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工作坊模式的建筑類專業實踐教學探索

2020-02-17 19:26
四川水泥 2020年4期
關鍵詞:工作坊工科建筑

文 聞

(??诮洕鷮W院雅和人居工程學院, 海南 ???571127)

0 引言

國家十三五規劃對高等教育改革提出全新的要求,并聯合各大教育部門推出高等人才培養的計劃,確立高等教育改革和教學模式轉型的目標。在全新教育環境下,各大高校如何革新教學內容,并落實創新教學方式到實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發展的限制,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工作坊模式作為群體性參與生產實踐過程,促進參與者共同思考和溝通的一種實踐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到建筑類專業實踐教學中,可營造有趣的互動氛圍,增強學生實踐練習的主動性,為更高質量的達到教育改革目標提供助力。

1 工作坊實踐教學模式的概念和特點

1.1 工作坊教學模式的概念

工作坊教育理念最早出現在德國的教育學領域,德國著名的包豪斯學院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應用能力為主要辦學目標,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并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總結出全新教學理念,形成全新的教學形態,即為將學生學習過程放置于生產工廠中,學生自身定位為“學徒工”,教師擔任“形式導師”角色,負責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參與工廠生產制作的教師則為工作坊的師傅,負責對學生開展實踐的指導。這種全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是工作坊教學最初的雛形。在不斷的發展歷程中,美國園林設計師將這種教學模式引入到建筑規劃中,為建筑工程的實施提供思路和交流的機會。促使工作坊教學模式被廣泛的推廣,并深入到教育領域,成為實踐教學常見的教學形態。

1.2 工作坊教學模式的特點

工作坊在教育領域的實踐應用,呈現出集合教學內容、教學研究、教學實踐于一體的特性,可幫助建筑專業學生更好的進入到實踐學習狀態,并利用符合當代學生學習喜好的方式,增加學生深入思索的熱情,轉化學生長久以來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使實踐練習變為學生互動的過程。從應用效果分析工作坊教學模式的特征,首先,實踐性突出。在引導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的進程中,更加重視對實踐的融入,帶著時間學習的需求思考理論知識,可使建筑課程學習更具活躍性。其次,主題實踐項目內容豐富。教師所設置的實踐項目是學生學習的核心內容,也是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的關鍵。

2 新工科背景建筑類專業的要求

新工科建設對新時代工程教育的要求是致力于培養具備較高綜合工程素養與較強實踐創新能力,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與廣闊的國際視野的人才。通過對比分析“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和《華盛頓協議》關于畢業生的標準要求,新工科建設對高素質工程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①德育為先,立德樹人,培養又紅又專的高素質工程人才,主要包括積極向上的思想品德、敬業奉獻的職業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等;②引導樹立“大工程觀”理念下的大工程意識,培養學生具有以人為本的工程意識、全局意識、創新意識等多維度系統工程觀念,使其具備“由內而外”的自發式工程意念和潛在行為;③積極培育學生的創新熱情、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致力于完善工程人才“創意-創新-創業”的培養鏈條,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④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其在具備實踐精神的前提下,掌握足夠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而不是紙上談兵;⑤重視學生自我學習與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使之具備學會自我學習和有效學習重要能力;⑥培養學生具有廣闊的知識視野、較強的跨界整合能力和放眼全球的戰略眼光。

新工科建設對傳統工程教育的升級更新就是要培養知識、能力與素質協調發展的高素質工程人才,持續提升工程人才培養水平。對于建筑類專業而言,工程意識的培養,離不開工程實踐和綜合運用。

3 新工科背景建筑類專業應用工作坊模式實施實踐教學的對策

3.1 結合專業教學要求,實施工作坊教學實踐活動

針對現階段建筑類專業教學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論與實踐脫節,整體教學效果不顯著的問題,在新課程改革政策的引導下,為更好的實現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可在專業課程和集中實踐環節中融入工作坊探究項目。并從開拓學生視野和增長學生知識能力方面進行實踐活動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感受理論知識和實踐之間聯系的機會。在具體實施階段,教師可將學生分組,組建工作坊隊伍,并選取一名學生為項目負責人,在負責人與教師的配合下,調動相關組織資源,為項目的落實提供內部的幫助。在完成項目人員組建后,教師可設置符合教學內容的項目。例如在學習傳統建筑設計和保護課程后,教師可為學生設計地域性建筑空間體驗的主題。并以一個問題作為研究的起點,就主題內容展開分鐘的討論。同時教師應為學生搭建起專業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互動中能夠表達自我看法并提出問題。在完成這一階段學習后,學生深入的了解地方文化對傳統建筑結構的影響,并認識到建筑空間變化發展的規律。

3.2 實施交叉融合,培養跨界創新能力

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跨學科交融的新型組織機構,開設跨學科課程,模擬復雜工程問題的工作坊模式。組建跨學科的學生團隊、跨學科的指導教師,推進跨學科的項目合作學習。如將建筑、結構和施工組織結合的全國大學生BIM 畢業設計大賽,結合數據檢測與分析的辦公樓宇照明情況分析的工作坊,其他綜合設計工作坊等。

3.3 建立多元考核反饋機制,保持工作坊內容的適應性

新工科背景下工作坊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理論教學,不能在教學評價和反饋環節套用原有的考核標準和方法,應結合工作坊實踐活動開展實際狀況,重新制定以實踐教學目標為核心的評價反饋機制,全方位多層次的考核學生實踐能力發展狀況。例如城鄉規劃專業,就可設立《居住區設計原理》的理論知識考核、實踐項目完成情況、課題研究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并分別規定所占比例為30%、40%、30%,全方位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實況。另外,教師還可開辟全新的反饋渠道,建立師生互動的網絡空間,并采用匿名的方式,鼓勵學生發表工作坊學習的真實看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實踐教學方向。還可鼓勵學生進行創新研究,將研究成果反饋給教師,選擇操作性強的建議,并設立專題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工作坊實踐學習主動性,并實現工作坊教學內容實用性的不斷增強。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工科背景下,建筑類專業建立“理實結合,協同培養”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自由思考和自主探究起著推動作用,并通過對學生實踐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多理論知識實踐應用的方式,進而更好的完成應用人才培養的目標。工作坊模式的應用并非一成不變,教師可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做出調整,筆者相信通過系統性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坊教學模式一定能發揮其教育價值,帶來工科專業創新發展的新思路。

猜你喜歡
工作坊工科建筑
中糧工科機械技術(無錫)有限公司
工作坊模式下汽車保險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中職“產學研創”一體化工科類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論雙導師討論式工作坊教學法在知識產權法教學中的應用
第二屆“新革命史工作坊”會議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