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2020-03-28 01:25趙云彤
青年生活 2020年6期
關鍵詞:刑事政策

趙云彤

摘要: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應當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在寬嚴相濟等的刑事政策指導下,從刑事實體法和程序法中的相關規定入手,引導、鼓勵確有其罪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自覺、有悔過的認罪認罰,并對其予以從寬處罰的一系列兼具實體制度和訴訟程序的法律制度。鑒于此,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一個具有集成性、綜合性的制度。在程序方面,它適用于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等相互銜接有序的訴訟程序;在實體方面,它涉及到刑事實體法中所有法定或者酌定的從寬處罰或者量刑的規定。所以,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行內涵分析,對現行的法律制度規定及實務經驗的體系化、綜合性的歸納和總結具有極大的幫助,從而也會對訴訟改革產生推波助流的作用。

關鍵詞:認作認罰從寬制度;制度內涵;刑事政策

正文

一、“認罪”的理解

關于“認罪”,是指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對指控的犯罪事實無異議。但認罪的內涵較為復雜,一般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依據有關的司法解釋和法律規定,如實供述是指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主要的犯罪事實和身份情況,只要不影響定罪量刑,即便未供述全部罪行,也應當認定為如實供述,同時也可以依據刑法中自首、坦白的具體規定來把握。

二是指控的犯罪事實對于公訴機關而言應當至少包括兩個部分即司法機關認定的犯罪事實及性質認定。

三是對于被告人而言,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異議只應當是對行為人對犯罪事實的主動供述,不應該要求被告人去承認具體犯罪。因為對于具體案件罪名的認定是屬于法律如何適用的范疇,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清楚了解具體罪名并不現實。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動供述減小了辦案機關收集證據的難度,即便是否認有罪也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訴訟程序,故也能獲得實體從寬處理的訴訟利益,屬于認罪的表現。同時,被告人自己對自己行為的定性與公訴機關對案件行為性質的認定存在分歧,這是其行使訴訟權利的表現,因為被告人對行為性質的辯解的動機驅使多種多樣,但最終行為性質的定性要以司法機關依照完整、合法的證據進行,而不以被告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案件的某些細節存在異議,對案件定性存在辯解,就算是在如實供述的情況下進行的無罪辯解,都應當認定為是認罪。

二、“認罰”的理解

關于“認罰”,在邏輯上講,刑罰相連,一般理解意義上的認罰是認罪的必然結果[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認罪后,自愿接受認同所指控之罪帶來的消極的法律評價。但是如果法院最終判處的刑罰并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當初在偵查起訴審判階段所預想的那樣,他們就會不服判決從而提起上訴,那么這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認罪認罰進而演化成認罪不認罰,故要在在規范意義上理解“認罰”?!对圏c工作辦法》中規定的認罰是指同意量刑建議,簽署具結書。也就是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公訴機關建議判處的刑罰種類、幅度以及刑罰執行方式沒有異議,因此自愿接受法律懲罰,積極履行相應隨之的法律義務包括退贓退賠、積極賠償損失等等,這是用以判斷被告人是否具有認罰心理,判斷認罰是否成立,認定能否認罰從寬的關鍵一步。再者就是要接受并服從法院的判決,不提出上訴,這才是真正的“認罰”。

三、“從寬”的理解

關于“從寬”,其存在的價值在于行為人通過認罪認罰降低了其本人的社會危害性,通過積極履行相應法律義務能說明行為人自身意識到行為的違法性,有不是非常有必要的實施刑罰來負面評價。它是對認罪認罰后上的量刑激勵,要從實體和程序方面來理解?!皬膶挕笔侵笇嶓w從寬,也包括程序從寬。至于程序從寬的主要表現在于偵查機關和起訴機關并不一味采取羈押性質的強制性措施,目的在于加快訴訟進程;在審判階段采取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等以實現程序從快從簡。只要被追訴人獲得了相較普通訴訟程序更為簡便、效率的程序適用,都可以認為是程序從寬。[3]實體從寬的理解主要是在法定量刑幅度之內依法從寬處罰。例如《刑法》390條規定,行賄人在被追訴前能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對于“從寬”從寬的內涵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從寬”是適度的,要充分依據案件事實、情節、性質等等依照法律確定從寬處罰的可行性以及程度,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階段不同,還可以考慮從寬的幅度呈現階梯性,即在不同的階段認罪認罰可以給予不同幅度的從寬。第二,“從寬”是可以而非一定從寬,但只要沒有例外情形,例如罪行極其惡劣;表面上認罪認罰,但背地里報復打擊證人等缺乏悔罪表現的之外,都能予以從寬處罰。

四、“認罪”、“認罰”、“從寬”三者之間的關系

案件的從寬處理是一個動態過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認罰”與審判機關的“從寬”互為前提。[4] 只有前者認罰,后者才能從寬,后者從寬,前者才能真正認罰。但對于法院究竟能從寬到何種地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事先并不清楚。所以要使得其真正“認罰”,需要公訴機關依據犯罪嫌疑人認罪、悔罪的心理態度提出“從寬”的量刑建議,此建議一旦經犯罪嫌疑人認同后,起訴至法院并經法院采納或基本采納,被告人若服從判決就不會再進行上訴,才得以真正實現“認罰”。因此,在此過程中,犯罪嫌疑人積極主動供述,承認犯罪并接受應當承受的刑罰后果是前提,犯罪嫌疑人認同公訴機關提出的從寬量刑建議并不提出異議是核心內容,法院根據量刑建議作出從寬處罰的判決是關鍵所在,被告人服判則是根本價值所在。故認罪是前提,認罰是核心,從寬是結果,它們之間是逐步遞進的關系。[5]

參考文獻:

[1]黃京平.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若干實體法問題[J].中國法學,2017,(5):173-195.

[2]朱孝清.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幾個問題[J].法治研究,2016,(5):35-44.

[3]陳光中 馬康.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若干重要問題探討[J].法學2016(8):3-11.

[4]朱孝清.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幾個問題[J].法治研究,2016,(5):35-44.

[5]孔令勇.論刑事訴訟中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一種針對內在邏輯和完善進路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2016,(2):145-156.

猜你喜歡
刑事政策
論司法中刑事政策與刑法的關系
淺析刑事政策價值及其目標的位階關系
論司法中刑事政策與刑法的關系
淺析刑事政策價值及其目標的位階關系
極端民族主義恐怖犯罪的刑事控制及其評價
淺析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政策
淺論嚴重人格障礙犯罪人的刑事政策完善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恐怖犯罪的刑事政策的體現
預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淺議刑法總則虛置趨勢的不可避免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