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漢滿托忒文比較研究

2020-03-29 04:23烏日魯木加甫
滿語研究 2020年2期
關鍵詞:滿文準噶爾圖志

烏日魯木加甫

(內蒙古財經大學 人文學院,呼和浩特 010070)

《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以下簡稱“伊犁后碑”)是清朝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之際,于普寧寺建立的御制石碑。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平定準噶爾達瓦齊叛亂之后,模仿西藏三摩耶廟,在避暑山莊北側興建普寧寺,以紀念朝廷平定準噶爾叛亂。寺內碑亭存有《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之碑》《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之兩座石碑,碑文分別記述清政府平定達瓦齊叛亂和阿睦爾撒納叛亂之事。

一、碑文文本

1.漢文碑文

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之碑

天之所培者,人雖傾之,不可殛也。天之所覆者,人雖栽之,不可殖也。嗟汝準噶爾,何狙詐相延以世而為賊也,強食弱,眾凌寡,血人于牙,而蔑知悛易也。云興黃教,敬佛菩薩,其心乃如夜叉。羅剎之以人為食也,故罪深惡極,自作之孽,難逭活也。先是分封四部,眾建宰桑,四圖什墨,廿一昂吉,蓋欲繼絕興廢,以休以息也,而何煽亂不已,焦爛為期,終于淪亡胥盡,伊犁廣袤萬里,寂如無人之域也,是非我佳兵不戢,以殺為德也,有弗得已耳,西師之什,實紀其詳悉也。以其反復無常,遲益久而害益深。則其叛亂之速,未嘗非因禍而致福也。是蓋天佑我皇清,究非人力也。伊犁既歸版章,久安善后之圖,要焉已定者,詎宜復失也。然屯種萬里之外,又未可謂計之得也。其潛移黙運,惟上蒼鑒之。予惟奉時相機,今日之下,亦不敢料以逆也。是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所由作也。

乾隆二十三年歲次戊寅秋七月之吉御制[1]120

2.滿文碑文

jun gar be necihiyeme toktobuha sireme ili bade ilibuha eldengge wehei bithe//abkai hūwa?aburengge be niyalma naihūbume muterakū ni//abkai tuheburengge be niyalma ilibume muterakū ni//ai,jun gar i urse ainu jalingga huimali be ishūnde alhūdamume jalan halame hūlha ofi yabuha ni//aide eduhun ningge yadalinggūngge be tabcilame labdungge homsongge be gida?ame niyalma be wara be baita obume umai halara be sarkū ni//suwayan ?ajin be badarambure fucihi fusa be ginggulembi secibe gūnin i dolo ehe hutu toksin ibagan i adali niyalma be jemengge obuha ni//sui ehe tuttu ren de isinafi beyei araha waile ci guweci ojorakū de isinaha ni//sucungga de.tuin oirat fungnefi.geren jaisang.tuin tusimel orin emu anggi ilibuhangge.cohome lakcaha be sirabufi efujehe be yendebume.esebe jirgame banjikini sembihe ni//susara gukure be baime.ceni dolo facuhūrame yabuhai tubantele gisebure suntebure de isinafi.jecen telin akū ili i ba niyalma oho ni//ere ainahai bi dain be sirkedeme wara de amuran coohalme nakarakū ni//umainaci ojorakū turgun be wargi bade coohalme be irgebuhe fiyelen de ejehengge tule narhūn getuken ni//esei emdubei uba?atame toktohon akū de.ele goidaci ele ?umin.terei hūdun uba?aha de suilacibe nememe tusa baha ni//entengge gemu abka musei daicing gurun be aisire ci banjinahangge.umai niyalmai hūsun waka ni//tuktan ili be baha de.amga be,enteheme sain obure bodogon umesi oyonggo emgeri toktobuha ba be adarame dasame ofaraci ombi ni.tumen ba i tule usin tarire be inu dubentele arga baha seci ojorakū ni//tulbime bodome dorgidiri forgo?ocibe.damu dergi abka buleku?ere dabala,te adarame gelhun akū tosome gūnimbi ni//tuttu jun gar be necihiyeme toktobuha sirame ili bade ejeme ilibure eldengge wehei bithe be banjibume arahangge ere ni//abkai wehiyehe orin ilaci aniya suwayan tasaha buleri nadan biyai sain inenggi han i arahangge[1]122

3.托忒文碑文

二、三種碑文內部比較

1.漢文文本比較

碑文漢文被載入《欽定皇輿西域圖志》[2]《皇朝文獻通考》(1)見《欽定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第638 冊?!洞笄逡唤y志》(2)見《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第624 冊?!稓J定新疆識略》[3]《西域水道記》[4]《新疆圖志》[5]《伊江匯覽》(3)學識齋整理《伊江匯覽》,1986年?!肚逭c喇嘛教》[6]《外八廟碑文注譯》[7]《準噶爾歷史與文物》[8]《西域碑銘錄》[9]《西域圖志校注》[10]《河北滿族蒙古族碑刻選編》[11]文獻資料,但與其他平定準噶爾碑文不同,《清高宗實錄》未收錄“伊犁后碑”。

(1)《欽定皇輿西域圖志》《西域圖志校注》載錄碑名為“御制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碑文”,比“伊犁后碑”多“文”字?!缎陆畧D志》《西域碑銘錄》將碑名稱作“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碑”,比“伊犁后碑”少“之”字?!段饔蛩烙洝肺摧d錄碑名。

(2)第一行“天之所培者,人雖傾之,不可殛也”,諸版本記載與“伊犁后碑”完全相同。

(3)第二行“強食弱眾”,《大清一統志》《新疆識略》寫作“疆食弱眾”?!傲韫蜒恕?,《新疆識略》寫作“陵寡血人”。

(4)第四行“蓋欲繼絕興廢”,《欽定皇輿西域圖志》《新疆圖志》《大清一統志》《西域水道記》《新疆識略》《伊江匯覽》《清政府與喇嘛教》等寫作“蓋欲繼絕興廢”?!柏ヒ话杭?,《西域碑銘錄》寫作“什一昂吉”。

(5)第五行“寂如無人”,《伊江匯覽》寫作“安如無人”?!耙晾鐝V袤萬里”,《清政府與喇嘛教》寫作“伊犁延袤萬裹”。

(6)第六行“是蓋天佑我皇清”,《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寫作“是葢天佑我皇清”,《新疆圖志》《西域水道記》《新疆識略》《伊江匯覽》《清政府與喇嘛教》寫作“是蓋天佑我皇清”?!胺锤矡o?!?,《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寫作為“反復無?!??!熬冒采坪蟆?,《大清一統志》寫作“久安蓋後”?!耙梢讯ㄕ摺?,《大清一統志》寫作“要馬已定”,《清政府與喇嘛教》寫作為“要焉已定”。

(7)第九行“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伊江匯覽》寫作“平定準噶爾之后勒銘伊犁之碑”。

(8)第十行落款“乾隆二十三年嵗次戊寅秋七月之吉御制”,《欽定皇輿西域圖志》《新疆圖志》《大清一統志》《西域水道記》《新疆識略》《西域圖志校注》等書籍沒有記載,《外八廟碑文注譯》《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碑文輯》《準噶爾歷史與文物》《河北滿族蒙古族碑刻選編》寫作“乾隆二十三年歲在戊寅秋七月之吉御制”。

通過碑文漢文對比,可發現較多漢文文本是以《欽定皇輿西域圖志》為底本的。

第一,“伊犁后碑”碑名“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寫作“御制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碑文”,諸本均寫作“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碑文”。

第二,“蓋欲繼絕興廢”,《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寫作“蓋欲繼絕興廢”,諸版本亦寫作“蓋欲繼絕興廢”。

第三,“是蓋天佑我皇清”,《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寫作“是葢天佑我皇清”,諸版本亦寫作 “是蓋天佑我皇清”。

2.滿文文本比較

滿文文本被載錄《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初稿)》[12]《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二稿)》[13],《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拓片)》[1]等文獻資料,其中《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二稿)》和《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拓片)》之內容相同,并且《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初稿)》作為最初版本,與其他版本具有一定差別。

表1 滿文版本比較

通過表格分析就可發現,“伊犁后碑”修改《滿文底本(初稿)》之16處,《滿文底本(二稿)》抄錄《滿文底本(初稿)》,《滿文碑文(拓片)》抄錄《滿文底本(二稿)》。

3.蒙古文文本比較

蒙古文文本被載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蒙古文底本(回鶻蒙古文版本)》[12]、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匯編《托忒文碑文拓片(托忒文版本)》[1]和《衛拉特史跡》[13]等文獻資料。通過以下表格的對比分析就可發現,《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拓片)》抄錄《蒙古文底本》,而《衛拉特史跡》抄錄《托忒文碑文拓片》。

表2 蒙古文版本比較

三、三種碑文相互比較

本文對比分析《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載錄“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碑”之漢文、滿文、托忒文,對其內容進行比較研究。

表3 漢滿托忒文三種文本比較

(2)滿文文本和托忒文文本沒有與漢文文本“雖”對應的詞語。

(3)漢文“殛”表達“殺害,殺死”之義,滿文為naihūbume,托忒文為gazayilgan,均表達“傾斜,歪斜”的語義。滿文和托忒文完全對應,但漢文與滿文、托忒文不對應。

(4)漢文“殖”表達“生育,孳生之義”,滿文為ilibume,托忒文為bosxun,滿文和托忒文表達“使起立,使站起”的語義。滿文和托忒文完全對應,但漢文與滿文、托忒文不對應。

(5)漢文“嗟”表達“招呼或感嘆”之義,滿文為ai,表達疑問。漢文與滿文完全對應,托忒文碑文無此表達。

(6)滿文urse語義為“人們,眾人,輩,者”,托忒文為ulus,與滿文語義相同,漢文無此表達。

(7)托忒文terē表達“那,那個”之義,漢文、滿文無此表達。

(9)托忒文xānezen nü tōlō語義為“為皇帝”,漢文、滿文無此表達。

通過漢文、滿文、托忒文碑文的比較研究發現,“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碑”之碑文滿文忠實翻譯漢文,其間差異較小,而托忒文是翻譯滿文而形成的。

猜你喜歡
滿文準噶爾圖志
清代準噶爾投誠人口供及其安置—以安置三姓的多爾濟事例為中心
圖志
乾隆年間清軍的第三次出征準噶爾考辨
滿文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翻譯方式探析——以《發愿文》、《普回向真言》為例
三田渡漢文滿文蒙古文碑文對比研究
清代審理哈密和吐魯番回人案件的兩份滿文題本譯釋
論乾隆初年準噶爾汗國延聘喇嘛之談判及其影響
策妄阿拉布坦與康熙末期清朝的準噶爾政策
北京地區滿文古籍縱橫談
圖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