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投資視角看商業航天

2020-03-09 02:05王少華
太空探索 2020年2期
關鍵詞:航天商業衛星

文/ 王少華

當潮水退去,投資開始回歸科技。資本寄希望于核心技術能夠構筑起足夠寬深的護城河,站位國家戰略和政策,穿越周期,收獲一份實業情懷和可持續的價值回報。商業航天是典型的高精尖領域,自強自主,星辰大海,符合當下投資界關于“硬科技”的一切幻想。

資本加持和政策鼓勵之下,商業航天方能攪動中國傳統航天的市場。它能否引領航天產業的變革?能否印證市場之手的神奇?能否成就軍民融合的愿景?能否承載科技崛起的雄心?本文結合投資視角略作探討。

把握趨勢,判別市場方向

馬斯克暢想“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但受限于現階段的星際運輸和生保技術,我們未能去探索宇宙邊疆,而是把更多功能更強大的基站、相機和傳感器送入地球軌道,以期在新的時代獲得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并和地面方案再次一爭長短。

低軌星座興起帶來的市場不會一直增長。按照北方天空咨詢(NSR)的預測,全球百公斤級以上的衛星制造、發射服務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峰值,隨即回落,僅余星座補網之存量。而傳統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大型對地觀測衛星則將繼續保持多年來幾無增長的穩定格局。

此外,備受矚目的“星鏈”計劃正在加速建設,目前規劃超過4萬顆衛星?!靶擎湣弊匝凶杂?,利用自家的獵鷹火箭實現閉環,這種超常的全產業鏈模式雖然伴隨較大風險,但極大提升了系統部署效率,降低了總體成本,一旦走向成功,會大大擠壓同類星座的生存空間,還將拉低發射價格,極大影響中小型運載市場。

在更宏觀的層面,當前民粹主義泛起,全球化前途未卜,太空軍事化傾向抬頭,國際航天市場或受政治影響趨于保守和割裂,商業航天商業屬性淡化,國別色彩加強,將首先、更多地立足本國及其盟友,再在政治版圖下謀求國際化。

因此,低軌熱潮只是商業航天孕育期的搖籃。中國的商業航天、尤其是商業運載發展壯大,終將要參與和承擔國家航天任務和計劃,與傳統航天國企正面交鋒。不僅包括各類民用和軍事衛星,也包括載人航天、北斗導航、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重大工程,甚至是導彈及防御體系、高超聲速飛行器等軍品項目。在可預見的階段,政府(包括國企)仍將主導中國航天領域的投資。即便是大規模商業星座,鑒于其戰略屬性,也將重點由國家統一部署。

▲ 馬斯克手拿大獵鷹火箭上了《航天新聞》雜志封面

▲ 矢量公司小運載火箭

▲ 美國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要進行的載人飛行

商業航天和國企競爭并非零和博弈,而將是有競爭、有分工,并在業務和資本層面均有協同。共同推動政府的預算和立項體系從傳統計劃管理模式向市場模式的轉變,共同提升中國航天的影響力。這不僅意義重大,也正值最佳的窗口期。當前,新一代衛星平臺、新一代運載工具起步發展,中國空間站啟動建造,一系列深空探索計劃論證實施,為商業航天參與締造太空經濟提供了良好時機。

發現價值,聚焦核心優勢

比較而言,美國宇航局語境下的“商業航天”,側重于引導私營公司從經濟上閉環航天項目,甚至包括國際空間站這樣的科學研究平臺,以騰出精力和預算走向深空,保證美國繼續領導全球太空探索。而中國語境下的“商業航天”,則隱含了更多開放市場、變革機制的特色訴求。

“這里飛濺的墨水是真的。我是把四張照片合成在一起的,不過每一滴墨水的位置都沒有動?!眛hingswithstories.tilda.ws

其一大價值在于,在多型號、多任務、低成本、快速響應等變化給傳統“兩總”模式帶來深刻挑戰的今天,有機會輕裝上陣,重構一套需求導向、開放配套、專業服務、激勵高效,兼備航天系統工程理念和市場優勢的理想體系。

首先,從需求出發設計產品。商業航天沒有計劃任務、渠道經費保駕護航,要求面向國際國內市場,充分對標競爭對手,設計、開發出性價比更優、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其次,商業航天可以更加靈活、自由地選擇下游配套單位,發揮跨系統配套的潛力和優勢,從外部加速打破條塊分割局面,牽引配套單位專業化發展。更可通過跨界集成,從航空、船舶、電子等領域發展供應商,構建更加開放、更富有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

與此同時,航天兩大央企也在加速深化改革,打通系統之間的藩籬,推動更多的科研院所從服務“兩總”和型號走向專業配套。大象起舞,將激發出巨大的活力,推動更廣泛的科研基礎資源和設施共享、更活躍的技術融合創新、更有效的成果轉化,真正踐行軍民融合發展。這不僅是商業航天的價值理念,也是中國航天未來最值得期待的一大改革紅利。

最后,除重科研之外,商業化更加重視提供專業的服務。圍繞服務客戶這個中心建立業務系統,這不僅是產品交付,還包括培訓、技術支持、商業保險,甚至是項目融資等配套內容。

專業服務更體現在衛星應用領域。深刻理解應用需求、提出設計要求、綁定大型用戶、構建服務型業務系統將為未來衛星運營商贏得關鍵優勢。而并不在于能否親手造好一顆衛星。從這個意義上講,衛星應用亟待更多外部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行業專業公司的參與,以電信經驗推動衛星通信和導航,以大數據方法來創新遙感應用,不追求“通導遙”的融合,而強調與行業數據和業務系統的融合。

識別風險,關注能力短板

要仰望星空,更需腳踏實地。技術再好,項目也難免有坑有雷,這不全是靠主觀決定的。識別風險需要逆向思維,透過高大上的概念回歸常識,并嘗試對優勢進行證偽。

長期的體系封閉和高技術特征,使航天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較其他領域更高,也使得外界目光更多關注研發進展和星/箭首飛,但真正的風險點并不在此。用歷史眼光來看,擁有成熟型號經驗的科研帶頭人,成建制、高素養的科研隊伍,脫胎于院所的科研組織模式,資金到位,研制成功是大概率事件。

對此過度地放大會掩蓋真正風險。飛行成功重要意義已毋庸贅言,接踵而來的將是市場表現、生產管理、質量控制、成本優化、團隊建設等對商業航天價值的全面考驗。市場將驗證前期技術路線的選擇,以及用什么樣的成本代價實現產品和服務供給,是否擁有足夠的競爭力。美國矢量發射公司是備受資本青睞、在手訂單一度達到1億美元的業界領先的小型運載公司,卻因經營不善于最近黯然破產。商業航天作為新興業態,組織經營沒有成熟經驗可循,更需要加強重視和投入。

商業航天還有其特殊風險。包括研發投入高,資產評估和處置難度大,開展空間活動及衛星數據的采集、傳輸受到諸多法律政策限制,航天級飛行產品研制標準化、模塊化的程度相對較低,成本控制難度大。對于商業運載來說,還需要發射場區和工位等關鍵配套支持。此外,脫離了傳統體系后的人才培養和科研梯隊建設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最后,市場風險始終存在。技術創新到應用落地的周期和不確定性是科技投資的普遍痛點,人工智能、基因檢測、5G、衛星概莫能外。衛星應用既是現階段商業航天產業的動力之源、也是風險之源。下一個五年,一眾天基系統將接受市場的檢驗,并將價值連同風險從直面最終用戶的運營商傳導至整個產業鏈。

優化方法,助力商業航天

商業航天的發展離不開社會資本的支持。除提供融資之外,資本作為鏈接和整合資源的關鍵紐帶,有助于補足商業航天短板,快速打造整體優勢。

▲ 美國藍色起源公司準備進行的亞軌道載人飛行

中國商業航天長久基業的創建不同于巨額融資、快速迭代、流量變現的互聯網式增長,而將源自對產業及趨勢的洞察,對業務、產品和能力建設的精細規劃、系統布局、持久深耕、有序推進。與商業航天同行,資本將變得更懂技術,更有耐心,更擅于協同,與企業共同成長。

對現階段的商業航天估值,面臨財務數據缺乏、資產難以評估、市場難以預測、缺少可對比的同類型公司等問題。無論航天型號研制,還是星座部署均需較長周期,在提供服務、見到盈利之前,難以提供可量化的評價指標。這與很多早期投資基金的運行機制不相適應,導致了業界對資本缺乏耐心的批評。

理解技術是理解科技產業、構建估值方法的一個關鍵。建立基本的技術認知架構,有助于更深刻地認識不同細分領域、不同路線方案的項目的運行邏輯和經濟本質,形成適當的評價標準。

當前,一些專業機構已經針對衛星軌位、頻段等資源,總結出行之有效的估值方法。這些方法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與經典的估值模型相結合,形成更具針對性的方法論,促進包括早期投資機構、產業基金、政府基金等在內的各類型資本更好地投入和退出,成為投資太空經濟的理論基礎。

通過運載火箭、衛星星座等總體項目的牽引,資本還可以高位切入商業航天賽道,順勢而為,輻射整個體系的優質資源,把握“泛商業航天”的投資機會。包括材料、電子、能源、信息、裝備制造、應用解決方案等領域。特別是,把握專業科研院所改革改制的機遇,參與優質項目的股權投資。

放眼世界,我們正在開啟一個以太空、數據、信息為代表的新的時代。據美國《航天新聞》統計,過去十年,全球已有超過500家商業航天公司拿到了風險投資,累計融資規模達到246億美元。

對科技的投入和堅持,于國于民,都將是決勝未來的重要籌碼。今天,更多的投資機構、創業公司將因為投身商業航天的發展,成為未來新經濟社會的明星。我們每一個參與者,都在見證他們的奮斗和崛起。

▲ 衛星星座示意圖

猜你喜歡
航天商業衛星
小型商業建筑設計
《商業經濟》征稿通知
我的航天夢
航天夢,我的夢
miniSAR遙感衛星
Megapark商業綜合體
靜止衛星派
逐夢航天日
“我心中的航天夢”畫作展
蘇南地區商業插畫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