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寫作對傳媒業的影響

2020-03-22 12:24
法治新聞傳播 2020年1期
關鍵詞:傳媒業機器機器人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寫作在傳媒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2015年,世界編輯論壇將機器寫作列為當年新聞編輯室的最大趨勢,目前,國際和國內的眾多媒體和科技公司均開展了機器寫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本文從行業應用的角度梳理了機器寫作的興起和發展,并從速度和規模、準確性和真實性、智能化和個性化三方面分析機器寫作對傳媒業的影響,最后對機器寫作進行反思。

機器寫作的興起和發展

機器寫作又稱機器新聞和自動化新聞,指的是運用算法,將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并轉化成敘事體新聞文本的方式,進行寫作的并不是有形的機器人,而是計算機程序。①

機器寫作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美國信息供應商湯姆森金融公司率先使用電腦程序來撰寫經濟和金融方面的新聞。②2007 年,美國科技公司Automated Insights 開發了一款可以自動編寫新聞稿件的軟件Wordsmith。2012 年,福布斯網站宣布使用Nar?rative Science 的Quill 平臺自動創建公司收益預覽。2014 年,美聯社開始使用Word?smith 平臺自動發布公司季度收益報告,之后逐漸應用到財經、體育新聞領域。借助美聯社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機器寫作正式進入公眾視野。目前,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衛報、路透社等多家媒體都已經將機器人應用于新聞寫作。

在國內,機器寫作出現的時間較晚但發展迅速。2016年,騰訊財經頻道研發出國內第一個寫稿機器人Dreamwriter,引起了廣泛關注,標志著新聞領域自動化革命的開始。③同年11 月,新華社第一位機器人記者“快筆小新”正式上崗。此外,今日頭條自主研發的寫稿機器人“張小明”,百度智能寫作機器人Writing-bots,南方都市報推出的南都機器人“小南”,以及封面新聞的“小封機器人”等,都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中。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寫作也越來越智能化,不僅可以依靠數據和模板自動生成新聞,還可以助力新聞智能化采集和處理。近兩年,短視頻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視頻新聞成為重要的表達方式,機器人也隨之進化,可以實現智能剪輯、自動配字幕、加特效等,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新聞表達形式。

機器寫作對傳媒業的影響

機器寫作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新聞生產方式,把記者和編輯從重復而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大大提升了新聞的生產效率,在財經、體育、災難等新聞領域優勢明顯。機器寫作對傳媒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更快、更大規模地生成新聞

“快速”是機器寫作的一大特征,利用機器人可以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生成新聞稿件,有的甚至可以做到與新聞同步。一個經典的案例是,2014 年3 月18 日,美國加州發生4.1 級地震,洛杉磯時報通過Quakebot 生成系統,在收到美國地質勘探局電腦發出的地震信息后,自動將數據輸入模板并提交采編系統,在3 分鐘內率先發布了地震報道。④

在財經和體育新聞領域,美聯社使用的Wordsmith 在速度和規模上同樣出色,只要導入最新的數據,1 分鐘最快可以生成2000 篇報道。⑤又如,今日頭條旗下“張小明”,在里約奧運會開始后的13 天內,它共撰寫了457 篇消息簡訊和賽事報道,其發稿速度幾乎與電視直播同步。⑥

(二)新聞準確性、真實性大大提高

準確性和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重要原則。一是對于機器寫作而言,它可以避免受到人類經驗和感情的局限,在新聞生產中嚴格執行算法的規則防止錯誤出現。以Wordsmith 為例,美聯社每個季度都會發布約300 篇有關公司財報的新聞,對記者而言十分耗費時間并且容易犯錯的,相比之下,Wordsmith 平臺每秒可以產出2000 篇此類新聞,出錯率極低。美聯社前副總裁盧·費拉拉稱,機器寫作已經將美聯社此類報道的錯誤率從約7%降低到約1%。2016 年里約奧運會期間,“快筆小新”全程跟蹤賽程中的所有比賽,正式簽發的稿件實現了零差錯。

二是機器人可以利用自己強大的數據搜集和分析能力,幫助記者編輯核驗新聞的準確性和真實性。2012 年,華盛頓郵報推出機器人“truth teller”,它可以將新聞報道中的文字、語音等信息全程記錄,并隨時與“打假”數據庫進行對比,一旦發現異常,便會發出警報。

(三)新聞生產智能化和個性化

傳統媒體時代,新聞生產主要依賴記者和編輯的個人經驗和智慧來尋找新聞線索,進行新聞采集和編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新聞生產模式也發生顛覆性的變化。目前,新聞寫作機器人不再局限于自動化新聞寫作,更深入到內容生產全過程。

2015 年,紐約時報推出機器人Blossom,這款機器人的主要職責不是寫文章,而是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把最有可能“引爆”社交網站的文章推薦給編輯,經過Blossom 篩選的文章點擊量是普通文章的38 倍,⑦目前已被整合到了編輯團隊日常使用的辦公軟件中,進一步實現了編輯部推薦的智能化。進入2019年,新華智云開始搭建媒體機器人矩陣,于2019年8月推出25款機器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媒體人在新聞生產過程中的痛點,更快更好地采集和處理新聞資源。⑧這些機器人涵蓋經濟、體育、娛樂等多個領域,既可以處理文本信息又可以處理視頻信息,滿足了新媒體時代多樣化的生產需求。

此外,機器人還可以使用相同的數據以多種語言和不同的角度講述故事,從而根據讀者的喜好進行個性化生產。例如,“快筆小新”可根據職能和業務板塊的需求定制開發程序,目前供職于新華社體育部、經濟信息部和中國證券報,撰寫中英文稿件。⑨

對機器寫作的反思

機器寫作發展到今天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對傳媒業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機器寫作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從技術邏輯來看,機器寫作的核心是利用大數據對信息進行分析,然后套用固定算法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再用人們能夠接受的或新聞報道要求的格式呈現。⑩預先設置的算法并不一定適應所有的新聞題材,在一些比較復雜的深度報道中,機器寫作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有人認為,機器寫作的新聞是沒有“溫度”的,利用數據和算法組合的新聞稿件缺乏記者的人文關懷。所以目前,機器寫作只能應用于一些比較簡單的財經、體育、災害性新聞資訊報道。

其次,大數據造成的個人隱私泄露和新聞倫理問題同樣引人關注。對于機器寫作而言,在數據采集和撰寫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觸及到一些個人隱私數據,有效地保護個人隱私需要政府、企業層面的共同努力。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倫理是衡量記者和編輯專業素養的重要標準之一,新聞對社會價值取向能夠起到直接的塑造作用?!?但對于機器寫作來說,它本身是不帶有任何價值觀和個人判斷的,在探索新聞熱點時,很有可能會受到數據的引導,導致一些有違新聞倫理的新聞出現,這種現象值得警惕。

最后,關于“機器人是否會替代記者”的爭論一直存在。從技術邏輯角度來看,目前人工智能技術還處于一個很淺的階段,○12沒有辦法對新聞事件進行獨立思考,機器寫作只能依靠人工設定的固定算法來進行寫作;從機器寫作目前的應用來看,還只適用于一些相對簡單的財經、體育、天氣、災難性新聞等領域,對于深度報道還需要記者來實現。另外,在一些新聞的撰寫中,機器寫作的稿件模板痕跡較重,讀者的閱讀體驗較差。以上均說明了機器人目前并不會替代記者,它可以將記者從繁雜的基礎工作中解放出來,并大大提高新聞生產效率。未來,“人機協同”將成為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會必然導致某一個職業的消亡,應理性看待機器寫作的發展。在人工智能時代,記者應該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釋:

①何苑、張洪忠:《原理、現狀與局限:機器寫作在傳媒業中的應用》,《新聞界》2018年第3期。

②孫振虎、張馨亞:《機器人新聞的發展與反思》,《電視研究》2016年第6期。

③唐可心:《機器寫作在我國新聞領域的應用與發展》,《青年記者》2018年第23期。

④徐曼:《國外機器人新聞寫手的發展與思考》,《中國報業》2015年12月(上)。

⑤韓雨:《記者和機器人比賽寫稿,誰贏了?》,《光明日報》2019年5月30日。

⑥鐘盈炯、張寒:《“快筆小新”:新華社第一位機器人記者》,《新聞戰線》2018年第9期。

⑦湯天甜、李琪:《智能機器人如何輔助編輯生產社交媒體爆款——以紐約時報Blossom 為例》,《傳媒評論》2017年第9期。

⑧姜繼葆:《機器人寫稿已經不夠了 新華智云首推媒體機器人矩陣》,《中國青年報》2019年8月27日。

⑨趙新樂:《一個你不知道的“快筆小新”——新華社“機器人記者”揭秘》,《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5年11月17日。

⑩耿磊:《機器人寫稿的現狀與前景》,《新聞戰線》2018年第1期。

11何苑、張洪忠:《原理、現狀與局限:機器寫作在傳媒業中的應用》,《新聞界》2018年第3期。

12趙蓓、張洪忠:《2019年人工智能技術在中國傳媒業的應用與思考》,《新聞與寫作》2019年第12期。

猜你喜歡
傳媒業機器機器人
機器狗
機器狗
未來機器城
歐洲傳媒系統面面觀之瑞士傳媒業圖景下
傳媒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媒體對傳統新聞傳播的解構與重塑
移動互聯網給傳媒業服務業帶來深刻變化 新時空 新業態 新互聯
機器人來幫你
認識機器人
機器人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