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語言順應論中的四種表現”解析主持人的語言表達策略

2020-03-20 03:48侯月安琪
文教資料 2020年1期
關鍵詞:中國詩詞大會語言表達主持人

侯月 安琪

摘? ? 要: 主持人通過有聲語言,依據節目定位、特點和主旨,進行準確恰切的話語表達,使觀眾在和諧統一的傳播意境中獲得美的享受,同時激發價值認同和情感共鳴。本文以Jef Verschueren (維索爾倫)的語言順應論為基礎,以《中國詩詞大會》主持人董卿的語言表達作為研究文本,從順應論的語境順應、語言結構順應、順應的動態性、順應過程的意識凸顯性四個表現維度,對其進行解讀和分析。主持人應強化語言表達效果,增強語言表達藝術性,豐富語言內涵,提高主持水準。本文力圖提供可行依據,支持主持人通過對語言的順應,展現恰切的表達方式,在有序而靈動的駕馭中大放異彩,彰顯在節目中“Anchor”的作用。

關鍵詞: 語言表達? ? 語言順應論? ? 中國詩詞大會? ? 主持人

一、語言順應論

語言順應論是比利時著名語用學家耶夫·維索爾倫(Jef Verschueren)提出的,在1987年國際語用學協會創立后內部出版的第一期《IPrA工作文集》(IPrA Working Document 1)中發表,題為《作為順應論的語用學》。1999年,維索爾倫以專著的形式即《語用學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系統呈現了該理論,標志著該理論走向成熟①。

維索爾倫認為,語言的使用是一個不斷選擇語言的過程。人類之所以能在語言使用過程中進行語言選擇,是因為自然語言具有三個特征:變異性(variability)、商討性(negotiability)和順應性(adaptability)②。這三個概念相互聯系,不可分割。變異性決定(語言結構的各個層次)可能選擇的不斷變化的范圍;商討性指的是語言選擇是基于高度靈活的原則和策略進行的;順應性作為語言的一種屬性,使人類能夠從各種變異可能的選項中做出商討性選擇,以滿足基本的人類交際需求。即變異性是基礎,商討性是方式,順應性是目的。

在以上三種特征的共同作用下,維索爾倫認為語言的順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語境順應、語言結構順應、順應的動態性和順應過程的意識突顯性。

二、《中國詩詞大會》主持人語言順應的表達策略

中央電視臺自2016年2月起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是一檔詩詞競賽類文化節目,至今已成功播出了四季,節目深入挖掘“詩詞”之美,創造了巨大的影響力,成為一場現象級的文化盛宴,掀起了一場全民學詩詞的熱潮。節目中,主持人董卿不僅出口成章、引經據典,而且在諸多“飽讀詩書”的選手、嘉賓面前仍能表現出掌控全局、游刃有余的主持狀態,可以說為節目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節目成功的關鍵之一。

筆者根據語言順應的四種表現方式,選用了董卿在節目主持中具有代表性的話語表達進行分析和解讀。

(一)語境的順應

根據順應論,“語境”是語言交際的環境,指與話語相互順應的一切因素或影響話語處理的一切因素,包括交際語境(由物質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及交際雙方構成)和語言語境。語境是由說話人和聽話人從若干可能事物中根據交際意圖構建起來的,而語言則需要順應各種語境因素。

例:面對全胃切除手術的選手民警夏鴻鵬,董卿含淚送上祝福:“命運到底是什么?其實命運可能就是上蒼對我們的意志、對我們勇氣的一種考驗。我記得有一位西方的哲人說過,命運無法妨礙我們去歡笑,即便它在脅迫我,我也要笑著面對它!很感謝你今天來到我們的節目當中,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扼住命運咽喉的生活的強者!”

語境具有動態性,是在交際過程中生成的產物,說話者和聽話者不斷地主動構建、操縱、重構語境表達和理解話語的意義。主持人董卿根據語境的動態特性,在聽完選手的經歷后,站在對方的角度體會交際對象的感受,提到命運時用到的是“我們”一詞,而不是“你”,此刻她并不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和立場在和嘉賓對話,而是用朋友的角度和口吻、用一段哲人的話鼓勵選手,結尾用了一個非常強烈的感嘆句表達出自己的感謝和欽佩,既順應了當前動態的交際語境,深化了選手的情感表達,又激發了受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價值認同。

作為節目核心元素的主持人是觀眾和節目之間的紐帶和橋梁,是其思想和表達的集中體現。為了能更好地順應動態的節目語境,主持人需不斷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和個人素質,并做好充分的節目場外準備工作,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有意識地拓寬知識面,做好日常積淀,還需要根據選手嘉賓的具體情況提前做好情況預判,以便在主持過程中有備無患、得心應手。

(二)語言結構的順應

按照順應論,使用語言的過程就是不斷選擇語言的過程,這種選擇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選擇的原因可能來自語言內部(即結構性的),也可能來自語言外部。這些選擇可以發生在語言的各個層次:語音、音系、形態、句法、詞匯、語義等。

例:董卿問小選手:“你相不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你相信你自己未來能干什么呀?”小選手答道:“我長大了想當主持人!”

點評嘉賓康震打趣道:明白了,你長大了想搶阿姨的飯碗。面對這么赤裸裸的打趣,立即被董卿幽默地反殺:“搶朱軍的飯碗?!?/p>

例:在外賣小哥雷海為初次上場介紹自己時,董卿跟大家介紹:“他是80后的小伙子,看著有點‘著急?!彪S后又說道:“主要也是不是跟你的生活有關啊,外賣啊它也是屬于日曬雨淋的,都是各種氣候條件下奔波?!?/p>

主持人根據節目現場嘉賓語言內部結構及外部情境的變化,迅速同步表達方式及情感狀態。在面對小選手及調侃的嘉賓時,董卿運用和小嘉賓對等的語音和語氣,調侃詼諧的語言,順應了小朋友的語態及現場的幽默氣氛;在面對不是文學專業出身的外賣小哥時,主持人董卿運用當下通俗的熱詞開了個玩笑,首先可以緩解選手初次上臺的緊張感,隨之用非??谡Z話的(“啊”“也是”“都是”“的”)語句進行話語的承接,選擇和運用了符合當前場域的詞匯和句法,完成了語言結構的順應,極大地拉近了與選手的距離,讓對話人感到舒適與放松,以便在節目中有更好的發揮。

主持人的語言狀態形成于特定場域下內心的瞬間感受和情感體驗。作為整場節目的引導者,主持人應在語言結構的各個層次中選擇最貼近交際對象的語言狀態進行順應。主持人需要迅速準確地判斷現場情境,有意識地調整自身的話語形式與策略,靈活自如地進行話語表達的轉換;應注重日常語言交流的積累,有意識地針對不同的交際對象進行對話和溝通練習,培養無意識的語言反應能力,以便在節目中反應迅速、自如應對。

(三)順應的動態性

順應的動態過程指的是這樣一個事實:語言過程在時間維度上發生、展開、結束。交際動態過程必須根據過程的特征考慮其順應因素,如必須考慮順應的對象、層面、程度和功能。從語言選擇的實際運作看,策略性的語言運作是交際動態性的突出表現,因為“策略”本身就帶有過程含義。

例:董卿在某期節目中寄語年輕人:

“現在其實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代,可能伯樂和千里馬之間也存在著辯證的關系,我們當然渴望能夠遇到虛懷若谷、求賢若渴的伯樂,但反過來,作為年輕人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考慮立身先立學,真正成為一個勇于擔當、敢于探索的千里馬,而不是坐等伯樂?!?/p>

社會語境決定語言的選擇和使用。在電視節目的場域中,社會語境、話語的功能、面向的受眾等都是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必須考慮的特征因素。董卿在這里并沒有老生常談,而是用辯證的角度表達出了人才與機遇的關系,并以這樣的觀點鼓勵年輕人不斷充實武裝自己,契合并強調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年輕人應有的心態和方向,給一些浮躁的年輕觀眾帶來了思考,是對主流思想及社會文化語境的順應。

例:“一說起千古英雄,可能很多人會馬上聯想到帝王、將相、豪俠,其實在今天,英雄之名早已不再是王侯將相的專屬,它屬于每一位實干興邦的普通人。他可以是十年磨一劍的工匠,也可以是汗滴禾下土的農民,可以是視死忽如歸的戰士,也可以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老師。英雄之心在史冊里、在傳說中,更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血脈當中?!?/p>

傳播者和傳播媒介都處在特定社會環境中。主持人作為節目的組織者、傳播者,由于其角色的特殊性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每句話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董卿在這段開場白中把現如今穩定繁榮社會中的“英雄”進行了重新定義,和平年代的英雄雖然更平凡,卻同樣偉大,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平凡英雄”支撐起了整個時代,他們是我們社會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基石。這樣一段振奮人心、家國天下的開場極大地增強了每位觀眾的社會責任感、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只要做好本職工作,人人都是英雄。

主持人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特定文化選擇的反映,自身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加之電視節目作為現代重要的文化創造和傳播力量的重要陣地,造就了主持人在文化生產及傳播途徑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主持人個體的偏好、行為、觀念等在以媒體身份的傳播作用之下,會產生社會影響力。

主持人需要具備一顆敏感而堅定的心,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充分理解時代賦予媒體、賦予大眾的責任和使命。對于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知識內容都要涉獵,在了解和掌握社會大眾的需求及清晰明確的媒體輿論風向的同時,具有更深刻獨到的思考和見解。這樣才會把握好分寸感,既言之有物,又不會言之有誤??傊?,只有在節目主持過程中順應社會文化語境,才能呈現出深刻而雋永的話語表達。

(四)順應過程的意識凸顯性

意識凸顯程度是一個相對概念。由于選擇語言的意識程度不同,人們順應整個“社會思維”(minds in society)的方式就不同。一些凸顯度低的表達方式,聽話人處理起來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運用適當的語言呈現出恰到好處的意識凸顯度尤為重要,這就要善于區分明說和隱含的信息。

例:面對新婚燕爾的朱琳和李昂的愛情宣言:“宜言飲酒,與子偕老?!?/p>

董卿這樣祝福他們:當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定情的時候,梁思成問:為什么是我?林徽因只說了一句:你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你。

主持人在表達祝福的時候言淺意深,既沒有落入俗套,又沒有刻意煽情,而是講述了一段真實人物的對白遞進情感、深化主旨。引用這段簡短的對白既體現了真實質樸的語言力量,又婉轉含蓄地引申出了婚姻中“一生一世”的承諾。在這段主持的串聯中,語言表達虛實相生,適度的意識凸顯既完成了對聽話者的祝福和節目現場交際語境的順應,又讓觀眾感受到語言之中暗含的魅力,藝術的表達;瞬間提升了對話的人文意境,抒發出了真摯殷切的情懷,增強了節目的感染力。

主持人的話語內容對節目傳播的效果起到關鍵作用,同時決定了整個節目的審美與水準。合理的意識凸顯既可以直抒胸臆,又可以讓觀眾體會到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語言魅力。首先,主持人應把握住話語表達的核心思想。其次,增強話語表達的意境及藝術性,以恰切的方式虛實結合、明暗呼應,既滿足信息接收主體的心理期許,又獲得強烈的形象感受。與主持人的認知系統、文學素養、文化底蘊密切相關,是主持人個人素質的綜合體現。

三、結語

《中國詩詞大會》呈現了一個節目主持人與節目主題高度契合的優秀范例,主持人語言表達的順應性密不可分。正因如此,節目給受眾以形神兼備、一氣呵成之感,給播音主持的語言創作表達帶來啟示。在交際動態過程中主持人應運用準確自然的表達形式做到語境的順應,語言結構的順應,交際動態的順應,以及順應過程中意識的凸顯,以此形成恰如其分的銜接,深入人心的總結,使主持人與節目互相成就、相得益彰。這就要求主持人在節目前做好充分的預判及準備工作;節目中需要不斷提高感受力、調控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節目外更要注重日常知識的儲備積累、各項能力的鍛煉與提高,提高文學素養與個人修養,做到“胸中有丘壑,腹內有乾坤”,成于內而形于外,實現節目中主持人的藝術價值。

注釋:

①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2:66.

②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Edward Arnold,1999.

參考文獻:

[1]謝朝群,陳新仁.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2.

[2]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Edward Arnold,1999.

[3]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292.

[4]姚喜雙.播音學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5]郭韜.從語言順應論看電視節目主持人話語表達[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4):7,39.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

項目編號:JJKH20180065SK

猜你喜歡
中國詩詞大會語言表達主持人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新聞采訪中如何應用語言表達技巧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掀起詩詞狂歡
語言表達與語體選擇
家教語言表達的“八種誤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