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臉識別應用的三個邊界

2020-03-22 12:24
法治新聞傳播 2020年1期
關鍵詞:人臉人臉識別個人信息

(作者分別系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

人臉識別技術是指根據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①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分支,人臉識別技術的落地場景和應用范圍也隨著人工智能的強勢崛起而不斷擴大。2019 年8 月,陌陌旗下運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換臉應用“ZAO”爆紅網絡。隨后,該應用的部分用戶協議被指存在“霸王條款”,違規收集個人面部信息。

2019 年9 月3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針對“ZAO”應用用戶隱私協議不規范、存在數據泄露風險等網絡數據安全問題,對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問詢約談。②除“ZAO”應用外,“八元買三萬張人臉照片”“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等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場景泛化引發的安全隱患頻繁出現在媒體報道中。本文擬從倫理規制、法律規范和社會監督三個方面展開探討如何避免人臉識別技術的濫用,使其在合理、合法、合規的方向上健康發展。

倫理規制:人臉識別應用的隱私邊界

隱私權是保護個人生活不受干擾、保持獨處的權利。③從倫理角度來看,人臉識別技術的合理商業開發范圍應該是在創造更加高效、快捷和便利的應用場景的同時,兼顧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因此,人臉識別的倫理邊界應該是技術的商業用途與公民隱私權發生沖突的應用場景,即被采集方是否詳細了解信息采集的內容、用途和在采集過程中是否存在強制采集的現象。

如果長期忽視對人臉識別技術使用中隱私邊界的劃定,不加以區分地對技術盲目跟風,人臉數據遭到泄露后,刷臉支付、人臉驗證網貸、視頻詐騙等都將成為危險的應用場景。當下,對公民的生物識別信息進行采集、儲存的主體在信息安全保護方面的意識參差不齊,一些商業主體為降低自身成本,常通過隱晦的免責條款讓用戶在體驗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將個人的生物信息“讓渡”給了企業。

因此,劃定人臉識別技術開發和應用的隱私邊界,利用倫理規制技術濫用,需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約束:

一是通過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制定合理可行的倫理規范,讓技術倫理比技術發展先行一步;二是需要加強行業自律,遏制科技道德失范現象,讓信息采集、儲存主體在技術開發和應用的過程中,自覺承擔相應的倫理和社會責任;三是通過倫理規制,對屬實侵犯公民隱私權的采集主體進行約束;四是要確保將數據的所有權留給被采集一方,在收集前明確告知被采集方所采集數據的用途,使用后也應該允許被采集方提出刪除數據的要求。通過倫理規制可以緩解被識別主體隱私權和新技術發展之間存在的沖突,促進公共利益最大化。

法律規范:人臉識別應用的法治邊界

如果說倫理規制是限制人臉識別技術侵犯用戶隱私權的第一層防護網,法律規范則是防范技術威脅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在人臉識別技術的開發方面正駛入快車道,但規范技術合法、合規使用的法律不僅滯后于技術發展,還存在執法不嚴、違法難究等情況。因此,人臉識別技術需要面對的法治邊界就是對公民人臉信息進行違法采集的行為。

目前,在民法總則、網絡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中,均有要求搜集個人信息應符合合法、正當和必要三元素的條款。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信息采集方尚無嚴格的限制。同時,由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的《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中,將“個人生物識別信息”明確為“個人敏感信息”,并規定除部分特殊場景可征得授權同意的例外,“收集個人敏感信息時,應取得個人信息主體的明示同意。應確保個人信息主體的明示同意是其在完全知情的基礎上自愿給出的、具體的、清晰明確的愿望表示”。④現有法律和行政規定雖然能夠對人臉信息合理收集的方法進行規定,但大多數采集方在信息采集時不會對此做具體區分,目前也尚無具體條款能對采集方的信息采集行為進行強有力的制約。

因此,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場景不斷下沉,在利用現有法律嚴格規范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的同時,還應根據技術的發展趨勢對法律進行完善和補充。當下迫切需要法律對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進行的規范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根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出臺和完善新的法律法規,如《個人數據保護法》,厘清個人信息與大數據的界限,使得公民在可能因為人臉識別技術受到侵犯時能有法可依;二是當信息采集方在收集公民的人臉信息時,必須嚴格按照現有法律法規進行操作,如相關采集方認為對方沒有按照規定進行生物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時,能夠利用法律武器要求采集方規范采集行為;三是在信息采集方確實侵犯到被采集方個人權利的時候,被侵犯一方能夠通過法律途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四是當出現違反法律法規的收集行為時,執法部門能第一時間有效制止侵害行為的發生,做到違法必究。

社會監督:人臉識別應用的技術邊界

此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中存在的隱私、安全等問題未被廣泛關注,是因為其早期的用途主要源于行政管理和安防需要。隨著人們對智能化要求的逐漸提高,人臉識別技術的優勢逐漸得到彰顯。需要認識到,雖然人臉識別在抓捕逃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打造智慧城市等場景下的應用具有合法性及符合比例原則。但同時也應該明確的是,將人臉識別技術運用到對“學生上課行為進行全程監控”或“動物園年卡錄入人臉信息”等場景中,顯然已經觸碰到了技術發展的邊界,即通過需要公民被動承擔個人信息泄露為代價來推動新技術的發展。

據媒體報道,有商家在網絡商城公開售賣“人臉數據”,數量達17 萬條。這些人臉數據信息,一部分是從搜索引擎上抓取的,另一部分則來自境外一家軟件公司的數據庫等。⑤當人臉信息與其他個人身份信息相匹配時,個人身份被冒用帶來的風險達到最大化——給財產、名譽、人身等方面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2019年5月,浙江省江山市公安局就公布一起利用人臉識別漏洞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數千名公民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冒用注冊了網絡賬號,通過實名認證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⑥

當下,人臉識別技術發展的推動力是政府管理需要、企業商業經營和部分公民對高效、便利的追求。因此,除了通過倫理規制和強有力的法律手段對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規范外,其健康、穩定的發展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于政府而言,在推動人臉識別技術發展的同時,需要使行政監管體系與技術應用相匹配。從制度設計出發,推動建立應急管理機制,以確保在技術運用發生風險性事件時,能夠及時、依法進行處理,保障各方權益;于企業而言,需要嚴格在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的邊界內對技術進行有限開發和使用,充分考慮技術開發的“價值理性”,構建安全可信的應用場景,最大程度規避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于公民而言,需要對相關法律法規有所知曉,提高個人隱私保護意識,不要因貪圖一時的方便或娛樂忽略了信息采集方可能提供的“霸王條款”。

社會各界的監督將對人臉識別技術的開發方和信息采集的商業主體形成一定的威懾力,既可以最大程度保證人臉信息的安全、保障人臉識別技術的健康穩定發展,也可以讓公眾對這一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充滿信心,以此推動技術的持續發展。

結 語

當前,由于國內人臉識別行業發展時間不長,相應的行業標準并未得到完善,隨之暴露出的倫理風險、法律缺失、監管滯后等問題正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門檻逐漸降低,從安防攝像頭到智慧城市、移動端的休閑娛樂應用,越來越多的場景讓公眾對人臉識別不再陌生。但同時,相關侵權案件的時有發生也給人臉識別技術的開發應用敲響了警鐘。

雖然“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但與其為了規避風險而舍棄技術的發展,不如通過一定的方式讓工具理性與人的價值理性相統一。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在沒有更先進的技術措施可以解決人臉識別技術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之前,把人臉識別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置于倫理、法律和各社會主體的規范、約束下,讓其沿著合理、合法、合規的道路發展,才有最大程度地消除其可能存在的風險,充分發揮技術進步的積極價值。

(作者分別系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中商產業研究院:《2019 年人臉識別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208723544901022&wfr=spider&for=pc。

②蔡靜:《工信部約談“ZAO”要求自查整改》,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3794887349368533&wfr=spider&for=pc。

③See Samuel D.Warren & Louis D.Brandeis:《The Right to Privacy》, Harvard Law Review, Vol.4, No.5 (Dec., 1890) .

④《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https://www.tc260.org.cn/upload/2018-01-24/1516799764389090333.pdf。

⑤《當心你的“臉”被賣了》,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4438258576891503&wfr=spider&for=pc。

⑥洪菡婷:《當心!你的臉可能被冒用》,http://right.workercn.cn/892/201905/13/190513094415896.shtml。

猜你喜歡
人臉人臉識別個人信息
如何保護勞動者的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保護進入“法時代”
人臉識別 等
有特點的人臉
一起學畫人臉
揭開人臉識別的神秘面紗
警惕個人信息泄露
人臉識別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應用
三國漫——人臉解鎖
人臉識別在高校安全防范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