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說濟南

2020-02-10 10:56顧玉雪吳永強賈文佳
齊魯周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大戲院北洋濟南

顧玉雪 吳永強 賈文佳

2020年1月3日,由省文聯精心打造的山東新年文藝晚會戲曲專場在山東大劇院上映,現場名家薈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庇^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坐擁深厚文化資源寶庫的齊魯大地,正努力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構筑新的文化高地。

過去一年中,山東發生的文化大事件中,以“曲山藝?!钡膹团d運動最為矚目。2019年9月,“非遺曲藝薪火相傳”為主題,濟南市成功舉辦的國非遺曲藝周,掀起了戲曲大碼頭建設高潮。隨著傳統文化的持續融合與產業深耕,“戲曲大碼頭”的繁榮之勢漸起,體現出的是齊魯大地兼容并蓄、厚積薄發的文化力。

“山東是先進文化繁榮興盛的沃土,要勇于改革創新,更好激發文化發展活力?!笔∥瘯泟⒓伊x曾在“2019韓國·中國山東文化年”等多個重要文化活動中,提出要推動中華文化特別是齊魯文化影響力、感召力大幅提升。

文化的薪火隱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高屋建瓴地闡明了建設文化強國的信心和決心,對于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文旅融合發展,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文化是先進生產力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進一步創新突圍的山東文化產業,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想象空間。

文化是軟實力,它也像一把鑰匙,啟發我們追溯我們共同的生活方式、價值觀與審美趣味的根源,我們在文化的回聲中尋找自己,所來之地以及去向何方。

新時代的車輪滾滾而來,山東還將用工匠精神在文化領域精耕細作,對接重大戰略,繼續發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山東篇章”。

創新與融合:一座城的文化覺醒與蛻變

有著115年歷史的北洋大戲院,見證了濟南演藝行業的風雨變遷,也成為反觀中國戲曲發展的一面鏡子。

“創新”與“融合”是2019年山東文化事業發展的兩個關鍵詞。過去一年中,齊魯大地發生的諸多文化事件無不折射出傳統文化研究成果轉化的新模式、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探索。

2019年9月,以“非遺曲藝薪火相傳”為主題,濟南市成功舉辦的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其最大特色便是與泉水文化融合,與文旅產業融合。

籌備期間,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已經組織旅行社到章丘、萊蕪等地進行了非遺線路考察,并集中推出一批非遺旅游線路和文創產品,打造出“可帶走的記憶”——比起巴黎圣母院的火光,人們視野的淡忘才是傳承非遺的絆腳石。

在與泉水融合方面,曲藝周與“第七屆濟南國際泉水節”有機融合:大明湖、百花洲、趵突泉、五龍潭等延綿于老濟南城的汩汩文脈,與南來北往的藝人騷客,風土人情的布依族八音坐唱、山東大鼓、四川揚琴等非遺曲藝相互暈染,仿佛再現了當年蔚為壯觀的‘曲山藝海,

94個曲藝類非遺項目、492名非遺傳承人,128場惠民演出,本屆非遺曲藝周的許多演出一座難求。此外,山東省會大劇院還先后舉辦了“齊魯之春”演出季、第五屆“2019金秋演出季”等活動,多場高水平戲曲演出,泉城夜經濟的發展,掀起了戲曲大碼頭的建設高潮。

文化,是城市的軟實力。作為一座有五千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曲山藝?!钡拿^掀開了濟南深厚戲曲淵源的一角。

魯劇《北方有佳人》中,曾以一群山東琴書藝人的悲歡離合為“經”,以老濟南獨有的民俗民風為“緯”,著力還原了老濟南曲山藝海的盛況。

事實上,自西漢時期濟南便有了豐富的戲曲文化,北宋時濟南為詞曲圣地,杜仁杰、張養浩、李開先等散曲家、劇作家層出不窮。到了清代,尤其自開商埠后,濟南戲曲發展達到頂峰,云集在商埠一帶的京劇藝人達300人之多,占總藝人的70%。

民國初期的濟南曲壇,南詞北曲薈萃,高手名家云集?!氨本W藝,天津練活,濟南踢門檻”是傳統曲藝界流傳已久的一句老話。名伶藝人只有蹚過濟南府“曲山藝?!边@片江湖深水,才能穿州過府,南下江南,奔走寧滬蘇杭了。

當時的濟南,班社、票房林立,戲園遍地開花,金少山、余叔巖、李萬春及四大名旦、四大須生等戲曲名角爭相到濟南‘跑碼頭,《宇宙鋒》《姚期》《鍘美案》、《趙氏孤兒》等劇目令觀眾如醉如癡,山東劇院、北洋大戲院門前市民連夜排隊買票……

1962年梅蘭芳曾來濟南演出《貴妃醉酒》,一個靠蹬三輪為生的戲迷花了20元買票,就為看一出梅蘭芳的戲?!按髴颉本﹦≈?,全國各地及濟南周邊地區的“小戲”如周姑子戲(即后來的五音戲)呂劇、崩崩戲(評?。?、柳子、山東梆子等紛紛涌入??芍^群星璀璨,當得起‘戲曲大碼頭的稱號。

“曲山藝?!惫倘恍枰嗄瓿练e的藝術氛圍,更需要文化的廟堂,時代的加持。在現代化進程中,濟南人對文藝的追求一度衰減,而今再度撿拾,則需要一個過程。

如果我們梳理濟南的文藝演出市場演進,可以發現,2013年之前的濟南文藝演出市場一直不溫不火,歷山、山東和百花劇院演出寥寥,每年引入全國性重大文藝劇目不過數十臺,且多為京劇,境外演出更是罕見。本刊之前的采訪中,在濟南搞劇場都是“實驗”和“理想”,收支平衡已是驚喜。

當人人像“趕大集赴廟會”一樣看畫展,知識階層像“盼過年一樣盼演出”。濟南人“愛鼓掌”源自內心對文化演出的渴求,文藝狂歡則源自供給的不足。

新時代的濟南厚積薄發,政府部門出臺一系列文化政策扶持演藝市場,已經形成常態化、大眾化的演出市場,“文化惠民消費季”開辟了促進文化消費的新路徑,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經濟支撐。

北洋大戲院打造成為濟南戲曲大碼頭重要集散地。同時,山東省會大劇院、群星劇場舉辦經常性的經典戲曲演出;萊蕪梆子演藝劇場的“周末戲曲大舞臺”,趵突泉白雪樓的呂劇演出,明湖居的“開心甜沫”曲藝專場……覆蓋這座城市的各個演出陣地資源都被充分挖掘、利用。

重塑戲曲大碼頭的光榮與夢想、輸出價值觀、刷新城市名片,濟南凌風起舞。

文化是城市魅力之源,復制和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用跨界融合鏈接不同的文化形態,影響著廣泛的城市公共群體,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北洋大戲院的百年涅槃

從2019年12月7日開始,位于濟南市經二緯三路通惠街1號的北洋大戲院因戲曲熱鬧了起來。

每個周六晚上七點,名為“戲聚周末·冬越泉城”的濟南市戲曲惠民演出季正式上線,全年52場,周周好戲連臺。由濟南市呂劇院率先帶來的傳統劇目《墻頭記》《姊妹易嫁》贏得頭彩,戲迷紛紛點贊。

12月13日的傳統呂劇《小姑賢》也是深受觀眾喜愛的傳統劇,十幾年來常演不衰?!缎」觅t》劇本整理者亓昌平在一篇文章中回憶道:“我們這個劇團過去演出的都是《白毛女》等‘時裝戲,要演《小姑賢》,卻沒有古戲裝,正巧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和他的兒子尚長春、尚長麟、尚長榮等在濟南北洋大戲院演出,吩咐人給我們挑選了青衣、花旦、彩旦和小生四套戲裝,都是最好的?!?/p>

北洋大戲院總經理朱劍告訴記者,目前,演出季的劇目以京劇、呂劇為主,下一步將會逐步引入萊蕪梆子、山東梆子等具有不同山東特色的戲曲劇種,從2020年開始,將周末劇場打造成固定的周六劇場。

此次戲曲惠民演出季的舉辦是濟南市打造“戲曲大碼頭”的一項重要舉措,在給市民提供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傳統戲劇藝術獨特魅力的同時,也讓外地游客多了一個度假休閑、感受濟南特色文化的新選擇、新平臺。

1905—2020,有著115年歷史的北洋大戲院,見證了濟南演藝行業的風雨變遷,也成為反觀中國戲曲發展的一面鏡子。它最初的名字叫“興華茶園”,初建時期,由濟南“慶樂班”為班底主演河北梆子,班主董希珍的科班梆子,京劇的西皮和二黃兩個聲腔系統已修煉成仙,演員大都功夫瓷實、戲路寬廣。

當時,濟南的舞臺上出現了“梆子、皮黃兩下鍋”的格局。1932年,北洋大戲院又改名為“聚華戲院”,此時戲院有70余人。1934年,歷城人馬壽荃出任經理,將“聚華”定名為“北洋大戲院”。

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赫赫有名的名角兒都曾在此獻藝。上世紀40年代,武生袁金凱、武旦俞硯霞、花臉蔣少奎加入了北洋的班底,更讓北洋如虎添翼。特別受名伶推崇的文武老生名票謝振武,一次演《潞安州》飾陸登,表演逼真,功力深厚,在表演“摔僵尸”的動作時,把在上場門內看戲的女兒嚇得嚎陶大哭,以為父親真的摔死在臺上。當時一位文人撰文評介道:“后臺嚇哭親生女,前臺博得鼓掌聲?!?/p>

北洋就像北京的吉祥、上海的天蟾。作為百年劇場,北洋大戲院培育出了一代代忠實戲迷。新世紀以來,仍有一些名角應邀前來演出。第十七屆梅花獎得主張火丁曾來北洋演出。當時票價上百元,但演出卻場場爆滿。隨后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李勝素、馬廣祿、張建國等應邀來戲院進行過演出,受到戲迷熱烈歡迎。

100多年來,這座劇場里的悲情與落寞,高亢與繁華,是一座城市的溫情記憶。

其實,戲曲演出市場低迷的現實,在過去一些年早已司空見慣。朱劍記得北洋大戲院110年慶典時,邀請著名京劇藝術家孟廣祿前來演出,并在各大媒體廣泛宣傳,投入十三四萬元。但最終,票房收入不到成本的三分之一?!巴ㄟ^這次教訓,我們得出一個結論,目前已不適合花大價錢邀請劇團、名角前來演出,必須做出改變?!?/p>

1月9日下午,一群特殊的客人走進了北洋大戲院——濟南市呂劇粉絲團。他們和戲院的工作人員一道,探討接下來的發展路徑。最后,大家想到了一個辦法,即采取會員制,用低票價、年票的形式,吸引觀眾。

走向市場,是各大劇院的必然選擇,這一點,北洋大戲院近幾年的探索頗為成功。比如為各類商業演出提供場地,為各大企事業單位提供包場、租場服務?,F在,每年大概有200多場各類演出在這里進行,大大提高了劇場的利用率。

思路靈活,才能找準定位。各種市場化運作,使劇院的經濟效益初步達到目標。然而,作為一家有115年歷史的劇院,北洋大戲院不可能完全轉化為一家純市場化的劇院,戲曲,依然是朱劍和北洋人的一種情結?!拔覀冊谧ソ洕б娴耐瑫r,應該更加注重社會效益,以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如果真的純市場化運作,也不太合適?!?/p>

走向市場的最終目的,還是回到戲曲的軌道上來。

于是,一系列戲曲惠民演出在這里上演。比如前幾年推出的“我陪爸媽看大戲”公益專場,讓更多的年輕人來關注戲曲,同時關愛自己的父母。為了弘揚傳統文化,讓孩子們接觸傳統戲曲,他們也推出了為兒童服務的專場,讓家長周末陪孩子走進劇場。

“下一步,我們將和濟南市旅居粉絲團和京劇聯誼會合作,采取會員制、低票價,逐步引導票友花錢購票進劇場看演出。同時,以戲曲惠民演出為載體,和企業合作,推出戲曲專場,使老百姓得到實惠?!?/p>

作為百年劇場,北洋大戲院培育出了一代代忠實戲迷。很多六七十歲的老人,小時候跟隨父母走進劇場,現在帶著兒孫走進來。

一位名為布建忠的戲迷為北洋大戲院寫了一首詩:“梨園,孕育一代代春華如夢的少年/舞臺,丁歌甲舞翠暖珠香的誘惑/聽戲,金石千聲余音繞梁的傳情?!?h3>省會大劇院:城市文化新地標的自由之路

“山風吹來一陣陣,一陣山風千根藤,根根藤子齊擺動,歸來鄉音更動人……”1月3日晚,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高若行云,低如流水”的金嗓子在省會大劇院歌劇廳響起,她所帶來的京劇現代戲《戴諾》選段贏得了現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是省文聯精心打造的2020山東新年文藝晚會戲曲專場,來自大江南北的名家新秀齊聚一堂,不僅有國粹京劇,還有極具山東地方特色的呂劇、柳琴、五音戲和山東梆子等劇種,堪稱一場山東戲曲界的文化盛宴。

“文藝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這次晚會我們采取‘群眾點單、文聯下單、藝術家接單、觀眾評單的新模式,邀請省內外知名藝術家聯袂登臺演繹精彩節目,并采用‘搶票的方式,讓更多的百姓受惠?!鄙綎|省戲劇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柴心記說。

山東省會大劇院負責人陳帥介紹:“大劇院成立以來,共推出56個戲曲項目,103場演出,包括京劇、呂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等二十一個劇種。今年春節期間,還將推出傳統呂劇《墻頭記》、《嘻哈包袱鋪2020新年相聲專場》、2020山東元宵戲曲晚會等多場戲曲精品演出?!?/p>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2008年5月16日的嘻哈包袱鋪,在“掌柜”高曉攀的帶領下,如今已發展成為擁有近百名相聲演員和專業化營運團隊,每年近2000場相聲專場演出?!拔や伈粌H是一家創造優質喜劇內容的團體,也是第一家拿到融資的相聲團體。多年來秉承著“不賣車子,不賣房子,不賣包子,只賣樂子”的宗旨,把快樂帶到每個人身邊?!?/p>

在濟南,各種藝術形式都能找到與老城和諧相處的方式。

2013年8月,山東省會大劇院在濟南西部新城核心區破土而出,成為城市的新地標。近幾年的文藝演出史上,省會大劇院是重要的一個存在。好戲連臺帶來的帶來的是文藝啟蒙,是文化進步。

“曲山藝?!惫倘恍枰嗄瓿练e的藝術氛圍,更需要懂行的觀眾。他們既是文藝作品的欣賞者,也是批評家,這是一個雙方互相打量、互相促進的過程。

陳帥說,“演出市場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感覺最大的困難就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引導觀眾走進劇場,幫助觀眾消除與藝術活動之間存在的各種‘壁壘?!?/p>

“當然,大劇院不能只是戲臺子,怎么培養觀眾也是一門藝術。濟南觀眾對名家、名劇和傳統文化比較敏感,像《天鵝湖》這樣的經典劇目這些年來各舞團在大劇院演過很多場,每場反響都很好。研究透濟南觀眾和山東的地域特點,在引進節目的選擇上也就更有科學性?!标悗浾J為,這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吧鐣陌l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社會越發展,文化的作用就越重要?!?/p>

此外,山東省會大劇院自開業以來一直堅守雙30%的政策。大劇院每年惠民場次占到總場次的30%,每一場演出有30%的票是低于100元的惠民票,這種常態化的運營可能改變了很多市民的文化消費習慣和夜生活的方式。

“用數據來說明吧,從2014年一年30場藝術活動到現在每年150場;參加人數從最初的1000多人次到現在12000多人次。演出平均上座率從2014年72%到現在的83.3%?!标悗洷硎荆骸皠鍪撬囆g空間,是無限延展的、形式多變并可移動的‘藝術社區。人們不僅可以從中體會音樂的優美、舞蹈的奔放、喜劇的快樂、悲劇的壯美,還可以滿足觀演過程中的一些升華的需求,這是人們追求的生活態度,也是提高文化修養的途徑。希望通過我們的藝術探索讓觀眾發現他們具備追求幸福生活理想人生的能力?!?/p>

在山東省會大劇院的遠景規劃中,它將被打造成一處融合世界藝術和齊魯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一處有互動、有溫度的城市休閑藝術空間。

文化+與產業鏈:繁榮與深耕

“戲曲大碼頭”的繁榮之勢漸起,文化產業的持續融合與深耕,體現出的是齊魯大地兼容并蓄、厚積薄發的文化力。

2017年出臺的《山東省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使文化產業成為我省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的新動力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到202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5%,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新時代的山東,通過實施文化強省戰略和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新型文化業態比重不斷上升,文化產業創新不斷迸發出新的活力。

1月10日,記者從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2020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將舉辦山東省首屆“非遺+旅游”文創大賽、全省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和非遺旅游資源征集活動、冬游齊魯·首屆山東省非遺年貨大集、“新年畫·新生活”——2020年畫系列活動,同時山東各地市將推出659項形式多樣的非遺活動。

山東省是全國第一個以立法形式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活動的省份。代表著藝術巔峰的非遺文化,是每個時代人們閃閃發光的智慧結晶。依托獨具特色的非遺資源,2020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還將打造非遺主題旅游線路,以打造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培育非遺旅游體驗基地,促進非遺元素與知名景區和旅游體驗深度融合,借助“冬游齊魯·好客山東惠民季”,培育文旅產業發展新動能。

傳統文化并未被變遷擊倒,時代產物恰是最好載體,除了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之外,如何借大眾有情感連接的內容載體,將現代元素融入非遺文化,令年輕人們“移情”到非遺文化中?

75歲的泰山皮影第六代繼承人范正安,已經進行了成功的試水。皮影戲在泰安是老少咸宜的民間戲曲,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門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早在《史記》中就有相關記載,被認為是電影的鼻祖,但在《西游記》、《繡春刀》等傳統IP大熱的情況下,許多著名的皮影戲班也已不復存在。

而范正安作為非遺代表人物、泰山皮影的第六代傳人,在保存了皮影傳統工藝精髓的同時,又大膽創新,成功制作了《王者榮耀》系列的“武則天”、“程咬金”、“貂蟬”等系列皮影形象。傳統皮影跨界流行游戲,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新穎非遺表演,這無疑是一次成功的試水,傳統文化和游戲、二次元等時下90后、95后亞文化的合作。

據報道,抖音已經是中國最大的非遺傳播平臺。截至2019年底,137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中,抖音上涵蓋1275項,涵蓋率達93%。在抖音,每三秒,就有一個非遺視頻誕生。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文化遺產不應該成為古董,應以時代新載體煥發非遺的精神內涵,抖音讓非遺真正成為文化創新的源泉,也讓傳承人更體面地生活。

傳統文化跨界現代元素,是“民藝復興”的必然之路。國內文創大旗高高舉起,政策幫扶與市場效果雙驗證,各地博物院也建起了自家的文創商店,非遺文化加入文創大軍,也正是“2020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的題中之義。

與此同時,隨著5G等新技術日益成熟,“數字”賦能讓文創產業得以擁抱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最終實現“文化+科技”的全面融合發展。這在2019年舉辦的第八屆山東省文博會上得到了具體而充分的體現。

特色產業集群、傳統文化創新……一個個經典的文化創意案例,一個個傳統文化新的“打開方式”,無不反映出進入新時代的山東,是一個底蘊深厚、傳承創新的文明新山東。

文化超越了地域和時間,廣為世人熱愛,帶有山東符號的文化產品也在不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演繹“永不落幕的中國山東文化年”。一年以來,山東大力實施“好客山東”品牌提升行動,加強文化對外交流傳播,成功舉辦“2019韓國·中國山東文化年”等重要交流活動,齊魯文化影響力、感召力大幅提升。

2020年,山東文化產業會有哪些新的進步和變化?將賦予怎樣的期待和使命?讓我們一起展望。

■鏈接

如何讓戲劇先行者不再孤獨?

□顧玉雪

山東有很多地方的人愛聽戲,比如淄博的桓臺就被稱為“戲窩子”,保存獨有的戲曲劇種就有五音戲、聊齋俚曲、鷓鴣戲3個國家級非遺。但也有許多地方看不到戲。

如果每一座城市都需要一場藝術的春夢,千萬個山鄉何嘗不在期待它們春天的到來?

本刊記者曾采訪過的藝術家蔡玉水,十一年前隱居在濟南市長清區雙泉鎮,那時他在雙泉鎮的村落中每天穿行,經常會遇到一些村里的老人,“在一個荒廢的老戲臺對面的院落,我看到一位老人在5點多鐘的夕陽下曬著太陽,破敗凄涼的院落與安詳平靜的面孔扎的我心疼?!?/p>

蔡玉水記得他當時對老人的承諾:“老爺子,很快有一天我會讓你在家門口,倚著門框就能再看到《四郎探母》《穆桂英掛帥》。老人說那敢情好?!?/p>

后來,從雙泉鎮萬畝油菜花田的大地藝術到講述雙泉故事的電影《藝術也瘋狂》,蔡玉水在他的藝術改變鄉村的愿景里,完成了對老人的承諾,也為文化產業的鄉村路徑豎立一面別樣鏡鑒。

在濰坊市寒亭區高里街道東北部的牟家院村,牟昌非發起的鄉村戲劇節即將在2020年4月份迎來第九屆。在他的構想中,鄉村戲劇節一年一屆,一屆

兩季,梨花開放時為花季鄉村戲劇節,等到果實成熟,再做一季。

在牟家院鄉村戲劇節之前,牟家院村幾乎沒有任何文娛活動。2016年第一屆鄉村戲劇節時,第一次觀看戲劇演出就把村民“震驚”了。除了各類地方戲曲的演出,牟昌非還邀請了全國各地的戲劇團體,其中不乏凌云焰肢體游擊隊(濟南)、江湖戲班(武漢)、肢覺劇場(廣州)等知名劇團。

過去幾年里,牟昌非為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鄉村構建了一個戲劇的“詩和遠方”,改變了生活在那里的人們。

如今,這些曾經孤獨的先行者們不再孤獨。

戲曲大碼頭復興進行時,一系列文化舉措將戲曲送到了村落,市文化和旅游局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暨“一村一年一場戲免費送戲工程”,覆蓋率達到85.65%。同時,以政府購買公益服務的方式,組織文藝院團每年開展公益演出走基層活動,年均演出300余場。

▲傳統呂劇《墻頭記》。

戲曲來自民間,深耕戲曲文化,服務人民、還戲于民,是傳承和發展戲曲藝術過程中所承擔的職責之一。一方面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滿足基層文藝需求,另一方面也擴大了濟南“戲曲大碼頭”受眾群體,培育了戲曲市場,起到引領戲曲欣賞與消費的導向作用。

▲傳統呂劇《小姑賢》。

濟南脫口秀俱樂部——

“你只用大笑就好了”

□高歌

“今晚有雨,短時爆笑脫口秀,請注意保持風度!”濟南脫口秀俱樂部群里的小管家發出了第87期脫口秀的演出信息 。據社長田明媚介紹, 脫口秀每周開放麥,他們在CCPARK創意港里能容納百人觀眾的小劇場都能夠坐滿?!坝^眾也不抱著能看到誰的強烈期盼,就是喜歡?!?/p>

本來是演員們拿來試段子、改稿子的周四開放麥,現在比周末秀還要熱鬧,培訓和實驗意義更強的開放麥正逐漸成為脫口秀一種新的演出產品。

田明媚還記得2017年剛成立時的慘淡景象。沒有運營,沒有場控,沒有太多的宣傳,一場十幾個觀眾就開講是那時候的常態。

如今,2019年的開放麥演出比2017年漲了5倍有余?!艾F在每月有商業演出,與國內多家喜劇團隊有常年合作?!?/p>

但日漸繁榮的現象也讓田明媚意識到,想要把脫口秀做成一個長期穩定的產業,并不容易?!锻虏鄞髸贰睹摽谛愦髸返染€上節目在迅速提升大眾對脫口秀的認知程度、開掘潛在受眾市場的同時,線下的喜劇人才和優質喜劇內容的供應還不能及時跟上。

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開展曲藝進社區活動。

“大眾認同和喜劇消費習慣不是一時能夠形成的。演員不穩定、成長也需要過程,一個成型且成功的脫口秀都是經過多次打磨、多次在觀眾中‘試驗,才成型的?!碧锩髅陌堰@比喻為支付寶上的公益林日澆水?!拔覀儸F在在做的就是每天堅持給土壤澆水,盼望著土壤肥沃,孕育出參天大樹?!?/p>

猜你喜歡
大戲院北洋濟南
媒體視野下的清末宣講所——以《北洋官報》為中心
上海大戲院三月“重生”
70多歲上海大戲院改建
Paving Memory Lane
濟南
話劇《驚夢》
北洋外交部魯喬奇(L.Giorgi)檔案紀要
Hi濟南
Hi濟南
北洋六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