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劉少奇的黨建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2020-03-03 06:09李正軍尹若琪
理論界 2020年2期
關鍵詞:黨性修養劉少奇干部

李正軍 尹若琪

劉少奇是中國共產黨卓越的領導者,他在革命和建設中不斷總結經驗,對黨的建設各方面都提出了許多獨特的觀點,這些思想和觀點在他的著作文獻中都有所體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黨理論,這些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屬于毛澤東黨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隨著我國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環境的影響,黨的內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新時代執政黨的建設中,對劉少奇黨建思想進行深入研究,發揮其價值意蘊,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推動黨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劉少奇黨建思想發展歷程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劉少奇從事白區黨的事務管理工作,為白區加強黨的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1928年5月,他為同黨內“左傾”教條主義作斗爭,寫了《論口號的轉變》一文,對正確開展工人革命運動具有理論和實踐的現實指導意義。此后,劉少奇在開展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時,為了解決當時華北地區“左傾”錯誤路線長期嚴重破壞黨組織的問題,撰寫了《肅清立三路線——關門主義與冒險主義》《肅清空談的領導作風》和《領導權問題是民族統一戰線的中心》等系列文章,這些文章對于增強黨在思想和行動上的一致性、促進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及發展起到了理論指導作用。

在抗日戰爭時期,隨著革命工作的深入與擴展,劉少奇完成了眾多關于黨的建設的文章和理論著作,著重突出了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不斷總結黨的建設經驗,其黨建思想逐漸趨于成熟。劉少奇所寫的理論著作對抗日戰爭時期加強黨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1939年夏天,劉少奇撰寫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公開發表,深刻闡述了共產黨員進行黨性修養的原因、內容及途徑,首創了共產黨員黨性修養理論。而寫于1941年的《論黨內斗爭》一文,系統闡釋了關于一系列黨內斗爭的重大問題。劉少奇不斷總結黨內斗爭經驗,為之后的整黨整風運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和實踐基礎。

1945年,抗戰勝利前后,社會矛盾發生了變化,我國的社會生活狀況也發生了重大轉變。這年5月,劉少奇同志代表黨中央在黨的七大上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即《論黨》),確立了黨的指導思想,論述了中國革命的特點和黨的群眾路線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1947年,劉少奇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主持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會議報告了各個解放區土地改革的情況。雖然土地改革取得了較大成果,但改革中也存在著若干弊端。為了有效地解決改革中的問題,在改革過程中進行了整黨整風運動,強調加強隊伍建設的方法還是“思想打通、組織整頓、紀律制裁”。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揚了黨內民主,有效地打擊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領導和黨在組織上、思想上的不純潔現象。為培養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干部,劉少奇創辦了馬列學院,著重提高干部的知識能力,培養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修養的無產階級的合格的黨員干部。

1951年3月,劉少奇在中共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共產黨員標準的八項條件;4月9日,劉少奇作了題為《為更高的共產黨員的條件而斗爭》的報告,這份報告對于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純潔性和黨員素質具有重要意義。1954年2月,劉少奇在中共七屆四中全會上作了題為《為增強黨的團結而斗爭》的報告,報告在指出黨內的不足之處之后,提出了“從團結出發,經過批評和自我批評,達到團結的目的”〔1〕這一要求。這一時期,劉少奇開始探索黨的建設道路,并不斷使其黨建理論得到進一步完善。

二、劉少奇黨建思想的主要內容

劉少奇的黨建思想是在中國革命、建設的發展歷程中,不斷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大膽創新、勇于實踐而得出的成果,這些理論成果都體現在他所寫的大量關于黨建的著作之中。深入研究學習這些著作,總結劉少奇的黨建思想,對于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三個方面來對劉少奇的黨建思想進行闡述。

1.思想建設

加強共產黨員黨性修養。思想建設在黨的建設中起著關鍵性作用,而思想建設中一個重要的層面就是加強黨性修養。提高黨員的思想水平對于增強黨的戰斗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歷史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曾論述過有關黨員修養這一問題,但劉少奇是第一個全面系統闡述黨員黨性修養理論的無產階級革命者。1937年9月,劉少奇在延安馬克思列寧學院作報告時,科學論述了有關共產黨員修養的一系列問題,其中包括共產黨員進行修養的必要性、內容及黨員提高自我修養的途徑。在這一時期,我黨處于抗日戰爭階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形成,黨組織力量不斷壯大。但由于黨員的出身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因此,各自的品質和修養也有所不同。除此之外,黨內還存在著許多投機分子和堅持“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的人。這些因素的存在導致了各種錯誤思想的出現,嚴重威脅著黨的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劉少奇提出了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內容的黨員黨性修養理論。第一,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使得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偉大勝利。因此,黨員應始終學習和借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思想和品質,這樣才能完成共產主義的偉大事業。第二,黨員修養與群眾實踐相結合。認識的真理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檢驗,要想發現、掌握和擁有真理,就必須付諸實踐。劉少奇總結革命運動的經驗,強調黨員要在群眾的革命實踐中加強修養和提高能力。他引用曾子的名言“吾一日三省吾身”,重申“一個人要求得進步,就必須下苦功夫,鄭重其事地進行自我修養”〔2〕這一見解。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劉少奇認為,加強黨員黨性修養必須與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相聯系。第三,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劉少奇認為,黨員不僅要在實踐中培養黨性修養,也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中提高無產階級思想意識。只有堅持普遍真理與具體實踐相統一,才能夠發揮理論指導實踐的巨大作用。第四,堅持黨的利益至上原則。劉少奇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認為無論在什么時期,什么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至上,當個人與黨的利益發生矛盾時,應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黨員。同時,雖然要求始終堅持黨的利益至上原則,但這并不意味著黨員沒有自身利益。劉少奇認為,在不背叛黨的利益的條件下,黨員可以擁有自身的利益,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民謀取最大利益,更能凸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樹立正確價值取向。1943年7月,劉少奇撰寫了《清算黨內的孟什維主義思想》這篇文章,指出了黨內存在孟什維主義、出現錯誤路線的深層次原因,認為孟什維主義就是機會主義,文中還科學總結了辨別馬克思主義真假的標準。在革命斗爭的過程中,我黨始終面臨一個重要問題,即什么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待這一問題,劉少奇提出了區分馬克思主義者真假的客觀標準。文章指出,假的馬克思主義者只是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主義、一成不變的僵化公式,這樣的人被稱為機會主義;而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即為列寧主義者、布爾什維克主義者,他們將馬克思主義應用于實際,不斷地繼承和豐富馬克思主義。這兩種馬克思主義者,存在于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中,前者表現為李立三路線和左傾機會主義,而后者則是毛澤東及其他同志所堅持的布爾什維克主義。與此同時,這兩者也分別代表著兩種傳統和路線。孟什維克主義是在小資產階級中發展起來的,再加上部分黨員和干部思想理論低下,不能夠辨別其是否為孟什維克主義,所以危害極大。錯誤思想的存在會形成錯誤行動,要想鞏固黨提高黨,必須同孟什維克主義作斗爭,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去肅清黨內部的殘余,這樣才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推動革命走向正軌,并不斷取得勝利。

劉少奇要求全黨必須堅定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同各種錯誤思想作斗爭,并解決實踐中的重大問題。劉少奇在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方面所做的貢獻,有利于統一黨內思想、清算黨內錯誤思想、糾正黨內錯誤的路線方針,為奪取戰爭的勝利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可靠的保障。

2.組織建設

堅持貫徹實行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黨貫徹始終的根本組織原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劉少奇在此次會議中第一次科學地表述了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內涵及其對黨的發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劉少奇通過總結經驗,指出了民主與集中的辯證關系及脫離兩者關系的錯誤傾向,要求我們黨必須始終堅持發揚黨內民主,擴大民主生活,并且要堅持民主與集中相統一。劉少奇對民主集中制思想的認識,增強了黨的戰斗力,保證了黨組織在思想上、行動上的統一性,更好地貫徹了黨的指導方針和路線。他曾說過,黨內的民主集中制,就是領導干部與黨員群眾密切結合,反映黨內的群眾路線。

堅持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劉少奇在中共七大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指出:“黨的干部,就是黨的領導骨干,中國革命的領導骨干?!薄?〕他認為,黨的領導干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是一切方針路線政策的制定者,是一切革命斗爭的領導者,因此,革命事業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有好的領導干部。一個好的領導干部,就是能夠接受群眾的意見,并化為干部的意見,又使干部的意見被群眾所接受,進而通過群眾的實踐得到檢驗。所以,黨的干部要不斷增強公仆意識。干部不僅要起到帶頭作用,還要密切聯系群眾。劉少奇多次指出,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要提高黨的干部的質量,保證黨的干部思想的正確性,要培養高素質的德才兼備的干部隊伍,這樣才能夠領導廣大人民取得革命、建設的偉大勝利。

劉少奇極其重視干部問題,他在中共七大所作的報告中指出,干部問題在社會主義事業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必須加強黨員黨性的修養鍛煉。而如何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劉少奇也作出了具體的闡述。首先,必須重視干部文化和思想理論修養的提高。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沒有正確的理論就不會有正確的行動,尤其是干部的思想理論修養是極為重要的,這是因為他們是行動的制定者和領導者,領導層面發生了錯誤,必然會影響群眾實踐的開展。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因干部的錯誤領導而導致不良后果的事例,由于他們有著錯誤的思想,致使中國革命走了許多歪曲的道路,例如陳獨秀的“右”傾路線以及左傾的“立三路線”。因此,必須重視干部思想理論修養的培養。其次,要正確處理好干部的選拔、任用、培養和監督問題。要優化干部選拔方法,深入具體地考察、了解候選干部的情況,不能以偏概全。最后,要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黨對干部起著帶頭作用,黨管干部原則是黨的優良傳統,無論在任何時期都要堅持黨管干部這條規律。

堅持開展黨內斗爭。黨內斗爭是指由于黨員在思想、政治和組織上存在分歧和對立,針對這些分歧和對立開展的斗爭。正確開展黨內斗爭,有利于保證黨內矛盾的解決,增強黨的凝聚力。劉少奇是黨史上首個系統完整論述黨內斗爭理論的政治家,這個理論雖然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中有過論述,但主要體現在《論黨內斗爭》這篇文章中。任何思想理論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劉少奇借鑒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黨內斗爭的學說,并在革命過程中不斷總結我國黨內生活各個方面的經驗教訓,寫成了《論黨內斗爭》這篇文章,被毛澤東稱贊為“理論地又實際地解決了黨內斗爭這個重大問題,為每個同志所必讀”?!?〕劉少奇在這篇文章中科學地論述了進行黨內斗爭的必要性、所產生的偏向,并提出了一套完整地進行黨內斗爭的方針和政策。對于如何正確開展黨內斗爭,劉少奇提出:第一,首先要搞明白真相,再用嚴肅認真的態度并堅持在正確的立場上進行;第二,要真正弄懂黨內斗爭的實質,保證在組織上方式上盡可能不產生矛盾;第三,要適當批評;第四,要廢除斗爭會,先對事再對人;第五,要弄清黨內與黨外兩種斗爭的界限;第六,要給被批評處罰的黨員申訴的機會;第七,指出了禁止黨內無原則糾紛和斗爭的辦法。

3.作風建設

強調堅持貫徹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這條思想方針路線。這點不僅是我們黨的優秀三大作風之一,還是劉少奇在黨的作風建設方面的一個突出特征。他不僅要求黨員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且還要求把這些理論付諸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在革命斗爭的過程中,他堅持要肅清黨內空談的領導作風,認為這種空談主義會嚴重威脅到黨的工作的開展和黨的組織的建設。劉少奇在《肅清空談的領導作風》一文中指出,空談是沒有好處的,只有壞處。這是因為其脫離了客觀實際,對我黨工作的開展沒有任何指導作用,而往往還能破壞黨的建設。為此,劉少奇針對如何肅清空談的領導作風提出了具體要求。首先,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照劦念I導作風的形成,是因為不能夠到各地去了解情況和條件,從而使好的決議都成為空談。所以我黨同志就必須真正地了解和分析各地區的特殊條件和環境,從實際出發,制定正確的方針、路線和政策。其次,發揮黨的干部的領導作用。劉少奇認為,空談的領導方式和工作作風嚴重存在于黨的高級和中級的干部和機關中。所以,要肅清這種領導作風,就必須虛心學習,真正了解基層群眾的情況,密切與基層群眾相聯系;最后,黨內同志要深入研究黨的決議和文件,弄清目前革命斗爭的形勢和所進行的策略任務。

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堅持肅清關門主義與冒險主義。黨在任何時期所取得的成就都同人民群眾有著密切的聯系。劉少奇要求我們不能夠中斷與勞動人民的聯系,要隨時隨地地擴大和保持這種聯系。只有真正貫徹群眾路線,堅持為人民服務,才能夠做到密切聯系群眾。群眾路線是群眾觀點的具體應用,也是無產階級政黨所特有的標志。在歷史創造的過程中,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因此,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依靠群眾的力量去推動黨的工作的進行。實踐已經證明,離開人民群眾,一切無從談起。1935年,劉少奇寫了《肅清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一文,論述了這兩種主義的危害、表現及產生的根源。首先,不懂得如何去指揮群眾斗爭。量變是質變的準備,而我黨的有些同志不能把握這一規律,當剛有一些群眾力量,但還不能向敵人發起進攻時,黨內一些同志操之過急,不顧勝敗,組織群眾進行斗爭,導致我黨不能夠擴大群眾力量。其次,不懂得如何聯系群眾。在革命斗爭中,有些同志不能夠提出被人民群眾接受的斗爭口號和要求,也不能夠用群眾的方式進行斗爭,而是以一些理由強制群眾接受。歷史證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真心為老百姓做事,得到人民的支持就可以得到天下;而失去群眾的力量和支持,無疑會走上失敗。同時,不能夠團結真正的朋友去對抗敵人。最后,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也體現了黨組織中存在著的嚴重問題,來自于黨內同志對形勢估計不足,不能夠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促成了左傾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發展。

三、劉少奇黨建思想的價值意蘊

劉少奇對于黨的建設方面所形成的理論成果,不僅是時代的產物,也是黨的智慧的結晶,是在具體分析黨所處環境、解決緊迫任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直到今天,對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1.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員教育之中

思想建設是劉少奇黨建思想中的首要建設,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中,劉少奇強調黨員要科學地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有益養分,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堅定的黨性原則統一起來,不斷凈化和提升自己的黨性修養,弘揚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劉少奇的黨建思想汲取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極大豐富了劉少奇的黨建思想。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中,劉少奇多次引用孔子、孟子和曾子所說的話,來提高黨員的黨性修養。劉少奇認為,自我反省是很重要的,所以他引用曾子所說“吾一日三省吾身”來告誡黨員,必須自我反省,積極修正錯誤,這樣才能取得進步。他多次稱贊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認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在必要時舍棄自我的利益是值得的。但劉少奇并不是把所有的傳統文化全部都與黨性修養相聯系,他拋棄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認為如果黨沾染了這兩種文化,就會迷失方向,阻礙黨的進步。劉少奇的黨建理論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融入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更容易被黨員所理解和接受,更好地為黨的建設服務。

2.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干部隊伍是黨的偉大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中堅力量,黨員干部是為黨的事業服務的,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就不能保持黨的事業順利進行。因此,無論是在任何時期,黨都十分注重黨員干部的質量問題。劉少奇在從事黨內工作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干部的素質問題,并對入黨條件作了嚴格的規定。他指出,黨要嚴格貫徹“德才兼備”的選人用人標準,不斷保持隊伍的純潔性。同時,他所創建的共產黨員黨性修養理論對于新時代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也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他認為加強干部思想理論修養的培養是避免領導層面發生錯誤問題的有力法寶。干部的思想一旦發生錯誤,就會嚴重威脅到黨的事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成為黨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因此,我們應積極學習和借鑒劉少奇的黨建思想,不斷深化干部機制改革,處理好干部在選拔、任用、培養和監督等方面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堅持貫徹劉少奇黨建思想中黨管干部的原則,發揮干部帶頭作用,保持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這樣才能不斷增強隊伍活力,更好地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3.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任何政黨、政治集團執政以后,都會出現腐敗現象。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在和平建設時期,危險主要來自執政黨內部的腐敗。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我們更應該堅決反對腐敗,只有有效地預防腐敗,才能保持執政地位,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始終不渝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正確開展反腐敗斗爭,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國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黨內腐化問題給黨的建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黨的建設的重大任務。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薄?〕因此,要樹立黨的良好形象,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社會和諧與安定,就必須有效地預防和懲治腐敗問題。劉少奇認為,要建設成一個優秀的黨,最基本的是需要很多更好的黨員。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歸根到底是針對黨員,特別是干部而言的。所以必須提高黨員干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水平,加強黨性修養,讓人民群眾監督黨員和干部,讓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這樣才能杜絕一切腐敗現象,保持黨的純潔性,使我們的黨成為一個永遠具有生機活力的政黨,才能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劉少奇同志作為卓越的國家領導者,其在革命和建設中所創建的黨建思想,對于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黨建問題是一個重大問題,它伴隨著黨的發展的全部過程,如果處理不好這個問題,黨將最終走向失敗。所以無論在任何時期、任何條件下,都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并吸收和借鑒歷代領導者的經驗和教訓,以指導人們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猜你喜歡
黨性修養劉少奇干部
劉少奇與中國共產黨
弘揚抗聯精神 加強黨性修養
劉少奇在安源過春節
當干部切忌“打官腔”
樹立黨章意識 加強黨性修養
傳承耀邦家風 增強黨性修養
劉少奇:不忘初心 對黨忠誠
劉少奇:求真務實,反對形式主義
汲取新時代加強黨性修養的強大力量
干部任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