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與新聞報道的重要性

2020-03-30 03:30宋永榮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0年1期
關鍵詞:報道新聞報道互聯網+

【摘要】現今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對于新聞傳播的影響巨大是不可否認的。那么怎么在新聞宣傳報道時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利用互聯網優勢做好新聞宣傳工作,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從而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進步,本文就互聯網+作為切入點,希望為當代新聞發展和傳播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新聞報道;報道;重要性

新聞作為這個社會發展最主要的交流媒介,所有社會的信息,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新聞報道來實現的,現在大部分新聞媒體人,是通過互聯網這個時代信息平臺來發表言論的,其重要意義毋庸置疑,網絡承擔著一個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它的工作應以黨委和政府的總體發展大局為基礎,堅持黨性原則,精準發聲,用全新思維進行新聞報道工作。

1. “互聯網+”在新聞報道中的發展現狀

新聞工作者可以說時時刻刻都與“互聯網+”這個新媒體在一起奮斗,目前運用互聯網進行新聞宣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一個是拓寬傳播和受眾渠道?!盎ヂ摼W+”的時代媒介融合的實質是提升其受關注的地位,但在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下,新聞記者的傳播手段有一點的局限性,只有充分地利用互聯網這個新的平臺,借助手機、電腦等媒體,有機的與新聞現實相融合,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報道和不同媒體傳播,使新聞工作者建立自己的強大堡壘,這也是亟待前新聞工作者解決的重要現狀。其次,現在傳統新聞媒體的衰落,不是因為其內容的貧乏,而是因為讀者的方便。在“互聯網+”的信息發達時代,新聞的傳播應更加注重信息和現代化媒體的融合發展,加強運用互聯網的傳播方式,將傳統的新聞媒體與互聯網的新型媒體互補融合,建立起全面的、多元化的全新途徑的傳播體系。有效地利用“互聯網+”的新形式,不但使新聞的傳播手段和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更使傳播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創新轉變。以前的新聞媒體往往就是一般的報紙,電視和戶外大型宣傳等等,要想實現全方位的全覆蓋,就要向網絡數字媒體的上進行轉變,不斷建立“開放、平等、共享、便攜、全面、及時”的互聯網+新聞的思想,不斷在新聞傳播中進行創新,打造出符合百姓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帶動新聞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轉變和發展傳統新聞工作的傳播方法。

2. 互聯網是提高新聞質量的關鍵因素

由于當今發展較快,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時有發生,各方面的發展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比較突出,因此新聞工作者要從實際出發,走進基層群眾中去挖掘新聞線索,發揚不怕困難的新聞職業精神,大力運用互聯網進行堅持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報道基層地區群眾生產生活發展的主線,時刻將反映百姓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對社會中的團結的、積極向上的新聞事件、熱點事件、難點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對社會生活中大家關注的的重大事件作出正面的報道,從而提高新聞報道權威性和重要性。新聞宣傳部門要大力提倡和鼓勵各種媒體之間的融合,將新形式的媒體創作和發展過程中融入好的傳統媒體的優點,找出符合當前互聯網時代的新的傳播方式,來不斷拓展新媒體間的互動發展空間。將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和創新資源作為建設新聞宣傳基地和載體。

3. 互聯網是新聞傳媒的新方向

近年來,在大眾社會的新聞意識越來越強烈的同時,人們也越發知道新聞的重要性了。新聞工作者緊緊圍繞和諧生態宜居來開展一系列的宣傳,將各地經濟發展的又好又快、脫貧攻堅全面推進、持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工作作風不斷加強、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升、形成了社會持續向好的新局面。我們要通過互聯網新聞工作中尋找符合到當地的路徑,不斷拓展新聞工作者的視野和報道思路。為了促進各地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我們必須要不斷利用新的互聯網來發展的新聞事業。

3.1 將服務群眾作為新聞工作者的基本準則

新聞工作者就是從群眾中來,反映群眾關心的問題,為人民群眾發聲,這也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具備的基本條件。首先就要以科學的新聞觀為全面指導,努力履行新聞人的服務的宗旨,時刻將走人民群眾路線帶入基層群眾的現實生活中,并不斷提高基層新聞的影響力,將群眾路線牢牢地扎根在新聞報道的主體地位。無論互聯網發展有多快,在我們新聞中都必須扮演好主導文化和輿論的角色,將基層新聞互聯網全面結合的發展,也同樣必須以人民群眾為基礎,與互聯網創新發展理念相融合,不斷使新聞工作朝著更好地發展方向去努力,真正讓互聯網+的形式為人民群眾服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

3.2 堅持新聞工作者職業原則

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面臨嚴峻的責任與擔當,這是當前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要在每一次新聞采訪工作中,都要堅持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的新聞觀,傳播社會正能量,通過"走基層"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與綜合素質,實現思想與靈魂的凈化?;谌襟w時代的召喚,一線新聞記者要與時俱進、敢于創新,用實際行動踐行責任與擔當。

3.3 利用互聯網全面提高服務基層群眾的理念

就目前的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媒體把眼光都對準了基層群眾,但是傳統媒體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形式單一、服務意識不高,而要以反映基層群眾的需求和服務地方特色,更好的宣傳人民群眾,就要跟好的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因此新聞在報道事實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結合各媒體的互聯網相關發展經驗,積極地傳播一些有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新聞,注重運用“互聯網+”這個新的媒介,讓人民群眾在不同是地方和不同形式都可以及時了解身邊時刻發生的事情,不僅僅通過報紙、電視、電腦、也可以通過qq、微信、微博等等一些新的媒介進行學習和了解,不斷推動發展共同繁榮。

3.4 更多使用互聯網+來成為新聞工作者的新聞語言

如今,傳統媒體表達方式比較單一,其傳播效果不盡人意。因此新聞工作者需要將基層群眾接地氣的表達方式通過互聯網的媒體進行包裝,將老百姓的的語言與網絡用語的進行融合,使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上都能夠保持一致性,這樣才能更好的利用這個新的媒介達到傳播目的,體驗不同傳播資源的強大新聞價值。同時在新聞中的內容和形式都與基層群眾的生活特點結合起來,不斷增強新聞的在互聯網上的真實感和特色,讓互聯網報道吸引力更強。

4. 結語

現今新聞宣傳的載體已經從之前的紙質轉變成為“互聯網+”電子的形勢,進而促使新聞宣傳的獨特性。且將其充分的應用在思想政治宣傳工作之中,也就顯得刻不容緩,同時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進行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要時刻把握新聞工作的基準,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宣。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要積極搞好社會的新聞宣傳工作,因為新聞宣傳是我們社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肩負著統一思想、宣傳和推動教育、工作的重要職責。要積極貫徹落實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素養為原則,旗幟鮮明堅持正確輿論方向,思想導向價值取向,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宣傳人民群眾的各項方針政策,圍繞以群眾為中心,服務人們為大局,為推動又好又快的可持續和諧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參考文獻:

[1]佘紹敏.傳播學概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

[2]于青松,鄒詩鵬、胡葉平.文化傳承與中國的未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3]淺談對新聞概念的理解[J].劉曉華.傳播力研究.2018(16)

[4]西部新聞傳播學學術共同體使命的探討[A].蔣曉麗,楊公成.新聞學論集第29輯[C].2013

[5]國際化、現代化和特色化——新世紀新聞傳播學教育的發展方向[A].強月新.新時期中國新聞學學科建設30年[C].2008

作者簡介:宋永榮 青海湟中縣人,副高級 主任記者,研究方向:新聞編輯與宣傳.

猜你喜歡
報道新聞報道互聯網+
AR技術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運用研究
中國時政新聞報道中委婉語的語篇功能
我國法治新聞報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的創新思路探究
做好電視經濟新聞報道的幾個有效途徑
“三農”報道如何“精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