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視覺文化傳播分析

2020-03-30 03:30楊翠玲黃敏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0年1期
關鍵詞:我和我的祖國國家形象符號學

楊翠玲 黃敏

【摘要】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和我的祖國》于2019年10月1日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一經上映即引起全民觀影熱潮。影片通過七個篇章來展示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7個經典瞬間。本文旨在以運用索緒爾的“系譜軸—毗鄰軸”分析模式,對影片進行視覺符號解讀,進而探析其在國家形象塑造方面的文化意義。

【關鍵詞】視覺傳播 ;符號學 ;國家形象;

【基金項目】2019年南昌航空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課題“《中國婦女報》家庭暴力報道研究(1984-2019年)”的結題成果(編號:YC2019077)。

1. 文化傳播與符號學視角

信息傳播發展經歷了從文字到圖像到影視的歷程,文字傳播相對要求較高,其讀取信息有一定過程,圖像和影視都包含在視覺這一范疇,視覺接受信息是人通過自己的感官視覺系統去直接獲取信息。視覺是所有感覺的首領,它是距離感官最近的感覺,視覺文化傳播就是通過影響媒介傳播信息的新傳播形態。在當今讀圖時代,信息傳播更多的依賴于形象表達方式內在的情感吸引力。

瑞士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是符號學的開創者之一,指出符號由能指和所指兩部分構成。認為所有的訊息都涉及選擇和組織(組合),毗鄰軸與系譜軸是符號體系組成的基本方式。其中,系譜軸是符號組成符碼的方式之一,又稱縱軸線,是被選用的符碼所組成的一組符號,是一個可以選擇各種元素的地方。毗鄰軸又稱橫軸線,是被選用的符號所組成的訊息。

羅蘭·巴特認為符號具有兩個層次的意義。第一層意義為“明示義”,由“能指”和“所指”構成,是符號客觀外在的認知,直接明了的事物表層的意思。第二層意義包含隱含義、迷思和象征三個部分。其中“隱含義”為主觀的意義產制,是符號使用者將其感受和文化價值觀進行符號動后所形成的意義,迷思指一種文化思考或理解事物的方式。前者是現實,后者是符號在社會背景依托下所產生的新的意義。

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七組事件的時間、地點、事件劃分出七個系譜軸,共同構建了第一層次上的毗鄰軸,不同篇章之間相互“銜接”聯系,依時間展現出國家發展的重大事件,重現國家發展歷程。由此在第二層次的毗鄰軸上共同展現了國家取得當今發展優異成績的“硬實力”以及“軟實力”。從視覺文化傳播視角對影片《我和我的祖國》進行毗鄰軸上“意義的兩個層次”的分析。

2.? 《我和我的祖國》第一層次毗鄰軸分析

影片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始,這是影片的第一篇《前夜》。講述舉行國慶大典這一天,為保證新中國第一面國旗順利升起,工作人員做出種種努力。從場地安全、場景布置、電動升旗裝置等都要保證順利進行。在時間軸層次上實現了不同場景的轉換。第一篇中主要利用驗收時間來切換不同系譜軸,從而連接起6個不同的系譜軸,充分展示新中國成立前夜人們眾志成城,團結一致,以確保萬無一失,宏觀上構建了新中國成立,從此中華民族站起來了這種恢宏場面。

《相遇》篇是影片第二篇,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敘述了背后的科研人員的愛情與奉獻。其艱難困苦的環境下研究原子彈,無數默默無聞的科研人員為祖國奉獻,無數科研人員秘密進行反復試驗,當之無愧的無名英雄。該篇主要以“相遇”為主要發展線索,采用敘事的方式闡述其中一位科研人員高遠與戀人分別三年,音信全無,直至一次試驗差點失敗后高遠不顧輻射搶修,最后輻射身體損傷住院治療,最后在公交車上相遇,但沒有得到原子彈爆炸的消息仍不敢相認。通過這種相遇場景刻畫,與當時中國發展形成照應。

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影片第三個故事《奪冠》就以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首次獲得世界大賽三連冠的歷史經典瞬間作為背景,將故事線拉回80年代的上海。依舊采用書寫的方式,一筆一劃為該篇拉開序幕,利用黑白、彩色影像交相輝映的方式,用代際傳承的手段展示了我國作為未來體育強國的理念。以一個小男孩的視角,利用插敘的敘事方式,展現出很多回憶的視覺畫面,80年代的蜂窩煤爐、腳踏式縫紉機、老式電風扇、黑白電視機、紅色鵝絨做的黑白電視機套、小美媽媽的年代花裙、隔壁老爺爺的舊式蒲扇,兒時常坐的桌椅板凳等,運用賦予色彩化濃重的時代感大量的視覺符號。

《回歸》篇反映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主題。內容主要以國旗交接完成回歸故事展開軸線,以7月1日00:00:00準時升起國旗,00:00:00準時降下英國國旗為原則,不差1秒,不多1秒,堅持這個原則,通過這個時間原則貫穿整個劇情,中英雙方要達成時間一致,就必須經過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和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的共同校準。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影片的第五篇《北京你好》記載第一次舉辦奧運的歷史瞬間。內容主要以北京出租車司機幸運獲得門票,并在最后把門票贈予一位小孩,這個小孩的父親在汶川大地震中不幸遇難,該父親參與了鳥巢建設,還獲得了優秀農民工稱號。該篇通過各種交通工具,建筑,奧運志愿者服飾,外國友人等切換,加之地道的北京胡同環境,展示了奧運期間的北京形象,中國形象。

《白晝流星》篇以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為背景,講述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的兩個頑劣小孩在扶貧干部的教育下,終歸“回鄉”。白晝流星意味著希望,而扶貧干部李叔就是他們的希望。該篇通過“回鄉“人的類比方式,加之以四子王旗的扶貧到脫貧,展現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護航》篇圍繞著兩次閱兵,2015年9月3日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閱兵。以閱兵時主飛、備飛為故事展開軸線,以閱兵為重的基調貫穿該篇。

3. 《我和我的祖國》第二層次毗鄰軸分析

《前夜》篇。在該篇中,軍隊、公安、民眾共同協助科技人員完成確保電動升旗的一系列過程,通過展現民眾與國旗的故事,為國家建設,為國家付出的故事,塑造出新中國的成立經歷重重磨難之后走出沉重歲月的揚眉吐氣,人們帶著對新中國的美好向往迎接一個冉冉升起的新中國形象。該篇通過升國旗這一視覺符號側面展現出,經歷過許多傷痛的中國人民需要一種凝聚劑,一種精神象征,一種視覺符號,來展現對祖國的深切情感,五星紅旗,象征中國革命大團結,也喻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一旦需要團結緊密在一起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團結在一起形成一股無比強大的力量。

《相遇》篇在第二層次的毗鄰軸分析上,展現了關于“奉獻”的迷思。在國際封鎖、物料匱乏背景下,無數科研人員全身心“奉獻”,當蘑菇云升起,正是這種“奉獻”的最好回報。1981年11月,相遇后17年,通過電視解密,為無數無名英雄正名,無聲哭泣,正是這些“奉獻”我國的發展才有了如此成績。該篇尾也為中國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在洛杉磯長灘體育館擊敗美國女排,取得三連冠作鋪墊。在該篇中,給我們呈現了一種無比美麗的視覺符號,雖然電影的情景色彩很樸素,但給我們思想上確是添加了一副無比美麗的場面,也展現了另一種愛情,一種國家發展之后的愛情,愛自己,愛他人,愛祖國,這種視覺符號的呈現也給國外帶來深深的震撼,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中國能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并且成功的呈現給世界如此美麗的蘑菇云,這種令人自豪的成就是屬于每一個中國人,也是那些“奉獻者”的最好的回報,我們國家的人民從古至今一直具有這種國家感,民族感,這是中國的文化,中國人的文化,只要國家需要,就愿把自己奉獻給國家。這也是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社會發展取得今天這樣令人驕傲的成績的能量來源。

《奪冠》在第二層次毗鄰軸的分析上,該篇展示了一個關于“未來”的迷思。繼1984洛杉磯奧運,2004年雅典奧運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重奪奧運冠軍,前后呼應,三次在世界面前升旗國旗,響起國歌。再讓我們回到故事當中去:女排為中國參賽,就連上海一個小弄堂里的人們都為之驕傲,并密切關注。當人們準備一起去觀看女排比賽時,搬板凳,擺放東西,呼朋引伴,那場景就跟過年一樣的熱鬧。街坊鄰里告訴小男孩冬冬搬出家里電視機,好讓大家一同聚在弄堂里觀看女排比賽。小男孩即使著急去見即將離去的小美,依舊答應了。因為在潛意識里,冬冬也覺得女排比賽,可能是件大事。在這種插敘的記敘方式中,展現了中國“傳承”和“超越”的精神,以及對“未來”迷思的信心。該篇主要以黑白、紅色作為基本色調,同時逐漸有了多種變換了顏色,使該篇與我國當時的發展變革有了一定程度的呼應。

《回歸》在第二層次毗鄰軸的分析上,該篇展示了一個關于“信心”的迷思。對于香港主權的回歸,我們有信心,并且一定能夠收回,祖國的統一必將完成。除了第一層次的信心的明指,在第二層次的暗指上給我們呈現了一種尊重,一種時間的視覺符號,我們中國歷來是守時的,守時即尊重,在國旗的升降方面,不多一秒,不慢一秒,多一秒,不尊重英國,慢一秒對不起中國人民,這是一種文化符號,這是中國特有的本質,尤其在主權的交接上,不容置疑,國家必須統一,中國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

《北京你好》在第二層次毗鄰軸的分析上,該篇展示了一個關于“自豪”的迷思。該篇通過開幕式“門票”,利用見微知著的方式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進行了一一呈現。該篇中的模擬手法運用是基于文化差異尋求共鳴的手段,它是具有雙重意義的表達符號的傳播策略。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關于它的描述和視覺文化的傳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在申奧成功時就一直在對外傳播,這種視覺符號深入人心,該篇在第二層次的呈現不單單是關于北京奧運這偉大的歷史瞬間,更多的是通過一件件小事串聯起來,以小帶大,通過這種視覺符號的串聯來實現文化傳播,在祖國的任何一方出現困難災害,中國人民都會毫不猶豫的去伸出自己的援手,這是我們的文化,我們中國人民特有的淳樸特質。在我們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期間的發展變革更是離不開這種中國精神。

《白晝流星》篇在第二層次毗鄰軸的分析上,該篇展示了一個關于“回鄉”的迷思。對于在外的人來說,回鄉是唯一的期盼,通過“小孩回鄉”和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著陸“回鄉”對比,展示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成績,同時“小孩回鄉”凸顯我國對于貧困地區的扶貧取得了斐然的成績?;剜l是該篇的一個主旨貫穿,引指出第二層次的一種思考,中國的教育,中國的發展,中國精神不是停留在口號上,是一代代回鄉人的不切努力,從建國之初的科技人才回鄉,改革開放時,港澳的回鄉,21世紀神舟回鄉,天宮回鄉等一系列的回鄉,給我們呈現的視覺符號就是中國的國家歸屬感,國召,必回。這是除我們國家外世界上其他國家所不能做到的,中國就是這么一個有魅力的國家,就是這么一個有國家自信的國家,一個有自己國家文化的國家,相應地,在國家發展資源不均衡的情況下,民眾堅持回鄉,堅持扶持,堅持帶動發展,以好帶偏,以快帶慢,都需要一系列的回鄉人的不懈努力。在國家發展不平衡時,敢于正視這個問題,并且有這個自信能解決這個問題,實現共同富裕,資源共享,這是中國的民族文化,通過這一系列的視覺傳播在第二層次的展現的淋漓盡致。

《護航》篇。在第二層次毗鄰軸的分析上,該篇展示了一個關于“科技力量”的迷思。新型戰斗機,信息化軍事武器等展現,在結束時,通過社會人士,高校,小孩等合唱《我和我的祖國》這一首主題曲來結束該影片,實現了《我與我的祖國》這一基調,展示出了,我與我的祖國密不可分,緊密聯系在一起。國家的科技發展離不開人民,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離不開國家發展,我與我的祖國密不可分,該篇在第一層次整體的傳播很成功,當需要放棄首發從而保證整個進程順利進行的時候必須要放棄。該篇作為整部電影的最后一個篇章,在第二層次的表達上就比前幾個篇章較明指,除了跟之前看起來毫不相干的篇章相互應,還對整個電影的視覺符號和文化傳播進行升華,在祖國70周年建國慶典,各團體,學校,組織,通過大合唱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此種文化為我國特有,場面之大,所造成的視覺效果,增強了人民團結,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信心,中國為之動容,世界為之震撼,《護航》,空軍為祖國護航,祖國為人民護航。

4. 結語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由七個不同篇章呈現,包含不同的視覺形象傳播,通過對這些視覺符號話語分析和符號學分析,整體上展現了一種我與國家發展密不可分,我與我的祖國緊密聯系。該影片具有獨特性、文化性的意象的視覺傳播,為我國在國際文化傳播中樹立了典范,也有助于我國國家發展歷史宣傳的塑造。

參考文獻

[1]羅蘭 巴特.符號學原理[M].王東亮,譯.北京:三聯書店,1999.

[2]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名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3]陳丹.視覺傳播如何構建國家形象—基于2020年北京冬奧會申奧片的分析[J].傳媒,2019(19):56.

[4]張璐璐.淺析圖像時代的視覺文化傳播[J].科技傳播,2019,11(17):157-158.

[5]王志永.微電影:網絡時代視覺文化傳播的新形態[J].中州學刊,2014(05):163.

作者簡介:楊翠玲,江西撫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學。

猜你喜歡
我和我的祖國國家形象符號學
基于圖像符號學的品牌聯名設計研究
淺析徽州馬頭墻中的設計符號學
“我和我的祖國”征文征集活動正式啟動
《我和我的祖國》讓自豪感爆棚
歌曲《我和我的祖國》誕生記
寫在“生命符號學研究”前面的話
試論中國主流媒體重大事件報道的國家形象傳播策略
新形勢下國家形象塑造及對外傳播策略研究
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國家形象“加分”
新媒體時代我國對外傳播“搭車思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