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閑農業扶貧的精準供給路徑探索

2020-03-08 06:22馬寧
江蘇農業科學 2020年21期
關鍵詞:休閑農業扶貧

馬寧

摘要:從供給側視角來看,休閑農業扶貧面臨角色錯位、涓滴效應減弱和有效供給不足等問題,基于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休閑農業扶貧案例,將精準供給思維引入休閑農業扶貧,從供給改革的主體、結構和要素3個維度探索休閑農業扶貧的路徑,提出通過優化休閑農業生態產業鏈,提升休閑農業附加值;利用精準識別和精準管理激發貧困主體內生動力;不斷完善利益連接機制,健全監督機制保護貧困人口利益,構建風險防范機制,提高休閑農業全要素生產率,促進休閑農業扶貧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貧困人口的穩定脫貧。

關鍵詞:休閑農業;精準供給;扶貧;渭滴效應;扶貧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1302(2020)21-0022-06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2020年脫貧收官之后,扶貧工作的重心轉向相對貧困治理,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持續推進減貧工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動減貧戰略和扶貧工作平穩轉型。實現全面脫貧目標后,如何持續推進產業扶貧,提升扶貧的效果,更好地治理相對貧困,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休閑農業作為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的融合體,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休閑農業扶貧的基本思路是發揮休閑農業的涓滴效應和乘數效應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使資源要素向農業滲透,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然而,隨著休閑農業扶貧實踐的深入推進,傳統休閑農業扶貧過程中扶貧資源邊際效益遞減和有效供給不足問題日益顯現,單純依靠刺激需求難以解決休閑農業發展的矛盾,須要從休閑農業扶貧的供給端入手,通過整合資源、調整結構和促進融合,從源頭實現休閑農業扶貧的精準化供給,提高扶貧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休閑農業扶貧效率最大化。

當前國內對于產業扶貧的研究較多,主要聚焦在影響因素、效果測評、模式創新和路徑選擇等方面。在影響因素方面,馮斐等認為,不同扶貧要素投入與減貧之間存在影響差異,且影響程度存在空間差異性[1-2]。彭建交基于VAR模型實證分析了旅游業發展、勞動力轉移和貧困減緩三者之間的動態關系[3]。在效果測評方面,石丹等通過對多維貧困測度,分析和評價了湖北省精準扶貧的工作成效[4]。陳傳波等以藏區為例,分析了科技精準扶貧的實施效果,基于產業扶貧過程中存在問題[5]。賈海剛等將區塊鏈和扶貧相結合[6]。李曉園等將大數據技術嵌入到精準扶貧中,通過開放平臺、協同創新等策略,推動產業扶貧發展[7-8]。在路徑選擇方面,張琦等從六大經濟增長要素和四大主體出發,探索民族地區產業扶貧的路徑[9]。莫光輝等在精準扶貧視域下和長效機制銜接方面研究了扶貧的路徑優化[10-11]。這些研究對休閑農業扶貧的實踐工作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然而,現有的產業扶貧研究中特別針對休閑農業扶貧的研究相對較少,現有樣本側重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缺乏對西北平原地區和近郊區樣本研究。須要注意的是,鄉村旅游不能替代休閑農業研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在發生地點、依托資源和實現功能上有一定重合,但二者在目標市場和發展方式方面有明顯差異[12],休閑農業是農業的衍生品,更強調農業的基礎性,在旅游資源相對有限的地區,休閑農業比鄉村旅游的適用性更加廣泛。因此,本研究以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為樣本,運用精準供給的思想研究資源同質化較高的西北地區休閑農業扶貧就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 渭南市臨渭區休閑農業扶貧精準供給的經驗

渭南市臨渭區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東部,屬于典型的農業區,區位資源較好,客流量豐富,但自然旅游資源不及山區和民族地區,屬于優先精準扶貧區[13]。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渭區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表1),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降至1.67%,8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全面完成各年度脫貧任務。在脫貧工作中,臨渭區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將休閑農業扶貧模式與供給側改革相結合,通過精準供給不斷提升休閑農業扶貧的質量和效益,走出了自己的脫貧道路,其經驗值得總結和借鑒。

1.1 以特色農業為核心,開發休閑農業新模式

由于地理原因,臨渭區農業生產條件優越,休閑農業發展得天獨厚。(1)依托自然風光和農業特色建立農業產業園,將農業產業園與休閑農業融合發展,減貧效果顯著。已建成現代農業園區46個(省級5個,市級8個),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個、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1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3個,打造了53個宜居村、80個生態村,帶動鄉村旅游就業創業1萬余人,2019年旅游綜合收入達70.55億元。(2)遵循特色突出、優勢互補原則,不斷開發休閑農業扶貧新模式,滿足日益多樣化和多層次的需求。將“一村一品”“一村一景”融入休閑農業項目中,增加休閑農業的體驗感和產品附加值,帶動傳統種養業轉型升級。(3)充分發揮黨支部和村集體的示范作用,圍繞三大地域品牌先后開發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共享農業、認養農業和農業科普教育基地等多種休閑農業模式,不僅促進三產融合發展,還實現從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發展。

1.2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實施品牌帶動策略

發展休閑農業首先要完善基礎設施、保護生態環境。臨渭區2018—2020年不斷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特別是對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提升。采取PPP模式對81個貧困村和集鎮進行提升改造,加強電力和電網建設,實施建制村通暢工程,2019年打造8條最美鄉村道路,建設7個出入口和277個村莊景觀節點。另外將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為休閑農業扶貧提供環境支持。其次,圍繞特色農業實施區域品牌帶動戰略,現已有臨渭葡萄、臨渭獼猴桃和臨渭核桃三大區域公用品牌,星級品牌農家樂18個,2019年臨渭葡萄榮獲全國優質葡萄評比金獎。采用以獎代補支持品牌農業,引導農戶提升種植技術、改變種植習慣,實施品牌訂單作業,通過品牌農產品種植提高休閑農業知名度,從而吸引周邊消費者,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有效帶動貧困人口參與休閑農業的積極性[14]。

1.3 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增強休閑農業競爭力

臨渭區堅持積極培育職業農民、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和集體企業,通過創新組織形式,破解制度約束,增強經營主體的市場競爭力,提高貧困人口脫貧帶動力。(1)鼓勵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大力培育職業農民。聚焦休閑農業創業專題,加大對職業農民的技能培訓,先后聯合多家企業和種養大戶建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定期評選優秀職業農民并給予獎勵。(2)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通過農村三變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積極實施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持續推進企園帶動發展模式;多舉并措幫助貧困戶融入特色休閑農業產業鏈,全區81個貧困村均已成立村集體公司,投入運營的公司25家。(3)培育扶持龍頭企業,建立與貧困戶利益聯結的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推動發展村集體公司集中連片流轉土地466.67 hm2以上,帶動貧困戶達到7 000多戶、18 000多人,對貧困農民增收和農業增值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1.4 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內生動力

臨渭區以脫貧光榮為導向,全面落實推廣扶志六法,有效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1)精準開展各種技能技術培訓。統籌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實施技能脫貧專項行動,開展技工教育賦能工程,推動技工院校與貧困村結對,就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精準對接。(2)加強精神文明扶貧,通過三下鄉活動,在全區廣泛開展脫貧之星評選和宣傳,營造勤勞致富新風尚;將文藝創作和文藝下鄉作為志智雙扶新舉措,努力提升鄉村文明整體水平。(3)將精神扶貧和物質扶貧聯系起來,利用“道德銀行+愛心超市”助力脫貧攻堅。不僅調動貧困人口參與社會公益勞動積極性,還為其提供生活保障,提振貧困戶脫貧的精氣神。

2 休閑農業扶貧面臨的困境

臨渭區休閑農業扶貧是關中地區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基于實地調研和關鍵信息人訪談,現階段休閑農業扶貧過程面臨以下問題。

2.1 供需和角色錯位導致扶貧效果不佳

扶貧過程中的錯位表現在2個方面:(1)休閑農業資源供給和貧困戶需求存在供需錯位;(2)駐村幫扶干部和村干部之間的角色錯位。調研中發現,臨渭區休閑農業扶貧采取的是政府主導模式,政府統籌并資助貧困戶搞休閑農業項目,貧困戶由于能力等原因沒有參與到扶貧項目的選擇,積極性沒被調動起來,再加上部分貧困群眾對扶貧認識不充分,長期形成懶漢思想,產生路徑依賴,甚至出現效果悖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2個:(1)休閑農業扶貧項目對接不夠精準,并非基于地區實際和貧困人口的利益訴求,更多的是政府、集體和企業主導的休閑農業開發項目,這種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休閑農業扶貧規劃,可能導致貧困戶被動參與,扶貧資源配置效率低下;(2)沒有激發村干部的幫扶積極性。在2020年脫貧任務的壓力下,少數幫扶隊成了扶貧的主力軍,村干部存在感下降,甚至被邊緣化,幫扶干部不僅要幫貧困群眾脫貧,更須支持村干部工作,明確村干部是持續幫扶的主力,幫扶干部具有指導作用,二者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服務當地群眾。

2.2 休閑農業發展與減貧相關性減弱

從臨渭區的休閑農業扶貧來看,在扶貧干部(能人)的幫扶和扶貧資金的投入下休閑農業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使貧困人口數量大幅度下降,但隨著脫貧難度邊際遞增,減貧的速度逐漸放緩,休閑農業涓滴效應也慢慢減弱。一般情況下,采用休閑農業扶貧的設計假設前提是只要本地區休閑農業發展了,扶貧項目就落實了,貧困戶收入就能提高,生產能力就能提升,最終完成自我造血的轉變[15]。而現實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休閑農業項目建設和發展起來了,通過土地流轉的貧困戶被排斥在項目之外,或者在項目中打零工,處于整個利益鏈的最低端,就可能造成扶貧項目精英俘獲。另外,缺少針對性的休閑農業技能培訓,貧困戶自我脫貧能力差。部分想參與的貧困戶礙于思想觀念落后,缺乏相應技能,沒有能力參與到休閑農業扶貧產業中。還有少數貧困戶壓根就不想參與,只是想方設法通過休閑農業扶貧的方式套取扶貧補助資金。

2.3 產業低端鎖定致使有效供給相對不足

影響休閑農業有效供給不足的主要原因有3個方面:(1)扶貧工作者認識的局限性和貧困人口相對受教育程度低,休閑農業的具體規劃與貧困戶的扶助計劃沒能聯系起來,大多休閑農業扶貧項目集中于休閑農業產業鏈的最低端、同質化明顯,再加上配套服務供需錯位,從而導致消費者粘度較低,難以實現多次消費。(2)休閑農業扶貧項目缺乏高附加值環節,產業升級動力不足,不能為貧困人口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扶貧項目沒有辦法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造成低端供給較多,供需不平衡持續存在。(3)缺乏核心企業的帶動,扶貧效果難以保證。由于農村吸納資源能力有限,扶貧項目缺乏強有力的企業帶動,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鏈,產品、服務供給主體碎片化,村集體項目管理水平粗放,經營能力有限,不能將農業資源最大化利用,往往在市場化的競爭中處于弱勢,導致不能有效地推進產業扶貧。

3 休閑農業扶貧精準供給的實現路徑

休閑農業扶貧的精準供給就是在借鑒傳統休閑農業扶貧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供給側的精準改革建立有利于貧困人口可持續發展的休閑農業新模式。改革可以從休閑農業扶貧的主體、結構和要素3個維度進行精準供給(圖1),以貧困人口為主體,以激發內生動力為導向,圍繞休閑農業結構優化、產業鏈增值,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造血能力,利用體制機制保障全要素生產率,最終達到穩定脫貧乃至發家致富的目標。

3.1 優化休閑農業結構,提升休閑農業發展質量

精準供給并不是將需求和供給割裂開來考慮,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所以必須關注需求端的變化,充分發揮本地農業優勢,完善和延長生態產業鏈,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確保休閑農業扶貧可持續發展。

3.1.1 構建和完善休閑農業生態產業鏈 休閑農業生態產業鏈是休閑農業與其相關利益方(或上下游)組成共生的組織網絡系統,目的在于高效利用有限的資源,不斷延長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鏈。休閑農業產業鏈通過改變傳統農業單一種養植結構,強調三產融合發展,利用資源再配置優化產業結構來充分發揮其乘數效應,提高休閑農業的供給質量。(1)培育休閑農業相互關聯、多層次的生態產業體系結構(圖2),此結構是以核心層為中心不斷向外延伸的四層產業鏈體系。在規劃過程中應從長遠考慮,按照村落資源稟賦,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統籌布局休閑農業扶貧項目;利用創新驅動,圍繞核心功能進一步延長和優化休閑農業生態鏈,逐漸增加高附加值環節。(2)引進或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發展。在鼓勵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參與休閑農業扶貧的同時,也要發揮龍頭企業的優勢,推進龍頭企業提質擴模的同時提升其扶貧帶貧能力。(3)依靠科技創新,發展智慧休閑農業。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休閑農業潛力,通過人工智能、云計算升級休閑農業資源平臺,利用物聯網和組態軟件推進精準農業建設,促進休閑農業產業升級發展,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3.1.2 突出品牌優勢探索模式創新 隨著競爭加劇和貧困復雜程度上升,休閑農業扶貧可通過培育品牌和創新模式打破發展路徑依賴,提升休閑農業競爭力。(1)凸顯特色樹立品牌。在發展過程中立足本地農業生產特色,深挖農業資源和文化遺產,通過新媒體增加品牌曝光度;針對比較優勢,圍繞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創建知名品牌園區,打造精品民俗,增加星級農家樂。(2)創新休閑農業扶貧模式。將五大發展理念融入到休閑農業項目中,增加體驗性和參與度;積極探索“農家樂+美麗鄉村+集中扶貧”“產業基地+田園農業扶貧”和“科普教育+園林觀光扶貧”等休閑農業扶貧新模式,集中體現當地獨特的民俗風情和農業生產景象。(3)創新金融扶貧模式,鼓勵采用“金融扶貧+休閑農業托管”模式,即貧困戶通過貼息貸款購置生產資料,交給經營主體托管經營,按托管協議固定期限進行分紅,這不但解決零散經營抵御市場風險弱的問題,還將休閑農業扶貧與金融扶貧相銜接,整合各方資源,集中投入,利于迅速形成競爭優勢。

3.1.3 動員社會力量促進扶貧項目可持續發展 一個地區能否可持續脫貧,在于脫貧產業可持續發展[16]。(1)堅持規劃引領。深挖當地的特色資源,結合現代農業發展,保留原有歷史文化,聯系貧困戶實際情況,切實做好休閑農業扶貧項目規劃設計及建設實施方案,完成貧困村休閑農業扶貧開發項目儲備。(2)做好項目支撐。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指導貧困戶清潔家庭、美化庭院,不斷優化生態環境。(3)調動社會力量參與休閑農業扶貧攻堅。大力發展“N+1”扶貧模式,動員社會更廣泛的力量參與到扶貧求助中來,支持社會各類組織參與扶貧工作,積極開展各類扶貧和休閑農業扶貧相結合的融合模式,盡可能按照貧困人口的需求提供更加精準的扶貧服務和休閑農業項目,有效地將社會力量與貧困人口發展相對接,逐漸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促進休閑農業扶貧的可持續發展。

3.2 強化精準思維,激發主體內生動力

供給改革旨在培養能夠適應市場自主經營的主體[17],在扶貧過程中如何調動主體活力和動力,就須要引入精準供給的思想,按照“六個精準”的要求,將貧困人口、當地資源與休閑農業項目精準匹配,充分調動貧困人口、企業、政府和農村經濟組織的積極性。

3.2.1 精準識別參與休閑農業的貧困人口 運用科學方法精準識別是有效開展休閑農業扶貧工作的前提?,F階段各地區已完成貧困人口的信息收集和建檔立卡工作,然后按意愿將貧困人口分為2類,再將有意愿參與休閑農業的貧困人口,按能力和資源2個維度劃分為4種類型。類型1是“能力強-資源優”的貧困戶,這部分屬于休閑農業重點培育對象。給其提供參與機會的同時,注重其技能培訓或生產資料的扶持幫助,使其盡快能參與休閑農業并獲益;類型2是“能力弱-資源強”的貧困戶,此類貧困戶可以入股休閑農業項目,通過休閑農業的收益再分配來增加收入;類型3是“能力弱-資源弱”的貧困戶,此類人群屬于喪失勞動能力群體,資源也比較貧瘠,可通過社會兜底保障基本生活;類型4是“能力強-資源弱”的貧困戶,此類型貧困戶可以發揮其能力優勢,為其提供休閑農業就業機會。根據以上分析,類型1、2、4的人口屬于休閑農業扶貧的目標瞄準人群,類型3的人口屬于兜底保障目標人群,此外貧困人口的識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各因素的變化也發生改變,這就須要在扶貧識別工作中不斷優化制度,對扶貧人口精準選擇,為休閑農業精準扶貧打下堅實的基礎。

3.2.2 因地制宜的精準幫扶和管理 契合貧困人口需求精準匹配差別化的休閑農業扶貧項目,降低門檻為貧困人口找到切入和參與休閑農業的具體路徑。不能把貧困戶缺乏資金或能力等同于缺乏生產要素,可根據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4類總體布局,將“一村一品”、農業園區等特色種養殖與休閑農業項目相結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一是合理利用貧困人口資源,給予貧困人口選擇權力,轉換政府角色,杜絕地方政府追求短平快收益而大包大攬。地方政府面臨的是將市場邏輯的效率和扶貧邏輯的公平進行平衡與對接[18]。在休閑農業項目安排上合理利用當地優勢資源,根據地區特點與貧困戶優勢設計休閑農業項目,在避免項目同質化風險的同時兼顧規模效益和突出特色。二是夯實扶貧干部隊伍建設,強化組織領導,提高扶貧思想認識,不斷提升扶貧工作效率和為人民服務技能。

3.2.3 堅持扶智加扶志提高內生動力 貧困不僅是收入低,還有能力和認識上的貧困[19]。一是積極開展休閑農業技能教育和培訓。休閑農業的基礎是農業發展,本質是體驗經濟,扶貧過程中須先從貧困戶思想轉變、認識提升入手,降低其對該模式的畏難心理;在技能提升中精準施策,可編制休閑農業知識宣傳小冊子,結合新型農民陽光培訓工程進行專題培訓,加強培訓貧困人員休閑農業知識和服務規范;有條件的村集體可以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學習外地先進的技術經驗,提高貧困人口的服務能力;建立穩定的技術咨詢點和基層農技人員,通過思想宣傳、社區教育和轉變環境等方式鼓勵貧困人口主動脫貧。二是大力實施新民風建設。改進黨員干部扶貧工作作風,強化責任落實,以獎代補激勵貧困人口參與休閑農業項目,培育挖掘脫貧典型事跡和人物,強化典型示范作用,帶動感染貧困群眾自立自強。

3.3 完善各項機制,提高休閑農業要素生產率

由于休閑農業的市場性和產業性,不但要增加要素的有效投入,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扶貧體制機制,否則可能造成生產要素效能轉換低下;投入過剩引發資源浪費,貧困人口被排斥在休閑農業活動之外,甚至形成內殖民的扶貧生態。

3.3.1 構建穩定的利益連接機制 激發貧困戶參與休閑農業積極性,不能僅靠教育引導,還要有利益驅動。產業精準扶貧不是簡單的扶持到戶,更重要的是完善各參與主體的利益連接機制,切實做到效益到戶,讓貧困戶得到經濟和能力上的雙提升,更重要的是獲得克服貧困的信心和幸福感。利用多種形式利益連接機制,讓經營主體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一方面通過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經營主體用工協議、股份合作協議和訂單收購合同保護貧困戶的收益;另一方面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也可保障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效應和獎勵收益;同時利用租賃村級閑置資產、簽訂村級資產入股協議、收取項目實施服務費等方式促進村集體增收,實現3方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互惠共贏合作發展。

3.3.2 健全監督機制保護貧困人口利益 多措并舉強化約束監督。(1)強化休閑農業扶貧項目監督管理,進一步規范扶貧項目申報、審批、勘察等各項程序,實施終身審計等財務管理辦法,從制度上規范休閑農業扶貧項目實施,確保項目真正發揮扶貧減貧作用。(2)完善休閑農業項目考核審查制度,引入第3方監督,防止扶貧資源分配不公和精英俘獲[20];成立休閑農業扶貧督查小組,建立休閑農業觀測點,動態跟蹤、全面評估休閑農業扶貧成效。(3)建立休閑農業扶貧聯席會議制度,確實解決休閑農業扶貧中出現的問題;構建貧困人員和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誠信檔案,并納入示范主體評定指標和金融機構客戶信用評定范圍;規范休閑農業扶貧資金監督與管理,對扶貧資金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確保休閑農業項目可以順利實施。

3.3.3 建立休閑農業扶貧項目的風險防范機制 休閑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需要更多的機械裝備、科學技術和社會化服務,收益的周期更長、不確定性更大,引入休閑農業保險機制,將保險和休閑農業發展相結合,擴大農業保險的覆蓋范圍。(1)通過合約質押和保險合約擔保等金融創新,為休閑農業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為貧困戶提供低成本融資需要,更有利于促進休閑農業扶貧項目進一步規?;褪袌龌?。(2)探索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與保險、擔保相結合的風險防御補償辦法,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分散貧困戶休閑農業發展風險。完善風險防范機制不僅讓貧困地區群眾擺脫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的困境,同時解決貧困戶參與休閑農業扶貧項目的后顧之憂,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增強脫貧的信心。

4 結語

休閑農業扶貧首先要提升休閑農業的發展質量,通過精準供給,帶動休閑農業扶貧的競爭力。扶貧過程要以人為本,充分挖掘休閑農業潛能及尊重貧困人口的意愿,政府為扶貧戶提供有效的“菜單”,貧困戶自主地選擇“點菜”,以多元化的休閑農業模式給與貧困人群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途徑。實現休閑農業扶貧的核心要素是休閑農業精準供給,針對休閑農業扶貧過程出現的供需錯位、扶貧效果減弱和有效供給不足等問題,須對休閑農業扶貧的供給側進行改革,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增強主體內生動力和提高投入要素生產率3個維度精準施策,提升休閑農業扶貧資源配置值效率。休閑農業是典型的增能型產業扶貧,有一定的門檻和適應性,所以要對參與休閑農業扶貧的環境、資源和貧困主體進行綜合評價和精準匹配。未來可從休閑農業扶貧的適用性進行深入研究,如何科學構建休閑農業相關指標、如何設置參與主體的互動機制,如何實現休閑農業和扶貧的最優匹配,將成為下一階段休閑農業扶貧實踐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馮 斐,唐 睿,馮學鋼. 西部地區旅游扶貧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甘肅省平涼市為例[J]. 地域研究與開發,2020,39(2):105-110.

[2]鐘 文,鐘昌標,陳林雄. 典型貧困區扶貧效率測度及影響因素研究[J]. 華東經濟管理,2019,33(6):54-60.

[3]彭建交. 基于VAR模型的旅游業發展、勞動力轉移與貧困減緩關系研究[J]. 生態經濟,2020(4):139-144.

[4]石 丹,劉睿彬. 基于多維貧困測度的湖北省精準扶貧成效評價[J]. 統計與決策,2020,36(4):44-48.

[5]陳傳波,王寯穆,劉勇強,等. 四川藏區科技精準扶貧的實施效果績效分析[J]. 軟科學,2020,34(5):139-144.

[6]賈海剛,孫迎聯. 基于區塊鏈的精準扶貧創新機制研究[J]. 電子政務,2020(4):25-37.

[7]李曉園,鐘 偉. 大數據驅動中國農村精準脫貧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 求實,2019(5):78-87.

[8]陳 升,劉 澤. 大數據驅動下的政府治理機制研究——以精準扶貧為例[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1-15.

[9]張 琦,張 濤,賀勝年.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民族地區產業精準扶貧的路徑探索[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9,40(1):97-104.

[10]莫光輝. 精準扶貧視域下的產業扶貧實踐與路徑優化——精準扶貧績效提升機制系列研究之三[J].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1):102-112.

[11]李智永. 鄉村振興與長效扶貧機制銜接的路徑探析[J]. 領導科學,2019(22):110-113.

[12]楊 華,劉 聰.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異同辨析[J]. 品牌,2015(7):100-101.

[13]崔 丹,吳 昊,劉宏紅,等. 大都市區貧困帶旅游精準扶貧模式與路徑探析[J]. 中國軟科學,2019(7):81-90.

[14]魏蘭君,周建濤,顏志梅,等. 果樹在休閑農業中的功能[J]. 江蘇農業學報,2018,34(3):657-661.

[15]李小云. 脫貧摘帽重在不返貧[N]. 人民日報,2018-08-26?(5).

[16]李衛東,張 力,陳 鵬,等. 休閑農業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與實現途徑[J]. 農業科學研究,2016,37(4):76-79.

[17]厲以寧.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 中國流通經濟,2017,31(1):3-8.

[18]梁 晨. 產業扶貧項目的運作機制與地方政府的角色[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7-15.

[19]阿馬蒂亞·森. 貧困與饑荒——論權利與剝削[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20]梅繼霞,彭 茜,李 偉. 經濟精英參與對鄉村治理績效的影響機制及條件——一個多案例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19(8):39-48.張 偉,劉 輝.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江西省分宜縣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2020,48(21):28-33.

猜你喜歡
休閑農業扶貧
營口市休閑農業發展研究
煙臺地區休閑農業營銷狀況及對策
阿勒泰市就業扶貧問題及對策研究
證監會“扶貧”
灤平縣休閑農業的文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