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一流學科建設的林學一級學科碩士生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完善

2020-04-10 06:50袁軍李建安朱光玉楊模華
大學教育 2020年4期
關鍵詞:培養方案雙一流

袁軍 李建安 朱光玉 楊模華

[摘要]碩士生培養方案是制訂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和開展碩士生課程建設的主要依據,根據一流學科的建設指標體系進行培養方案修訂是當前碩士生培養工作的重點。該文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為例,根據一流學科建設目標和指標體系,從方向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環節、實踐環節等方面,制訂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林學一級學科碩士生培養方案,培養學林、愛林和為林的創新創業人才,推動碩士生培養質量的快速提高,不斷鞏固林學高級人才的高地地位,為林學一流學科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雙一流”;林學學科;培養方案;學碩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0)04-0167-03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5次會議審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同年10月國務院印發該方案。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2017年1月聯合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也在當年9月公布。習近平同志在2018年10月召開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隨后,各省份也先后發布《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方案》。2018年10月,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入選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林學學科入選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對全國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開展整體水平評估,是確定學科水平是否屬于一流學科的重要依據,其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師資隊伍與資源”“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與學科聲譽”這4個一級指標。一流的人才培養是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要基礎和基本特征,研究生培養方案是培養一流人才的最基本的質量標準,是整個培養過程中重要的指導性文件,是實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育人平臺和質量保障體系。為了推動林學學科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國內“一流”的目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開展了多方面的改革,啟動了新一輪的碩士研究生(下文也稱碩士生)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本文旨在分析按照一級學科制訂培養方案的合理性,簡述林學一級學科碩士生培養方案的內容,并對其進一步改進提出建議,以期為林學學科碩士生方案制訂和一流學科建設提供參考。

一、按照林學一級學科制訂碩士生培養方案的合理性

(一)這是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國家教委1989年通過調查發現,當時的研究生培養存在寬度不夠、創新不夠等問題,這和學科劃分過細過窄,國家直接管理二級學科的狀況有直接關系。199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了數學、化學、力學、電工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共5個一級學科25個授權點,但是大部分單位仍然存在按一級學科授權,按二級學科招生、培養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化,按二級學科培養的人才已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2010年,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學科結構。2011年發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要求研究生招生工作從2012年起按新目錄進行,研究生的培養和學位授予工作等應盡快按新目錄進行。2018年4月,教育部公布最新《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一直以來,林學(編碼0907)屬于農學類一級學科,因此按照林學一級學科進行招生培養是時代發展和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

(二)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結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建設以及精準扶貧為林業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成為現代化林業建設的重要任務。因此,林業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也應該適應時代與社會發展的要求,按一級學科寬口徑培養碩士研究生是我國現代林業發展的時代訴求。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需求日益多元化以及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當前過于專業的林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充分考慮碩士生將來的就業問題和發展方向,按一級學科培養碩士生,讓林學碩士生掌握較為全面的林學理論和技術是一項重大的改革措施。這樣既能順應碩士生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趨勢,也能更好地滿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對林業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要。

(三)這是林學學科和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林學起源于18世紀的歐洲,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培育、經營管理、保護利用的理論與技術的學科,目前林學學科已經形成包含林木種質遺傳改良、森林培育、森林保護、經濟林及非木質林產品等在內的完善的學科體系。我國林學學科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博士一級學科授權單位已經達到15個,主要的學科方向集中在林木遺傳育種等林學傳統領域,針對新時代要求的智慧林業、民生林業等方向還較為薄弱,一些地方院校的特色優勢也沒有得到發揮。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學科創立的時間可追溯至1947年湖南省立克強學院森林系的造林學科,自1984年起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5年獲得林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正式獲批設立林學學科博士后流動站,2007年森林培育獲批國家重點學科。經過幾代人數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林學已成為該校以經濟林為特色的重點學科,然而經濟林方向一直以來都是自主設置,給研究生就業、學科發展等造成很大的影響,按一級學科招生將有利于規避這些問題。

(四)這是林學一級學科資源整合優化的必然要求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一級學科包括經濟林、森林培育、森林經理學、森林保護學、林木遺傳育種、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森林游憩與公園管理這9個方向,其中經濟林是學科特色和優勢。各方向的研究重點、樹種等存在很大差異,所需的教學資源、實驗設備、教材資源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但某些實驗儀器設備是共同需要的。而且某些課程也是共性課程,無論從事哪個方向的學習和研究均需要了解掌握。2018年5月,第七屆林學學科評議組第四次會議在河南農業大學召開,提出了林學的研究生核心課程制訂規劃。因此,按照林學一級學科進行碩士生招收培養,將有利于對整個一級學科下的資源進行整合優化,不僅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可以促進碩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二、林學一級學科碩士生培養方案的內容

(一)學科方向設置

根據林學一級學科要求,林學學科一方面加強亞熱帶地區特色優勢樹種的群體、個體、細胞、分子水平方向上的林業基礎理論研究,另一方面加強林業在產業發展、精準扶貧等方面的應用研究。根據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學科的實際情況和優勢,在林學一級學科下設置上述9個方向,其中經濟林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

(二)課程體系設置

碩士研究生課程分公共課程、專業學位課程和選修課程3部分,一般在前2個學期完成,總共有23~26個學分,比原來減少了5個學分。其中,公共課程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2學分)、自然辯證法概論(1學分)和外國語(4個學分)。專業學位課則根據研究方向從課程設置中選擇3-4門,每門2-3學分,共6-8學分。選修專業課是在課程表列出的課程里選修部分課程,達到規定學分,其中專業外語為必選課程。同等學力或跨專業錄取的碩士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補修本學科本科生主干課程不少于2門,補修課的學分不計入總學分。學位課程考核方式為考試,實行百分制,60分以上(含60分)合格。選修課考核方式為考試或考查,實行百分制,60分以上(含60分)合格。成績合格者即可獲得學分。

(三)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是全面提高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包括教學實踐、生產實踐和課外學術以及科技競賽活動。教學實踐內容可以是本科教學的輔導答疑、批改作業、指導實驗、輔導或協助指導本科生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生產實踐內容包括在企事業單位、生產實習基地等單位從事為期不少于1個月的生產實踐;課外學術以及科技競賽活動是指承擔省級以上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參加“挑戰杯”等學術競賽、公開作學術報告、參加學術交流等。實踐環節總工作量不少于10個標準學時。制定《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全日制研究生學術成就獎學金》等激勵措施,推進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

(四)培養環節

碩士研究生入學后,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和本學科培養方案的要求,在導師及導師組的指導下,結合自身情況按時制訂和提交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開題報告一般在第三學期開展,在開題之前撰寫出不少于1篇的文獻綜述報告,開題報告不通過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在第四學期初完成中期考核工作,中期考核內容包括政治思想、課程學習、開題報告情況、學位論文選題和身體狀況等。中期考核到畢業至少需要間隔1年的時間。

學位論文是碩士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學位論文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開題報告、論文中期檢查、論文送審及修改、論文答辯及修改等)都應執行學校有關規定。而且所有相關研究領域原則上都應在CSCD核心期刊以上至少發表1篇論文,其中經濟林學領域需要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重要刊物目錄期刊至少發表1篇論文。

三、對完善林學一級學科碩士生培養方案的進一步思考

(一)學科規劃及學科方向設置

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和精準扶貧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這對新時代林學學科碩士生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流學科建設也對學科方向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標。因此,林學一級學科可以根據科學技術發展和林業學科建設的需要,圍繞林學一級學科的建設靈活地確定具體的學科方向,特別是地方林業院校,應當擴大一級學科的學術內涵、研究領域以及優勢特色方向,彰顯地方林業院校的特色和優勢。

(二)實驗室建設及資源整合

圍繞林學學科建設的需要,應當進一步著重抓好共性課程、公用科研實驗室和教學實驗室的規劃、調整和建設,實現資源的合理布局和集中統一,為教學和科研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實行重點建設和統一規范管理。要把有林業特色的國家、省部級及校級重點開放實驗室建設成為涵蓋面全面、輻射全局的公共實驗平臺,同時設置二級學科方向的資源平臺,建立以一級學科調控、二級學科參與的實驗室管理體系,為一流學科建設提供基礎條件。

(三)課程體系建設與優化

第七屆林學學科評議組第四次會議提出了林學研究生核心課程制訂規劃,因此要根據當前形勢,積極參與林學研究生培養標準的制訂。在當前一級學科各領域均設“試驗設計與生物統計”和“科學研究方法與學術道德規范”這2門學科共性課的基礎上,還應當注意開設一些共有的實驗技術類課程,以及開設針對鄉村振興的規劃設計類課程。同時還應針對當前林業碩士生課程教材建設薄弱的情況,除了直接采用國外成熟教材以外,還應在借鑒國內外優質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重點教材的建設。

(四)多領域導師合作培養模式

根據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的新要求,不僅要求碩士生掌握所在方向或者領域的理論和技術,還應當對整個林業產業體系的相關知識進行擴充。因此,應當加強校內外導師的集體指導,引進在科技創新、應用推廣方面有建樹的專家充實導師隊伍,建立多領域導師合作培養模式,為該學科的碩士生培養建設不同背景、不同知識結構以及不同研究重點的導師隊伍,拓展碩士生知識體系的廣度和深度。

四、結語

“雙一流”學科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國家戰略,對我國高等學校及其學科的發展起著引領作用。林學是研究如何認識森林、培育森林、經營森林、保護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綜合性應用學科。隨著我國設置林學學科科研院所的不斷增加,林學學科的競爭也日益加強。碩士生培養不僅關系學生就業,還對推動一流學科建設具有基礎性作用,縱觀設有林學一流學科的高校,其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較高。因此,充分利用碩士生培養方案制訂的契機,將碩士生培養和一流學科建設結合起來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雖然在借鑒各高校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一流學科建設的林學學科碩士生培養方案,但是還應當在實踐中根據各高校的具體特點不斷地優化和提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責任編輯:龐丹丹]

猜你喜歡
培養方案雙一流
關于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思考
醫學生共情能力培養方案及評價體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市場細分理論的我國應用型外貿人才培養方案研究
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觀賞水草栽培學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雙一流”為“青椒”打造更大舞臺
“雙一流”后,高校改革何處去?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戰略新興物聯網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設置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