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英雄氣 千秋尚凜然

2020-03-08 14:25黃永東
老友 2020年2期
關鍵詞:二連大渡河瀘定橋

黃永東

發生在1935年5月的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場重要戰斗,也是紅軍長征途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勝利之一。在這場戰斗中,22名勇士用大無畏的精神,冒著槍林彈雨,為中央紅軍順利渡河,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在這22名勇士中,有一人是江西宜春籍的,他就是革命先烈劉梓華。

別妻離家 參加革命

劉梓華原名劉友芝,1912年農歷九月十三日出生于江西省宜春縣錦江鄉(今宜春市袁州區水江鎮)上洞村梓木六合堂。劉梓華的爺爺劉孟浚生子6個,其父劉孝輝系第四子,兄弟6人,人稱“六合堂”。劉梓華兩歲多時,他的母親去世,1917年,他的父親也去世了,不足6歲的他只有跟隨兄嫂生活。

因為家境貧寒,劉梓華讀了幾年私塾后,兄嫂讓他進紙棚學焙紙。經歷了苦難的童年和艱辛的生活,劉梓華自小養成了意志堅定、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性格。1927年9月20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部隊路過宜春、萍鄉交界處的錦江鄉,并在錦江鄉快榮村留宿,在那里播下了革命火種。1928年,16歲的劉梓華參加了當地農民赤衛隊。1929年6月,劉梓華在舅父的介紹下娶錦江鄉中源村彭氏為妻。

其時,彭德懷率部由井岡山轉戰湘鄂贛邊區,并在離梓木不遠的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休整。劉梓華下了跟著紅軍打天下的決心。他決定走的那天,上身穿著兩件單衣,下身套條燈籠糙布褲,腳蹬一雙草鞋,只拿了嫂嫂幫他做的一雙布鞋。哥哥沒在家,他就把自己的去向告訴了嫂嫂。在經小洞通往萍鄉桐木的路上,劉梓華遇見了同村好友劉友文,劉友文見他要走,想拖他回去,劉梓華堅決不肯,說:“你不要拖,我是不會回去的?!本瓦@樣,劉梓華毅然訣別新婚妻子,告別恩重如山的兄嫂,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自己的生養之地——上洞梓木,孤身一人走到數十里外的瀏陽縣文家市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參加紅軍后,劉梓華在紅四軍軍部通訊排當戰士,193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進入紅軍彭陽步兵學校學習,結業后歷任紅一軍團二師四團一營二連班長、副排長。1934年10月,黨中央和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開始了長征,劉梓華擔任楊成武領導的紅四團三營二連的排長。

不畏艱險 奮勇奪橋

1935年5月初,紅軍強渡天險金沙江后,風馳電掣般地繼續北上。5月24日晚,紅軍先頭部隊一舉奪取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渡口,繳獲一只渡船。此時,擔任排長的劉梓華與紅四團三營二連的16名勇士,乘木船強渡成功。紅軍占領安順場渡口后,發現用這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大渡河,最快也得一個月。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當地有“五月安順不渡江”的古訓。但是,紅軍必須渡過大渡河,搶占上游的瀘定橋,不然就會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前后夾擊而全軍覆沒。軍情緊急,1935年5月26日,中央軍委命令紅四團去完成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

接到電令的時候,紅四團距離瀘定橋還有120公里路程。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和路途的艱險,兩天要趕240里路是很困難的事情。何況這個時候紅四團剛經過鏖戰,全團官兵都非常疲憊,加上當時正下著瓢潑大雨,山道又窄又滑,怎么才能完成中央軍委交代的任務?

“不完成就是死路一條!”在團長黃開湘和政委楊成武的鼓舞下,全團士氣高漲,高喊著:“走完二百四,趕到瀘定橋!”1935年5月27日晨,全團人馬朝瀘定橋方向全速前進。經過兩晝夜急行軍,29日晨,紅四團趕到目的地,占領了瀘定橋西橋頭。這時,部隊其實也就到了三分之一,大部分人都因體力不支掉隊了。劉梓華因從小做苦力,又練過武術,身板結實,不但沒有掉隊,還幫戰友背行李。

瀘定橋架于大渡河上30多米的高空,沒有橋墩,只有13根鐵索,從河東岸拉到河西岸,長百余米,鐵索用鐵環扣成,橋上原有木板,已被敵人拆去了約80米,敵人還在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5月29日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干部會議,經大家討論決定,團里把部隊分成三撥,一撥負責奪橋,一撥負責掩護,另一撥負責從下游偷渡過河,再和奪橋部隊配合夾擊守城敵人,其中,劉梓華所在的二連被指定為突擊隊。

會后,二連召開了戰前動員會,決定組成一支22人的突擊隊為先鋒。戰士們踴躍報名,紛紛要求參加奪取瀘定橋的生死戰。時任團總支部書記的羅華生親自到二連挑選參加奪橋的戰士,他挑人的標準是:凡是干部,包括連長、指導員、黨支部書記及排長,首先要挑出來;曾經是戰斗英雄的,比如在渡烏江戰役中立過功的,也要挑出來;平時作戰勇敢的,要挑出來。此外,被挑選出來的人,必須是共產黨員或共青團員,起碼也要是入黨入團積極分子。劉梓華完全符合上述條件。最后,經過挑選,部隊組織了由紅四團二連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云率領的22人奪橋突擊隊。

5月29日下午4時,經過一番充分準備,22名勇士身掛沖鋒槍,背插馬刀,腰纏10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大渡河東橋頭猛撲。敵人負隅頑抗,用各種輕重武器阻攔突擊隊隊員的前進。但是,在紅軍西岸火力的掩護下,敵人的火力被壓了下去。勇士們個個精神抖擻,越戰越勇,顧不得隨時都有掉入河中的危險,攀爬在鐵索上穩步前進。其中3名戰士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突擊隊隊長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沖過火海,緊跟著也撲了上去,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一身武藝的劉梓華一馬當先,揮舞著閃光的馬刀砍向敵人。此時,楊成武率領隊伍沖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并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城。僅用了兩個小時,紅四團便奇絕驚險地奪取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險,將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

屢立戰功 英年早逝

紅軍到達陜北后,屢立戰功的劉梓華升任紅三軍團四師十二團參謀長,1937年9月任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參謀,參加了著名戰役——平型關戰斗。

1937年9月,日軍向晉西北的平型關、雁門關一線進攻,八路軍一一五師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9月23日,第一一五師召開了全師連以上干部動員會議。會上,師長林彪分析了戰局,講明八路軍的勝利條件,副師長聶榮臻作了政治動員,確定了具體兵力部署。劉梓華所在的六八六團在戰役中擔任“腰斬”任務,即占領老爺廟至小寨村一線南側高地,實施中間突擊,分割沿公路進攻之敵,然后向東跑池方向發動進攻。在這次戰斗中,劉梓華為獲得敵人真實可靠的情報,憑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帶領偵察員潛入敵人前沿陣地偵察敵情。一天晚上,他用樓梯爬上一處建筑物觀察時,不慎從樓梯上跌了下來,脊梁骨嚴重受傷。傷好后,他的脊梁一直是凹凸不平的。

之后,劉梓華歷任八路軍東進縱隊作戰科科長、第一一五師教導第四旅參謀處處長、第一一五師干部學校校長等職。1942年,劉梓華進入中央黨校學習,結業后任抗大七分校教育長、教導一旅二團參謀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劉梓華任熱河十七軍分區警衛第一團參謀長。劉梓華身經百戰,五次榮立戰功,九次負重傷,其中三次死里逃生,其腹部、胸部、下顎都被敵人的子彈擊傷,成為二等殘疾軍人。

新中國成立后,組織上安排劉梓華在華北軍區醫院休息療養。身體稍好后,他就找領導要求分配工作,領導不答應,他再三對領導說:“我不能長期休息,可以做些工作?!弊詈?,領導只得答應讓他擔任廊坊軍分區副參謀長。

由于長期勞累,戰斗中多次負傷流血,劉梓華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最后因患惡性淋巴腫瘤,經多方搶救無效,于1951年4月17日病逝于北京陸軍總醫院,時年39歲。次日,《解放軍報》刊發了劉梓華去世的消息,并刊登了他的照片,其遺體被安葬在河北石家莊烈士陵園。后來,華北軍區授予劉梓華烈士稱號。

家鄉人民沒有忘記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為讓紅色文化代代傳承,將革命精神發揚光大,近年來,袁州區水江鎮投資2000萬元建設了占地120畝的梓華公園,內設紅旗廣場、梓華廣場、劉梓華銅像、革命烈士紀念館等。2019年4月12日,袁州區水江鎮黨委、政府在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梓華廣場舉行了紅軍長征英雄、飛奪瀘定橋二十二勇士之一劉梓華銅像揭幕儀式。劉梓華的兒子及孫女,宜春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袁州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及水江鎮干部群眾共2000余人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責編/文邦

猜你喜歡
二連大渡河瀘定橋
大渡河遙想
滬定橋:十三根鐵鏈扛起一個共和國
“飛奪瀘定橋”是虛構的嗎
從瀘定縣文物管理局收藏的清代瓷器推斷瀘定橋的建成對康巴地區的影響
一只羊腿
愛父愛國抉擇之間的悲歌
飛奪瀘定橋
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對大渡河下游某已建水電站發電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