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朝核政策的轉變與發展研究*

2020-03-11 20:01程桂龍
國際關系研究 2020年6期
關鍵詞:朝核問題制裁朝鮮

程桂龍

朝核問題是東北亞地區的熱點問題。2018年以來,朝核問題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朝鮮當局對外態度發生較大的轉變,從2017年底的“放狠話”、“秀肌肉”轉變為2018年以來的“積極合作”和“積極對話”。2018年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兩次訪問中國,美朝兩國元首在新加坡會晤,朝韓兩國時隔12年在平昌冬奧會再次攜手開幕式而且朝韓兩國領導人進行了兩次會晤。2019年金正恩和特朗普又分別于2月和6月進行了兩次會晤。盡管2018年以來的美朝緩和關系出現波折,但雙方之前激烈對抗的關系有所改善。

日本本身并非朝核問題的直接關聯方,但作為東北亞地區的重要國家,日本一直視朝核問題為其發揮地區大國作用的重要渠道,因此曾力求參與朝核問題的解決,如參加六方會談。但在近期朝核問題緩和過程中,朝鮮領導人分別同中國、韓國、美國和俄羅斯的領導人舉行了雙邊會晤,唯獨沒與日本領導人舉行會談,因而日本存在被邊緣化的趨向。在這一情勢下研究日本朝核政策不僅有助于了解日本對東北亞地區的政策和日本內政外交考量,而且對我國處理同日本和朝鮮的關系和準確評判東北亞地區安全局勢有重要作用。

一、戰后日本朝核政策的演變

朝核問題隨著二戰后國際形勢和地區局勢的變化而逐漸產生。朝核問題的發展和變化逐步引起地區矛盾與沖突,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作為東北亞地區大國,日本密切關注朝核問題的發展并采取政策和措施應對這一問題。日本的朝核政策經歷了一個發展演變過程。

(一)零星接觸階段(1945~1989)

朝鮮的核武器計劃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剛結束不久金日成就表示朝鮮要擁有核武器。1959年,朝鮮建立了以和平利用核能為目的的寧邊原子能研究所。1965年朝鮮擁有了自己第一個兩兆瓦的小型輕水反應堆。(1)傅瑩:《朝核問題的歷史演進與前景展望》,《理論參考》2017年第6期,第5頁。這一時期由于缺乏自主研發核武器的能力,朝鮮試圖通過外部援助,主要是蘇聯獲得核技術,但蘇聯并沒有提供關鍵的技術。上世紀80年代,朝鮮開始建造一座五兆瓦電功率的天然鈾石墨氣冷堆,該反應堆建成后可以年產六公斤武器級钚。朝鮮核能力的發展引起了美國的注意,由此美國向蘇聯施壓,要求朝鮮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1985年,在蘇聯的敦促下,朝鮮加入了這一條約。(2)同上,第6頁。

在這一階段,日本和朝鮮的官方接觸較少。這主要源于日本的戰敗國地位和冷戰大背景以及由此導致的日本外交政策傾向。二戰以后,日本選擇了以日美關系為“基軸”、向西方陣營一邊倒的戰略,外交上基本跟隨美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日本追隨美國采取倒向韓國、敵視朝鮮的政策。在1965年簽訂的《日韓基本條約》中,日本承認韓國是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否認朝鮮政府的合法性,關閉了同朝鮮關系正?;拇箝T。但日朝之間的民間交流并沒有完全中斷,如“1956年9月27日,裝載無煙煤的船只經由大連駛入日本港口,開啟了朝日之間的間接貿易”,(3)三村光弘:「現代朝鮮経済ー挫折と財政への歩み」,東京:日本評論社,平成29年,第71頁。之后雙方貿易獲得了大幅度增長。1972年尼克松訪華后中美關系緩和,中日也于同年實現關系正?;?,這為日朝接觸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日本進一步擴大了同朝鮮在經濟、文化、體育等方面的交流,期望在保持日韓關系的前提下,盡量緩和同朝鮮的關系。日本的目的是在保持朝鮮半島穩定的同時積極開拓朝鮮市場,發展經貿關系。但1980年代日本鈴木首相上臺后,采取“優先考慮韓國”、支持韓國統一的外交政策。而且日本懷疑1983年和1987年發生的“仰光爆炸事件”和“韓國民航客機爆炸事件”與朝鮮有關,對朝鮮進行制裁。受鈴木政府外交政策和兩起爆炸事件的影響,日朝關系出現惡化。在這一時期,朝核問題處于初始階段,還沒引起廣泛關注,日本的朝核政策也還是以追隨美國為主。

(二)有限制裁+積極對話階段(1990~2000)

1990年前后,美國根據衛星照片認為,朝鮮正在秘密研制核武器,朝核問題開始顯現。隨后,國際原子能機構要求依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對朝鮮進行核查。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鮮接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六次不定期核查,但雙方對檢查的對象和結果意見不一。(4)傅瑩:《朝核問題的歷史演進與前景展望》,《理論參考》2017年第6期,第6頁。1993年3月12日,朝鮮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一次朝核危機由此爆發。1994年6月美國前總統卡特以民間人士身份訪問朝鮮并與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會談。在這次會談中,朝鮮傳達出愿意對話的意愿。1994年10月21日美朝雙方經過三輪談判在日內瓦簽署了《關于解決朝鮮核問題的框架協議》,由此朝鮮半島局勢得以緩和。

在這一階段,日本在對朝鮮實施有限制裁的同時積極開展對朝對話。朝鮮核問題出現后,日本要求朝鮮同國際原子能機構簽訂相關協議,但朝鮮認為此事應由朝美雙方談判解決,拒絕和日本交流。1993年朝鮮進行了射程能覆蓋日本大部分地區的“勞動一號”導彈試驗。對此,日本政府反應激烈,與美韓聯手對朝鮮進行了制裁。但因擔心制裁過度會刺激朝鮮,日本不主張過分制裁。1998年8月,由于朝鮮發射了橫穿日本列島上空的彈道導彈,日朝關系再次陷入困境,但日本仍然顯示出積極對話的姿態。

日本采取有限制裁和積極對話的朝核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試圖改善與朝鮮的關系,因此不愿意對朝鮮采取強硬態度。1988年7月7日,韓國總統盧泰愚發表《7·7 特別宣言》,提出“北方外交”新概念,先后與東歐國家和蘇聯改善了關系,并宣稱韓國有意幫助日本和朝鮮改善關系。(5)姜龍范:《“朝核問題”與日朝邦交正?;?,《國際觀察》2008年第5期,第66頁。日本以此為契機積極改善對朝關系?!?989年1月,日本外務省發表了題為《關于我國的朝鮮半島政策》的文件,呼吁日朝政府進行直接對話。同年3月,竹下登首相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使用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這一稱呼,并對過去的侵略戰爭表示‘遺憾’。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使用該稱呼,標志著日本對朝政策的大轉變?!?6)丁英順:《戰后日本對朝政策的演變及其前瞻》,《日本學刊》1996年第2期,第75頁。1990年9月,日本自社兩黨代表團訪問朝鮮,這是日朝執政黨戰后45年來的第一次正面接觸。1991年1月,日朝兩國開始正式進行建交談判。由于雙方在“韓國民航客機爆炸事件”犯人的國籍上存在分歧等原因,已進行了八輪的日朝建交談判于1992年終止。1994年村山富市出任日本首相后,日朝關系出現緩和,雙方同意為實現雙邊關系正?;?。1999年,盡管日朝關系受朝鮮發射彈道導彈事件的影響,雙方仍然同意恢復中斷七年的日朝會談。日本不僅恢復了對朝鮮的糧食援助,而且于1999年12月14日宣布解除對朝鮮的全部制裁措施。2000年4月,日朝官方恢復正式談話。

日本的朝核政策也源于對美國政策的追隨和配合。1994年《關于解決朝鮮核問題的框架協議》簽署后,美、日、韓等國根據協議組成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協助朝鮮拆卸石墨反應堆并幫助朝鮮建設兩座輕水反應堆。由此,日本參與了解決朝核問題的實際工作,并提供資金和人員等方面的支持。在克林頓的第二個任期,美國試圖通過加強與朝鮮對話來徹底解決朝核問題,并積極發揮與韓國、日本的三邊協調作用。

由此看來,這一階段日本的朝核政策相對溫和,由零星接觸進入到實質性接觸,日本積極探尋介入朝核問題的切入點。期間雖然第一次朝核危機導致日本對朝鮮實施了有限制裁,但日本并未放棄同朝鮮對話的機會,這顯示出日本改善日朝關系,在朝核問題中發揮作用的決心。

(三)動態制裁+動態對話階段(2001~2008)

2002年10月,美國宣稱發現了朝鮮的秘密核計劃,并發現了朝鮮與巴基斯坦進行核交易的證據。小布什政府認為朝鮮方面背信棄義,由此中斷了同朝鮮的談判,并對朝實施了一系列制裁。作為對抗,朝鮮于同年12月12日宣布重啟核計劃,并于2003年1月10日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二次朝核危機爆發。

在朝鮮半島局勢再次緊張之際,日本并沒有放棄同朝鮮對話的機會,而是采取了邊制裁邊對話的方式。2004年5月,日本時任首相小泉再次訪朝,與朝鮮就雙方關系正?;?、朝核問題和綁架問題等進行了溝通,宣布將為朝鮮提供糧食和資金援助,并承諾在雙方遵守2002年小泉第一次訪朝時兩國簽署的《朝日平壤宣言》的前提下,不對朝鮮實行經濟制裁。但日本并沒有放棄制裁手段,而是嘗試通過制裁使朝鮮妥協,增加對話的可能。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了地下核試驗,朝核問題再次陷入困境。隨后,安理會通過了第1718號決議,對朝鮮進行制裁,要求對朝進行武器禁運,朝鮮應停止核試驗。早在同年7月朝鮮進行第一次核試驗之前,日本就對朝鮮進行了單獨制裁。在聯合國制裁決議通過之后,日本對朝鮮進行了追加制裁,表示從當年10月11日起禁止所有朝鮮船只入港,并禁止從朝鮮進口一切物資,(7)日本外務?。骸副背rによる日本人拉致問題」,東京:日本外務省発行,平成24年,第5頁。表達堅決反對朝鮮進行核試驗的立場。

從2003年4月到2007年10月,在相繼舉行的一輪中美朝三方會談和六輪由中美朝日韓俄參加的六方會談中,日本獲得了直接參與解決朝核問題的機會。六方會談期間日本雖然積極參與,但并沒有發揮多大作用,朝鮮甚至指出,朝核問題只應該由朝韓中美四國談判。日本在多邊外交無果的情況下,寄希望于日朝的雙邊談判。2005年末和2006年2月,“日朝在北京開始了新的二輪外交談判, 采用‘三條軌道并行’,即將邦交正?;?、朝鮮的核問題及導彈開發分別同時進行的談判方式?!?8)林曉光、周彥:《戰后日朝關系的發展和演變》,《日本研究》2006年第2期,第71頁。截止2006年2月,日朝已經舉行了13輪談判,但雙方對綁架問題和朝核問題的意見不同最后導致雙邊關系走進死胡同。

日本對朝鮮采取邊制裁邊談判的政策說明其對朝核問題的解決還抱有一定的期望。2007年3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訪問朝鮮,朝方表示愿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關閉寧邊核設施。2007年11月27日至29日,由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和俄羅斯等五國組成的十人調查團抵達平壤,對朝鮮核設施去功能化的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2008年6月11~12日,朝鮮和日本在北京舉行了政府間工作會談。根據雙方協議,朝鮮將重新調查“綁架問題”,而日本將部分解除對朝經濟制裁。2008年6月27日,朝鮮炸毀其寧邊地區核設施的冷卻塔,朝核問題取得階段性成果。但2009年1月后由于韓國李明博政府繼續對朝實施強硬政策以及美韓軍演等事件的刺激,朝鮮重新進行了武器試射,朝鮮半島局勢又進入緊張狀態,日朝關系也由此緊張。直至2009年5月,朝鮮進行第二次核試驗之后,日朝再也沒有舉行邦交正?;勁?。

在這一階段,日本視朝核問題的嚴重程度及朝鮮對外態度的差異,對朝鮮采取了制裁與對話動態交織的政策。在前半期,日本通過降低或取消制裁的方式換取同朝鮮的對話與交流,但效果并不理想,朝鮮的核試驗不僅沒有停止,且有加速之勢。隨后,日本對朝采取了強硬制裁措施,并逐步關閉了經貿往來,對話渠道也基本關閉。日本通過六方會談等方式獲得了介入朝核問題的機會,以朝核問題談判為契機就綁架問題、朝鮮導彈開發等日本關注的問題進行談判,雖然談判未取得明顯成效,但雙方在外交接觸等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為后續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礎。

(四)強硬制裁+半停滯對話階段(2009~2017)

2009年奧巴馬政府上臺后釋放出對朝友好的信息,但這并沒有立刻獲得朝鮮的回應。同年5月25日,朝鮮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表現出強硬姿態。為遏制朝鮮,6月12日,安理會通過第1874號決議,對朝鮮核試驗進行了“最嚴厲的譴責”。2009年10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朝后,朝核問題氣氛有所緩和,但緊接著2010年3月的“天安號事件”使朝韓關系一度緊張。2011年3月,在各方努力下,朝鮮表示愿意回到六方會談,但12月17日,金正日的突然病逝,為朝核問題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金正恩上臺后,繼續延續朝鮮的擁核姿態,并于2013年2月12日進行第三次核試驗。

在這一階段,日本的朝核政策趨于強硬,通過不斷追加制裁應對朝鮮進行的核試驗,日朝對話基本上處于半停滯狀態,雙方關系高度緊張。針對朝鮮的第二次核試驗,日本除單獨對朝制裁外,還依據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繼續對朝鮮追加制裁,全面禁止了對朝出口,停止了日朝之間的所有貿易往來。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后,日本認為“其(朝鮮)擁核國的身份已成事實,并且不斷強化,”(9)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東アジア戦略概観2013」,東京: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発行,平成25年,第132~138頁。增加了地區安全的不穩定性,明確表示要對朝鮮進行“施壓”。因此,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以來,日本便成為安理會對朝決議的“首倡者”,主動倡導對朝鮮進行制裁。2013年3月7日,安理會通過了第2094號決議,進一步加大對朝鮮的制裁。日本也繼續擴大對朝制裁,中止雙邊貿易、凍結朝鮮在日資產等。這導致日朝關系空前惡化,由“政冷經冷”發展為“政冷經滯”,民間交流也深受影響。(10)郝群歡:《朝鮮核試驗與日朝關系》,《現代國際關系》2014年第6期,第13頁。此外,日本還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語言挑釁。

日本在這一階段對朝核問題的態度更加強硬,由前一階段的動態制裁轉變為強硬制裁,主要表現為制裁的力度更加大,態度更加堅決。日本同朝鮮的對話也逐步發展為半停滯狀態,雙方從官方到民間的對話大大減少,日朝關系處于近年來的低谷。在第一次朝鮮核試驗之后日朝還曾對邦交正?;M行過談判,第二次核試驗之后便無法進行,本來商定于2012年12月5~6日進行的政府磋商也因朝鮮宣布發射衛星而擱淺。

二、日本朝核政策面臨的主要障礙

朝核問題是影響日本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的一大重要因素。日本之所以積極主動地爭取介入朝核問題,一方面是爭取地區話語權,發揮區域大國作用,防止被邊緣化。雖然日本經濟實力雄厚,但其政治地位長期與其經濟實力不想匹配,在東北亞地區事務中常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因此日本希望借助朝核問題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以提高本國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朝核問題關系到日本的國家安全與切身利益。日本朝核政策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半島無核化,維護日本的國家安全與地區利益。長期以來,日本朝核政策的成效主要停留在日朝雙邊及多邊會談、小范圍實地參與朝核問題調查等方面,離其政策目標甚遠。日本的朝核政策受多重因素的限制,既有國際體系與地區權力結構轉移的沖突,又有國家間外交理念和固有矛盾的障礙,還受領導人個人因素的影響。

(一)體系層次:地區權力結構轉移與地緣政治要素的限制

當前,東北亞地區權力結構正處于變化的過程中。有研究認為,“1990~2015年,東北亞地緣政治結構在權力、制度、觀念上呈現三元變化特征,即權力結構單極弱化、區域制度緩慢構建、戰略觀念互疑上升。2025年東北亞地緣政治基本結構不太可能陷入壁壘分明的兩極對抗格局,而很可能呈現出兩超(中美) 競合、多強(中美日俄韓) 博弈、弱國(朝鮮) 逞強的復雜態勢?!?11)祁懷高、李開盛、潘亞玲、吳其勝:《未來十年東北亞地緣政治結構的變化及其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2016年第8期,第130頁。近年來,日本的經濟實力和在地區權力結構中的地位都在下降。權力結構的變遷帶來的是地區局勢的變化。同冷戰時期相比,東北亞地區局勢已經發生諸多變化。在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并實施“印太戰略”、俄羅斯加快“東向”步伐、朝核問題復雜多變、日韓關系存在變數以及美日同盟不斷強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東北亞地區安全局勢與地區形勢更加復雜。

東北亞地區的權力結構轉移與地緣要素限制了日本在朝核問題上的作用。日本一直試圖參與朝核問題的解決,但事實上日本能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及可能達到的效果并不如其自身設想的好。首先,日本的朝核政策受美國影響較大。戰后日本一直采取追隨美國的對外政策,美國的朝核政策是主導日本朝核政策的首要外在因素。而且朝鮮曾多次表示美國才是朝核問題的關鍵,甚至拒絕日本的參與。其次,日本與中國、俄羅斯和韓國的關系也會影響日本朝核政策的實施。由于日本并不是朝核問題的主要當事國,要想更好地穿梭其中,必須處理好同中、俄、韓、美四國的關系。但近年來日本同中、俄、韓的關系一定程度上惡化,如日本同中國自2012年以來的釣魚島爭端,同韓國的歷史問題、獨島問題、慰安婦問題、貿易摩擦,同俄羅斯的北方四島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是牽制日本發揮地區作用的重要外部因素,導致日本只能緊緊依靠美國,比較孤立。要想扭轉不利形勢,日本必須正視地區形勢,處理好同地區國家的關系,以換取外部支持。

(二)國家層次:過度追求自身安全和日朝固有矛盾的制約

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遭受過核武器攻擊的國家,日本對核武器有一種本能的敏感,因此對朝核問題的動向異常關心。日本試圖通過各種途徑參與朝核問題的解決。冷戰結束初期,日本許諾對朝經濟援助,擴大雙邊貿易以及進行建交談判,以促使朝鮮放棄發展核武器。但日本只考慮維護本國安全,沒考慮核武器對朝鮮國家安全的意義,因此日朝矛盾與沖突愈演愈烈,建交談判被擱淺,而且朝鮮的核試驗不但沒有停止,反而不斷增多,出現越談問題越嚴重的現象。

日朝之間還存在由于日本吞并、殖民朝鮮半島導致的歷史矛盾。日本對朝鮮半島36年的殖民使日朝雙方存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叭粘P系中,安保問題、經濟因素、歷史清算成為影響雙方關系的三個基本變量。尤其是朝核問題是影響日朝關系的一個主要因素?!?12)巴殿軍:《論制約日朝關系發展的三大因素的互動及其前景》,《韓國研究論叢》2008年第1期,第155頁。日朝固有矛盾與沖突的化解單靠幾次談判難以實現,而是需要一個過程。但日本在歷次談判和接觸過程中急于求成,加上時機與措施的不當,導致日朝談判止步不前。冷戰期間日本同朝鮮的最初接觸主要在經濟方面,雙方貿易額雖然不大,但對緩和雙方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冷戰結束后,日本也曾為朝鮮提供經濟援助,但后來隨著朝鮮不斷進行核試驗,日本于2010年后完全斷絕了同朝鮮的貿易往來,封鎖了一條同朝鮮接觸的途徑。而且,日本積極倡導對朝制裁令朝鮮的經濟形勢更加惡化,對朝核問題的解決制造了更多障礙。此外,日本在同朝鮮的溝通與談判中缺乏牽制與吸引朝鮮的熱點?!敖壖軉栴}”是日本對朝關系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日本國內部分保守系政治家的政治加分項。2002年小泉純一郎訪朝期間,日朝曾就解決日本“失蹤人員”問題達成過共識,并簽署了《朝日平壤宣言》,但之后雙方又多次發生嚴重分歧。在后來的日朝談判中,日本也多次試圖將“綁架問題”和朝核問題一道納入談判議程,但由于這不是朝鮮重點關注的內容,談判雖略有成果,但對解決朝核問題及日朝關系改善的意義不大。如何在雙方都能接受與重視的前提下找到都關心與在乎的問題是擺在日本面前的一個重要挑戰。

(三)個體層次:領導人執政理念與價值認知之間的沖突

在很多時候關鍵少數會對國際局勢產生重要影響。在朝核問題上,個體層次因素的作用尤為明顯。國家領導人是左右國家政局和對外關系的重要因素,不論是前期的金日成、金正日,還是當前的金正恩在核問題上的態度都是影響朝核問題進展的重要個體要素。當前,如何處理朝核問題既是對各國領導人政治智慧的考驗,也是關于政治影響力的重要博弈。

在處理對朝關系上,日本不同時期的政府所采取的對策不同。小泉純一郎當政時期的日本積極改善日朝關系。小泉曾于2002年9月和2004年5月兩次訪朝,希望通過談判的方式使朝鮮棄核,消除朝核問題對日本安全的威脅,同時解決日朝歷史遺留問題,實現關系正?;?。但這一時期日朝關系不僅沒能實現正?;炊呷胨篮?。安倍晉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后,對朝鮮采取強硬政策。安倍政府緊跟美國步伐加大了對朝鮮的制裁力度。2012年以來,朝鮮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與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不斷進行核試驗,朝鮮半島局勢持續惡化。日本也逐漸放棄了同朝鮮談判的渠道,轉而通過不斷的制裁試圖讓朝鮮棄核。即便是在美國表現出同朝鮮對話的意愿時,日本還是堅持其制裁政策,這導致日朝關系持續惡化。除了朝核問題,安倍政府還強調綁架人質事件的解決?!袄鋺鸾Y束后,日本政府將綁架人質事件、朝鮮核導問題的解決作為日朝關系正?;那疤?。與歷屆政府并未明確問題解決的優先次序不同,安倍政府主張相較于朝鮮核導問題,應優先解決綁架人質事件?!?13)徐萬勝、姜明辰:《安倍政府對朝鮮核導問題的對策》,《和平與發展》2017年第5期,第23頁。安倍政府的持續強硬政策一方面是維護自身國家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則與安倍的執政理念及擴充軍事實力等方面的需求相關。越是渲染朝核問題的嚴重性,日本國內對朝核問題就越恐慌,安倍也就越能利用這一問題為國內政治需要服務。

三、從“主動施壓”到“爭取對話”:日本朝核政策的轉變

2018年以來,朝鮮對外界釋放出積極的信號,朝核問題出現可喜的變化。朝鮮同中國、韓國、美國、俄羅斯都有了進一步的接觸,但唯獨沒有和日本進行單獨對話。這導致日本擔心自己在朝核問題上被邊緣化,進而逐漸調整“主動施壓”的政策定位,通過調整地緣戰略、轉變外交策略和調整安保體系的方式尋求對朝對話的機會,以爭取解決朝核問題的主動權。

(一)調整地緣戰略:從地緣政治對抗轉變為地緣政治制衡

東北亞地區的權力結構轉移是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發生變化的必然結果。雖然日本在很多方面仍走在中國的前列,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是日本無法比擬的。20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首次超越日本,到如今已經是日本的3倍。日本作為東北亞地區的傳統強國,面對中國的崛起有諸多的不適應,突出表現是對地區話語權喪失的不滿。為繼續保持地區話語權,日本不斷制造地區熱點,試圖向外界展示自身的存在和影響力。朝核問題便是日本展示自身實力的重要選擇。但日本對朝政策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失誤,過度的使用硬實力威懾而忽視了對軟實力和巧實力的運用。日本在東北亞地區與朝核問題上的對抗及制裁策略與當前國際形勢及地區局勢并不匹配,日本越來越被孤立。為改變這一現狀,日本逐漸調整其地緣戰略,由過度的地緣政治對抗逐漸向地緣政治制衡轉變,試圖通過平衡東北亞地區實力的方式為介入朝核問題尋求突破口。當然,朝核問題只是日本地緣政治戰略的一部分,并非日本面臨的唯一威脅,(14)渡部恒雄:「トランプ政権の北朝鮮政策と日本がすべきこと」,「東亜」,2018年第1號,第28頁。日本調整地緣戰略不僅僅是為了介入朝核問題,還是其適應地區權力結構轉移,服務國家整體內政外交的一種選擇。

日本調整地緣戰略的突出表現是2018年以來積極改善同中國、韓國、俄羅斯的關系,希望通過均衡政治力量對比,為自身介入朝核問題爭取外部支持。首先是改善同中國的關系。從金正恩將中國作為其首訪目的地及兩國媒體給出的大量詳實豐富報道不難看出,中國在朝核問題的解決中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日本要想參與這一問題的解決,改善同中國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2018年,借助《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中日雙方領導人進行了友好互動。2018年4月15~1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訪日,這是王毅任外長五年來首次專程訪日,也是中國外長時隔九年再次訪日。5月4日,習近平主席應約同安倍晉三通了電話,安倍表示支持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核問題,希望同中國加強溝通。5月8日,李克強總理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并對日本進行訪問,這是李克強任內首次訪日,也是中國總理時隔八年再度訪日。這些互動讓2012年釣魚島事件后一直處于冷淡狀態的中日關系出現了積極的變化。中日高層的頻繁互動為中日關系的緩和奠定了基調,增加了日本參與朝核問題的機會。其次,日本還積極改善同俄羅斯的關系。2019年9月4日,安倍赴俄羅斯同普京舉行第27次首腦會談。但日韓關系近幾年一直處于一種微妙的狀態。2018年2月,安倍訪韓,試圖緩和雙方關系,但2019年雙方關系進一步惡化。2019年日韓爆發貿易摩擦,日本把韓國排除出“白色清單”,韓國則退出《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雙方關系降到近年來低點。日韓關系的惡化客觀上為日朝關系的緩和制造了障礙。

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經濟實力雄厚,但長期以來其經濟地位同政治地位不匹配。日本不甘于只做經濟強國,試圖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與國際話語權。日本的朝核政策其實更多的是基于其地區地位與國際地位提升的需要,企圖通過構筑對朝包圍圈迫使朝鮮放棄核武器。日本一直堅持同美國保持同盟關系,希望借助美國的影響力提升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地位及朝核問題的解決能力。但日本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地區影響力和實力,在同朝鮮的溝通中屢屢受挫,直到目前仍沒有獲得同朝鮮高層直接對話的機會。當前日本調整朝核政策,逐步展現出和緩的姿態,其實更多的是無奈之舉,顯示出日本在對朝外交上的力不從心。

(二)轉變外交策略:從追隨美國到尋求自我突破

美國是影響日本朝核政策的最主要國家。日本的對外政策過度追隨美國,其在朝核問題上的態度甚至比美國還要激進。這導致日本的朝核政策缺少自主性,并在朝美關系發生轉折性變化時處于被動狀態。2018年特朗普和金正恩在新加坡會晤。期間,特朗普在記者會上表示,雖然目前還不是時候,但希望盡早同朝鮮建交。美朝關系的回暖速度與程度完全超出了日本的預期,日本擔憂上世紀70年代類似中美之間的越頂外交會出現在美朝之間,擔心自己會被美國拋棄,所以在外交政策上尋求突破。

首先,日本試圖借助美日韓關系發揮中間調停作用。美日、美韓之間具有同盟關系,美日韓三國在朝核問題上也具有較多的合作。日本通過美日韓反導信息的分享,加強了對朝鮮核導試驗、軍事演習等方面的監控,實現了朝鮮突發事變后日本后方援助美軍,駐日本聯合國部隊進入朝鮮等安排,獲得了從外圍參與朝核問題的權限。日本仍希望借助美日韓關系發揮影響。有研究認為,“對朝外交的自主性應當關注如何提高日本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并有助于日本的安全保障?!?15)道下徳成:「戦略的な対北朝鮮政策を考える(特集緊迫する朝鮮半島情勢)」,「外交」,2010年第3號,第86 頁。但是日朝關系沒能得到改善導致日本難以發揮調停作用。日本與朝鮮長期缺乏高層正面會晤。最近一次會晤還是2004年小泉純一郎訪問平壤。近幾年日本在對朝制裁上力度空前進一步妨礙了日朝關系的改善。當前,朝鮮對日本的對朝政策存在不滿。朝鮮《勞動新聞》曾發表署名評論,批評“面臨統治危機和內外交困局面的日本安倍黨羽不斷策動反朝鮮的政策”。(16)藍雅歌、莽九晨等:《擔心被晾一邊,安倍著急要訪問平壤!》,《環球時報》2018年3月30日。近幾年,朝鮮不僅直接同韓國對話,還同美國直接進行了對話,卻忽視日本。2018年5月24日,朝鮮進行豐溪里核試驗場拆除工作,中國、韓國、美國、俄羅斯和英國等國媒體受朝鮮邀請前往報道,日本卻被排除在外。但在2008年炸毀寧邊核設施時,朝鮮曾邀請包括日本在內的五國參與。這表明日本在解決朝核問題中的地位下降。

其次,保持同美國的溝通。2018年4月安倍晉三專程訪美,就朝核問題及美韓、美朝會談提出日本建議,希望特朗普轉達日本的想法。同年6月,安倍晉三再次同特朗普會談,就美朝會晤表達日方觀點,表示在“綁架問題”上安倍想直接同金正恩會談,而且表示如果朝鮮棄核,日本可能提供經濟援助,并再次表達了日本想在朝核問題上發揮作用的想法。這表明,日本的朝核政策已經逐漸由強硬制裁和威懾向積極爭取對話轉變?!叭毡菊呀涢_始習慣朝鮮‘以斗爭求合作’的外交文化,意識到打開外交局面的唯一辦法就是主動改變外交路線?!?17)佐藤優:「限界にきた日本の北朝鮮政策」,「中央公論」,2018年3月號,第93頁。

最后,獲取更多國家對日本朝核政策的支持。日本還努力擴大非當事國對朝核問題的關注度。在同東南亞、歐美國家的接觸中,日本曾多次反復闡述自己在朝核問題上的立場,試圖獲得更多的外部承認與支持。

(三)調整安保體系:從尋求外部安全保衛到試圖建設自主安保系統

二戰后,日美簽署《日美安保條約》,美國為日本的安全防衛提供保障,但日本更希望構筑不受限制的自我安保體系。日本認為,朝鮮的核和導彈均對其安全構成威脅。為表達對日本制裁的不滿,朝鮮還曾一度表示要“擊沉日本”。2017年8~9月朝鮮導彈一個月內兩次飛躍日本北海道上空落向太平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日本國內的恐慌。目前朝鮮發射的彈道導彈包括“短程彈道導彈(飛毛腿B)、中程彈道導彈(蘆洞、火星10、火星12)、遠程彈道導彈(大浦洞2)、洲際彈道導彈(火星14、火星15)”(18)武瓊:《析日本安倍政府對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政策》,《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8年第3期,第109頁。等。其中,蘆洞導彈的射程可覆蓋日本全境,大浦洞2導彈等據稱更是可以攜帶核彈頭。為此,日本主張朝鮮半島無核化與中程導彈廢除談判捆綁進行。此外,日本還通過積極發展反導武器來應對朝鮮的威脅。據“日本《讀賣新聞》2019年8月19日報道,日本政府目前正考慮發射能夠在必要情況下摧毀他國軍用衛星的‘殺手衛星’?!?19)黃晉一:《日媒稱日本計劃發展“殺手衛星”或于2020年發射》,《參考消息》2019年8月21日。除了開始購買研制各種反導武器,日本還提高軍事預算?!叭毡痉佬l省在2018年度國防預算中提出5.2551萬億日元的‘史上最大額度預算’?!?20)高洪:《日本朝核政策的困頓》,《東北亞學刊》2018年第1期,第14頁。

安倍政府以朝核問題為借口積極修改憲法、擴充軍事實力?!白悦顸h建黨之初就將修憲列入黨綱,主張自主制定憲法,核心是修改憲法第九條。憲法第九條的核心是放棄交戰權和不保持軍備。對此,安倍的策略是先擴軍后修憲,以達到‘擺脫戰后體制’,實現‘正常國家化’的目的?!?21)武瓊:《析日本安倍政府對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政策》,《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8年第3期,第111頁。日本右翼極力希望擺脫二戰以來軍事方面的限制,積極通過各種方式尋求外部支持,擴大軍事影響力與地區話語權。在同越南、菲律賓等周邊國家的互動中,日本更是顯示出積極布局南海,插足周邊事務的野心,朝核問題只是其實現自身國家意志與政治目標的外在手段,這也是朝核問題帶給日本的機遇。

日本要想構建獨立的安保體系,必須得到國內外的支持,但以目前的情況看存在較大的困難,特別是朝核問題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日本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外交政策,重新構建全方位的對外關系,切實緩和同朝核關聯國家的關系,通過構建緩和的地區局勢帶動朝核問題的轉變與降溫。

四、結 語

朝核問題是日本關注的重要安全問題。由于日朝關系的復雜性,日本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對朝對話的突破。日本的朝核政策缺乏連貫性,不同領導人對朝態度存在較大的變化,這造成了政策實施的斷層。而且,日本對朝對話的一些主題與朝核問題本身沒有實質性聯系,也阻礙了雙方談判和溝通的深入。日本要想在朝核問題解決中取得突破首先需要調整自身的對朝政策,放棄過度非理性的制裁。其次,日本還要掃清會談的外部障礙,調整同東北亞地區國家的關系,積極借助中美韓三國的力量尋求外交上的支持與突破,樹立負責任地區大國的形象。最后,日本需要消除因前期過度渲染朝核威脅在國內造成的負面輿論影響,以積極主動的心態爭取對話,打破對朝政策的困境。

猜你喜歡
朝核問題制裁朝鮮
制裁之痛
中國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識別美初級制裁和次級制裁
冷戰后朝韓關系發展在解決朝核問題中的地位、經驗及展望
朝鮮國慶"輕松"閱兵顯自信
美對伊制裁引發的風波
朝鮮試爆氫彈,中方堅決反對
朝鮮平靜度過“金正恩生日”
韓要求朝鮮為泄洪道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