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產業扶貧基本情況、存在問題與建議

2020-03-17 03:34司夢實
河南農業·綜合版 2020年2期
關鍵詞:貧困縣貧困村貧困地區

司夢實

近年來,河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省農業農村工作全局,把產業扶貧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形成了產業扶貧工作新局面。

一、基本情況

(一)定規劃,強化指導引領

河南省編制了《河南省“十三五”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規劃(2016—2020年)》,引導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優質糧食產業、設施農業產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特色加工產業、畜牧養殖產業、電商流通產業等8大扶貧產業,并制定了農業產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和“1+N”專項行動方案。

(二)抓提升,推動轉型升級

全省以推動“四優四化”、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大力實施貧困地區產業提升工程,促進貧困地區高效種養業、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目前,全省在53個貧困縣發展優質專用小麥27.33萬hm2,發展優質花生79.13萬hm2,發展優質林果15.44萬hm2,發展設施蔬菜18.2萬hm2,發展稻漁綜合種養2.72萬hm2,中藥材產量76萬t,建設41個四優示范縣。

(三)育主體,搭建扶貧載體

全省在53個貧困縣培育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65家,農業產業化集群95個,貧困縣農民合作社發展到7萬家,推薦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65家,認定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7個。

(四)強服務,提升脫貧能力

全省組織動員1.2萬名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以嵩縣、臺前縣、盧氏縣、淅川縣4個深度貧困縣和1235個深度貧困村為重點開展技術服務,對有技術需求的貧困戶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編印《河南省特色產業扶貧實用技術指南》,發放全省9536個貧困村,發放技術扶貧明白卡58.3萬份;開展10大類高效種養業專家團宣講活動,培訓基層農技人員2.7萬人次,服務貧困農民104.8萬人次;在3398個貧困村建設益農信息社,覆蓋全省91.3%的貧困村,解決了貧困農民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五)重打造,加快品牌建設

全省貧困縣打造培育出農業品牌164個,占省級農業品牌數量的41%。其中,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6個、農業企業品牌37個、農產品品牌111個,在盧氏縣、淅川縣、正陽縣等6個貧困縣實施品牌扶貧整縣推進行動。

(六)廣推介,開展產銷對接

舉辦全省綠色食品、“三品一標”“綠食超市”、優質專用小麥產銷對接會等活動,推動產銷對接。其中,在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產銷對接會上,32個貧困縣簽訂優質專用小麥產銷訂單153萬t,占預計總產的80%。在大型農業會展上,增設貧困地區扶貧成果展及農產品推介活動專區,著力破解貧困地區農產品賣難的問題。

(七)防風險,實施金融扶貧

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優先扶持帶貧成效好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河南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促進貧困縣與183家縣級銀行業金融機構簽訂扶貧小額信貸合作協議,簽約率達96.23%,累計發放貸款5.7萬筆,25.9億元。

(八)促“三變”,激活內生動力

全省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盤活各類資源資產,推動資源變資產、資本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全省148個貧困村通過“三變”改革壯大集體經濟,實現了穩定脫貧。

二、存在的問題

(一)示范基地規模小,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規模小,產品數量有限,主導產業優勢不明顯,設施農業經營粗放,科技服務能力不強。設施農業經營方式仍以個體農戶為主,小農經濟的生產和經營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大部分貧困村“一村一品”沒有完全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明顯,優質品種比例較小,缺少能夠長效增收、脫貧致富的特色效益產業,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還未能體現。同時,隨著設施農業規模的快速擴張,技術服務量大、任務重,現有的涉農技術干部數量少、裝備差,導致技術服務在整體上不相適應。部分貧困村經濟結構單一,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土地撂荒嚴重,農業生產化水平低,新技術、新品種的引用、推廣力度不大,菜單式技術服務落實不到位。

(二)產業支撐體系不強

貧困村主導產業大多都是小而散,沒有形成規模,市場信息不暢,營銷市場體系不健全。一些新型經營主體擴大生產、發展集約經濟資金不足,貧困戶享有小額扶貧貸款卻無技術、無產業,雖有不少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開始聯合,但緊密度不高、不系統、不完整,致使依托龍頭帶動支撐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群眾增收效應不明顯。龍頭企業不強的問題十分突出,成規模的企業較少,大多企業都是剛起步,對產業經濟的拉動能力和帶動農戶脫貧的輻射能力非常有限。產業發展集約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農副產品還停留在出售初級產品和原料上,產品缺乏附加值,廣大農戶從產品加工環節中未能分享到應得的利潤。

(三)投入保障能力不強

地方政府財力有限,資金投入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不能有效帶動群眾受益。金融資金額度較低,對經營主體擴大規模作用不大,對沒有基礎的貧困戶發展產業幫助作用小。多數貧困村道路、水利設施等支撐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由于貧困農戶自有積累能力弱,對市場反映敏感度差,設施農業建設資金不足,投入問題仍然是阻礙貧困戶發展產業的最大障礙。

三、建議

(一)持續實施特色產業提升工程

高質量實施農業產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以“四優四化”為重點的優勢特色農業,推動貧困地區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貧困村“一村一品”建設,推動貧困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創建。

(二)持續開展農業技術和信息服務

持續開展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活動,為貧困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服務與指導。推進貧困地區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及時為貧困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

(三)持續組織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

借助全國產銷對接會、農洽會、農博會等平臺,加強特色農產品推介;依托益農信息社,推動貧困村農產品出村上行。推動批發市場、大型超市、電商企業等市場主體,與貧困村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開展產銷精準對接。

(四)持續完善優化利益聯系機制

完善新型農業經營者與貧困戶利益聯系機制,促進貧困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結合。選擇企業效益好、拉動能力強、主動作為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龍頭企業,最大限度地發揮其適應市場、對接市場、抵御風險的優勢,成為脫貧致富的排頭兵和帶頭人,帶領貧困農民走向小康社會。繼續修訂完善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加大對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產業扶貧的積極性,引導貧困農民脫貧致富。

猜你喜歡
貧困縣貧困村貧困地區
比亞迪集團扶貧
我國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
云南宣布31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呂梁臨縣光伏扶貧實現“三個全覆蓋”
三部門發文鼓勵政府 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
貧困地區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貧困地區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153個:全國153個貧困縣已摘帽
寬帶網絡將覆蓋90%以上貧困村
脫貧攻堅拉響新警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