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高校后勤存在的問題、困難與對策建議

2020-03-15 20:52趙相華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11期
關鍵詞:食育高校后勤后勤

趙相華

當前高校后勤存在的問題、困難與對策建議

趙相華

[作者:趙相華,《高校后勤研究》副總編]

本文認真梳理了當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若干關鍵性問題及其成因,簡述了這些問題與困難帶來的現實危害和長期后果,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國家對后勤管理服務立法、建設職業化后勤團隊、開展“食育”教育、理順食堂價格、變革供應鏈管理、平衡后勤基礎建設、優化管辦評模式等八個方面的有效對策,旨在為高校后勤大力深化改革、實現轉型升級、精準滿足師生在新時代的新需求提供參考。

高校后勤;問題;對策;非在編員工;“食育”;價格

一、問題和困難

(一)后勤隊伍現狀不能滿足現代高校后勤管理服務的要求

1.嚴重缺乏行業領軍人物、職業經理人和知識型員工

當前,高校后勤隊伍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型人才偏少的突出問題。據調查:??埔陨蠈W歷員工占比僅20%左右,約80%的員工為中小學文化;在專業技術方面,近70%的員工沒有專業技術職稱和職業資格技術等級(工人技術等級);嚴重缺乏行業領軍人物、職業經理人和知識型員工。其成因:一是許多高校對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刻內涵和運行機制缺乏了解,存在過渡期辦后勤的思想,在后勤隊伍建設中簡單應付、短期行為,未給與充分重視和相應的投入;二是改革中隨著在編員工隊伍的迅速萎縮,只有招聘大量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補充;三是沒有認真學習理解鄧小平關于“后勤也是一門學問,不鉆進去是搞不好的”的精辟講話精神,用簡單的行政方法管理專業化的后勤,在人、財、物方面未進行職業性規劃。最終導致高校后勤隊伍現狀與高等教育發展和師生需求嚴重不符。

2.編制不同導致員工責任心、忠誠度和職業素質存在明顯差異

目前,高校后勤隊伍結構組成具體分為事業編制、非事業編制(勞務派遣、合同制)和企業編制(服務外包)三大類,其中,事業編制員工平均占比僅為5%左右,其他兩類編制人員構成了隊伍主體。由于傳統觀念和政策的影響,不同的編制和不同的用工機制,決定了員工不同的身份、崗位、工作量、待遇和不同的發展前景。非在編員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機會不平等,缺乏職業規劃,缺乏有效培訓,缺乏成長的空間和路徑,成為難以受到尊重的弱勢群體。這必然會對他們的職業思想、技能學習、工作責任心、敬業程度和主人翁意識等產生嚴重影響,從而導致招工困難、人員流失、隊伍不穩,團隊作用難以充分發揮等諸多問題,造成人力資源和時間的極大浪費,嚴重制約了后勤生產力的發展。

(二)基礎設施的不同投入和政策的差異性嚴重制約后勤管理服務

1.校際間后勤基礎設施設備的配置差異巨大

由于地區間、校際間經濟實力的差異及其主要領導人對后勤重視程度的不同,導致地區間、校際間高校后勤資源配置呈現出嚴重不平衡現象:基礎設施條件和相關設備在齊全程度、更新速度、設備質量、設備數量、設備性能及科技含量方面落差明顯,“貧富差距擴大”;校際間后勤管理服務工作條件差別巨大、生產效率高低有別、工作苦樂不均、服務環境優劣不同。帶來了后勤管理水平與服務質量的明顯差異,條件落后的高校的師生意見很大,其后勤員工的積極性和公平感嚴重受挫。

2.校際間后勤享受的政策待遇不同

由于屬地原則和經濟水平不同,各地政府對高校后勤工作的支持政策及力度亦大不相同。如北京市政府按(生均225元/年)對高校食堂給與“價格平抑基金”補貼,同時要求高校按相同比例建立食堂價格平抑基金,極大地緩解了因辦伙食材及人工成本大幅上漲增加的食堂伙食成本,北京高校學生廣為受益,其他地區則無此待遇。導致地區間高校食堂飯菜質量和價格存在明顯差異,食堂承受不同的壓力。

(三)后勤整體管理水平不高,潛藏諸多問題隱患

1.相當程度上的官僚化和傳統的行政化管理使后勤失去活力

部分校、處級干部不唯實只唯上,單向對上負責,信息單向流動,脫離群眾,不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熱心于面子工程和表面文章,報喜不報憂,回避問題,將難以解決的問題和困難“擊鼓傳花”。導致后勤干部員工缺乏工作動力,積極性不高,管理服務與產品質量長期停留于較低水平,工作裹足不前。

2.盛行短期主義,缺乏長遠戰略規劃

當前,盛行于高校后勤的短期主義表現為:后勤管理限于傳統的行政化、簡單的制度化、單向的指令式低水平管理,急功近利,缺乏專業化、標準化、職業化、現代化和優秀文化的現代科學管理;后勤干部輪崗過于頻繁,后勤管理知識和專業知識嚴重欠缺,不能認真探循后勤管理服務規律,只為任期打算,缺乏戰略性長遠規劃;由于心中無底,在改革及管理模式選擇中脫離實際盲目跟風,管理辦法“朝令夕改”,管理模式變幻無常,改革管理失去連續性和邏輯性,干部員工無所適從;短期行為造成管理水平低下,浪費了大量的人財物成本和時間資源,在具體工作中容易制造矛盾、激化矛盾;重數量、輕質量,重痕跡、輕結果,重形式、輕內容,重短期,輕長遠成為不少高校后勤的真實寫照。

3.不重視干部員工的價值觀教育、職業規劃和有效培訓

部分高校沒有用組織的價值觀教育引導員工,沒有充分重視以人為本的管理,不重視系統化培訓,管理格局不高,沒有強烈的團隊建設意識和員工發展規劃(很少有人關注非事業編制員工的職業規劃和發展前景),只將員工作為普通勞動力和“成本”看待,沒有將員工作為“知識工作者”培養和作為“資本”看待。其結果必然是員工職業素養不高,職業紀律低下,缺乏工匠精神,缺乏對組織的忠誠度,缺乏進取心和專業技能,員工只為報酬工作,“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團隊松散,缺乏管理力戰斗力,這樣的團隊不可能很好地滿足師生日益增長的對大學后勤美好生活服務的需要。

(四)對外包服務監管乏力,重資產引進潛藏風險

1.對服務外包的監管松散乏力

社會化改革以來,高校后勤自己管理的隊伍規??焖傥s,服務外包逐漸成為后勤占主導地位的運行模式。當前,80%以上的高校引入了社會企業承擔后勤管理與服務,由于在監管中松散乏力,不少高校的服務外包存在以下問題:缺乏監管標準,缺乏專業監管、指導、培訓隊伍及人員,導致監管流于形式,甚至以包代管;對社會企業的公益性準入與逐利性經營未能合理協調架構,不規范的準入使監管難以奏效,服務外包良莠不齊;服務簽約年限過短,導致明顯的短期行為和管理服務水平不穩定,雙方受損;公益性服務占比漸趨下降,為公益性買單的責任主體漸顯模糊,公益投入轉嫁明顯,學生生活費超出預期;對服務外包的相關經濟指標缺乏科學而統一的標準,招標中經常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潛藏隱患。如此服務外包和監管,使未來的管理服務充滿了不確定性,難以把握未來的穩定預期。

2.重資產引進社會企業,解了燃眉卻透支了遠期

重資產運營是指投入大量資金、形成大量固定成本、資產折舊率高、成本攤銷時間長、后續費用投入大的一種經營模式。高校后勤重資產引進(服務外包企業對后勤進行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和裝飾裝修等的大量投資),運營有利有弊,綜合而言,弊大于利:重資產引進社會服務削弱了公益性,轉嫁了應當由國家或學校承擔的公益性投入成本,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重資產引進滿足了當前,透支了遠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借債總是要還的(基本上由學生承擔了);如果重資產引進了不良企業將“捆綁”學校,留下隱患,容易引發不穩定事端。

(五)學生食堂成本倒掛,辦伙業態結構不良

自2006年起,市場主要食材價格普遍大幅上漲,漲幅超過120%;人工成本(含社會保險)逐年上漲,漲幅超過200%(主要統計規模占主體的非在編員工的報酬),從而大幅增加了食堂伙食成本。

雖然各學校均采取了應對措施并取得相應成效,但都不足以消化大幅上漲的伙食成本(因考慮到維護高校和社會的穩定,未經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同意,高校不能擅自調整食堂價格),導致辦伙業態發生非正常結構性改變。即學生基本伙食占比逐年下降(大多數高校嚴格意義上的基本伙食占比僅40%左右),失去了基本伙的主體優勢,而勞動密集、價格較高的三高型(高脂高鹽高糖)風味食品占據了主導地位,以此對沖消化上漲的伙食成本,維持食堂運行。

同步產生的問題就是:食堂公益性明顯降低,學生支出的伙食費大幅上漲;多數高校食堂處于虧損辦伙狀態(需學校進行保護性補貼),高校重新背上經濟包袱;食堂用人大幅增加,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扭曲的伙食業態亦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培養。

(六)供應鏈管理存在風險隱患

此處的供應鏈管理主要指辦伙食材的供應管理。當前,各地高校食堂辦伙食材一般采購自經由招標確定的社會供應商,其中,米、面、肉、蛋、油、鹽等食材的采購渠道和供應商比較固定,而蔬菜等眾多食材則來源于社會食材集散批發市場,少量的食材采購于貧困地區幫扶地點。在工作中,經中間商采購自食材集散批發市場為主的采購模式,存在食材安全性難以把控、質量不穩定、品種與規格不盡符合要求、食堂計劃生產缺乏主動權(受到食材采購不確定性的制約)、食材產地和中間流通環節難追溯、價格不可控、 單純追求低價(忽視質量)、性價比不高、采購協調成本(頻繁招標)高等諸多問題,潛藏風險和隱患。此外,部分高校疏于或放任對服務外包企業采購食材的有效監管,由此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屢見不鮮。

(七)后勤社會化改革停滯不前,部分高校改革回潮

由于后勤改革沒有法規的支撐,改革主要依靠政府文件和領導人指示推動,使后勤改革具有明顯的行政化、階段化、局限性、不連續性和不確定性特征。迄今為止,后勤社會化改革遠未能實現(國辦發[2000]1號)文件要求的既定目標,高?,F有管理體制難以支撐后勤社會化行穩致遠。學校行政框架內的后勤改革欠缺本質性活力、壓力與動力,撼動不了產權與人事根基的非法人治理改革,屬于在“淺水區域”進行的改革,自主權十分有限的改革自然缺乏持續動能。因此,改革的力度、作用和效益都十分有限。而在“淺水區”的改革中,亦由于各校在思想觀念上對社會化改革的重大認識差異,導致改革的整體進程十分緩慢?;凇耙蛐V埔恕焙椭饕刹康娜纹?,高校對后勤改革各唱各調,對政府文件選擇性執行,只關注眼前利益,不進行長遠規劃,制約了后勤社會化進程。多數高校只在戰術上做文章,不在戰略上下功夫,一旦遭遇困難,后勤改革便徘徊不前,不少高校的后勤改革還出現了回潮。

二、對策(政策)與建議

(一)國家應當對高校后勤服務進行立法管理

40年的后勤改革探索,20年的后勤社會化實踐,為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服務奠定了良好的立法基礎。按照公益性投入和市場化運營相結合的原則,從法規層面統一解決針對高校后勤社會化服務的體制機制(獨立法人、充分自主權)、基本建設(政府投入)、隊伍建設、公益性保障、行業標準規范、師生民主參與、優秀模式治理、科學監管評估等系列化問題。確保社會化服務既堅持公益性政策又符合市場化邏輯,徹底突破現有地區差異和高校行政體制造成的瓶頸障礙,一舉破解上述存在的諸多問題,方能以職業化的態度和專業化的管理為師生提供持續穩定的高水平現代后勤服務。真正實現后勤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勞動育人和環境育人,最終使高校得以擺脫繁雜的后勤事務和承擔的無限責任,可以集中精力和資源專心致志從事教學科研和教書育人。在立法管理框架下,高校和后勤各得其所,師生是最大和最長久的受益者。實踐表明,在現實中法治化管理比政策化管理更為重要、規范、公平、持久和穩定。當下,無論從后勤改革積累的經驗、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師生的價值觀念綜合來看,正是對高校后勤進行立法管理的最佳時期。

(二)建設職業化經營服務隊伍和專業化監管團隊

1.當前,如果高校立足于自辦后勤為主,就必須按自辦后勤的思路進行戰略規劃,建設一支職業化經營管理和標準化優質服務的骨干隊伍,培養結構合理的職業經理人和知識型員工,方可進一步培養出高素質的后勤管理服務團隊。

2.如果立足于以服務外包為主,就要培養一支精干高效的專業化監管團隊,全面掌握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熟悉行業管理、經營、成本、餐飲、公寓、物業等標準規定,知曉學校和相關部門制度要求及人力資源管理等知識,方能勝任現代后勤管理服務的監管考核和指導培訓工作。如此,才能確保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確保外包服務企業在正確的軌道上健康運行,確保師生和學校的安全,為師生提供滿意的服務。

(三)及時啟動高?!笆秤惫ぷ?/h3>

“食育”,即飲食教育,民以食為天,食以育為先。針對當前學生營養知識普遍匱乏、健康素養水平較低、不健康生活方式盛行等帶來的一系列健康危害,為認真貫徹國務院于2019年頒布的《健康中國行動規劃(2019—2030)》要求,高校開展“食育”工作勢在必行。這是高校在新時代滿足學生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拓展和豐富辦學理念的重大戰略舉措。高校開展“食育”需要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轉變。

現階段,高校開展“食育”具有重大意義:通過營養均衡科學飲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能有效促進學生講究用餐禮儀,注重餐桌文明,安靜就餐;能教育學生餐后整理餐具清理餐桌,對餐余垃圾進行分類處理;能夠強化學生的食品衛生安全意識,不吃野生動物和有害食品,遠離潛在危害,有效防控新冠疫情;能夠促使學生珍惜食物,減少浪費,推進“光盤行動”,提高食材利用效益,降低環境污染。

當前,“食育”在高校還是一片尚未開發的廣闊藍海,應當引起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視。從科學的角度看,“食育”乃是人一生的主題,是自青少年時期就應當養成的良好飲食素養,是德育、智育、體育的基礎,是構建完美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國家應當進行“食育”立法,落實高?!笆秤敝黧w責任。相關高校應當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和營養師等“食育”專業人才,編制高?!笆秤苯滩?,在高校食堂配置專職營養師,制定適合大學生的膳食指南和營養均衡指導食譜,補上“食育”課程。假以時日,無論國家、社會、高校還是學生,其全方位的巨大收益是難以估量的。教育系統開展“食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四)堅持推進管、辦、評分離的高校后勤社會化模式

在社會化進程中,高校后勤管理服務的管、辦分離模式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市場,既解決了高校缺乏后勤隊伍的困難,又充分借助了社會力量并培育了社會企業,為師生提供了富有新意的服務,該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后勤服務在學校主導、外包企業主辦的有效實踐中,急需補上行業協會的權威性專業指導、監管和評估這一重要環節(學校相關部門的監管評估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存在局限性,欠專業性、平衡性和權威性),這樣才能確保高校后勤社會化服務的整體優化和健康運行。

(五)建立起新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針對當前高校后勤人事制度的僵化保守和用工機制的落后,必須深化后勤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淡化勞動力“雙軌制”身份,真正做到:人格平等、機會平等、權利平等;做到同工同酬、量才錄用、績效掛鉤、以人為本;為員工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尊重人、培養人、成長人,疏通員工成長通道,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這樣才能建設成忠誠于組織、遵守職業道德、擁有職業技能、具有持續工作動力的優秀后勤團隊,才能為師生持續提供滿意的現代后勤服務。

(六)標準化是后勤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在現代高校后勤管理服務中,標準化是促進后勤進步的重要手段,是獲得最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標準化的生產、管理與服務,才有可能進行重復穩定的高質量生產與服務,持續滿足師生日益增長的對后勤服務的需求。當前,要大力推進后勤系統團體標準建設,倡導工匠精神和標準化精細管理,強化后勤管理服務的標準意識,依靠標準全面提升后勤管理服務水平。

(七)加大對后勤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

完善的基礎設施條件和現代化設備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務獲取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的物質基礎,是質量、安全和效能的必要保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政府和高校應當高度重視后勤設施設備的建設、更新、補充、完善和性能提升,有效解決地區間和校際間存在的明顯硬件差異,以充分和完善的條件保障滿足各校師生需求并確保安全。

(八)理順食堂價格,變革供應鏈管理

1.理順食堂價格

當前,從學生的經濟承受能力(學生家庭收入)和思想認識水平(對價格變動的承受能力)而言,是調整理順食堂價格倒掛現象的良好時機??紤]到調整學生食堂價格涉及每個學生的切身利益,存在一定的穩定風險,據此,政府應當承擔起調整理順高校學生食堂價格工作的決策重任。在進行飯菜價格成本精準測算(行業協會負責)、確保食堂飯菜公益性、對貧困生有效資助和做好宣傳工作的基礎上,選擇畢業生離校、新生入學的最佳窗口期調整理順食堂飯菜價格。在操作中所有高校統一調價行動、統一調價時間、統一調價幅度、統一調價品種(類別)。

在此基礎上,逐步調整理順飲食服務業態,確保學生基本伙主導地位,充分體現學生食堂的公益性,同時遵循市場規律,還原市場經濟中伙食部門的生機與活力。如此,方能進入高校辦伙的良性循環,確保學生根本而長遠的就餐利益。而且有利于學生的培養,有利于糧食的節約,有利于學校卸掉經濟包袱。

2.變革食材供應鏈管理方式

針對當前食堂采購中存在的質量、價格、安全性、追溯性、高成本、穩定性和廉政風險等問題,應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進行供應鏈變革。即改變目前高校在不確定性市場(食材集散批發市場)中海選食材、雜亂無章、隱患突出、保障度低的采購方式和渠道,建立起供應渠道固定(供應商實力雄厚)、良性競爭(同時選擇幾家供應商以防止壟斷)、質量可靠、安全可控、價格穩定、產品可追溯、協調成本低、標準化管理、半成品加工、冷鏈物流配送、確保持續供應的現代采購供應鏈模式。同時通過這些優秀供應商同步鏈接貧困地區農產品(需達到采購食材標準要求)進入高校食堂,助力精準扶貧,建立起長期穩定的科學采購渠道,可以明顯降低食材采購的總成本,獲得多方面的收益。經此,培育健康的采購市場,倡導契約精神及合作共贏的思想觀念,形成長效化的供應鏈、價值鏈良好的生態共同體,長期受益的是廣大師生、高校和社會企業。

(責任編輯:盧彩晨)

猜你喜歡
食育高校后勤后勤
我是“食育”小畫家
南昌市師范院校食育開展現狀及促進策略
高校后勤管理內部關系研究
后勤服務
3—6歲幼兒家庭食育開展建議
“食育”也需進校園
“強力后勤”入職記
關于構建戰區聯合作戰后勤聚合保障體系的思考
后勤服務
高校后勤餐飲業的財務管理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