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株扁刺蛾病毒TsNPV的分離鑒定

2020-03-13 04:08王金昌劉卓榮占智高況文東關麗梅
江西科學 2020年1期
關鍵詞:刺蛾電鏡核型

王金昌,靳 亮,劉卓榮,占智高,況文東,關麗梅

(江西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330096,南昌)

0 引言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屬于鱗翅目中的刺蛾科,又名黑點刺蛾、洋辣子。扁刺蛾分布廣(東南亞一些國家和我國23個省份均有分布)、食性雜(寄主達37科71種)[1-2],主要寄主有油茶、茶樹、核桃、柿、棗、蘋果、梨、烏桕、楓香、楓楊、楊、大葉黃楊、柳、桂花、苦楝、香樟、泡桐、油桐、梧桐、喜樹、銀杏、桑、櫟、板栗等林木和果樹。

扁刺蛾在南昌1年發生2~3代[3],幼蟲齡期為:1齡2 d,2齡3-4 d,3齡5-6 d,4齡7-8 d,5齡6-9 d,6齡5-10 d,幼蟲歷期約28-40 d左右[4],為害時間從5-10月長達半年。扁刺蛾在南昌的寄主達30科43種植物[4],是江西省的主要食葉害蟲之一,低齡幼蟲可將葉片吃成網狀,殘留葉脈,4齡后則食成缺刻和孔洞,僅留葉柄和主脈。6齡后食量大增,將全葉食盡,造成果實減產[5]。一般情況下葉片損失10%~15%,嚴重時可達30%以上[6];扁刺蛾聚集產卵及幼蟲間的相互吸引導致扁刺蛾幼蟲在某一棵寄主上高密度聚集,食光整棵樹的葉片,嚴重時導致樹木死亡[7]。

扁刺蛾幼蟲除危害樹木外,幼蟲觸及人的皮膚可引起皮炎,受刺部位有劇烈灼痛感,重者劇痛難忍,少數可伴有頭痛、頭昏、惡心、嘔吐、心悸、周身不適及局部淋巴結腫痛等癥狀[6,8-9],刺蛾變應原似可引起變應性哮喘[10]。因此防治扁刺蛾,既有生產上的經濟價值,又具有保障人類身心健康的重要意義[11]。

蔡秀玉等于1964年7月在北京首次發現扁刺蛾核型多角體病毒(Thosea sinensis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TsNPV),其后相繼在江西、河北、安徽、湖南、山東也發現TsNPV。該病毒能夠通過水平擴散和垂直傳遞在扁刺蛾種群內傳播,自然感染率一般為43%,高時可達70%~87.2%以上,甚至達100%,是控制扁刺蛾種群數量的重要生物因子[12-14]。

近年來,扁刺蛾在南昌各小區、道路、果園和茶園泛濫成災,防治扁刺蛾可采用人工抓捕扁刺蛾幼蟲,清除蟲繭,用燈誘殺成蟲等輔助手段,目前主要是用化學農藥防治[15]。但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不僅造成林區的農藥殘留超標,而且在殺滅害蟲的同時也傷害了害蟲的天敵(螳螂、獵蝽、剌蛾廣肩小蜂、刺蛾紫姬蜂、寄蠅、絨繭蜂、赤眼蜂等[6]),破壞了生態平衡,同時還容易引起害蟲的抗藥性,不利于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控制。最好的辦法是采用生物防治,其中噴施TsNPV病毒制劑是最有效的手段。

在江西省南昌市艾溪湖濕地公園里發現扁刺蛾幼蟲自然死亡的蟲尸,通過研磨蟲尸、離心純化,再次感染扁刺蛾,得到了更多病毒樣死亡癥狀的蟲尸。經過再次樣品純化,電鏡切片觀察,初步判定該病原物是一種多角體病毒,同時進行了生測實驗。

1 試驗部分

1.1 實驗材料

1.1.1 生物材料 供試扁刺蛾幼蟲:江西省南昌市艾溪湖濕地公園里大葉黃楊生長的扁刺蛾幼蟲。養蟲器皿:禧天龍迷你收納盒。人工飼料:大葉黃楊帶葉片的枝條(飼喂前用無菌水洗滌3次,晾干,用紫外線照15 min)。病毒來源:江西省南昌市艾溪湖濕地公園里大葉黃楊扁刺蛾幼蟲自然死亡的蟲尸。

1.1.2 試驗藥劑及器材 病毒制劑:自已分離的TsNPV。

1.2 TsNPV病毒實驗

1.2.1 TsNPV病毒室內增殖實驗 把TsNPV病毒原液用無菌水稀釋至1×106PIB/mL,用塑料噴壺噴灑到大葉黃楊帶葉片的枝條上,陰干后放入禧天龍迷你收納盒內,接入采集的4-6齡扁刺蛾幼蟲。28℃,光照周9:15飼養至扁刺蛾幼蟲全部死亡。其間每天注意觀察,飼毒48 h后換上新鮮的大葉黃楊帶葉片的枝條,及時取出病死扁刺蛾幼蟲置4℃冰箱保存。

1.2.2 TsNPV病毒的提取 取扁刺蛾幼蟲死亡的蟲尸,用已滅菌的0.02 mol/L pH7.2 PBS浸泡10 min,激烈振蕩或渦旋1 min,用3層沙布過濾,濾液進行差速離心數次(先8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再以4 000 r/min離心5 min棄去上清,無菌水懸浮),直至獲得較純凈的多角體為止。在光學顯微鏡下,用血球計數板計數并拍照,病毒液置4℃冰箱保存。

1.2.3 TsNPV病毒超薄切片樣品制備與電鏡鑒定 將純化的病毒多角體迅速用電鏡專用戊二醛前固定,用0.1 mol/L PBS漂洗后,用1%四氧化鋨后固定,用0.1 mol/L PBS漂洗;用30%~100%丙酮梯度脫水;用環氧樹脂包埋、聚合;半薄切片定位,超薄切片機切片。醋酸鈾和梓檬鉛溶液雙染色染色后將制好的切片銅網置于200 KV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FEI Tecnai G20下,加速電壓為200 V,拍攝電鏡照片。

1.2.4 TsNPV病毒的室內生測試驗 將TsNPV病毒用無菌水進行梯度稀釋成1×107PIB/mL,1×106PIB/mL,1×105PIB/mL,1×104PIB/mL,1×103PIB/mL,1×102PIB/mL,1×101PIB/mL的6個濃度。用每個濃度TsNPV病毒液分別浸泡大葉黃楊帶葉片的枝條,晾干,進行喂飼實驗。每個濃度做為一組,每組放入一定數量的扁刺蛾幼蟲,分別放在已消毒的容器內用濕紗布扎緊封口,涂無菌水作對照,重復2次。感染24 h后加入新鮮清潔葉片繼續飼養。按試驗要求進行觀察記載。計算死亡率,計算個不同病毒濃度的致死中時間,所得數據應用SPS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扁刺蛾核型多角體病毒TsNPV擴增結果

扁刺蛾幼蟲感染病毒后食欲減退,行動遲緩,顯病幼蟲先期體色變黃,最后呈黃褐、灰褐或黑褐色,幼蟲死亡后,軀體變軟,體內組織液化,表皮松弛易破,流出乳白色至褐色膿汁,無臭味,呈典型“液化型”病癥,見圖1。取液化的扁刺蛾幼蟲血細胞和脂肪組織壓片,可以觀察到在細胞核內增殖的核型多角體病毒,扁刺蛾核型多角體病毒TsNPV擴增成功。

扁刺蛾幼蟲感染TsNPV病毒8 d后全部死亡,收集蟲尸用PBS浸泡,激烈振蕩后差速離心提取TsNPV,用光學顯微鏡鏡檢可見折光性很強的病毒多角體,TsNPV鏡檢結果見圖2。

圖1 幼蟲感染病毒死亡后,呈典型“液化型”病癥圖

圖2 TsNPV多角體鏡檢圖(折光性很強的為病毒多角體)

2.2 扁刺蛾核型多角體病毒TsNPV電鏡鑒定

經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電鏡室進行超薄切片電鏡鑒定,此多角體病毒為不規則多面體,呈五邊形至近圓形。病毒粒子桿伏,單粒包埋于蛋白質中,見圖3。從感病幼蟲的病癥,多角體和病毒粒子的形態與大小,按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第4次報告,該病毒屬桿狀病毒科,經鑒定為核型多角體病毒[16-18]。

圖3 TsNPV切片的200 kV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圖

2.3 TsNPV病毒生測結果

TsNPV病毒生測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見1×107PIB/mL、1×106PIB/mL、1×105PIB/mL、1×104PIB/mL、1×103PIB/mL感染扁刺蛾幼蟲后2 d內扁刺蛾幼蟲出現了死亡,扁刺蛾幼蟲死亡率隨著感染劑量增加而相應提高,1×107PIB/mL、1×106PIB/mL、1×105PIB/mL 3個濃度感染扁刺蛾幼蟲后8-9 d內,扁刺蛾幼蟲死亡率都達到了100%。1×107PIB/mL、1×106PIB/mL、1×105PIB/mL 3個濃度的的半至死時間都為4 d左右,1×104PIB/mL、1×103PIB/mL、1×102PIB/mL、1×101PIB/mL的4個濃度的半至死時間分別為6 d、7 d、8 d和8 d;用Sps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主體間效應的檢驗結果見表2,從病毒濃度、死亡時間和病毒濃度*死亡時間的sig值是0.0000小于0.01,說明不同濃度TsNPV在不同時間對扁刺蛾幼蟲的致死作用效果差異顯著。

表1 TsNPV對扁刺蛾幼蟲感染致死的平均校正死亡率

表2 主體間效應的檢驗

3 結論

成功分離、鑒定和擴增了扁刺蛾核型多角體病毒TsNPV,這不僅為以病毒治蟲提供了病毒毒源,對我國昆蟲病毒學的發展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扁刺蛾TsNPV能有效殺滅扁刺蛾,對人畜無害,不污染環境,而且能夠在扁刺蛾種群內進行水平擴散和垂直感染,具有很好的開發應用前景。

猜你喜歡
刺蛾電鏡核型
基于測試大數據建立電子顯微鏡管理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南昌茶區刺蛾發生及綜合防治技術
SNP-array技術聯合染色體核型分析在胎兒超聲異常產前診斷中的應用
遼寧柞園刺蛾種類調查
藍莓采后立即追肥 謹防黃刺蛾介殼蟲
柔和手法對家兔骨骼肌慢性損傷修復過程中超微結構的影響
超微結構電鏡在垂體腺瘤診斷中的意義
刺蛾的危害及防治
染色體核型異?;颊呷蚪M芯片掃描結果分析
染色體核型分析和熒光原位雜交技術用于產前診斷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