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泗洪搜尋

2020-03-19 06:29
化石 2020年1期
關鍵詞:泗洪泗洪縣河貍

鄧 濤

2019年8月20日的凌晨北京下起了小雨,到天亮時絲毫沒有減弱,反而時斷時續地加強起來。已經到了夏天的末尾,降雨正在將暑熱一點點地趕走。雨勢并沒有影響我們的計劃,甚至還有些欣喜,因為可以為旅途帶來清涼。

我們駕車前往江蘇省泗洪縣,而起因最早源于楊鐘健先生在1955年發表的文章“記安徽泗洪縣下草灣發現的巨河貍化石”。什么,安徽省泗洪縣?沒錯,泗洪這個縣名是1947年將泗南縣與洪澤湖西部合并后取的新名,而在1955年3月以前屬安徽省。為了便于洪澤湖的統一管理,此后將安徽省的泗洪、盱眙縣與江蘇省碭山、蕭縣交換,泗洪縣才劃歸江蘇省。楊老的論文發表于1955年2月,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行政區劃。

楊老1955年記述的化石是在治淮工程中開挖土石方時采集到的,具體地點在泗洪的下草灣,這套地層在當時就被命名為“下草灣系”,這些化石的組合便被稱為“下草灣動物群”。裴文中先生在1957年討論了下草灣動物群的動物地理問題,周明鎮先生在1959年對其時代提出了看法。經過多年的工作,現在這套地層被稱作“下草灣組”,時代為中新世早期。至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泗洪開展了更大范圍的考察和發掘,從下草灣、松林莊、戚嘴、雙溝和鄭集等各個地點采集到更多的化石。這些地點的地層都是由于淮河或洪澤湖的沖刷,或者是建設工程的開挖而暴露出來的。下草灣動物群中,不少種類在我國乃至東亞是首次發現,相當多的屬與歐洲、北美和非洲中新世的種屬有密切的關系,尤其是還有幾種靈長類化石。

松林莊地點

雙溝醉猿正型標本(倪喜軍提供)

楊氏河貍正型標本(李強提供)

說到靈長類,就必須請出雙溝醉猿。長臂猿是一類小型類人猿,包括兩個現生屬,即長臂猿(Hylobates)和合趾猿(Symphalangus),也有人認為可以分為4個屬,過去僅在非洲和歐洲發現過可靠的化石記錄。1977年6月,古脊椎所的李傳夔先生和江蘇省水文隊的同志在泗洪縣王集公社松林莊附近的下草灣組采集到一批哺乳動物化石,其中包括一段靈長類的左上頜骨,保留有3枚臼齒,代表了在亞洲首次發現的長臂猿類化石。經過研究,李傳夔在1978年發表的論文中將這種靈長類動物命名為雙溝醉猿。為什么取這個名字?因為化石地點在泗洪縣的雙溝鎮附近,鎮上出產的曲酒頗為有名,李老師以此作為紀念。雙溝醉猿的拉丁文學名是Dionysopithecus shuanggouensis,屬名中的pithecus是猿猴之意,而Dionysus是希臘神話中酒神的名字。

泗洪地區的中新世沉積夾于漸新世的峰山組、三垛組和第四紀的豆沖組之間。下草灣組的厚度為8~93米,上段為灰綠、淺灰夾粉紅色泥巖、鈣質泥巖,夾灰白色凹凸棒石粘土巖、灰黃色砂、礫巖,局部夾玄武巖;下段為棕黃、黃褐色砂礫巖、礫巖相間,夾粉砂質泥巖。在淮河南岸可見夾有多層玄武巖,但迄今尚未有同位素測年數據。已發現的脊椎動物化石包括11種魚類、4種兩棲類、2種爬行類、5種鳥類和至少35種哺乳動物,此外,下草灣組中還產出植物、孢粉、輪藻、介形蟲、雙殼類和腹足類化石。

在25種小型哺乳動物中,包含有亞洲稀少的有袋類以及常見的晚新生代食蟲類、蝙蝠、嚙齒類和兔形類,有幾個古近紀晚期和新近紀早期常見的科,是這個時代典型的歐亞大陸動物群組成。有袋類的負鼠在中新世的發現非常難得。盡管只有一枚孤立的第二上臼齒,在松林莊發現的隱中國肉食負鼠(Sinoperadectes clandestinus)是在中國乃至東亞發現的第一種新近紀有袋類動物。負鼠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有袋類動物,現在主要生活在拉丁美洲,只有一種分布在美國和加拿大,即北美負鼠。在下草灣動物群的小哺乳動物中,松鼠類和倉鼠類占統治地位。河貍是這個動物群中很特別的動物,它是下草灣組第一個被描述的物種。周明鎮和李傳夔在1978年發表的文章中認為,泗洪發現的河貍顯然有重要的原始特征,它在不少方面與一些中新世的大型河貍相似。為此,他們把下草灣的“中國巨河貍”由巨河貍屬(Trogontherium)分出,另建新屬,為紀念楊老而命名為楊氏河貍(Youngofiber)。另外一個有趣的動物就是豚類(Delphinus),它的化石只發現了牙齒。泗洪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安琪馬(Anchitherium),材料有一枚門齒和幾塊頰齒碎片。安琪馬的體型如現代的小馬,是生活在森林中的動物,它們在中新世早期跨過白令海峽進入亞洲,泗洪化石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下草灣動物群的組成顯示東亞與歐洲在廣泛生物交流和擴散的基礎上具有密切的動物地理聯系,在屬級水平還與南亞、中亞、西亞、北非和北美具有共同的分子,但數量少于與歐洲的共有屬,環境變化可能是造成差別的原因。此外,盡管日本的中新世化石仍然發現得很少,但其中有3個屬與下草灣動物群相同,即楊氏河貍、硅藻鼠(Diatomys)和跳兔(Alloptox)。除了廣泛分布的蝙蝠和花鼠(Tamias),下草灣動物群與北美共有的屬相當有限,只有安琪馬等4個屬穿越了白令陸橋,指示亞洲與新大陸之間有限的生物交流。

在現代動物地理區系中,中國縱跨古北界和東洋界,但缺乏像其他動物地理界線那樣的海洋隔離機制,因此在這兩個動物地理區系之間就必然存在一個過渡帶。泗洪化石地點恰好位于這個過渡帶上,下草灣動物群也顯示了兩個區系中一些成員的共存,與其他區系過渡帶所具有的現象類似。在下草灣動物群內,東洋界的現代科或亞科包括毛猬亞科、硅藻鼠科、帚尾鼠科和鼷鹿科,與其共生的古北界的典型代表包括河貍科和鼠兔科以及主要分布于古北界的倉鼠科。因此,下草灣動物群體現出早中新世時期該地區已經受到東洋界和古北界的共同影響。

依據生物分布的生態特點,下草灣動物群中的花鼠、毛猬和皇冠鹿指示灌叢環境,但3種松鼠指示有森林地帶,尤其是其中的鼯鼠生活于特別高的樹上。另一方面,倉鼠和安琪馬則指示相當開闊的地形,跳兔也偏好這樣的環境。河貍需要有豐富的水體,下草灣動物群中的大量魚類以及豚類的化石進一步指示大型水體的存在。很顯然,那時的泗洪地區各種生態類型相互鑲嵌,而不是單調一致的環境。此外,泗洪的毛猬、硅藻鼠、刺山鼠以及各種松鼠都指示在早中新世時期這里的氣候溫暖潮濕。

邱鑄鼎老師是下草灣動物群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尤其是對小哺乳動物化石的研究,今天就是他帶領我們前往泗洪。早上7點從北京出發,雖然全程都是高速公路,但由于京滬高速的很多路段都在改建維修,限速行駛,所以花費整整12個小時,下午7點才到達目的地,從南京大學專程趕來的古生物教研室青年教師小李已在等著我們。邱老師最近一次來泗洪是在1986年,33年過去了,當我們傍晚時分從高速下來進入泗洪,他最大的感慨就是一切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他說那時整個縣城最高的建筑就是三層,縣委招待所也是平房,而現在二、三十層的高樓隨處可見。邱老師想緬懷一下縣城的舊貌,可問旅店的服務人員,卻說一切都拆光了,并沒有老街,更不用說老城了。不變的東西似乎也能覓得一點線索,比如這里曾經最有名的雙溝大曲,一斤裝的一瓶現在也只售9元錢,一瓶解渴的白水也要3元呀!

次日一早我們就出發了,首先去松林莊地點,位于天崗湖鄉,也就是過去的王集公社。松林莊地點已建有古猿化石的保護園,所以能夠在導航上搜索到。但當穿過一片片綠野、一座座村鎮到達跟前,卻由于田地分隔和果園圍擋而無法靠近,反復打聽了好一陣才找到通往紀念亭的路。就在這里,先是遇見一位村民,說明來意后他去叫來了村長,邱老師向他打聽當年參與發掘工作的民工老潘?,F在的通訊聯系非常方便,一會兒老潘就來了,立刻認出了“老邱”,那快樂的場景,就像王維描繪的,“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老潘是松林莊的老村長,現在已經退下來,不愿跟孩子搬到城市去,就在鄉間的綠野間享受自在快樂的生活。很快,老潘的弟弟也聯系上了,還有另外兩位當時最年輕的,十幾歲的男孩小潘和女孩小潘,實際上,松林莊的多數人都是潘姓家族的。邱老師記得兩位小潘的眼睛特別好,總是能發現那些細小而重要的牙齒化石。小潘們都到泗洪縣城里生活居住了,我們晚上回到縣城再約相見。

古猿遺址紀念碑

相見語依依

鄭集地點

天崗湖

邱老師他們20世紀80年代在此進行發掘后,這么多年地形地貌由于日新月異的建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此次就是來考察進一步開展發掘工作的可能性。松林莊是當時出產化石標本最多的地點,附近的另一個地點是鄭集,具體的位置如果沒有老潘的帶領,我們完全找不到了?,F在這里是水塘邊的一片稻田,一群群的白鷺在密集的水稻間覓食。當時在挖一條溝渠時暴露了原生的地層,從中通過篩洗的方法采集到大量小哺乳動物化石。

中午我們去了天崗湖鄉上,原來的松林莊村已經拆遷,為建設光伏電站讓路,大多數村民都安置到鄉上來。光伏電站的規模非常大,太陽能電池板還覆蓋了廣闊的湖面。正在施工的技術人員說對湖里的生態和養殖沒有影響,但村民說由于見不到陽光,養的魚都明顯發生了嚴重的病蟲害。

離開松林莊,下一個地點就在雙溝鎮邊上,邱老師的野外記錄本上寫明在“雙溝鎮東約1公里的引淮河道北岸”。雖然當時沒有GPS能夠測量精確的經緯度數據,但邱老師的記錄本和他的記憶力讓我們很快找到地點。恰巧,這里正在進行埋設管道的施工,原生地層得以暴露出來,是與邱老師當時記錄的灰綠色泥巖完全一致的巖性,證明這個地點可以繼續開展工作。

淮河和洪澤湖地區水面開闊、河網縱橫,特別是開挖了大量渠道和引河,常常把人搞糊涂了。雙溝地點所在的引河非常寬闊,甚至不像是人工開挖的,但實際上這條東西向連接洪澤湖的引河,其西側的河道也并不是淮河,而是與淮河平行的一條更大的人工開挖的河流,叫做懷洪新河,由安徽省懷遠縣至江蘇省洪澤湖,其目的是分瀉淮河洪水。

歷史上洪澤湖地區分布著一系列淺水的小湖。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為阻止金兵南下,東京留守杜充在滑州以西決開黃河堤防,造成黃河河道的顛覆性變動,黃河南徙經泗水在淮陰以下奪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春訌拇耸ト牒K?,在盱眙以東潴水,原來的小湖擴大為洪澤湖,現在是中國的第四大淡水湖。

雙溝地點

淮河渡口

洪澤湖

雙溝引河南側與其平行的還有一條相對較窄的引河,就在楊鐘健先生最早記述的河貍化石的產地,即下草灣村邊上。由于下草灣引河上的橋梁在維修改建,恰好把化石地點圍擋在施工現場,我們溝通后才得以進去。但只能看見雜草包圍的“下草灣人”紀念碑,看不到地層露頭。下草灣人化石是在河貍化石地點附近發現的,但層位更高,是在中新世地層之上的晚更新世堆積中,為股骨的一段,其地質年齡為距今約4~5萬年。

在下草灣村對岸可以看見河岸有地層露頭,那可能就是當初也發現了早中新世化石的戚嘴地點,但行政區劃上已屬于江蘇省盱眙縣。雖然就在對岸咫尺之遙,但由于下草灣橋在施工不能通過,我們不得不繞道十幾公里。就是這段距離,卻穿過了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淮安市盱眙縣以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縣。不過,下草灣引河南岸出露地層的地帶還是屬于泗洪縣的,而離開河岸一、兩百米就是明光縣的戚嘴村了。戚嘴村周圍都是田野覆蓋,看不到露頭,因此我們不能確定當時的“戚嘴”化石地點是在河岸還是村邊。

下草灣地點

之前另有一條簡短的消息報道,文物考古隊曾在盱眙縣大嘴村發現新近紀的哺乳動物化石,由于不屬于考古隊關注的石器時期,因此尚未進行詳細的研究。改天我們去尋找這個地點,導航指示的道路為何這么熟悉?原來正是我們繞道去戚嘴時走過的路。一查地圖才發現,雖說是盱眙縣,大嘴村實際上就在戚嘴村附近,離盱眙縣城還有30多公里。不過,在我們反復尋找大嘴村地點的過程中,雖然有原來那篇簡短報道中提供的GPS定位,但由于干溝水渠縱橫、稻田魚塘密布、樹林灌叢茂密,不知道怎樣接近地點。最終,我們的越野車跟上一輛拖拉機,希望找到一個可以停車的地方,然后下來徒步搜尋。誰知竟然這么巧,開拖拉機的人正是以往參加大嘴地點化石發掘的民工老張,他熱情地帶我們穿過樹叢中的小道,來到化石地點。實際上,這個地點離戚嘴村更近,也可能就是之前我們一直未能確定的戚嘴化石地點。最后才算搞明白,大嘴村是行政村,而戚嘴是其下屬的自然村,共同歸盱眙縣鮑集鎮管轄。鮑集是邱老師當時聽說過產化石的一個地點,而現在我們知道,鮑集、大嘴、戚嘴可能就是同一個化石地點的不同稱呼,都沒有錯。

結束了在大嘴地點的考察,老張希望我們下次再來工作時一定跟他聯系,他會放下手頭的活來參加我們的發掘。甚至發掘時的吃飯問題都已經解決,老張邀請安排在他家,并且說,沒有什么好招待的,就請你們吃點螃蟹。蘇北的魚米之鄉確實是盛產大閘蟹的,記得解放前的報道說災民靠吃螃蟹果腹度過難關。不知何時何故,螃蟹變成了很多人推崇的美味。雖然我并不吃螃蟹,但螃蟹是否會真的加速我們下次再來的進程呢?開個玩笑。不過,大嘴地點應該有很好的發掘意義,在我們即將布局開展的泗洪化石進一步考察研究中,值得我們把它排在優先的位置。

猜你喜歡
泗洪泗洪縣河貍
假如人過河貍的生活
會啃樹的河貍
宿遷市泗洪縣:融入長三角助推工業經濟大突破
江蘇泗洪 垃圾分類變廢為寶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點亮美好童年
——江蘇省泗洪縣雙溝實驗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掠影
The Thirty-Six Stratagems in Primary English Classes
圖片新聞
小城新貌:年輕人流失制約發展?
快遞員“代簽”法院傳票,公司被罰30萬
可愛的大白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