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兒童繪本看中西方性別角色教育差異

2020-02-04 07:41侯冬麗
銀幕內外 2020年9期
關鍵詞:兒童繪本

摘要:男女性從出生開始就接受差別教育,固定了男女性對自我性別形象的認知,并按單性化性別角色模式發展。想要從觀念意識上打破性別刻板印象,促使兒童性別角色不再單一化發展,在兒童性別角色建構時期采取合理的性別角色教育至關重要。圖書是兒童獲取自我性別角色建構的主要渠道之一,其中文字和視覺內容的性別角色構建對兒童性別角色認知會產生影響。本文根據某圖書網站2017年度兒童推薦繪本以及繪本館優秀繪本選擇了中西方各5本適合3~6歲兒童閱讀的繪本,對中西方兒童繪本中對于兒童性別角色塑造差異進行對比研究中西方兒童性別角色教育的差異。

關鍵詞:性別角色教育;雙性化;兒童繪本

性別角色,最早被定義為“Sex Role”,具體表現為生理結構和生理機能的差別。后來被定義為“Gender Role”(社會性別角色),指社會文化中形成的屬于男性或女性的群體性特征和行為方式。性別角色教育則是指教育者根據自己對社會性別角色標準的理解對受教育者性別角色社會化施以影響的過程。

弗洛伊德認為3-6歲是人格發展階段的性器期,兒童在這一時期開始產生性別意識。因此3-6歲是對兒童進行性別角色教育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兒童已經可以開始通過閱讀來接收信息并進行整合。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在兒童的認知發展中,兒童的主觀能動性起到很大的作用,會將所接觸到的信息知識歸納整合到自己的認知體系中。閱讀對于兒童就是一個接受信息,解析并內化的過程。兒童繪本中的性別角色塑造對兒童的性別角色形成就是一種圖式信息,為兒童性別角色的形成提供了除生活之外的性別角色樣板,因此,兒童繪本中的性別角色塑造是性別角色教育中重要的一個方面。本文希望選取適合3-6歲兒童閱讀的繪本為樣本,通過對比中西方兒童繪本中性別角色的塑造,來對比研究中西方性別角色教育的差異。

一、中國兒童繪本中的性別角色教育

(一)性別角色教育理念

中國兒童繪本中體現了當前中國對兒童性別角色模式教育“單性化”的規范理念。即以傳統的刻板印象為兒童性別角色教育理念。要求男孩勇敢、大膽、創新、探索;女孩兒則要求溫柔、大方、可愛、優雅、賢惠。這樣一來,兒童性別角色的建構便會繼續受刻板印象的影響,從而潛移默化地分別形成男女性別氣質截然不同的印象。由于性別自我認同,兒童會首先以自我認知中同性角色的行為氣質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造成性別角色差異,這種差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性別不平等形成。兒童繪本中的這種理念,體現在不同年齡段的角色的行為外表上。外形服飾通常以女孩扎辮子、長頭發區別于男孩子短發的特征,以女孩裙裝、蝴蝶結等區別于男孩短褲的標識;也體現在男女兒童角色的游戲、玩具的差別上。

(二)性別角色圖式

1.性別角色的外表形象:對繪本中性別角色外表形象的統計主要包括對性別角色服飾配飾與顏色、角色出現的場所與動作行為兩大部分。主要通過文字、圖畫內容進行判斷統計,未展示的不計入。

(1)角色服飾及顏色:如表1所示,中國兒童繪本中顏色較少:男性角色服飾純色偏多,整體顏色偏冷偏深;女性服飾顏色偏暖,透明度、飽和度較高;配飾方面,男性的服裝設計偏簡單、傳統,類似布衣、長褲、斗笠、皮帶、汗衫等,沒有復雜紋飾;女性角色服裝配飾則以格子等花紋,裙裝為主,其中“圍裙”一飾物還體現了女性勞動分工偏向家務的特點。

(2)出現場所及動作行為:如表2所示,中國兒童繪本中對性別角色的塑造多展現為傳統性別角色。

2.性別角色氣質特點:如表3所示中國繪本中男性角色既呈現了正面積極的特點,也體現了男性在工作的創造特質和能力,但也呈現了一些固有角色(如小偷)的負面氣質;女性角色氣質由于選取的繪本種類數量有限,未呈現女性的負面氣質特點,正面氣質特點以傳統女性的溫柔細心等女性氣質為主,表現了母親教育兒童的傳統形象。

3.性別角色職業:如表4所示,中國兒童繪本中性別角色職業較為傳統,對于兒童性別角色職業相關的啟蒙較少;出現職業的繪本中,男性角色有職業,女性僅有農婦形象,其他女性角色并未提及職業,所出現場景多數呈現家務勞動狀態。

綜上,從性別外表、氣質特點、職業行為三方面對中國兒童繪本的兒童性別角色塑造進行分析:男性主要著褲裝,以冷色、深色系為主,呈現傳統、干練的特點;表現出熱愛生活、動手能力強等特質;職業或行為以創造、探索、好動特點為主。女性以裙裝為主,顏色豐富,偏暖,透明度較高,表現出優雅賢惠等傳統認為優秀的女性氣質特點,職業行為方面,女性職業相關的描述較少,行為場景以教育兒童、家務勞動為主??傮w上性別角色塑造屬于傳統性別角色的氣質,和“女主內,男主外”的勞動分工。

(三)性別角色教育目的

中國兒童繪本中的性別角色塑造、性別角色教育理念體現出中國性別角色教育以符合社會規范和完成統一教育為要求,未體現性別角色發展豐富個性化的要求,雖然倡導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但在性別角色教育方面,未能在注重性別差異的基礎上,給予兒童性別角色“雙性化”啟發的教育,對兒童性格發展有一定限制性,總體的兒童性別角色教育存在一定局限性。

二、西方兒童繪本中的性別角色教育

(一)性別角色教育理念

西方兒童繪本中體現出西方兒童性別角色教育遵循“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模式,不僅要求角色具備與其性別相符的角色氣質,更要求能夠其可以發展異性角色的優秀氣質,使兒童正確認識性別差異,認同自己的性別角色。不僅是使個人發展符合社會規范,更是為了使個人性格得到更好發展,注重個人發展的全面性、平衡性。

具體也可以從繪本中性別角色的塑造體現出來,男性角色除了傳統的角色形象,也展現了教育孩子、體貼、陽光溫暖等特質,女性角色除了本來的美好特質外,還具備一些傳統的認為是男性氣質的特質,如強悍、高大等。判斷角色性別時,不單從角色外表的服飾來辨別,有的需要文字說明才知道是男性角色還是女性角色。對男女性別角色的各方面進行了平衡,鼓勵兒童全面發展。

(二)性別角色塑造圖式

1.性別角色的外表形象:如表5所示,的五本西方兒童繪本中,男性角色服飾總體偏深色,有暖色系也有中性色系和冷色系,女性服飾暖色系偏多,但是每個色系都有;配飾上,對角色服飾的刻畫比較細致,除了款式多樣,男女性固有特點的服裝外,都有身著寬大衣服、長褲,對五本西方兒童繪本中性別角色的外表形象分析襯衣等中性、隨意的衣服,女性角色中也有西裝形象出現??傮w性別形象塑造比較豐富,未限制于性別刻板印象的描繪。

繪本《湯姆的小妹妹》中服飾樣式較多,男女角色顏色運用較平均,媽媽穿“長褲”出現9次、“長裙”3次,如果沒有文字注釋,讀者可能不能確定角色的具體性別。由此可見其對角色形象塑造未局限于傳統性別角色形象,展示了角色的多面性,,賦予其更豐富特質。由于主角是兔子,沒有明顯的性別生理特征,但出現了蝴蝶結、頭花等可以區分形象性別的配飾,但并非所有角色都有明顯的性別標志。

2.性別角色氣質特點:表6可見,男性氣質有偏理性特點的描述,也有感性的描述,例如柔軟、幽默、暖心等;形容女性氣質特點的有:勇敢、能干、兇猛、強悍等形容力量、敢于嘗試和突破的形容詞。

在所選樣本繪本《我爸爸》中,用包括“可以從月亮上跳過去”、“會走高空繩索”、“跟大力士摔跤”、“做傻事”、“歌唱家”……雖然描繪夸張,塑造出爸爸無所不能、完美無缺的形象,但除了傳統性別角色的力量、膽識、強壯、高大的特點,還具備幽默、才藝、舞蹈、教育孩子等被看作屬于女性的性別角色氣質。

繪本《我媽媽》文字描述了“媽媽”是一個大廚師,會耍雜耍的特技演員(意為生活方方面面樣樣精通),神奇的畫家(意為會化妝),最強壯的女人,有魔法的園丁,好心的仙子、天使一樣歌聲甜美,像獅子一樣的吼聲,犀牛一樣強悍,不管是什么職業,都是“我”的媽媽……從這里可以看出對于“媽媽”這個角色的描述,除了溫柔、精通生活、會化妝、善良、善花藝等傳統女性角色特征外,還有強壯、吼聲大、強悍等帶有傳統男性特質的描述。繪本視覺上展現了“媽媽”是一個高大強壯的角色。

《天空在腳下》講述了小女孩米瑞向世界走高空繩索的貝里尼學習走鋼索,同時貝里尼在米瑞的幫助下克服了長時間由于走鋼絲帶來的恐懼感,體現了女孩的勇敢?!顿惸鹊墓碇饕狻分凶匦埽行越巧榱藵M足賽娜的愿望,扮演大灰狼外婆的樣子,賽娜則扮成小紅帽的樣子,體現了男性教育孩子的行為。

總體對性別角色氣質的塑造立體豐富,很大程度來自畫面細節描繪,傳遞出具體的性別形象的信息,沒有僅將人作為敘述故事中的一個單位,使角色立體鮮活、貼近生活,具有多面特質,傳遞出男女性可以同時具備同性或異性的優良性別氣質的信息。

3.性別角色職業:如表7所示,西方兒童繪本中男女性角色出現的場所差異較??;男性職業角色有藝人、演員、經紀人也有運動員,女性職業除了傳統印象中的廚娘、舞蹈家,還有總經理、宇航員等具有一定社會地位,需要專業資質和體能要求的職業角色。男性有職業形象,也有家庭情境的行為(例如哄孩子),女性角色行為更偏向家庭,但也有走鋼絲等敢于挑戰的行為,但多數依舊體現出勞動分工偏向家庭的特點。

總體而言,所選西方兒童繪本中,男女性的服飾顏色使用分布較為平均,均有暖色系、中性色系和冷色系,女性的服飾顏色中暖色系偏多;配飾上,男女性都有長褲、襯衣等中性隨意服飾的形象??傮w上性別形象塑造較豐富,未局限于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性別氣質上,男女性的性別氣質更均衡,一個個體可以同時具備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氣質,角色更加立體豐富。在性別角色職業方面,男性女性都有不同職業角色??傮w性別角色差異較小,給性別角色的塑造提供了更多空間。

(三)性別角色教育目的

西方兒童繪本中體現了的性別角色教育以個體的完整、均衡發展為目的,為充分尊重性別角色差異,也同時尊重個體的發展公平性,展現了個體可以擁有不同的性別特質集于一身。

三、中西方兒童繪本性別角色教育的差異

(一)性別角色教育理念之差異——“單性化”與“雙性化”

中國性別角色教育的理念仍然呈“單性化”性別角色模式,將性別角色塑造成傳統的性別角色模式,可以從兒童繪本塑造的角色看出,對于性別角色的描寫符合性別刻板印象。西方的性別角色教育模式為“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模式,是指在個體塑造個人性別角色是不僅需要發展男女性別角色中良好的氣質,不僅利于個人的性格發展,也同時利于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等社會活動。

比較分析而言,中國性別角色教育中對性別角色模式的期望目前呈現“單性化”性別角色模式,對個人性別氣質以傳統的男女性別氣質為要求進行教育;西方的性別角色教育則以“雙性化”性別角色模式為期望,使不同的性別角色氣質集合可以集合于個人一身。

(二)性別角色塑造圖式之差異

對西方兒童繪本中性別角色塑造也從外表形象、氣質和職業三方面進行對比,中西方的性別角色服裝配飾塑造對比如表8、9、10所示。

1.性別角色形象:西方兒童繪本性別角色外表形象更豐富,塑造立體多面、貼近生活,服裝不是辨認角色性別的唯一標志,男性角色不一定高大威猛,女性角色不一定賢淑優雅,不論何種性別都展現了多面的形象。圖像和文字共同塑造展現了多元化的性別角色形象:不是所有女孩都必須穿裙子,男孩子也可以細心溫柔,體現了西方性別角色教育對性別角色外表和氣質的包容。

2.性別角色氣質:男女可以同時具備同性或異性的性別氣質,賦予了性別角色特質多元化的發展可能性,符合“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的要求,也體現了西方對于性別角色“雙性化”的理念的實踐;

3.性別角色職業:男女性角色體現的職業各異,表現了職業不受性別限制的觀念,任何性別角色都可以成為不一樣的自己。

總體而言,樣本也僅體現了目前中國以“單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理念為主,父親在教育這一環節中的“缺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僅有一方,需要雙方共同的投入和努力。

(三)性別角色教育目的之差異

中國的性別角色教育以符合社會規范、道德規訓為主,例如學校義務教育,對所有學生進行統一教育、統一管理,是人的社會化以符合社會道德秩序為主要目的,因此傳統的性別角色模式更加符合這一社會需求。西方的性別角色教育,則以全面地發展性別角色為目的,不僅是要人符合社會規范,更希望個人能夠進行個性化發展,已達到個人價值以及社會價值更好的實現。

四、總結

隨著社會對性別平等的重視,教育應當正視傳統性別角色教育的局限性和對性別不平等造成的影響,一方面,通過傳遞性別平等觀念改變現狀,兒童性別啟蒙教育是性別觀念教育重要的一環,從個體社會化開端就普及性別角色氣質多元化發展的觀念,效果會更顯著;另一方面,當下各領域都在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人力的可重復性勞動正在逐步被機器取代,應該提高培養人的不可替代性的能力,否則很多可重復勞動從業者將面臨失業,這對新時代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應只囿于基本的規范化教育,更應考慮人的個性化發展,充分發揮人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2] 方剛.性別心理學[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3] 艾曉明.語言、性別與批判性的話語分析——對《語言與社會性別導論》及相關理論與實踐的介紹[J].婦女研究論叢,2004(06).

[4] 蓋笑松,王曉寧,張嬋.走向雙性化的性別角色教育[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5).

[5] 吳維屏.性別角色教育相關概念及性別角色發展理論研究綜述[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3(12).

[6] 張宇.幼兒園幼兒故事書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分析[D].青海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侯冬麗,女,甘肅蘭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社會學。

猜你喜歡
兒童繪本
民間美術視域下“拙”在兒童繪本創作中的運用分析
淺談“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兒童繪本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運用探討
美國兒童繪本出版中的性別理念研究
引進版少兒繪本給我國繪本出版帶來的啟示
兒童繪本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結合“兒童繪本”的小學美術教學
幼兒園繪本教學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