時代?》,《哲學分析》2018年第2期。

22陳寅?。骸恶T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載《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陳寅恪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838-839頁。

23歐陽修:《六一詩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8頁。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項目“海外藏中國古版畫的整理與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9VJX171;“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011014370118)

責任編輯:周珉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