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便利店》中谷倉惠子的人物形象

2020-02-04 07:41沃雨薇
銀幕內外 2020年9期
關鍵詞:自我意識

摘要:獲得第155屆日本芥川獎的《人間便利店》是村田沙耶香自己在便利店真實體驗后而創作的話題性小說,主人公谷倉惠子是個36歲的大齡單身女性,惠子從小的處世態度就與他人不同,無法像普通人一樣去思考一件事,無法正常理解他人的感受,缺乏共情感。本文將主要從主人公谷倉惠子的心理角度來解析其人物形象。

關鍵詞:共情感;自我意識;惶恐與不安

《人間便利店》是日本女作家村田沙耶香由真實體驗創作的話題性小說,描寫了一名36歲的未婚女青年谷倉惠子以在便利店打工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她生活的一切圍繞著便利店的工作展開。盡管自知這樣的生活被家人、同事和朋友所詬病,卻不得不繼續一成不變的流程?;葑酉噍^于“普通人”而言是幾近病態的。她缺乏自我意識,無法共情,無法理解社交規則,遵循刻板執拗的生活方式等。對于他人的誤解、擔憂與責難,惠子一直選擇隱藏自己,試圖扮演一個為大眾所接受的正常人。

一、共情感的缺乏

古倉惠子從幼年時起就與別的孩子不一樣,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她看到一只小鳥死去時,惠子開心的打算把小鳥燒了吃掉。媽媽和周圍的人都大驚失色?;葑佑皱e以為是大家認為一只太少,自己應該多抓幾只。另外兩則事例是:體育課兩個男生扭打在一起,惠子取出鏟子朝其中一位男同學的頭上拍去。課堂上女老師歇斯底里的拍打講臺,惠子跑到老師身旁猛地把她的短裙和內褲都扯了下來。

惠子的這些行為常給身邊的人造成了很多困惑。在普通人的行為準則里,顯而易見惠子是錯的,對于小鳥死亡周圍人的傷心,男同學的疼痛,老師的憤怒,她無法理解,自然也無法做出正常的判斷和行為?;葑尤狈υO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共情感。因為在這些種種情況里她往往扮演著局外人的角色,當把一切都得透徹時,也就在現實生活中成了自己生活的觀眾,這樣一來就能夠冷靜地思考。她是世界的旁觀者,也是自己的旁觀者。

二、自我意識的喪失

主人公谷倉惠子的種種怪異事跡也表現出了其自我意識的喪失,即無法正確認識自身當前的主觀狀態,包括無法感知自身的存在,不能意識到自身是一個單一的獨立的個體,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格特點。對于惠子而言,她的自我意識有兩大主要層面,一種是作為便利店的員工,另外一種自我認知為“我”是從他人身上吸收而來的東西組成的。也就是對他人的模仿和擬態,一種生物模仿另一種生物或者環境里的其他物體,從而獲得表面的不突兀和普通。

文中多次提到“齒輪”和“零件”這兩個詞匯,谷倉惠子認為自己是便利店和世界的齒輪和零件。而她所追求的也正是能夠像齒輪和零件一樣不被人注意。由此也可以看出其自我意識的缺失。

對于谷倉惠子而言“我”其實非常的單純和直接,幾乎毫不包含感情色彩和個人的喜好。將菅原小姐和泉小姐的語氣語調交織一下就是自己的語氣,穿衣打扮也是模仿同齡的泉小姐,即使生氣也是附和著周圍人。從過去共事的他人身上吸收而來的東西,組成了“我”。

惠子在經歷諸迷茫和妥協之后,終于找到了自己?!皬牟AУ牧硪贿?,傳來了酷似我的明朗哭聲。我能清楚地感受到,我渾身的細胞都與玻璃那邊回響的音樂交相呼應,在皮膚下蠢蠢欲動?!睂τ诨葑觼碚f讓她最放松最滿足的“自我”就是作為一個普通的便利店店員吧。三、惶恐與孤獨

惠子從孩童時就總是因為自己的怪異讓父母很是為難傷心,不得不向各種人道歉,因此惠子決定,在家以外的地方杜絕開口說話。要么模仿眾人,遵從他人指示,放棄一切主動的機會。從小學到大學,惠子的“病”始終沒有好轉,惠子始終秉持著不說一句廢話的想法,一個人度過所有休息時間。在想著“必須要治好自己”的時間里,惠子逐漸長大成人。

真正讓惠子開始不安憂慮的是周圍人對于惠子遲遲不結婚和近乎偏執的只做便利店的兼職卻不找一份正經工作的質疑?;葑釉絹碓接X得自己作為“正常人”的身份即將被揭穿。無論是每天一起工作的同事,還是從小相伴的親人朋友,對惠子都遠遠談不上理解。他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自己可以理解的人,按時工作、按時結婚,所言所行都遵從他們心中對社會和人生的認知。一旦發現惠子做著他們無法理解之事,他們的態度就立刻由親切變成了恐懼。對惠子而言,由這些人所構建起的便利店之外的世界,無疑是令她窒息的。因此,從始至終,惠子的內心充滿惶恐和孤獨。

四、結論

在便利店工作了十八年的古倉惠子用平淡的口吻敘述了她的人生。但在惠子看似波瀾不驚的敘述中,卻處處都充滿了對社會規則、對大眾價值觀的激烈挑戰。在文中多次平淡卻尖銳的心理描寫之中,惠子的形象也躍然紙上。她缺乏普通人的共情感,她不安又惶恐。她像一個局外人旁觀者一樣早已看清這個世界的本質,但依舊希望扮演好作為便利店員工,世界的齒輪和零件這樣極為普通的角色。從這個角度來看,谷倉惠子的形象甚至是單純而可愛的,所幸,惠子在最后找到了自己。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就像羅曼·羅蘭在《約翰·克利斯朵夫》中說的: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復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參考文獻:

[1] 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M].傅雷,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7.

[2] 矢野千晶.差の消滅 : 村田沙耶香「授乳」から「コンビニ人間」まで[M].京都:同志社女子大學日本語日本文學,2017.

[3] 戴文子.便利店里的失格人間[M].北京:檢查日報社,2018.

作者簡介:沃雨薇(1996—),女,江蘇宿遷人,天津外國語大學日本語言文學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近現代文學。

猜你喜歡
自我意識
軍人習得性無助的表現及成因分析
傳統女德與當代女大學生道德素質的養成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體像焦慮研究
淺談如何優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海男《關系》中人物情感關系分析
以女性主義視角分析《飄》中斯嘉麗的性格特征與命運聯系
淺談年畫中人物的變化與人的自我意識覺醒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體像焦慮研究
從《烏合之眾》看群體中個體自我意識的喪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