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背景下的傳統教材出版業變革研究

2020-03-28 16:06鄒紹金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20年40期
關鍵詞:出版業紙質出版社

鄒紹金

[摘? ? ? ? ? ?要]?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之下,“互聯網+”技術在我國各領域當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诖髷祿r代這一背景,傳統教材出版業也亟須進行變革。早在2012年,美國提出了基于數據時代教與學的相關變革,并且明確指出大數據技術將是未來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而我國教材出版業也依靠自身的優勢和積淀實現變革。

[關? ? 鍵? ?詞]? “互聯網+”;大數據;傳統教材出版業;變革

[中圖分類號]? G237.9?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2(2020)40-0130-02

自2014年以來,我國便對互聯網技術在教育行業改革當中的作用予以足夠的重視。李克強總理甚至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明確提出“互聯網+”計劃。而對教育行業而言,依靠互聯網技術開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也越來越多,如慕課、SPOC等。就互聯網技術本身而言,其擁有海量的數據支撐,為教育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這種海量數據也被稱之為大數據技術。而在“互聯網+教育”這一發展模式下,我國的傳統教材出版業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不可避免的挑戰。由于我國教育文化的特點,因而在發展與變革當中,既要充分利用新型技術,同時也需要對傳統優秀技術進行相應的保存。本文主要分析在“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我國傳統教育出版業的變革。

一、“互聯網+”大數據技術促使我國傳統教育出版業不斷變革

從“互聯網+”大數據在我國傳統教育出版業的發展來分析,慕課是最好的見證。這種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在我國教育領域當中的發展十分迅速,究其原因,其一是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擁有豐富的歷史積淀,在很多領域方面甚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其二,近年來我國在網絡課程建設方面進行了越來越多的嘗試,為慕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21世紀初期,我國教育部門就曾經在部分高校中設置改革試點,用以發展網絡課程建設。從具體上看,建設了超過200門網絡課程、試題庫等。而到了2003年教育部門則開始實施精品課程建設,僅評審上線的精品課程數量就高達3800門左右,進一步帶動高校網絡精品課程的發展。而從2010年開始,我國開始對網絡公開課程的建設,截至2013年,我國一共有200多所高校參與相關課程建設,共計開設120多門課程,并且都是免費開放的。

慕課,原本是高校為了向校外學習者開放相關資料而開設的,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卻帶動了大數據支撐下的學習模式。對傳統教育行業而言,學習行為屬于一種個性化的特征,指的是學習者面對知識時所選擇的理解或吸收方式,這也是為什么在同一教師、同一教材、相同時間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千差萬別。即便是教師的經驗再豐富,也不可能對所有學生的學習習慣完全了解,而在“互聯網+”技術背景下,利用計算機技術能夠對每一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記錄。由于其數據規模比較大,在采集和處理方面相對于傳統人工而言有極大的優勢,不僅能夠貼合高校的教學,還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大數據分析。

而教材出版業也是教育行業改革的重要執行者,從傳統的出版行業來分析,一方面其原有的體制比較陳舊,逐漸不適應當前的發展。另一方面對部分中小型出版社而言,其技術種類比較單一,長此以往很難和那些大型出版社進行競爭。并且很多出版社的人才儲備嚴重不足,跟不上信息時代的發展。因此傳統教材出版業必須進行一場顛覆式的變革,讓其在當前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夾縫中求得生存。

二、大數據背景下我國教育出版行業的發展方向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線開放式課程平臺已經逐步成為當前學習系統當中的最終模式。但是學生的學習行為隨著課程變革而不斷變換,傳統教育出版機構也亟須進行變革。教育出版結構不僅需要搭建教育平臺,還需要與學校合作對大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建立一種自適應學習系統[1]。

從我國的歷史分析,有著漫長的計劃經濟歷史。因而在我國當前的高等教學課程當中,其教學大綱仍然是由教學指導委員會來進行制訂,并且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嚴格的規范。但是基于計劃經濟時代所出版的教材,往往是由多位專家共同參與審定的,教材內容當中除了具備作者自己的風格之外,也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教材質量比較高。并且在出版之后其應用范圍比較廣,沿用的時間也比較長,經過多年的重新印刷和出版依然能夠得以應用。由此可見,教材當中的學習路徑符合當前的教學規律,而在實現在線教育平臺學習系統時,也需要依照經典教材作為參考依據。而對大部分教材出版社而言,因為多年的經營使他們獲得了豐富的經驗和大量的作者資源。對經典教材的作者而言,大部分都是行業領域內擁有較高造詣的專家和學者,因而在構建自適應學習系統方面也能獲得比較大的幫助,利用他們的講課視頻和錄像來制訂教學資源,為學習者定期推送學習內容。

另外,除了作者資源之外,很多教材出版社在多年的出版當中也積累了大量的資源。很多出版社都圍繞教材進行了深入的資源開發,相對于其他沒有經驗積累的網絡公司而言,出版社掌握了大量的核心內容,具有先進的優勢。[2]

三、傳統教材出版業的轉型策略

(一)加強和學校之間的合作

高校是承擔開放網絡課程的主體,因而在傳統出版業的轉型發展過程中也需要以高校作為支撐。對出版社而言,在數據采集和自適應學習系統的構建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大部分出版社在技術方面還有所欠缺,并且實際上又沒有直接參與教與學的過程,因而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進而被市場淘汰。出版社是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在教學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因而加強出版社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尤為重要。在數據處理和挖掘過程中,高校占據主體地位。而出版社則需要配合高校完成具體的課程建設,加強兩者之間的密切合作,不斷積累教學資源和教師資源。[3]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部分高校與出版社之間已經有了初步的合作,在教材的編制過程中,出版社通過自己豐富的資源來制訂個性化比較強的教材,并且讓其能夠符合學校的教學要求。雖然部分出版社已經建設了獨立的在線教育平臺,但是仍然處于進一步的摸索當中,距離真正完成轉型還有不小的差距。[4]

數字教材是未來出版社的重要發展方向,在編制過程中不僅有基本的格式,其基本的內容和豐富的教學資源都可以讓學生在平臺上進行交流。對出版社而言,在線教育的發展并不僅是將傳統紙質教材轉變成為數字化內容,還需要強調教材的個性化特點。這里的個性化包含個性化教學內容、個性化教學服務以及個性化教學資源。應將不同的教學資源結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專業性的知識數據庫,通過平臺來讓學習者共同研究和共同學習。[5]

(二)由量的積累來引發質的變化

自適應學習系統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線需要依靠大數據的不斷積累進而引發變化,而這一點無論是出版社又或者是學校都無法擁有這樣的實力[6]。大部分出版社都與在線教育的發展有一定的聯系,通過積累能夠完善在線教育平臺。在發展的初期,可以通過簡易教學系統的建設來輔助教學,如果沒有智能系統作為支撐,可以通過在線考試、交流平臺等方式來為自適應學習系統的構建積累數據,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進而完成轉型。[7]

(三)聯合互聯網公司來構建在線教育平臺

互聯網公司和出版社通過合作能夠免費為學習者提供線上教學課程,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在美國,很多教學教材的價格非常高,大部分學生都無法負擔。而如果與出版社進行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最好的學習資源,并且盡可能發展線上教學方案。另外,對部分出版社而言,也已經開始與互聯網教育公司進行合作,為出版社的轉型奠定基礎。此外,部分教育平臺已經有了一定的教學資源積累,但是仍然缺乏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而加強與出版社之間的合作能夠獲得雙贏的局面。[8]

(四)實現立體化和多媒體的變革

對教材出版而言主要是為了高校的教學,而高校學生則是教材的主要閱讀者,除了傳統紙質教材,對網絡電子教材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是從我國現階段的情況分析,高校教學仍然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這類傳統教學方式也決定了紙質教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會占據高校教材的主體地位。但是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數字化教材和紙質版教材的結合不可轉變。但是由于出版社長時間以來一直發布紙質教材,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對傳統的教材進行數據化開發,充分利用現有的經驗、資源和現代計算機技術,在傳統課堂上進行數字化整合,滿足大數據背景下學生對數字化教材的需求。在數據化時代下,紙質教材和數字教材并不是對立的關系,傳統紙質教材需要以大數據技術作為載體,完成變革。[9]

(五)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變革

在傳統的教材出版社當中,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需要針對傳統的紙質出版方式做出改變,按照高校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完成最新的出版流程。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不僅對出版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同時高校學生的閱讀習慣也發生了變化,很多大學生都愿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行閱讀和學習,因而出版社也應當考慮迎合學生的興趣和特點,而不僅僅是依照傳統的紙質版教材來學習。對每個大學生而言,一旦在閱讀和學習教材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就寄希望于和出版社進行溝通,甚至參與到教材的編制過程,滿足學生的特異性需求。而這一點對傳統的出版社紙質教材出版而言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在大數據技術支撐下建立個性化的學習交流平臺,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閱讀的需求。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完成單純授課式教學向自主性學習的方向轉變,建立一種互動性學習平臺,讓教材印刷工作能夠依據市場的需求來進行調整,促進現代教材出版工作的發展。[10]

四、結語

在“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打造了一種多資源結合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并且逐漸成為傳統紙質教材的替代品。教材出版社需要將這種自適應學習系統提供給相應的教育服務供應商。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出版社雖然會遇到很多挑戰,但是在自身的定位、出版機制、工作方式等方面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做好充分的準備來迎接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尕琳.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建設的教學適用性探索:以“機械制圖”課程教材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7).

[2]田加知.高職院校實訓教學改革中的校本教材開發:以《治安管理實務》教材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9(5).

[3]李麗鋒,惠淑榮,劉憲敏,等.互聯網環境高等數學教學模式研究:以沈陽農業大學高等數學課程為例[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

[4]翟志峰,董蓓菲.美國教材評價標準的指標和方法:以《優質教材工具》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5):91-104.

[5]謝暉,陳雪利,陳丹,等.基于“特色教材+課程云平臺+移動交互端+虛擬仿真模塊”四位一體的內涵式《微生物與免疫學》課程混合教學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9,35(17).

[6]陳穎穎.淺談紙質教材電子化實踐中的編輯工作:以北京大學出版社“互聯網+”教材出版為例[J].時代農機,2018(4):84-85.

[7]楊星璐.應用AR增強現實技術打造“互聯網+”新型教材:以《建筑構造》的出版為例[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6):316-318.

[8]問媛媛,宋偉麗,黃璐.“互聯網+”背景下針灸專業教材出版的創新與實踐:以《針灸基礎學》教材出版為例[J].出版發行研究,2017(9):98-99,43.

[9]孔震,白琨,白潔.以互聯網思維編寫高職就業指導課程教材:以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90-94.

[10]張晶晶.新時代大學人文通識教材策劃出版的思考: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識教材研發為例[J].編輯學刊,2018(2):68-72.

編輯 趙瑞峰

猜你喜歡
出版業紙質出版社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指導小學生紙質閱讀的研究
我等待……
曙光初現了,出版業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電子疲勞
淺談大數據在出版業的應用
獨立書店浪漫的紙質生活
新聞出版業“十三五”規劃調研座談會在長沙召開
石油工業出版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