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敢的記錄者

2020-03-11 13:16朱子
北京廣播電視報 2020年9期
關鍵詞:隔離區光照武漢

朱子

他們是唯一一支進入北京地區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隔離區內采訪的團隊

他們將鏡頭對準了抗擊疫情中的醫生和患者

北京廣播電視臺的《生命緣》欄目組,是第一支進入北京地區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隔離區內采訪的團隊,也是唯一的一支。一個多月過去了,北京地壇醫院、北京急救中心傳染科轉運組、北京佑安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等,都相繼有《生命緣》團隊的進駐。

2月27日,又有4名記者,奔赴了武漢……

《生命緣》記者有一個共同點:自省,念他。自省是都會說到自己哪里沒拍好,念他是由衷推介同事中誰是這方面的高手……本報記者一個多月和《生命緣》不同進駐區域的記者溝通,發現一個有趣又溫暖的現象:《生命緣》連成了“鐵板”一塊,BTV“鐵軍”的戰斗力彰顯。

記者們專業之外的情緒狀態如何?

進駐北京地壇醫院的導演李曉東說起年輕記者:“哭是正常的感情迸發”;

進駐北京佑安醫院的90后陳夢圓說,讀老媽的信“老淚縱橫”:

進駐北京急救中心轉運組的儲光照,在救護車上號啕大哭、在房間失聲痛哭……

但《生命緣》團隊又都擁有年輕人的一腔熱血,呼必應,召必至。

就是那句話: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1

衛視節目中心副主任

邵晶

繼續超越自己

和《生命緣》前線的幾路記者溝通多了,會聽到他們都提及一個名字一邵晶,《生命緣》策劃人、創始人,北京廣播電視臺衛視節目中心副主任。有提到她處變不驚、統籌安排的,有提到她提煉主題能力超強的,有提到她堅守《生命緣》深度的……再跟邵晶聊,發現她自然又輕柔地稱呼《生命緣》的記者為“孩子”。

《生命緣》是國內最早開播的醫療紀實節目,贏得過多項榮譽。所以,邵晶說《生命緣》最大的難題,是怎么超越自己。如今,《生命緣》進駐醫院隔離區內采訪,最難的又是什么?

除夕,生死一線

邵晶說:“最大的困難,首先要保證一線記者的安全。當初做出這個決定,進入醫院隔離區拍攝,是在大年二十八,等于說要讓我的同事們,大年三十堅守生死一線。很心疼,也很擔心大家的安全。很多孩子都已經回家,他們要從火車上紛紛趕回來,需要很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p>

這只是最初“入軌”的難,接下來還有進入軌道之后的運轉難。

深度記錄,強大策劃

“接下來的難點是獲得拍攝許可之后,如何在諸多的報道中,發出我們最獨特的聲音。如何找到獨特視角,挖掘獨家素材,展現醫護人員最不為人所知的故事,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所以,經常要和前方團隊進行很周密的溝通,需要前期一個很強的策劃能力。和強調時效性的新聞報道不同,《生命緣》前期要有很深度的策劃。

“比如,我們做的琦琦一家的故事。琦琦是北京地區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只有9個月。我們不僅拍攝寶寶在醫院里受到了很好的照顧,也拍了在外面隔離的琦琦的奶奶、哥哥和姐姐。我們來到了中關村醫院的一個酒店隔離點,拍他們是如何度過這段日子。兩部分內容表達一個立意:他們更記住了北京非常美的人心。這體現了策劃的力量、獨特的視角和深度的記錄。

“作為唯一進入北京地區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隔離區拍攝的團隊,我特別為他們驕傲,他們是唯一的,他們是最勇敢的!大年三十那段時間,這個病還沒有很明確的治療途徑,未知的危險很多,地壇醫院也有猶豫和擔心,但記者們還是堅持進了隔離區?!渡墶肥堑谝粋€,也是唯一的一個。

“還想說記者的責任。作為新聞記者,職業生涯中能遇到大事件,能在現場,能發聲,非常有職業榮譽感。作為一個醫療紀實類節目,在遇到這種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時,我們希望記者沖在前邊發聲,做出正確的輿論引導,告訴公眾發生了什么,做一個時代記錄者。 “還想說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每個記者背后都是一個家庭,他們也付出了很多。有的記者的孩子非常小,他們也很長時間見不到親人、孩子。像女記者何倩,當時她拍完一段后血氧都低了,差點兒都被搶救了,但她仍然堅守在崗位上。真的非常非常感謝他們!他們為《生命緣》所付出的,不僅是感情、休息時間,甚至是身體上的代價!”

特別對赴武漢的記者說

目前,制片人李瀟帶領的武漢團隊,已經開始了緊張的工作。李瀟說:“我這幾天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12點,一堆要拍攝的東西……非常緊張?!?/p>

《生命緣》赴武漢的記者,和《生命緣》有“前緣”。

邵晶說:“去武漢的記者非常讓我感動。因為一個月來,《生命緣》進駐了北京各個定點醫院,記者可以說基本派光了。但要去武漢時,依然有很多記者寫請戰書,比如《向前一步》的記者?!断蚯耙徊健穲F隊當初就是來自于《生命緣》團隊,是一個團隊。從制片人、導演到記者,都紛紛請戰。最后,是制片人李瀟親自帶隊,還有一名一直在佑安醫院的導演和兩名攝像,同赴武漢。武漢依然有危險,做這樣的選擇,他們非常有擔當。

“想對他們說,要發揮《生命緣》在重大時刻發聲以及醫療紀錄片的特點,不但要做出權威的高度,采訪到王辰這樣頂級、來自北京的院士,有頂級的拍攝、獨特的采訪思路和權威的資源,同時要有深度紀錄片的思考,獨特立意。真的希望能區別于以前所有來自武漢的紀錄片,能有最深度的記錄。多少年之后回看,能成為一部傳世之作。

“最后,我還是希望武漢的記者和所有在北京隔離區蹲守的記者,真的能夠注意安全。他們平平安安凱旋,是我最大的心愿!”

2

駐地壇醫院

李曉東

沒有支援,就沒有《生命緣》

上次采訪進駐北京地壇醫院的導演李曉東,是大年初六。當時,地壇醫院一個宿舍上下鋪的四兄弟,被稱為“地壇F4”。目前,李曉東已經在隔離點進行離開醫院后的隔離,整理素材。

李曉東言談穩健,采訪其他醫院記者時,他們愛說:“這個您問曉東哥,他是總導演,他都知道?!?/p>

李曉東笑:“他們都特別棒。不過,我也曾經把組里導演罵哭過,但大家都是就事兒論事兒,事后還是好‘戰友?!?/p>

對于年輕記者的哭,李曉東特別有兄長范兒:“哭這個事情是很正常,每個人都有情緒的高點和低點,情緒波動哭了,是特別能理解的事情。只有經歷了一些事情、有了很強烈感受、觸及了內心,才會有這樣的情感迸發??薏皇菈氖聝?,只要哭完之后,有成長、有進步?!?/p>

那扇玻璃窗

李曉東那一組的故事,已經講過了(具體參見本報今年第5期9、10版)。補充一個小細節,請看這扇玻璃窗。

這是“地壇F4”宿舍的玻璃窗,這些名字,曾讓不少記者眺望——欽佩他們的付出與勇敢。李曉東說:“緣起是因為當時我們四個人在宿舍住,杯子等很難分辨,就用馬克筆寫上名字。后來,同事就在玻璃上寫下了在一線拍攝的日期和人員。那時,大家在醫院待了約十天了,既是對拍攝的記錄,也想彼此鼓勵?!?/p>

那些“外援”

《生命緣》播出一個月了,回望,李曉東感概總體“生長”。

“目前的確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時期,我們節目標題都是——《生命緣》抗擊疫情特別報道。其實,從報道第一天開始,我們節目組是很難支撐起這樣一個大體量播出的(日播,每天10分鐘)。是領導統籌兼顧各個環節,調了很多的主力導演、制片人來支援。比如,《向前一步》的制片人李瀟,《暖暖的新家》的制片人王彥等。

“赴武漢的記者,就是李瀟帶隊,另外一個導演賴一銳,這次又回來支援。在去武漢之前,他一直在佑安醫院拍攝?!?/p>

那些不同

“現在和過去最大的不同:《生命緣》以往要跟蹤一個長故事,整個節目組的配置,只有8名導演,這次增強時效性,領導從其他節目組調人進行支援,保證播出。

“最大的差異:制作節奏完全不一樣。之前拍紀錄片,可能一個故事會跟半年或者一年,最少也是兩三個月。這次拍兩天,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就要播出了,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挑戰?;仡^看這一個多月的播出,我們會再加把勁兒,爭取把節目做得更好?!?/p>

3

駐北京急救中心

儲光照

我哭我哭,我長我長

2月1日,記者儲光照、攝像李繼偉,進入北京急救中心傳染病轉運組“大本營”,一個封閉的二層酒店?!按蟊緺I”的所有人,調度、醫生、護士、司機、洗消組等,要密切配合,共同找到聯動中的“動平衡”。這兩個差一輪的本命年小哥,偏“藝術型”,在“大本營”活得情感跌宕、故事不斷。

他們鏡頭捕捉的都是120急救車上、途中的故事;他們看不到痊愈的病人,看到的都是確診或疑似病人;病人有危重,醫護就要緊急救護;病人有情緒,路上有可能突然爆發……而他們呢?完成一次轉運后,號啕大哭;轉運途中,憋不住尿褲子……

急救車,是負壓車

北京市急救中心傳染病轉運組主要負責各大醫院及機場口岸疑似和確診病患,轉運到指定的??漆t院及各區定點治療機構。

這支隊伍是由精兵強將緊急集結成立的:負責人彭宏偉、護士長韓長虹、組長孟慶凱、洗消組護士長孟繁斌、臨時黨支部書記張桂霞……平時,大家都穿一樣的衣服——藍色的手術服,薄薄的一層棉布。電話鈴響,調度接到轉運指令后,1分鐘分配人員車組,5分鐘轉運人員穿戴防護完畢,出車。5分鐘內,隔離服、手套、護目鏡、口罩、雨鞋……共11件,必須穿戴整齊,記者還有攝像機防護。

急救車有一般的急救車和負壓車,記者跟的是負壓車。攝像李繼偉說:“上去感覺就跟高原反應一樣”。然后,記者全套防護服,急救車閃電車速,鏡頭還不能抖。怎么辦?攝像只能憋氣端穩鏡頭,臉憋得發紫。

我哭他哭

第一次任務,只能一個記者上急救車,攝像去了。年長一輪的儲光照,因為擔心,躲在屋里哭了一鼻子。

儲光照曾轉運過一位父親和9歲兒子、2歲女兒。兒子因為確診,自己一輛車;父親和女兒,一輛車。這位父親上車之后,就一直在說話,不停。

儲光照說:“我前10分鐘就觀察,然后跟攝像做了一個手勢,靠近,問他:您夜里也沒少哭吧?作為一個父親,他眼淚嘩就下來了!侃侃而談是因為壓力??!總憋著心理會出問題的。脆弱的時候,誰沒哭過?夜深人靜的時候誰沒有擔心過?這位父親正哭的時候,他老母親打來電話,他聲音馬上就變了,一直安慰母親,說都好。這個男人既有脆弱的一面,也有擔當的一面,沒有把小家、孩子照顧好,又不想讓自己的母親擔心,自責難過,手足無措……”

他們還遇見過抱著10個月大兒子的男子去地壇醫院和妻子、母親一起治療;也看見因沒能照顧好孩子,陷入深深自責淚流滿面的父親……他們顯得那么無助、恐慌。一路上,轉運人員都是盡最大努力去安撫、鼓勵,幫助他們釋放壓力。

尿褲子了

儲光照他們轉運那位拖兒帶女、突然哭了的父親到地壇醫院后,醫院人性安排,他妻子的病房就在隔壁。一家人在這里相見,是什么情景?儲光照說,這個男人突然表示,不能見,女兒太小了,如果讓她看到媽媽,這一晚上就沒法帶了。這父親真是謹慎又擔當。

“最揪心的是小妹妹一直喊一個名字,后來一問,是她哥哥的名字,要找哥哥!更心酸的事情是什么?我尿褲子了!實在憋不住了,時間太長了……”

轉運組當班工作人員一般提前3小時不吃不喝,直到換班。

茅或醫生說,記者遭遇的尷尬,也是他們日常工作的常態,急救轉運工作就是這樣。

凍蒙了

儲光照說尿褲子那一天,會是他人生到閉眼都不會忘記的一天。

“從地壇回來的路上,我在救護車上號啕大哭。不是說自己委屈或是尿褲子,而是見識了那樣的悲歡離合。報道不夠有深度,是沒進現場,當你沒有看到的時候,一定觸及不到你內心的東西?!?/p>

凌晨他們回到“大本營”,要在室外把防護服脫掉,儲光照第一個脫。

“隔離服是順著穿倒著脫,整整10分鐘,我還沒脫完!兩個司機和兩個醫生監督著我,而且沒有人可幫我,他們手都是臟的,我脫到最后一步的時候,死活脫不下來,在天寒地凍中……有個司機,曾是當兵的軍人,就跟訓練新兵蛋子一樣訓我:你敢用你的手碰里面一下,你回去就給我收拾東西!終于脫下來了,我快凍僵了。用熱水沖了15分鐘,我才緩過神來,我覺得我已經快瀕臨死亡了,那種感覺,渾身發抖?!?/p>

儲光照實話實說:“自從尿褲子以后,我們的感情特別的好?!?/p>

我還要再去拍

之后,儲光照離開急救中心,來到醫學觀察點。鏡頭對準了隔離點的醫護和被隔離人員。

儲光照說,那里有人生百態——有拿起電話,瞬間變“大堂經理”腔調的醫生,只為讓被隔離人員感覺親切;有統計數據、做起表格,堪比專業會計的醫生,只為把基層大數據做到精準;有從武漢“火神山”歸來的工人,是那么想看看外面的北京;還有一走到隔離房間窗口,就脫掉防護服的醫生,只為讓孩子不再受到驚嚇;更有想起孩子,默默流淚的醫生……儲光照感動于這些平凡故事,說等隔離期結束,要陪一個小伙子,完成登長城的夢想。

然而,他還是想念急救中心那“一大家子”,念念不忘:

“我還要再去拍。那個洗消組,清洗消毒太受罪了,大家很難看到。我還要拍胡秀英和屈立江夫婦,他們對專業的堅持,讓我肅然起敬……還有一位轉運的危重大爺,那么艱難都不改幽默本色……疫情中看到的所有,都讓我成長?!?/p>

3月2日,儲光照又來到一線實驗室采訪……

4

駐佑安醫院

陳夢圓、何倩被警察媽媽“抓包”,新婚沒領成結婚證

陳夢圓是個90后姑娘,她會直杵杵地說:“我們盡量少進病房”“我不用尿不濕”“護士最危險”“我沒那么勇敢”……總之,她是瞞了輪流上一線的警察父母,進了佑安醫院。

2月25日,陳夢圓媽媽看電視上播出的《生命緣》,就算看不清穿隔離服的女兒,可名字在屏幕上“裸奔”呢!一直被瞞著的老媽百感交集,給女兒寫了一封信。陳夢圓說,讀那封信“老淚縱橫”。

陳夢圓犀利、直接,推崇真實、專業。最近,不少醫生專家提道,“醫生有多重要,我們的護理姐妹們就有多重要?!标悏魣A就聚焦了這一點。

護士風險最大

在大量接診階段,醫生沖在最前面,護士是助手。在住院治療階段呢?

陳夢圓細解:“暴露在病人面前的時間越長,風險越大。有時候,護士一個操作就20分鐘、30分鐘,在重癥病房里,這是一個非常高危的操作。雖然現在防護比非典那時好了,但是還是有風險。其實,醫生都會照顧護士,因為主要就是護士在一線執行操作,除了一些很難的搶救以外,基本上在病房還是護士做的比較多一些。醫生也會盡量減少去病房,盡量把防護的東西留給護士們?!?/p>

醫生有專業更有愛

陳夢圓原本就是醫療領域的記者,對ICU相對熟悉。 “ICU醫生的水平很高。有一些很有難度的操作,比如說深靜脈置管就是在大腿根兒、肉眼不可見的情況下,將一根大概10厘米長的導絲插到病人的靜脈里去??床怀鰜?,摸不著,基本上是靠手感。醫生穿這種很厚的防護服,兩層手套,其實操作艱難,但是他們基本上能夠一次成功。專業之外,醫生特別有愛,穿隔離服的時候,都不忘看看別人的穿好了沒有。梁連春主任每天天還沒亮5點多,就到醫院。查完房出來,太陽剛剛升起?!?/p>

被耽誤的新娘

何倩是1992年的,本來選定2020年2月2日結婚領證。

結果呢?何倩從年前開始,一直在拍外圍,公交車、地鐵、機場、社區等。然后,正月十五進駐佑安醫院。證沒領成,新人見不上面。2月15日,才收到一束紅玫瑰。原來新郎是程序員,在家辦公沒日沒夜,記錯日子了!

祝福我們新婚的姑娘!等疫情結束,結婚證和蜜月,通通補上。

【采訪后記】

《生命緣》臺前幕后的故事特別多,用新聞視角詮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走了一程又一程。邵晶有一句話:“《生命緣》是醫心的一個節目,就是治療心靈的。

“人人心里有個洞”。愿我們和生命的緣分,長長久久。

猜你喜歡
隔離區光照武漢
傳染病隔離區護理人員心理狀態質性研究
別哭武漢愿你平安
我們在一起
武漢加油
中國英雄
決戰武漢
隱蔽的力量
折疊積雪
動物園飼養動物損害責任的類型化與規則設計
水禽舍的光照及其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