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員少兒時期平衡木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研究

2020-02-07 05:35龔薇魯海楊媛媛曾倩黃美怡
新一代 2020年1期
關鍵詞:平衡木體操教練員

龔薇 魯海 楊媛媛 曾倩 黃美怡

摘 要:中國是世界體育強國,體操是中國體育的一個重要項目。平衡木項目多年以來一直是我國的傳統優勢體操項目,中國被公認為是平衡木世界強國。劉璇、鄧琳琳等運動員先后在奧運會上獲得過該項目的金牌。然而,自里約奧運周期以來,女子平衡木競爭格局出現新的變化,中國女子平衡木的傳統優勢地位受到嚴重挑戰。本人在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體操部擔任體操教練17年,一直從事業余體校平衡木的教學訓練工作,所帶訓輸送的運動員吳柳芳、陳一樂、羅蕊等在多項大賽中曾取得優異成績。吳柳芳2010體操世界杯多哈站平衡木冠軍,2010體操世界杯法國站平衡木冠軍,2011體操世界杯根特站平衡木冠軍。陳一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運動會(2017年9月.天津)體操比賽中,獲得個人全能冠軍、平衡木亞軍。2018年8月,在雅加達進行的2018年亞運會中,陳一樂獲得體操女子全能、團體和平衡木三枚金牌。羅蕊2019年全國青年錦標賽獲得女子U15組平衡木冠軍。本文試圖對這些高水平運動員在平衡木項目訓練成長經歷中總結若干少兒平衡木訓練的理論實踐進行研究,從而為體操運動員的選材、訓練等提供參考,為中國體操項目在平衡木單項上積累經驗。

關鍵詞:平衡木;體操藝術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本人所帶訓過的高水平體操運動員吳柳芳、陳一樂、羅蕊等為研究對象(自2002-2019年間帶訓的30名平衡木運動員)。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選取這些運動員從6周歲—12周歲間從運動員選材、基礎的培養、心理訓練、傷病預防、體教結合、輸送跟蹤等6個方面為觀察統計對象,對每個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新規則,旨在研究新奧運周期平衡木運動員成長成才發展趨勢,為提高我國平衡木項目的競爭力提供理論的參考。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運動員選材

科學選材、科學訓練以及科學管理是當今培養優秀運動員的三大要素,選材是進行科學訓練和科學管理的先決條件。我國第一本《運動訓練學》(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學會組編)認為:“所謂選材是根據運動員項目的特點和要求,以科學的方法進行測試和預測,并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從眾多的少年兒童中準確的選拔出那些各方面條件優越,適合于某一運動項目需要的人才?!边x材是整個訓練過程的第一步,良好的選材可以對一個優秀運動員的成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可以快速有效提高訓練成績。

當下國內體操界普遍認為少兒體操運動員的選材總體特點[1]是:少兒運動員須身材比例勻稱、五官端正,軀干略短,四肢略長,精干挺撥,身材結實,不認生;精力充沛、活潑好動,舉止言談有靈性。目前,體操發展變化趨勢來看應朝著“精悍結實、身體健壯、皮下脂肪少,肌線條清晰”的身材模式發展。

按照平衡木項目要求我會傾向于選拔那些身體比例適當,掌握動作協調,各關節柔韌靈活性好,智力超群,肌肉爆發力強,動作速度快,具有強烈的競爭心理,訓練自覺、悟性好的少年兒童人隊訓練。

(二)基礎的培養

2.1科學訓練、打好基礎。

通常,優秀運動員創造優異成績的成長時期特點是1年入門、3年成形、5年成材、8年成器。而我培養孩子的時間正好在3年成形的時間段上,所以科學的訓練很重要,首先了解孩子特點,有針對制定訓練計劃,從小培養隊員對平衡木的感覺和控制力,簡稱“木感”。打好基礎,狠抓基本功訓練。以下是2018年12月第一周周基本功訓練計劃:

從表1可以看出,基本功訓練在平衡木訓練中占了一半的比重,每天都保持有30分鐘的基本功(包含柔韌、踢控腿倒立上下肢的木感訓練和跳步轉體等舞蹈技巧)訓練。每周還有專門的一次舞蹈課,意識和形態等身韻訓練。在此表中還可以看到隨著年齡和訓練水平的提高,在木上的訓練時間也相應增加,對木感的要求也提高。

2.2系統培養舞蹈技巧、體操藝術性。

平衡木是女子競技體操獨有的項目,它能夠充分展示女性美的特征。平衡木成套動作由各種舞蹈類的轉體、跳步和技巧類的向前向后翻騰動作組成。國際體操規則要求,一套平衡木的成套必須包括3個舞蹈動作、3個技巧動作和2個任意動作。從規則可以看出,舞蹈技巧(跳步、轉體)在成套中占了幾乎一半的比重。韓華等[2]研究世界女子平衡木發展的新趨勢得出,提高技巧類動作難度和舞蹈類高難度動作跳步、轉體的使用是動作編排的總趨向。另外平衡木還有專門的藝術性、編排扣分。要求運動員以舞蹈動作的編排、運動員技巧作為基礎,而且能夠充分展現體操性和藝術性,以及成套動作的編排和平衡木的關系,減少動作之間的停頓,處理好成套動作的韻律、節奏,從而實現藝術和難度的相互平衡,并能夠突出個人風格。因而,從小應該重視少兒舞蹈技巧、意識的啟蒙訓練與培養。從表1中也可以看出我們對舞蹈技巧、意識訓練是從進校抓起,持續遞進,規范系統。

(三)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體操競賽的心理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甚至伴隨整個運動生涯,其目的是使運動員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比賽條件、比賽環境以及各種各樣的外部因素,從而在比賽中即使遇到各種情況都能保持平和的心理狀態,準確、靈活穩定地發揮比賽成績[3]。由于平衡木比賽的穩定性差,使獲勝的偶然性增加,因此平衡木比賽就是運動員心理能力的競爭,平衡木項目是考驗運動員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壞的一個最明顯的體操項目,尤其在高手云集、分數又非常接近的大型比賽中。因此,在少兒平衡木的訓練中,我們主動培養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把“穩定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作為選擇平衡木上法的基本指導思想。在比賽中,強調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擾。

賽前心理訓練的方法(1)多營造比賽的氛圍:比如模擬比賽法:安排隊內測試,請專業裁判評分,隊友親友觀摩加油(2)想象訓練法一般在平時訓練中教練員提出檢查,讓運動員模擬比賽情景練習。(3)以賽代練:在大型比賽前去參加一些小比賽,累積比賽經驗,提高成套熟練性。(4)情感關愛法:這些少兒體操運動員年齡都比較小,作為教練員,我們也應該多關愛鼓勵運動員,不要再給運動員增加壓力,特別是上場前盡量用平和的語氣鼓勵孩子,不焦慮,不著急,我們要明白焦慮也是會傳染的。比賽失敗后教練員也要趕快調整情緒,及時安慰隊員,走出失敗陰影,比好后面的比賽。等比賽結束后,找個安靜的環境才開始與運動員一對一的分析總結失敗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練員的情緒控制很重要,不要在賽場對運動員發火,那樣只會讓隊員更加緊張。賽后分析總結最好也是一對一,這樣運動員更加能夠放開與教練交流溝通,找到失誤原因。在后面的比賽能夠保持平和的心理狀態,準確、穩定地發揮。

《案例1》我是一個很會比賽的孩子

陳一樂是剛來我校時,才讀小學一年級,他的父母當時還不在廣州市工作,她是我組唯一的非廣州學生。周末如果她父母沒時間過來接她的時候,我就會把她帶到我家去,我們之間的感情很好,她很信任我。她是一個協調型運動員,力量相對于弱一點。平時訓練常常跟不上力量型的孩子,所以老是被自己氣哭。但是我總是鼓勵她,我發現她身體協調性好,在比賽時她的肌肉不會因為緊張而變得僵硬,加上比賽興奮正好彌補她力量弱的缺點,所以比賽技術一般比平時完成的好。我抓住她會比賽的特點加以表揚,因此她自己也逐漸樹立了信心。2017年15歲的陳一樂參加第十三屆全運會體操比賽,代表廣東參加女子團體資格、團體決賽,全能和單項共14項比賽,沒有一個項目失敗。賽后我問她第一次參加這種大比賽,緊張害怕嗎?她笑著告訴我緊張但是不害怕,因為她相信自己是一個會比賽的運動員。因此,這些賽前的心理訓練方法在比賽時有助于增加運動員的心理穩定,提高運動員的應變能力。

(四)傷病預防,運動量的控制

在女子體操的項目中,平衡木和高低杠依次是最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兩個項目[4]。特別是平衡木的運動損傷是訓練或比賽中需要得到高度重視的問題,即使是微細創傷引起的損傷當時不嚴重的,但是這些損傷有復發或進一步損傷的可能,因而在訓練中要加強對運動損傷的預防意識,充分意識到預防重于治療的概念。隨著運動員平衡木訓練時間的延長、技術難度和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運動損傷發生的機率也在逐漸增加,并且95%的損傷發生在訓練過程中。體操訓練的目的是逐步提高體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其運動素質,從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獲得最佳運動成績[5]??茖W的平衡木訓練就是對運動員施加負荷,促使運動員機體產生適應性變化。在平衡木訓練中,我們認識到,只有我們安排的運動負荷系統、科學,運動負荷的增大與機體機能和運動成績的提高才能同步[6]。

少兒運動員由于年齡小、防傷病的意識不夠強烈,因此,我們在訓練中將預防損傷的發生重點放在運動量的控制上:

4.1減少木上器械訓練時間

做細每節課訓練計劃,不要安排器械上長時間、連續性訓練或者同一個動作重復不斷練習,避免精神長期一直高度集中,減少疲勞損傷的發生率。

4.2減少舞蹈技巧負荷次數

為了提高跳步高度、開度,教練會增加跳步負荷,但是長時間的單一負荷訓練也容易出現拉傷等問題。因此教練員在安排跳步計劃時可以將舞蹈轉體等技巧安排在一起交叉練習,增加短時間的訓練間歇的安排。

4.3增加少兒運動員技巧技術的保護

少兒運動員在日常平衡木訓練中,由于年齡小,技術穩定性差,容易出現技術變形等問題,因此教練員可以增加保護次數,等運動員技術鞏固后才脫保。另外,少兒在平衡木高木練習時也容易產生高空恐懼,教練員可以增加木上及木下保護墊,減少運動員由于心理恐懼帶來的損傷的發生。

4.4加強身體關節力量訓練

平衡木項目對相關肌肉群的力量素質要求很高。因此,在日常訓練中,我們有針對性地對少兒運動員的上肢、下肢、軀干等肌肉群進行訓練和強化,以提升其力量素質,加強對發揮重要作用的肌肉群進行力量訓練。

對于已經發生運動損傷的運動員,我們及時減少訓練量,調整訓練計劃,減少平衡木的木上時間,重點加強地面技術和基本功的訓練,讓運動員早期治療,消除潛在的引起長期功能低下或傷病的危險,以期早日康復,達到最佳狀態。

(五)體教結合,學訓并重

長期以來,運動員的運動訓練和文化課學習一直是一對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矛盾。特別是在小學階段,運動員的文化課面臨著打基礎、培養學習習慣等重要任務。因此,如何正確解決好學生運動訓練與文化學習之間的矛盾是教練員、文化課老師、家長共同面臨的一種重要問題。通過對我國7個省市的運動員培養調查中發現,有40%以上的運動員文化學習是通過體校與中、小學聯合培養來實現的,但是運動員文化成績并不理想;有71.1%的人認為中、小學文化教育對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基本沒有作用[7-8]。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教練員的角度來講,評價他們績效的指標主要是運動員運動成績而并不是文化課成績,因而許多教練員會在運動員有限的時間分配中忽視運動員的文化學習,從而造成運動員特別是青少年運動員文化學習的缺失。在文化學習上,我校提出“體教結合、學訓并重”的培養方針,少兒運動員每周保持不低于24個課時的文化課學習,晚上文化課老師在校內指導督促運動員完成作業。每學期的文化課教學大綱按照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的統一要求制定執行。期末考核與廣州市天河區所有小學同時同卷。

教練、老師共同攜手家長高度的重視,持久的堅持文化學習,讓少兒體操運動員在鍛煉身體、提高專業成績的同時,文化底子更扎實,知識面更寬闊,發展空間更大,后勁更足。

(六)輸送跟蹤

后備人才的輸送是少兒體操人才培養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后備人才的輸送是參與運動員培養的帶訓教練員、運動員的直接訓練動機,也是后備人才培養單位培養成果的的直接體現[9],直接反映了教練員和后備人才培養單位的培養水平。掌握正確的輸送時機,是輸送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輸送的運動員年齡偏小,文化素質較低,身體發育和思想觀念不成熟,基本功不夠扎實,綜合能力培養欠缺,就會造成人才浪費。為了打通輸送渠道,做好運動員輸送后的訓練和教育銜接,我們在基礎訓練階段的訓練中,在確定訓練指導思想時就充分考慮和以后專業隊訓練階段的思想相統一,目的是使輸送出去的運動員按照統一的指導思想堅持多年系統訓練,逐步提高訓練專項水平。對于輸送到專業隊伍的運動員,我們保持緊密聯系,密切跟蹤,在思想上、生活上繼續關心幫助他們,在訓練上積極主動向專業隊教練介紹該隊員基本情況、特點,讓專業隊教練全面準確了解該隊員的成長歷史和訓練水平,從而為隊員在專業隊的學習、訓練、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我個人的經驗:

(1)提前做好家長和運動員的思想工作

許多隊員到了專業隊以后,在思想上和角色上都會有經歷很大的落差,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體操運動員。這些運動員在市隊是整個隊伍的重點培養對象,是大家的學習榜樣,心理上具有優越感。但是,輸送到專業隊以后,他們在隊內所處位置發生了變化,從被重點關注到暫時不被重視,還要適應新的學習、生活,訓練也從業余轉向專業訓練模式,家長和隊員的思想波動會比較大。對此,首先我會告訴他們將遇到哪些困難,讓她們提前做好思想準備。根據我長期帶訓輸送的觀察,所輸送的體操隊員到專業隊的最初的一年是最難熬的,隊員只要努力堅持訓練,度過這個時期后就往往可以融入新環境適應帶訓教練員,并在教練員引導下樹立新的訓練目標,為之而努力

(2)推遲運動員輸送時間,解決運動員學習的后顧之憂。

以前8歲左右的孩子就推薦到省隊集訓,因為年齡太小,到專業隊后生活不適應、訓練跟不上大隊員,專業隊也沒有專門設定這么小的文化學習課程,因此他們文化課學習只能由其他年級文化老師代為授課,很多運動員出現成績大幅下滑。這種現象也是家長最擔心和無法接受的。時間一長家長就都會產生負面情緒,萌生退意。針對這些情況,我選擇推遲輸送時間,等孩子10歲以后才推薦到省隊。這時候運動員一般五年級左右,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性格開始穩定,處事趨于成熟。

另外,對于那些不能向上級專業隊輸送的運動員,我們也積極拓寬輸送渠道,向其他項目推薦,從整體上提高運動員成才率。

三、結束語

國內外無數優秀體操運動員的成長表明,一個優秀體操運動員的成長需要經過多年精心培養,辛勤的付出和嚴格的管理才能收獲豐碩的果實。優秀運動員的成長,也需要各個階段教練的精心培養。平衡木項目是要求超高的難度與接近完美質量的體操項目。本文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平衡木項目的6周歲—12周歲間的少兒女子體操運動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于基礎訓練以及專項提高階段,可塑性強,優勢和潛能有待發掘、發展。只有在這兩個階段培養出孩子全面良好的技術、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才能為日后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嚴格控制負荷量和負荷強度、熟練掌握先進基礎難度動作、培養女子節奏感、表現力等以及積累比賽經驗、著重提高專項競技能力、培養技術創新能力等分別是這兩個階段的主要特征[10]。本文回顧分析了這些運動員在平衡木單項中成長的經歷,從科學選材、舞蹈意識的啟蒙與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傷病預防、運動量的控制、學訓并重,輸送跟蹤等六個方面進行了歸納總結與分析。本文在研究少兒體操運動員在平衡木項目上成長過程的規律性做出來探索,對于平衡木項目教練在制定少兒訓練計劃、避免人才浪費和提高運動員成材率、加快平衡木項目體操人才的培養速度等方面都做成了有益的總結與探索,為我國培養優秀平衡木運動員及后備人才開發提供有益的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黃志光·少兒體操運動員選材現狀和對策分析[J].運動精品2018,37(7):106-107,109.

[2]韓華,戴瑞磊,朱志蕊.由三次體操世錦賽和28屆奧運會看世界女子平衡木發展的新趨勢[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7(6):64-67.

[3]徐家杰,劉紹軍,謝三才.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36~40.

[4]黃強.關于體操運動損傷機制與傷病預防的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16):49-50.

[5]黃桑.體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董大偉.超負荷訓練恢復在體操訓練中的能動作用[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12.6(6):102-103

[7]李海龍.北京市竟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與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5.

猜你喜歡
平衡木體操教練員
搖晃的平衡木
漢字詩:旦
藝術“瘋狂”客戴志康:從個人情懷與商業利益的平衡木上跌落
體操
論足球教練員的角色定位
體育教練員面臨的新挑戰
思維體操
思維體操
頭腦體操
教練員的執教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