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就業影響的文獻綜述

2020-02-27 08:45李金亮黃宇璐
時代經貿 2020年1期
關鍵詞:就業結構跨國公司勞動力

李金亮 黃宇璐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之后,美國政府相繼推出一系列促進“重振制造業”和“制造業回流”的經濟政策。特朗普政府多次減稅降息,更是驅使一大批美國跨國公司減少或放棄海外投資機會,重返美國市場。例如,空調設備生產商開利由于特朗普政府稅收減免優惠,放棄將工廠轉移至墨西哥,而是直接留在印第安納州,為當地帶來將近千個工作崗位(方紹偉,2017)。

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制造業回流”舉措再度引起學術界對對外直接投資和國內就業關系的討論。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是否必然替代了母國就業,或是否影響了母國的就業結構升級,這一問題的研究對當下中國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和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經濟有重大意義。

一、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就業影響

通過現有文獻的梳理,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就業影響大致分為就業替代、就業創造、就業結構優化和就業質量及結構的影響。

(一)就業替代

對外直接投資的就業替代效應從國內投資的角度上看,因跨國公司開展對外直接投資,造成了資本流出,當國內資本存量有限的情況下,會減少母國的資本總存量,使本土進行的生產活動銳減,而導致就業機會減少。早期的理論研究大多支持替代效應。Jasay(1960)在《國內投資與跨國投資的企業選擇》(The Social Choice Between Home and Overseas Investment)一書中提出就業替代理論,之后經濟學家Rutternberg對該理論進行論述和補充。就業替代理論認為,因為一國的資源和資本總量在短期內是固定的,對外直接投資都會擠出國內投資份額,如果對外投資沒有產生出口的增加或者進口的減少,相應國內的消費或投資減少一部分,母國就業產生替代效應。即使這種替代效應在短期內不明顯,但是通過乘數加速效應,最終會導致母國就業人數的減少(Jasay,1960;Ruttenberg, 1968)。

部分實證研究支持就業替代效應,但大多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實證發現對外直接投資會通過擠占國內出口和產出,影響到母國的就業水平(Svensson,1996;Konings and Murphy,2001),但是替代效應的大小對于不同技能勞動力的勞動力影響不同,實證發現對低技能勞動力的就業更容易產生替代效應(Elia et al,2009),另外東道國的收入水平也會影響到替代效應的作用程度,Brainard and Riker(2000)基于1983-1992年美國跨國公司的數據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他們發現美國公司投資到發展中國家所產生的就業替代效應遠大于投資于發達國家,且東道國收入水平越低,就業替代效應越顯著。

(二)就業創造

與Jasay(1960)、Ruttenberg(1968)觀點相反,經濟學家R.G.Hawkins(1972)認為對外直接投資不會替代國內就業,反而為母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Desai et al.(2005)同樣基于美國制造業跨國公司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其結論與就業替代論大相徑庭,他們發現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就業人數每增加10%,其國內就業增加4%。就業創造理論認為,出口刺激效應是指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從總公司進口設備、零部件、中間產品和原材料等,可以為母國企業創造就業機會;而總部和輔助企業就業效應指的是跨國公司總公司管理職能集中和有關服務業擴展而創造的就業機會。

學者們的實證研究支持這一觀點,由于對海外市場運作不熟悉,子公司會從母國進口設備、零部件和中間產品,也會向國內其他企業進口原材料,從而增加母國相關產業的就業水平(Lim and Moon,2001)。但是Curvers(2005)發現對于不同種類的就業人員的創造效應不同,美國企業跨國經營主要提高了研發人員和監管人員的就業需求,由于國外子公司需要更多的母公司高技術人員,而對母公司低技術的勞動工人人群沒有得到顯著的促進就業作用。

(三)就業結構優化

基于R.G.Hawkins(1972)的跨國公司總公司及輔助性企業效應,經濟學家Fosfuri(1999)提出對外直接投資影響母國就業的就業結構優化理論。之后,Fors和Kokko(1999)、Ying(2003)、Curvers(2005)等不斷從理論上支持和完善就業結構優化理論。Oldenski(2012)和Altomonte et al.(2013)實證研究發現,OFDI顯著地降低了中等技能勞動力的就業,但能增加本國高技能勞動力的就業人數,從而促進就業市場升級和結構轉型。

根據就業結構優化理論的觀點,雖然跨國公司在東道國重新布局生產環節,但是總部仍然保留著絕大部分管理職能,甚至更為復雜和龐大,那么跨國公司增加對外直接投資額,就會加大總部對研發人員和監管人員的就業需求增加(Lipsey,1995;Curvers,2005),而且隨著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經營業務的擴大,其對國內金融咨詢、法律和稅務及管理等方面服務的需求也會不斷加大,進而帶動母國白領工業就業增加(Bulcke and Halsberghe, 1979)。由于這些服務型的就業崗位集中在第三產業,因此對外直接投資可以優化國內就業結構。

(四)就業質量及結構

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就業質量以及就業結構更能反映一國整體就業情況,就業質量提升和就業結構升級往往是相互影響。

母國從對外直接投資獲取的先進資本、技術和市場渠道,新技術和管理方法的應用、改進了母國的就業結構(李磊,2016)。例如,Gunnar Fors和 Ari Kokko(2001)利用瑞典1986-1994年三十家大型跨國公司數據分析發現國外生產的增加與國內生產的就業數量減少是有關系的,原因在于跨國公司內部結構的優化,表現為更多的勞動密集型業務轉移到國外子公司。

母國對東道國的投資還會影響母國就業的轉移。雖然新技術的應用和管理方法的改進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產生了技術和資本對勞動的替代,導致就業機會的減少。但是,這類就業損失是屬于“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是資源重新配置的結果,但經過一段時間后,“結構性失業”促進低技能勞動力培訓教育,向高技能勞動力升級,使勞動力從生產率較低的企業轉移到生產率較高的企業,進而實現就業結構的優化(李宏兵,2016)。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也會促進企業技術進步,而技術進步又會替代從事常規化生產任務的重復性勞動(中等技能),從而促使中等技能的工人向高技能和低技能的生產崗位轉移,即存在“吹風效應”。

二、總結

通過相關文獻的梳理,本文認為目前學術圍繞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就業影響的研究較豐富,大致情況如下:首先,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就業人數的影響研究已有不少,但是關于就業代替還是就業創造的結論還尚未統一,例如有的學者認為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就業創造,促進母國就業的增加,但有些學者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其次,對于對外直接投資有利于就業結構優化,促進就業市場升級和結構轉型,就業質量提升和就業結構升級往往是相互影響;最后,我國對外投資規模不斷發展,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就業影響會更深入,變量選取更為全面,樣本數據質量更高,后期學者們可以著眼于這些方向,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就業影響研究。

猜你喜歡
就業結構跨國公司勞動力
我國勞動力市場薪酬體系發展趨勢研究
產業結構調整與就業結構變化關系的研究
——以重慶市為例
勞動力流動的區域差異性分析
勞動力流動的區域差異性分析
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青島市就業人口素質與產業結構變動關系研究
我國跨國公司現狀及發展研究
我國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演進對就業問題的啟示
談跨國公司知識資本對經營績效的影響
跨國公司2011在華投資尋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