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殖民時期阿薩姆地區茶業發展探析

2020-03-03 19:53張智迅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阿薩姆茶業勞工

張智迅,許 靜

(貴州師范大學 歷史與政治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茶葉作為一種飲品在東亞地區飲用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南亞地區,盡管也有野生茶樹,但當地人并沒有飲用茶葉的習慣。進入近代,英國人殖民印度以后,為消除對華茶葉貿易上的逆差,萌生了種植茶葉的想法。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以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為開端,開啟了尋找茶樹并引種印度地區的時代。至19世紀下半葉,隨著印度茶葉的產業化與市場化,英國對茶葉的需求重心從中國轉向了自己統治下的印度殖民地。國內學術界僅有少數論文對殖民時期南亞茶業的發展狀況有所涉及,并沒有專門論述這一時期阿薩姆地區茶業發展的。鑒于此,筆者試圖從這一角度入手,探析該地區茶葉從種植到生產與貿易的情況。

一、19世紀阿薩姆地區的茶業種植

阿薩姆(Assam)至19世紀初仍作為一個撣邦人建立的王國存在,一般被稱作阿豪姆或阿洪(Ahom)王國。[1]150-1511817年緬甸的雍籍牙王朝(也稱貢榜王朝,Konbaung Dynasty)兩次入侵阿薩姆。[2]222至第一次英緬戰爭,英軍占領阿薩姆驅逐緬甸軍隊后[2]227,英國漸漸滲透并控制了阿洪王國。與此同時,英國東印度公司先后派人前往中國、印度東北部和緬甸地區尋找野生茶樹,想方設法獲取能夠種植的茶種。1793年,英國人借助幾位隨馬嘎爾尼(George Macartney)出訪中國的英國科學家,終于在加爾各答開始嘗試種植茶葉。[3]隨著對阿薩姆地區氣候與地理環境考察的深入,英國人在上阿薩姆地區也發現了野生茶樹,認為該地可以嘗試進行茶葉種植。[1]163-1651833年,英國政府廢除了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特權。為了能夠繼續在茶葉貿易中獲利,東印度公司在兩年后同意建立種植與制作的機構。[4]該機構也被稱為阿薩姆茶葉委員會,隨后第一批中國人陸續來到阿薩姆地區從事茶葉種植與加工工作。

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前,英國東印度公司將三分之二的茶葉種植試點移交給了新建的阿薩姆公司,無需支付租金,租期10年。[1]178-179為了激勵開辟茶園,英國出臺了鼓勵政策,規定凡開荒超過100英畝而不超過10000英畝的,可以獲得較長的期限和前期的租金減免。[4]1839年第一批運抵英國本土的阿薩姆茶葉在倫敦進行拍賣銷售。[5]初獲成功后,當地的英國種植者開始試圖進行種植與加工的革新,改良茶種,進行工業化生產,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在改良茶種上,英國試圖通過獲取中國茶葉中的優良品種改良在阿薩姆地區種植的茶樹。當時正在中國活動的英國植物學家福鈞(亦譯為福頓,Robert Fortune——筆者)將中國的優良茶種帶到阿薩姆。阿薩姆的茶園種植主們開始把本土野生茶種與中國品種進行混合栽培。[5]與此同時,英國開始進行工業化,改進管理方式,實質上就是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條件降低勞動力與生產成本。19世紀上半葉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為這一改進提供了可能。從砍伐森林開辟茶園、種植園勞工的招募管理、種植與加工技術的改良到茶葉輸送所需要的交通設施, 都需要這種工業化的生產管理模式。首先,在殖民地的雇傭剝削下,不管本地或者域外的勞工,他們所獲得的報酬極低,生活條件極差。塞繆爾·鮑爾認為中國的茶葉成本過高。在阿薩姆地區可以支付給苦力的報酬采用印度貨幣盧比進行結算,即便是熟練的勞工,每月的報酬也不超過5盧比。[1]237利用西方的化學與植物學知識,英國人指導勞工采用最優的種植、修剪與采摘方法。勞工的居所與作息時間也被嚴格地劃分與設定,這在之前中國和日本的茶葉種植中從未有過。勞動分工也開始在阿薩姆的茶園中出現,從育苗、茶園到加工的工廠車間,人力與機器各司其職。19世紀下半葉,英國種植園主開始推行機械化加工。19世紀70年代威廉·杰克遜(William Jackson)制造了一臺茶葉捻揉機以代替手工操作,之后推出了一些改進型號。[1]24219世紀80年代,他開始著手設計制造了用于烘干茶葉的熱風干燥機,分別用于茶葉解塊、分揀和打包的機器。[1]242-243這些機器在提高效率、減少人工的同時,能讓加工的過程與燃料的使用更加精確。例如烘干茶葉過去只能使用木炭,但在杰克遜的機器中任何可以加熱燃燒的草木材料都可以使用[1]243,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成本。19世紀末孟加拉至阿薩姆鐵路的建成提高了茶葉的運輸速度,而較之傳統的道路與人畜力輸送的數量更大。[4]

19世紀后半期是阿薩姆茶業的飛速發展時期。雖然在19世紀60年代一些西方投資者為了一己之私,導致當時剛出現起色的阿薩姆茶業面臨一場倒賣土地與勞力的危機,但阿薩姆茶種已經形成并逐步取代中國品種。[3]1854年《阿薩姆通關法案》(AssamClearanceAct)通過后,3000英畝種植著當時品種最優良茶樹的土地被劃分給許諾產出最好茶葉的歐洲種植園主[6],這進一步刺激了西方殖民者在阿薩姆的茶葉種植。1852年至1871年輸回英國的茶葉數量從23.2萬磅提升至1535.16萬磅。[3]雖然此時茶葉的種植范圍擴大到阿薩姆以外的大吉嶺(Darjeeling)等地,但阿薩姆地區仍占較大比例。茶園的面積從1872年的27000英畝發展到1900年的204000英畝,而茶葉產量則從6150764磅增至75125176磅。[7]151888年阿薩姆地區的茶葉種植園主組建了印度茶葉協會(Indian Tea Association,簡稱ITA),該協會以茶葉業務為中心,阿薩姆地區90%的茶葉公司是該協會的成員。[1]252

二、1900—1947年阿薩姆地區的茶業發展

1900年以后,印度茶葉的對外貿易額超過了中國。印度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茶葉出口地區。英國在印度茶業上的投資越來越多,作為主要產地的阿薩姆地區迎來了種植茶葉的黃金時代。[4]加爾各答(Kolkata)的茶葉協會組建了負責茶葉生產的科學部。該部門在阿薩姆地區成立一個試驗站,雖然于1911年遷離,但對于阿薩姆各茶園的科學化的種植與制作管理起到了推進作用。此外,勞動密集型方式也是以阿薩姆為代表的印度茶業在外銷出口上最終超過傳統模式的中國茶業的一大原因。阿薩姆本地人與從比哈爾、奧德等地的移民一起構成了萬千被茶園種植主剝削的勞工。[7]20-23低薪酬、惡劣的工作與居住環境導致其死亡率非常高。茶園種植主為了追求最大利潤,無視這一狀況。勞工們多次以逃跑或消極怠工的方式進行抗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作為英屬殖民地的印度也卷入了這場戰爭。阿薩姆作為英屬印度的組成部分,茶葉產量與商業利潤均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1]262其他種植茶葉的地區也相應出現了發展高峰,部分原因是戰時軍隊對茶葉飲品需求的激增。相比以往精細規范的采摘,茶樹上長大的粗糙茶葉也被摘下,英印政府按照同樣的價格收購。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茶葉的價格也開始下降,勞工不得不為本來就很少的收入更加努力地做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圣雄甘地和國大黨的引導下印度民族運動興起,阿薩姆邦勞工開始接觸到了民族獨立的思潮。薩地亞籍的勞工以每天200人的流失速度紛紛離開種植茶園,ITA迫于壓力同意勞工的報酬增加2安那(不足1便士)。[1]262-263但1931年的調查報告指出,勞工的各項待遇仍舊沒有得到真正改善,健康與醫療基本沒有享受到。[1]263茶葉種植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依舊在穩定增長。1925年阿薩姆地區的茶場已經達到900個,面積加起來共有161900公頃,各茶場的種植面積平均下來是180公頃。[4]14年以后,阿薩姆的茶葉種植面積為171700公頃,茶葉生產的數量達到113400噸,阿薩姆的茶園面積與產量占全印的比重達53.5%和53.2%。[4]印度本地的資本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也開始參與茶葉生產,但在阿薩姆英國茶園主依舊占多數。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后,阿薩姆邦也面臨著戰火的襲擾。不同于上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后他們的侵略目標既包括了隸屬于英屬印度的緬甸,也包括英屬印度。連接阿薩姆的交通道路成為逃亡隊伍的必經之路,日軍的飛機也開始進行轟炸。[1]266-267茶葉的生產與運輸也受到了影響,盟軍修筑從曼尼普爾到緬甸城市達武(Tammu)的道路,從茶園中抽調走了大部分勞工。[1]272-273即便如此,茶園主們在太平洋戰爭期間仍舊獲得不菲的收入,1942年阿薩姆茶園的采摘量達到470000000磅,同時動用手推車向英國軍隊出售多達21000000磅茶水。[1]273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后,印度地區很快迎來了獨立。阿薩姆邦在領土與主權的歸屬上也從英屬印度轉移到新生的印度共和國手中,但英國的茶園種植主并未受到太大影響,本地與外地的勞工依舊在茶園中勞作。但印度的民族資本家對阿薩姆地區的茶業投資較之前開始增加。據統計,1945年阿薩姆地區茶園的面積減少至148100公頃,產量也只有110700噸。面積與產量在全國的比重也降至50%以下。[4]但這依然沒有撼動阿薩姆在印度茶業的重要地位,很快阿薩姆就恢復了種植面積與產量并且繼續提高。甚至出現了把一些種植稻米的稻田改為茶園的情況,而獨立后印度人建立的茶園,也開始從數量上大幅度增長。[4]印度本地居民飲用茶葉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茶葉也不再成為輸送回英國消費的經濟作物。

阿薩姆在英國殖民時期的茶業發展,可以視為英國從單純掠奪殖民地原材料轉向當地加工輸回母國的范例。首先,因為飲茶成為習慣和風尚,英國從近代開始向中國購買茶葉,因不滿對華貿易的入超和自身的利益需要,在自己控制的殖民地內種植茶葉。其次,阿薩姆的獨特環境使得它成為全印最早種植茶葉并發展茶業的地區,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技術上的革新與機器化的加工使得阿薩姆茶業最早享受到了近代工業化帶來的益處。但這些對于被剝削的當地人民來說則是沉重的負擔與苦難,當地居民被固著在茶園從事茶園工作。再次,茶葉的移種與貿易的發展改變了阿薩姆地區的自然環境、農業和交通面貌。茶業的形成促進了當地近代化的墾殖、鐵路的連接。國際上,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以阿薩姆為代表的印度與南亞地區另一茶業興盛國家錫蘭(斯里蘭卡)一道沖擊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傳統茶業市場。但殖民地的商品貿易最終仍舊在宗主國的控制之下,茶業的發展最終還是為了更好服務英國市場。

猜你喜歡
阿薩姆茶業勞工
東喜馬拉雅地域民族資料梳理
返鄉,闖出茶業一片天
林秀娟 茶業“雙師”
湖南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大帽子
貴州茶業大事記
1300萬阿薩姆人不被視為印度公民
目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