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愛玲和川端康成小說悲劇風格相似性探析

2020-04-07 03:37寄倩倩
鴨綠江·下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文化傳統川端康成張愛玲

寄倩倩

摘要:川端康成和張愛玲的小說中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悲劇色彩。兩人小說中表現的“悲”與“哀”和虛無,以及對女性生活命運的關注都體現了川端康成和張愛玲小說創作的相似性。張愛玲小說中的悲哀是蒼涼的,是冷眼旁觀式的;而川端康成的悲哀則帶有詩意、溫暖的情調。通過張愛玲、川端康成兩人的悲劇風格在文本中的表現進一步探析悲劇風格的相似之處,總結張愛玲與川端康成的悲劇風格。

關鍵詞:張愛玲;川端康成;悲劇風格;文化傳統

生活在20世紀的張愛玲和川端康成對生命都有著獨特的眼光,通過筆下的人物來描繪自己的文學世界,均有著對生命和人生的悲劇意識。創作風格上也表現為濃厚的悲劇風格。兩人在小說悲劇風格上的相似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愛情的幻滅,兩人在小說中都多寫普通男女的愛情與婚姻,寫特定時期下人們對眼前情愛的態度,憧憬和欲望。愛情向來是純潔美好的,卻在社會和個人的生活中成了不幸的來源。二是女性命運的悲劇,川端康成和張愛玲在小說中關注女性的生存和發展,在面臨愛情、婚姻家庭的抉擇時她們受制于社會家庭和男性,有的甚至迷失自我,喪失人性的善并產生悲劇。三是人類生存狀態的擔憂,個人在社會中生存成長,所受的影響并不只是來自于自己的家庭,更有廣闊的社會,普通的小人物在面臨人生的生與死上顯得十分渺小。川端康成和張愛玲寫最普通的平凡人物的生活,他們在時代里生活,一邊平凡的活著,一邊演繹著自己的傳奇故事。千萬個人物聚到一起就是一個群體一個時代影像。正是從日常入手,川端康成和張愛玲的小說讓大眾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產生共鳴。

一、愛情的幻滅

生活在三四十年代的張愛玲,將目光放在了普通男女的婚戀嫁娶上,敘述著一個個在不幸中掙扎的悲劇?!督疰i記》中的曹七巧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兒,她被賣到了姜家和一個骨癆患者一起生活,她沒有享受愛情與婚姻的快樂,反而在姜家的大家庭里遭到嘲諷與輕視。她對姜家三少爺的情誼最后也在金錢的枷鎖下變成了惱羞成怒,她生怕別人搶走她的錢。曹七巧的愛情與婚姻是個悲劇,她又破壞了自己的兒子長白和女兒長安的愛情與幸福。在這部小說中,曹七巧有的不是母愛,而是對周圍一切的憎惡與怨恨。此類對愛情悲劇的描述。在張愛玲的眼中,愛情似乎被打上了悲劇的標簽,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悲觀思想讓人不寒而栗,千百種愛情,千百種人生,最終歸于掙扎與無奈。

川端康成在小說中也寫愛情的幻滅,最典型的就是《雪國》中駒子對島村的依戀。駒子在初次見到島村時就對島村產生了好感,她一邊惦念著島村,常常跑到島村的房間里,一邊克制著對島村的依戀,常常嚷著要回去。駒子心中對愛情的渴望是美好的,但她又明白這段感情不能長久。在島村第二次、第三次上雪國的時候,他愈加堅定與駒子分手的決心,駒子一面意識到愛情結局的悲哀,一面忘我的投入到愛河里。島村用“徒勞”評價駒子,駒子的愛情是徒勞無用的,努力的生活是徒勞的。川端康成以駒子的愛情引出自己的“虛無”和“物哀”。

二、女性命運的悲劇

張愛玲與川端康成均以女性為重點,在小說中寫女性一生的生活遭遇,她們尋找自我幸福卻結局慘淡,她們因錯失舊愛而仇視他人,她們在社會和個人的泥沼中痛苦掙扎,最終發生一幕幕悲劇。

張愛玲在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講述了主人公佟振保與幾個女人的情感糾葛,深刻地揭示出女性在男權社會下的生存困境。作為情婦的紅玫瑰,佟振保只把她當成玩弄的“尤物”,只關注她的肉體;而作為妻子的白玫瑰,只是一個貞潔的象征,她無法滿足佟振保對性的需要,在失貞之后更顯悲涼。中國的傳統教育里,女性要依靠男性生存生活,她們被灌輸“貞潔”“相夫教子”等等的觀念。在男權社會下生存的女性沒有自主選擇權,甘愿犧牲自己為家庭和孩子作貢獻。作為紅玫瑰的情人,熱情奔放,卻讓男人望而卻步;作為妻子的白玫瑰,單純柔順,卻又讓男人深感乏味。這是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悲哀,也是男權社會下萬千個女性的悲哀。

川端康成《古都》里寫千重子的愁怨,她的哀愁,不僅僅是感時傷懷,而且也是她生命意識的一部分,融于生命當中。這是一種存在于千重子內心的悲劇,是她對自己的身世和苗子的離愁別恨,是作為棄兒的悲涼?!渡揭簟分械木兆邮且粋€非常賢慧的妻子,在她的身上,女性的容忍和順從最大化,但是在男權社會下容忍和反抗都成了毀滅自己的悲劇。她毫無限制地包容她的丈夫修一,即使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外有情婦,也還是柔順地服侍他毫無怨言。

三、 人類生存狀態的憂慮

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圍繞著各類小人物的生存問題展開小說,不僅揭露了人性,而且還表現出在一個亂世里普通的人物是如何生存的。白流蘇的家庭里親情淡薄,有著金錢之爭,她迫切地想逃離自己的家庭,甘愿冒險去攀上范柳原。而范柳原雖然是一個有錢有身份的人,也沒能逃脫戰亂里的惶恐、不安。在傾城的那一刻,人的身份、金錢和地位已經毫無作用,有的只是平凡人的生存和生活。在這個動蕩的世界里,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唯一與他們有關的就是生存,這也是人類在平凡生活中面臨的問題。

川端康成在《雪國》結尾處講述了雪中火災。當駒子和島村一起奔赴失火現場時,駒子仍處在依戀與分手的艱難選擇之中。島村陷入幻覺,時而覺得駒子活像一副舊面具,時而體味火災現場的惶恐,時而看天空與銀河交錯,生死之間,人的存在十分的渺小。在文學中,人是感受萬事萬物的主體,是精神的載體,人與自然相生相伴。而島村的虛幻、徒勞是人類共有的徒勞。

張愛玲與川端康成在文學創作上有著共同的主題,但在風格的呈現上卻表現出相似性,并且在小說中都堅持著各自的審美追求。張愛玲在她的小說中所表現的悲劇意識要比傳統小說中對悲劇的認識更為充分,她追求表現的是一種蒼涼的意味,表現種種人性欲望的悲劇。而川端康成作以東方虛無思想為基調,運用抒情手法追求日本傳統的美,描寫日本式的哀怨,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

參考文獻:

[1]曹志明.日本戰后文學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3.

[2]張愛玲.半生緣[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3:78.

[3]劉象愚,胡春梅.感悟東方之美:走進川端康成的《雪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9-123.

[4]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294.

猜你喜歡
文化傳統川端康成張愛玲
贏在賬單里
向作家借錢的年輕人
淺談設計藝術史中產品設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川端康成作品中體現的愛情觀
文明體轉型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CAUTIONARY TALES
細說張愛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聽流行歌中的張愛玲
繼承和發揚根植于民族血液里的創新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