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的“停課不停學”

2020-03-18 16:38
文萃報·周五版 2020年11期
關鍵詞:科舉考試停課不停學制度

《被統治的藝術》

[加] 宋怡明/著

鐘逸明/譯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9年12月

明代的“停課不停學”有兩種:一種是將學校作為科考“配額制的中轉站”,學生不在學校上課,而是在家復習備考科舉,這在明代中后期是較為普遍的現象;而另一種,則出現在明代特有的軍戶制度之中,堪稱明朝的“高考移民”。

參加科舉考試的權利

明代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這要從明代的教育與選拔制度說起。

教育方面,明太祖朱元璋主導了一項大規模學校建設制度,除中央的國子監外,地方的府、州、縣都各自設有學校。學校生員的數量也有明文規定,府學40人,州學30人,縣學20人。這些正式生員不但享有國家津貼,而且可以免除各項稅費與勞役。

當然,在“學生”們的特權中, 最為關鍵的就是參加科舉考試的權利。

在明代初年,生員不但要到學校上課,有些還要住在學校提供的宿舍中。然而官學的興辦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隨著明代財政的日漸緊張,官學的教育功能也逐漸衰落。

于是, 一方面,“十年寒窗”,居家苦讀,“停課不停學”,成為有志讀書之人的常態;另一方面,官學作為科舉考試資格的“配額制中轉站”的功能則保留下來。

軍戶:明代的“高考移民”

正因為學校的教育功能與選拔功能相分離,第二種“停課不停學”的情況才得以出現。

這種現象,與明代獨特的軍戶制度及百姓對這一制度的因應策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軍戶,顧名思義,有這樣“戶口”的明朝百姓,世代要為國家提供兵源。因此在明初, 軍方管理的地區是不設立學校的。

由于就學困難,軍隊管理的地區——衛所,往往盛行“漠視教育”之風。

這一風氣讓一位名叫陳用之的低級軍官憂心不已。信奉“古人雖在軍旅,不廢詩書道藝”的他挨家挨戶地登門勸說,軟磨硬泡,希望說服軍戶子弟就學科考。最終在他的努力下,福建海濱的永寧衛終于創辦了“衛學”,“文風日進”,獲得了分配科舉考生配額的資格。而在全國各個衛所,正是“陳用之”們促成的衛學,讓軍事管理區—— 衛所從“教育洼地”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學區”。

原來,在文學淵藪的江浙地區,學校生員的名額遠遠無法滿足龐大的讀書人群體的需求。這種情況下,就學人數少,錄取率高的偏遠衛所就成了炙手可熱的“學區房”。

這第二種“停課不停學”倘若放在今天,就是“高考移民”了。

猜你喜歡
科舉考試停課不停學制度
關于“停課不停學”北京特級教師這么說……
“停課不停學”,家長作用不可或缺
“科舉考試”
應用在線教育平臺實現惡劣天氣下的“停課不停學”
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停課不停學”的教學新探索
某些單位的制度
歲歲游學路,冷暖私塾情
試述科舉背景下貴州明清時期的神性空間信仰
論制度安排的后發優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