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雷針名稱考

2020-03-08 09:38黃河清
中國科技術語 2020年6期
關鍵詞:鐵桿避雷針

黃河清

摘?要:“避雷針”一詞最早見于日本。1872年,在日本的一本德日詞典中,該詞用來對譯德語的Blitzableiter(避雷針),此后逐漸流行。20世紀初,“避雷針”進入中國,如在《世界通史》(1903)和《日本法規解字》(1907)中,均能找到例證。不過有人認為,“避雷針”這個名稱不是很適合,于是出現了“接閃桿”。理由是這個名稱比較科學,符合這種裝置的原理。但實際情況是,用“接閃桿”的人少,用“避雷針”的人多。

關鍵詞:鐵桿;避雷針;接閃桿

中圖分類號:G483;N0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0.06.021

Abstract:The term “hiraishin” (lightning rod) was first seen in Japan. 1872, in a German-Japanese dictionary, the word was used to translate German Blitzableiter (lightning rod). Since then, the word has gradually become popula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hiraishin” entered China, i. e. “bileizhen”. Examples can be found in World History(1903) and Japanese Legal Dictionary(1907). However,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name “bileizhen” is not appropriate, so the word “jieshangan” appeared. The reason is that the name is more scientific and conforms to the principle of this device. But the actual situation is that there are few people who use the “jieshangan”, and many people use the “bileizhen”.

Keywords:lightning rod;“bileizhen”;“jieshangan”

避雷針(lightning rod)是保護建筑物等避免雷擊的裝置。在高大建筑物頂端安裝一個金屬棒,用金屬線與埋在地下的一塊金屬板連接起來,這樣就能把云層中與地面相反的電荷引入地面,使得云層與建筑物間的電場強度減弱,達到避雷效果。那么避雷針這種裝置是什么時候發明的,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有關它的名稱是什么時候產生的,又是怎樣演變的?這一系列問題正是本文所要討論的。

一?中國和西方對防雷技術的探索

應該說,人類自誕生以來就肯定已經注意到了雷電現象,但由于不知道雷電產生的原因,當時只有敬畏,因此對雷電現象產生了許多神話和傳說。而對雷電加以防范,則是后來的事情了。

1.中國古人對建筑物防雷的探索

中國人對建筑物防雷的探索起步很早。在漢代一些高大建筑物中已有據說能避雷的梁柱——雷公柱。但有學者認為,雷公柱如果是金屬的,避雷是有可能的;如果是木材的,就值得商榷了。因為雷電流可達數萬安培,其熱效應在6000~10 000℃以上,這足以使任何木材、磚石燒毀。因此,雷公柱不可能避雷[1]。不過,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在湖南岳陽有一座慈氏塔。該塔約重建于1100年,塔頂設有6條鐵鏈,鐵鏈沿6個角下垂至地面一定高度,目的是防止雷擊。這可以說是避雷針的雛形。

總之,中國古人雖然在技術上做了種種嘗試,以避免雷擊,但畢竟沒有重大突破[2]。

2.現代避雷技術的發明

避雷技術的重大突破出現于美國。1752年,美國人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做了一個實驗,在雷雨中放了一個風箏,證明了雷電就是電。后來他發明了避雷針[3-4]。1773年,這種裝置在英語中也有了名稱,叫lightning rod [5],這詞現在仍在使用。

那么,西方的避雷針是什么時候介紹到中國的,有關它的漢語名稱是什么時候出現的?這是下面所要討論的內容。

二?漢語文獻中有關避雷針的最早記載

《美理哥合省國志略》是1838年刊印的專門介紹美國的一本書,作者為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1861),是美國第一個來華傳教士。裨治文在該書卷之十八中介紹了美國的濟貧制度,同時還介紹了預防災害的一些措施。在談到防火防雷時有這樣的文字[6]:

防電閃傾頹,則立一長鐵桿于門以拒之,電見鐵桿,即自頂旋繞至桿下而去。

這句話是說:為防雷擊屋傾,立一鐵桿于門外,閃電則被鐵桿引入地下。它介紹了避雷裝置的原理:鐵桿將高空雷電引向自身,泄放到地中,從而保護周圍建筑物。這段文字不但是漢語文獻中有關避雷針的最早記載,也是有關其原理的最早介紹。

三?漢語中有關避雷針的名稱

漢語中有關避雷針的名稱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19世紀前中期出現的名稱,我們稱其為早期名稱;第二類是19世紀后半期到20世紀初出現的名稱,我們稱其為晚期名稱。下面分別論述。

1.早期名稱

漢語中有關避雷針的最早名稱,出現于19世紀前期。例如上述的《美理哥合省國志略》中的那個例子,其中將避雷針叫作“鐵桿”。這說明在1838年漢語中已經產生了有關避雷針的名稱,而這個例證應該是最早的。

避雷針發明于美國,它是在美國最先推行的,所以漢語中介紹避雷針最先也見于有關美國的書籍。即便是10多年以后,情況仍是如此。1847年,福建人林钅咸赴美國,在那里工作了1年多?;貋砗髮懹小段骱<o游草》(1849),書中對美國城市的高樓十分感慨,其中有這樣一些文字[7]:

百丈之樓臺重疊,鐵石參差(以石為瓦,各家兼豎鐵支,自地至屋頂,以防電患)。

這里的“鐵支”就是避雷針。從中可以看到,當時美國避雷針的使用已經十分普遍。此后我們還見到“鐵針”的叫法:

1855年合信《博物新編》初集《電氣論》[8]:

西國有避雷之法,各于樓房屋背,插鐵針一枝。自針腳以鐵條引出墻外,直透入地,使針尖攝引雷火由鐵條而落,則人畜屋器可免震擊之患。

1866年張德彝《航海述奇》[9]:

禮拜堂四五座,頂皆饅首形,上出鐵針極長。

“鐵桿”“鐵支”“鐵針”這三個名稱有一個共性,因為從它們名稱的本身來看,外延都比較寬泛,凡是桿針狀的鐵制物都可以包括在內,而避雷針正由于是桿針狀的,所以這些名稱也用來表示這種裝置。其實這種表示是臨時性的,它們使用并不長久,后來用的人不多。

2.晚期名稱

在上述三個名稱之后,情況有了改變。從19世紀后半期到20世紀初,出現了許多有關避雷針的名稱,如“防雷鐵”“防雷針”“防雷尖叉”“防電桿”“擋雷針”“引電桿”“引電竿”“避電針”“避雷鐵”“避雷針”“避雷柱”,等等。這些詞雖然和“鐵桿”“鐵支”“鐵針”一樣,也是偏正結構,但其中的限定成分更為具體、明確,詞語所指專一,外延不再像早期那三個名稱那樣寬泛,它們或多或少地具備了專業術語的條件。

上述這些詞,又可分成兩類:第一類是非日語詞,如“防雷鐵”“防雷針”“防雷尖叉”“防電桿”“擋雷針”“引電桿”“引電竿”“避電針”“避雷鐵”等,本文將這類詞稱為A類詞;第二類是日語詞,如“避雷針”“避雷柱”,本文將這類詞稱為B類詞。下面分別論述。

(1) A類詞

在A類詞中,出現最早的是“防雷鐵”。它見于1876年的《格致匯編》。這一年的《格致匯編》載有“格致略論”一文,內有這樣一些話[10]:

近來設法用鐵桿自地面通入房屋直至最高處之上數尺,其鐵端磨之甚尖,如為船則從桅頂直通至水中。凡際電氣來時,則為此鐵桿傳引直通至地中或水內,即不傷人物,此謂之防雷鐵也。

這里的“防雷鐵”就是避雷針。在“防雷鐵”之后,我們又見到下面這些詞語:

引電桿:1877年傅蘭雅輯《格致匯編》第一冊《西船略論》[11]:

船上之桅本屬甚高,應有引電桿引電入海,恐遇大雷電時,桅為霹靂所擊。蓋木桅傳電甚緩,而電行甚急,則桅與船身俱易擊壞或致電火焚燒,故設此引電入海之桿,以免其患。

防雷尖叉:1892年薛福成《出使日記續刻》卷之五[12]:

臺閣樓塔,宜用防雷尖叉以避雷電。

擋雷針:1899年匯報館譯《形性學要》卷十[13]①:

擋雷針所以防雷擊之禍,法以長鐵條一,尖其頭,高豎屋頂,其下端達于地下,使地中電由尖頭上升,推散云中異名之電,乃能無患。

避雷鐵:1901年潘慎文譯文、謝洪賚筆述《格物質學·磁氣》[14]:

凡直立鐵條皆有磁性少許,如籬笆之鐵樁、避雷鐵。

防雷針:1903年匯報館教士譯《西學關鍵》卷六[15]:

西國大廈必有防雷針。

避電針:1905年顏惠慶、王佐廷《重訂商務書館華英字典》[16]:

lightning conductor,避電針.

引電竿:1908年顏惠慶等編《英華大辭典》[17]:

lightning rod,護屋之引電竿,防電桿,避電針.

1914年郁德基增訂《廣增英華新字典》[18]:

lightning rod,護屋引電竿,避電針。

防電桿:1908年顏惠慶等編《英華大辭典》[17]:

lightning rod,護屋之引電竿,防電桿,避電針.

在以上這些詞語中,“引電桿”“引電竿”“防電桿”可以看作英語lightning conductor(避雷針)或lightning rod的翻譯,因為這兩個詞組的字面意義,前者是“閃電引導物”,后者是“閃電桿”“電桿”。除這三個詞外,其他詞語有可能是受了英語的影響,或者還有其他因素,但要說明造詞的依據有點困難。

(2) B類詞

B類詞有兩個,即“避雷針”和“避雷柱”,它們均來自日語。在日本,“避雷針”最早見于明治五年(1872)。這一年,小田條次郎、藤井三郎和桜井勇作三人合作編寫了《孛和袖珍字書》,由學半社出版。這是一本德日雙語詞典。其中,我們見到了“避雷針”(ひらいしん)一詞,是作為德語Blitzableiter [blitz(閃電)+ableiter(引開者)]的對譯詞出現的。為什么用“避雷針”來對譯?上引《博物新編》的那段話中有這樣一句:“西國有避雷之法,各于樓房屋背,插鐵針一枝?!盵8]小田條次郎他們可能是從這句話中提煉出“避雷針”一詞,然后用它來對譯Blitzableiter?!恫┪镄戮帯纷畛蹩性谥袊?,后來傳入日本,在那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避雷針”是從這句話中提煉出來的,可能性很大。若干年以后,“避雷針”在日本使用開來。明治十八年(1885),《學校用英和字典》用它來對譯英語的lightning conductor;明治十九年(1886),《改正增補和英英和語林集成》(丸善商社書店)用它來對譯英語的A lightning rod[19]491。

繼“避雷針”之后,日語中又出現了“避雷柱”(ひらいちゅう)一詞,最早見于上文提到過的《改正增補和英英和語林集成》?!氨芾字痹谠摃杏脕韺ψg英語A lightning rod。至此,日語中指lightning rod有了兩個名稱:避雷針和避雷柱。但到了明治末年,這兩個詞有了分工,“避雷針”指這種裝置上端尖細的金屬棒,而“避雷柱”只指金屬棒下面用來支撐和傳遞電流的立柱,避雷針在上,避雷柱在下。不過,進入大正時代,情況又恢復了,“避雷柱”又用來指lightning rod了[19]492。

“避雷針”和“避雷柱”這兩個詞,約于20世紀初傳入中國。先傳入的是“避雷柱”。

1902年,歷史學家傅運森(1872—1953)翻譯出版了《泰西事物起原》一書。在該書卷三中,有富蘭克林放風箏測試雷電的介紹[20]:

富蘭克令于雷雨之際,施放紙鳶,測知天上之電與地上之電,同為一物,避雷柱因此發明其制。

《泰西事物起原》是傅運森根據日本澁江保的著述翻譯的。這里的“避雷柱”顯然來自日語,它就是指lightning rod。1年之后,“避雷針”也進入中國。1903年,上海通社久記圖書發行所出版譯著《世界通史》。該書在近代史部分中,也介紹了富蘭克林[21]:

法蘭克林波士頓人,以刷工長文藝,為文士,發明避雷針。

《世界通史》譯自日文,所以這里的“避雷針”也來自日語②。

4年之后,在另一本根據日本著述編纂的詞典中,我們又見到“避雷針”。這本詞典就是錢恂和董鴻祎編纂的《日本法規解字》(1907),該詞典在“白金”條中說[22]:

白金:貴金屬之一,價昂于金,出產甚少。無論如何灼熱,不易熔融,且不生銹。工業上常用以作避雷針、電燈及煅燒他物之器皿。

“避雷柱”和“避雷針”這兩個詞雖然都已經進入漢語,但“避雷柱”沒有流傳開來,大家使用的一般都是“避雷針”,例如1909年《圖畫日報》第七十八號[23]:

迄今西洋多用一金屬之針樹于屋上,而用金屬線與地下相聯絡,以防其害焉。雷將落于屋上之時,先附于此針,而借線導之于地下,及其落則勢力已分矣,故不能為害,此避雷針所由名也。

《辭源》(1915)和《辭?!罚?936)也只收“避雷針”,未收“避雷柱”。后來“避雷針”就慢慢流行了。這可能也是受了日語的影響,因為后來在日語中,“避雷柱”不用了,只用“避雷針”。

四?結?語

從本文討論的情況來看,漢語中有關避雷針的名稱曾經有過10多個。其中“鐵桿”“鐵支”“鐵針”這三個名稱由于所指范圍寬泛,外延太廣,不具備作專業術語的條件。而后來出現的“防雷鐵”“防雷針”“防雷尖叉”“防電桿”“擋雷針”“引電桿”“引電竿”“避電針”“避雷鐵”,則比前三個名稱好了許多,它們的限定成分更加具體、明確。但這些詞還是被淘汰了,最終還是被日語借詞“避雷針”取代。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國人對日語借詞普遍具有認同感,這樣就使得這些詞在漢語中有了很大的“勢力”,大批日語借詞能在漢語中流行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到了2010年,出現了一個情況。當時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2010)。該規范將“避雷針”改稱為“接閃桿”。如該規范第2章“術語”2.0.8節有“接閃器”一詞的解釋:

接閃器:由攔截閃擊的接閃桿、接閃帶、接閃線、接閃網以及金屬屋面、金屬構件等組成。

這里將避雷針叫作“接閃桿”。這個規范是根據2000年版的《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94)修訂的。在2000年版中,還沒有“接閃桿”這個名稱,還用“避雷針”。那么后來為什么“接閃桿”代替了“避雷針”?因為有人認為,“接閃桿”這個名稱比較科學,符合這種裝置的原理。然而,實際情況是,用“接閃桿”的人少,用“避雷針”的人多,2016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也未收“接閃桿”,只收“避雷針”。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術語在線”上,我們也看到“避雷針”是規范用詞,而“接閃桿”這個名稱查不到,只查到了“截閃桿”?!敖亻W桿”不是規范用詞,只是“避雷針”的“又稱”??磥淼侥壳盀橹?,“避雷針”仍是漢語中表示lightning rod的規范用詞。

注釋

① 此例將避雷針導引電荷的方向說反了,說成由地面到空中,應該是由空中到地面。由地面到空中那是離子防雷法,即用離子防雷裝置把地面與云層中相反的電荷送入空中,顯然當時這種技術還沒有發明。

② 《漢語大詞典》在“避雷針”條下未能提供書證,我們無法從中獲知該詞語的詞源信息,見《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275頁。

參考文獻

[1] 高策.中國古建筑避雷措施探討[J].大自然探索,1990(1):75-77.

[2]?王時煦.回顧我國建筑物防雷的發展歷程[J].建筑電氣,1999(3):164.

[3]?New World Encyclopedia.Benjamin Franklin[DB/OL].(2016-12-14)[2020-02-23].https://www.newworldencyclopedia.org/entry/Benjamin_Franklin.

[4]?New World Encyclopedia.Lightning[DB/OL].(2018-07-06)[2020-02-23].hhttps://www.newworldencyclopedia.org/entry/Lightning.

[5]?Merriam-Webster.lightning rod[DB/OL].[2020-02-23].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lightning%20rod.

[6]?高理文.美理哥合省國志略[J].劉路生,點校.近代史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92):60.

[7]?林钅咸.西海紀游草:自序[M].長沙:岳麓書社,1985:36.

[8]?合信.博物新編:初集[M].上海:墨海書館,1855:42頁陽面.

[9]?張德彝.航海述奇[M].長沙:岳麓書社,1985:552.

[10]?傅蘭雅.格致匯編[G].上海:格致書室,1876:157.

[11]?傅蘭雅.格致匯編[G].上海:格致書室,1877:388.

[12]?薛福成.出使日記續刻[M].長沙:岳麓書社,1985:601.

[13]?赫師慎.形性學要:卷十[M].李杕,譯.上海:徐匯匯報館,1899:74頁陰面.

[14]?史砥爾.格物質學[M].潘慎文,譯文;謝洪賚,筆述.上海:美華書館,1894:106頁陽面.

[15]?西學關鍵:卷六[M].匯報館教士,譯.上海:匯報館,1903:16頁陽面.

[16]?顏惠慶,王佐廷.重訂商務書館華英字典[M].上海:商務印書館,1905:158.

[17]?顏惠慶.英華大辭典[M].上海:商務印書館,1908:588.

[18]?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校;郁德基,增訂.廣增英華新字典[M].上海:商務印書館,1914:368.

[19]?惣郷正明,飛田良文.明治のことば辭典[M].東京:東京堂,1986.

[20]?澁江保.泰西事物起原[M].傅運森,譯補.上海:廣智書局,1902:17.

[21]?特社,譯補.世界通史[M].上海:通社久記圖書發行所,1903:145.

[22]?錢恂,董鴻祎.日本法規解字[M].上海:商務印書館,1907:66頁陽面.

[23]?環球社編輯部.圖畫日報:2冊[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36.

猜你喜歡
鐵桿避雷針
不等高避雷針最小保護寬度計算方法研究
鐵桿粉絲
同一首歌
避雷針的發明
鐵桿山藥多酚氧化酶純化及酶學性質研究
小精豆爆笑漫畫
避雷針的由來
分段式避雷針防倒裝置的研究與開發
鑰匙
農村衛星接收、電視發射天線避雷針的簡易制作及安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