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常規檢驗中靜脈血檢驗與末梢血檢驗的結果比較

2020-02-24 07:14李麗珠
健康大視野 2020年3期
關鍵詞:血常規

李麗珠

【摘 要】 目的:探究血常規檢驗中靜脈血檢驗與末梢血檢驗的結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行血常規檢查的患者86例進行對比研究,根據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將患者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患者采集靜脈血完成相關檢驗,對照組患者采集末梢血完成相關檢驗,對比患者的血小板、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檢驗結果。結果:對比兩組患者的血小板、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檢驗結果,具有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靜脈血和末梢血均可完成血常規檢查,但是靜脈血液檢驗檢查結果準確率更高,可降低誤差的發生。

【關鍵詞】 血常規;靜脈血;末梢血;結果

【中圖分類號】R44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252-01

血常規檢查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應用率,可作為各種疾病診斷的基礎,能夠通過人體中紅細胞,血小板,白細胞等數量變化對自身的疾病進行判斷,可為臨床疾病的診斷、治療,病情的預判提供有價值的信息[1]。血液不同采集部位,檢測結果也會存在一定差異性,通常情況下臨床中常見的血常規采集血液方式為靜脈血常規和末梢血常規檢查。因此,本文主要探究血常規檢驗中靜脈血檢驗與末梢血檢驗的結果,探究結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設置為本次實驗的開始時間,2019年1月設置為本次實驗的結束時間,研究對象隨機選取86例血常規患者,實驗組與對照組對患者的分組依據為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各43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22例,女性患者為21例,患者的年齡為18-60歲,平均年齡為(39.57±2.14)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23例,女性患者為20例,患者的年齡為18-61歲,平均年齡為(40.03±2.84)歲,對比實驗組、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用靜脈血液完成血常規檢查,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肘靜脈血液2ml作為實驗標本,收集血液標本的裝置中還有EDTA-K2抗凝劑,通過搖晃使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合,采集好的血液標本,由固定的血常規檢驗人員完成相關檢查,使用的儀器為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器,全部檢驗均于采樣后兩小時內完成。

對照組患者采集末梢血液完成血常規檢查,全部患者均按照一人一針準備相關器材,使用一次性安全末梢采血針,采集部位為患者的指尖處,采集血液劑量為60μL,將采集的血液同樣放置于抗凝管中,抗凝劑為EDTA-K2,將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合。

1.3 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的血小板、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檢驗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的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17.0軟件處理,用(x±s)的形式表示血小板、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檢驗結果,行t檢驗,P<0.05時,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常規檢驗結果,實驗組患者中的血小板、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檢驗結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血常規檢驗是臨床中極為常用的檢查項目之一,通過血常規檢驗能夠了解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值水平的變化情況,為臨床診斷各種疾病和判斷患者預后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血常規檢驗過程中常用的采集部位為末梢血液和靜脈血液,不同部位的血液檢測指標值也會出現一定差異性,應選擇診斷結果準確率較高的診斷方式完成血常規檢查,可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2]。

血常規是臨床中極為基礎,且應用較為廣泛的一項檢查,臨床中常見的采集血液部位為靜脈、毛細血管、末梢血以及動脈血,動脈血主要用于氣血分析檢驗中,可為調節酸堿平衡,呼吸衰竭,機械通氣等相關參數提供重要依據,在臨床應用頻率相對較低[3]。采集末梢血液主要是通過對末梢血液采集穿刺針加以利用,并使用末梢采血穿刺針采集患者指尖毛細血管中的血液,該種檢驗方式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的特點,但該種檢驗方式存在一定缺陷性,采集血液速度受毛細血管血液流速的影響,通常采集的末梢血為經過擠壓后的血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末梢血液中的組織被破壞,并且血液中會存在一定的組織液,可影響血常規的檢驗結果。另外,末梢血液檢查過程中,若放置時間較長,則可導致白細胞計數降低等現象的發生,會使檢測結果進一步受到影響[4]。采集靜脈血液實施血常規檢驗,在臨床中應用極為廣泛,但與末梢血液相比,靜脈血液采集困難相對較大,且采集時間較長,靜脈血的穩定性與末梢血液相比相對較高,由于進行靜脈血液采集多以肘靜脈為主,血液采集速度較快,并且靜脈血液的活動性對檢驗的影響較小,采集靜脈血液能夠有效反映身體血液循環情況,并且不會受到采集深度、情緒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提高血液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血常規檢驗的結果采用靜脈血液檢查較高[5]。從本次實驗的探究中可以發現,實驗組患者的血小板、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檢驗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集靜脈血液完成血常規檢查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該種檢驗方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淑華. 血常規檢驗中靜脈血檢驗與末梢血檢驗的結果比較[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72)38-39.

[2] 李秋華. 血常規檢驗中靜脈血檢驗與末梢血檢驗的結果比較[J].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 2018,5(2):26-26.

[3] 攸永月, 靳飛清. 血常規檢驗中進行靜脈血檢驗與末梢血檢驗的結果比較[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8(38):146-147.

[4] 何新民. 末梢血與靜脈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比較[J]. 當代醫學, 2016, 22(12):43-44.

[5] 楊波. 對比在血常規檢驗中進行靜脈血檢驗與末梢血檢驗的結果[J]. 中國社區醫師, 2016, 32(8)36-37.

猜你喜歡
血常規
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原因及解決策略
血常規解讀
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血常規指標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血常規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探討在血常規檢驗中運用不同采血方法對于檢驗結果的影響
深圳市寶安區某街道苯作業人員血常規結果分析
末梢血與靜脈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
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診斷兒科感染性疾病臨床意義
不同采血方法對大鼠內分泌及血常規相關指標的影響
超敏C反應蛋白和血常規聯合檢測對小兒肺炎的診斷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