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環經濟視角下的旅游經濟管理創新探索

2020-02-28 05:23張志華
經濟管理文摘 2020年24期
關鍵詞:旅游資源經濟

■張志華

(忻州職業技術學院)

引 言

社會發展至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平穩發展,人們在滿足溫飽條件之后更加追求生活品質的提高,旅游便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需求及表現[1]。因此,我國的旅游行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傳統的旅游行業正在積極轉型變革以滿足社會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旅游行業在不知不覺的發展之中已成為我國第三產業之中的龍頭產業。

1 循環經濟的內涵

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循環經濟”的理念。循環經濟指的是相比傳統的資源至產品、產品至廢物的線性模式而言,將傳統依靠消耗資源的線性增長轉變為依賴生態型資源循環從而發展的經濟,循環經濟可以實現高效且循環地利用資源,能夠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2]。循環經濟可以將清潔生產、生態建設、綜合利用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結為一體,將“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作為原則,使得經濟系統深入融合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讓物質與能力可以在循環流動之中實現充分持久、科學合理的利用[3]??偟膩碚f,循環經濟是一種追求高效益與低污染的科學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

2 我國旅游經濟管理的現存問題

2.1 法規體系不完善,監督機制不健全

我國旅游產業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但是相關的旅游法規建設卻尚未健全。如今社會環境越發復發,市場瞬息萬變,傳統的法規體系與監督機制已經落后,無法滿足旅游產業的發展需求[4]。旅游經濟管理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關系到旅游、公安、財政、文化、衛生等各方面的政府職能部門,要求經過政府帶領、部門聯合行動。但是在實際過程中,我國當前的旅游經濟管理體制并不完善,存在著各級旅游主管部門職能模糊、管理水平差異較大、職權較為薄弱等問題,難以聚集成為強有力的旅游經濟管理合力,故而難以有效管理旅游行業[5]。

2.2 重視開發、輕視保護現象嚴重

許多旅游經營者一味追求短期利益,盲目開展開發活動與旅游活動,同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不相符[6]。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重視環境與資源問題,若是資源在開發的過程中受到破壞應當及時實施彌補與保護活動,最大程度保護該地區的生態環境。但是許多旅游經營者并沒有足夠的保護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的意識,在開發之初眼中只有經濟利益,甚至對旅游資源造成極為嚴重的甚至屬于毀滅性的傷害時才認識到保護旅游資源的重要性[7]。哪怕事后愿意對旅游資源進行補救與保護,這種純事后行為也將面臨著高額的治理費用。

2.3 旅游經費投入側重不合理

部分地方政府因為財政方面較為困難,會間接導致旅游設施投入不足,進而浪費旅游資源。然而旅游產業包括六大要素,分別是吃、住、行、旅、購、娛,沒有足夠的旅游服務設施將無法帶給游客高質量的旅游體驗。想要實現旅游資源的高效開發需要花費足夠的人力、物力與時間,部分地區因為旅游經費投入側重不合理而限制了旅游經濟管理的高效運作。

2.4 旅游產品沒有足夠特色

如今旅游景區普遍存在產品供需錯位的問題,許多旅游景區的產品都沒有足夠的特色,使得游客沒有購買的欲望,無法吸引更多的游客,不利于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8]。例如說,一些主題公園會嘗試為游客提供更為新奇的體驗,但是因為缺少獨特性設計,難以給游客留下深刻影響,容易導致客源流失。

2.5 景區超量接待現象嚴重

旅游開發和環境協調的首要標志便是可持續旅游。伴隨著旅游產品與游客旅游需求的矛盾逐漸激發,旅游供給短缺現象越發嚴重。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一些旅游景區未曾科學系統的考查旅游區的承載能力,一旦到了法定節假日很容易出現人滿為患的現象,超出了當地的環境承載力會使旅游資源受到破壞與退化,甚至可能會導致環境質量惡化與生態系統失衡。

3 循環經濟視角下的旅游經濟管理創新策略

3.1 創新經濟觀

在循環經濟的視角之下,想要創新旅游經濟管理就必須先創新經濟觀。旅游循環經濟應當依據環境經濟學、生態經濟學與文化經濟學的原理最大程度發揮出體驗經濟、知識經濟與技術經濟的效用,提升資源環境的利用效益,并且還需要結合旅游承載力體系,有效推動旅游產業科學且高效的發展。旅游經濟管理應當追求旅游區域管理結合環境容量,在滿足游客旅游需求、保證不破壞旅游資源質量與生態環境的同時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為了實現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旅游經營者需要適當控制游客數量,防止出現游客過度擁擠、天然植被與生物棲息環境被破壞等不良現象。

3.2 創新系統觀

作為一種綜合集成的復合系統,旅游產業不僅關系到吃、住、行、旅、購、娛六大要素與其相關產業,還影響到旅游開發經營者、旅游管理者、當地居民等多方面,同時和資源、經濟、環境等自然與人文要素相關。因此,將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建立進行系統觀的創新十分必要的。循環經濟觀要求從整體出發,整合旅游資源進而帶動旅游景點發展。借助市場運作與社會化投入有效整合旅游資源能夠更大程度激發旅游產業的發展動力,有助于旅游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3.3 創新生產觀

循環經濟的生產理念在于最大化節約自然資源,盡可能提升自然資源利用效率,通過資源的循環使用來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在循環經濟的視角下,無論是旅游開發建設還是產品設計,都需要依照生態系統平衡原理,要求社會、經濟與生態實現和諧統籌發展。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旅游產業在生產過程中應當加強信息化建設,用知識投入來取代物質投入,有利于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和諧統一。3R原則要求旅游產業在發展之中使用清潔生產、綠色生產、節能生產、再生型生產等生產發展形式,建立科學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生產發展觀。

3.4 創新消費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的消費觀念在潛移默化之中發生了轉變。循環經濟提倡消費文明化、消費減量化、消費無害化,鼓勵人們轉變消費觀念實施科學合理、健康的消費行為,重視不破壞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創新旅游產業的消費觀必須重視旅游綠色消費。旅游綠色消費要求將行政與稅收作為手段,對原料為不可再生資源的一次性產品限制其生產和消費,推動一次性產品與包裝容器實現再利用。旅游產業應當健全“產、學、研、官、民”的合作體制與產品標示制度,推進全社會重視旅游循環經濟的科學發展。

3.5 創新環境倫理觀

如今的自然環境越發惡劣,旅游循環經濟提倡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新的環境倫理觀。人類是自然界進化的最高產物,應當同自然維持和諧共處的關系,對于其余生命與生命支持系統有著倫理責任。環境倫理的核心在于構建真正公正、平等的人和人、人和自然的關系,提倡共存共榮及和諧發展。創新環境倫理觀,培育愛護生態、尊重自然的倫理情操,將環境倫理應用在生態恢復、節約資源等之中。旅游開發經營者應當重視維護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最大化減少開發旅游項目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3.6 創新宣傳教育體系

公共參與的前提便在于宣傳教育,宣傳教育具備信息傳遞、規范公共行為、普及知識、輿論導向與監督的功能。旅游循環經濟應當重視社會宣傳教育,提升公眾的參與能力,增強公眾的參與意識。想要讓政府、企業與社會公眾增強對于規劃的理解力與接受力并將相關規定落實,旅游循環經濟應該強化教育與社會文化建設,建立旅游循環經濟的理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變革,宣傳渠道越發多元化,創新宣傳教育體系應當借助廣播、報刊、電視等多種宣傳方式對于循環經濟理念進行廣泛宣傳,提升人們對于循環經濟理念的重視程度,讓更多人理解其內涵。

4 總 結

作為一種科學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新型發展模式,循環經濟能夠有效消除保護環境同發展經濟之間的矛盾。我國的旅游業當前仍存在著一些弊端,創新旅游經濟管理、發展循環經濟能夠有效改善這一點。想要使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旅游經濟管理中充分發揮出作用,就必須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盡量減少資源的浪費,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健全服務體系,爭取更大程度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創建具有良性循環特點的旅游經濟管理體系,合理應用先進技術支持、社會優化宣傳途徑、政府行政手段支撐等方式提高旅游經濟管理質量,能夠幫助旅游產業形成更為良好的發展格局。

猜你喜歡
旅游資源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旅游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